第七計 無中生有
——挾蘇聯金門冒險
余不潔
原文: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解說:古人按語說,無而示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此計的關鍵在於真假要有變化,虛實必須結合,一假到底,易被敵人發覺,難以制敵。先假後真,先虛後實,無中必須生有。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在緊鄰廈門的小島金門,兩小時內突然落下四萬餘發炮彈,其炮火密度舉世罕見,彈雨中國民黨守軍三位中將先後陣亡。八月二十七日,大陸在福建前線發出“在金門、馬祖登陸迫在眉睫”,要蔣軍投降的廣播。成就毛澤東帝王夢的國共內戰,在金門上演了最後一幕。
這個戰場僅僅是在一個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可是,戰鬥卻牽扯了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和退守台灣的國民政府於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確定了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擔義務。此前,一九五○年二月,中共政府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雙方建立了軍事同盟關係。條約規定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締約國雙方根據鞏固和平與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協商。由此可見,大陸中共政府和台灣國民政府之間如果發生大規模軍事對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介入幾乎是必然選擇。特別是中共捲入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兵戎相見,彼此已經成為公開的敵手。
朝鮮戰爭期間,蘇聯向解放軍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協助建立了比較現代化的陸軍、空軍和海軍。朝鮮停戰後,解放軍開始武力奪取國民黨軍隊控制的沿海島嶼。一九五五年一月,發起一江山島戰役,解放軍首次進行三軍協同立體作戰。經過兩日激戰,占領該島。由於前些年國民政府主動撤出了舟山群島的駐軍,廈門周邊的金門島等十幾個小島,成為國民政府旗下靠近大陸僅存的橋頭堡,也是中共的眼中釘。蔣中正絕對不能放棄,而毛澤東必欲拔之而後快。但是,由於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存在,如果中共政府發動針對台灣方面的軍事行動,就不得不考慮美國軍事干預的因素。毛澤東期望能夠通過某種安排,讓美國知難而退,陷國民政府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樣,中共可以利用三軍近岸戰優勢,集中大量地面炮火在海、空軍的協助下,從氣勢上壓倒國民黨守軍,逼迫國民黨從金門、馬祖撤兵。
此前不久,毛澤東藉故所謂蘇聯提議在中國建立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的問題,對蘇聯大使大發雷霆,要求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親自前來解釋。在斯大林死後,毛澤東對蘇聯領導人的態度發生了重大改變,憑藉中共武裝奪取政權的經驗,毛澤東大有當今共產世界老大非我莫屬的氣勢。而經過幾番黨內鬥爭終於獲得權力的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非常看重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在處理與東歐共產黨的問題上,希望能夠獲得中共的支持。正是基於這個情況,在赫魯曉夫上台後,蘇聯對中國的經濟、軍事援助都有實質性的提高,許多斯大林不願提供的裝備和技術赫魯曉夫都決定向中國提供了。
得知毛澤東對蘇方提議有所不滿,赫魯曉夫帶領國防部長等急忙於七月三十一日秘密來到北京,就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的問題向毛澤東作了解釋。此次會談,除了談到兩黨的一些政治分歧之外,涉及的僅僅是中蘇雙方軍事合作的問題,完全沒有必要對外發表什麼公報,而且,赫魯曉夫也準備悄悄地來悄悄地走。然而,在北京的談判結束之際,毛澤東向赫魯曉夫宣布:“你這次來我們這,是秘密成行的,但走的時候,可以大張旗鼓。我本人送你去機場,並邀請所有的外交使團來參加。”蘇聯資深外交官、蘇聯駐華使館首席翻譯顧達壽在他的回憶錄中認為,毛澤東這一招數包藏禍心。
隨後,按照中方的意願,《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於八月三日正式發表:中蘇雙方就目前國際形勢下,兩國所面臨的在亞洲方面和歐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並且對於反對侵略和維護和平所採取的措施達成了完全一致的協議;公告稱兩國的國防部長均參加了這次會談。就在這個公報發表二十天后,一場震驚世界的炮戰在金門島開始了。
當時,東西方兩大陣營處在嚴重對峙的狀態下,中國大規模炮擊金門的軍事行動自然被美國看作是中蘇聯手發動的挑釁行為。畢竟當時解放軍的主要軍事裝備,特別是空軍和陸軍重型裝備主要來源於蘇聯,最關鍵的問題是不久前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率國防部長剛剛對中國進行秘密訪問並且發表了《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這一切更加強化了美國的誤判:中蘇共同密謀了此次炮擊行動。其實這正是毛澤東一開始想要達到的效果:利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威懾美國,同時,又不領蘇聯的情。毛澤東的這個花招完全是不折不扣的“狐假虎威”,即在老虎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狐狸借用了它的威風。毛澤東原本預期美國人為了避免和同樣擁有核武器的蘇聯發生對抗,會投鼠忌器,而忍讓解放軍在金門的軍事行動。然而,毛澤東完全不了解國際政治,徹底誤判了美國的立場,弄巧成拙、適得其反了。
炮戰爆發當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便立即發出警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如圖謀奪取金門、馬祖,美將視為威脅和平。幾天后,美國政府的態度趨於強硬,杜勒斯國務卿和艾森豪威爾總統把台海地區的危機看作是中國蘇聯聯合試探美國,看看蘇聯擁有彈道導彈能否削弱美國在全球的決心,實際上,美國已經把這場炮擊看作是蘇聯對美國的挑戰。經過一番內部協商之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下令調動位於地中海的第六艦隊到台灣海峽與第七艦隊會合,並從美國和菲律賓調度船艦配合行動。在美國當時擁有的十二艘航母中,共有六艘集中到了台灣周圍,美國擺出了準備應付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架勢。此後第七艦隊協助國民黨海軍補給金門,並且與國民黨空軍、海軍陸戰隊、陸軍舉行一連串防空兩棲作戰聯合演習,並派駐F-100戰鬥機聯隊(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具有超音速平飛能力的噴氣式戰鬥機)及奈基(也稱“勝利女神”)遠程高空防空導彈營至台灣(九月十九日對外宣布,實際上十月以後才到位),同時也成立作戰指揮中心。
毛澤東終於看到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美國不但沒有知難而退、袖手旁觀,反而高調援助在台灣的國民政府。毛澤東不僅錯誤判斷了美國的抉擇,實際上也低估了蔣中正堅守金門島的意志。在炮戰前夕,蔣中正還曾經親臨金門前線,嚴格督導各項軍事部署,並拒絕了此後美軍顧問撤出金門、馬祖守軍的建議。在炮戰進行當中,應國民政府之請,美國在九月中旬先後支援金門守軍六輛203毫米口徑的M55自行榴彈炮(即八吋自走炮,該炮一九五二年剛剛開始裝備美國陸軍,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榴彈炮)和六門M115式203毫米口徑牽引榴彈炮。該榴彈的殺傷半徑高達480米,威力巨大。在十二門203mm(八吋)遠程重炮部署到位後,金門守軍取得火力上的局部優勢,其士氣也為之一振。除了向台灣提供重炮之外,美國還加緊訓練國民黨空軍使用八月初剛剛提供的“響尾蛇”空對空導彈(這是世界上的第一種空對空導彈,蘇聯空軍當時尚未裝備此類武器),由此確立了國民黨空軍裝備的優勢地位。
美國和西方沒有想到的是,金門炮擊行為對蘇聯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要知道,三周之前在北京所舉行的四天談判會上,中國領導人對此未露隻言片語。中國這樣突然的單方面大規模軍事行動等於無視中蘇軍事同盟的存在,也是對蘇聯這個社會主義陣營的首腦的極大藐視,毛澤東的做法使赫魯曉夫感到憤怒不已。因為,中蘇軍事同盟的關係,美中一旦交戰,蘇聯也別無選擇。到了那個時候,蘇聯已經不僅是為了中國,更是為了自身的國際形象和大國地位而戰。為了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和中蘇同盟的形象、為了顯示蘇聯的強國地位,赫魯曉夫還是先後向美國政府發出了兩封措辭強烈的信件:“對我們偉大的朋友、盟邦、鄰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犯也就是對蘇聯的侵犯”,並警告美國政府,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遭受核襲擊,它將立即以同樣手段對侵略者予以反擊。八月三十一日蘇聯《真理報》也向美國發出公開警告,謂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脅,等於對蘇聯的威脅。與此同時,蘇聯的軍事機器已全力開動,很快進入戒備狀態。
毛澤東的做法形同把蘇聯擺在了擋箭牌的位置上,蘇聯不得不做出這樣強硬的姿態。實際上,蘇聯領導人當時正在積極主張和西方“和平共處、和平過渡、和平競賽”,並沒有想到毛澤東突然挑起了一場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抗。面對美國的強硬姿態和日趨嚴峻的局勢,赫魯曉夫急忙派外長葛羅米柯來到中國摸清毛澤東的意圖。毛澤東對葛羅米柯承諾,我們的方針是我們自己來承擔這個戰爭的全部責任,我們不要你們參加這個戰爭,我們不會拖蘇聯下水。
毛澤東這次罕見規模的炮擊行動的真正目的無疑是想通過軍事高壓,迫使蔣介石放棄金門,從而占領最後一批沿海島嶼。至於所謂支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等宣傳,不過是為了粉飾自己行動受挫的一些說辭而已。只是到了這個時候,除非毛澤東準備向赫魯曉夫低頭、仰仗莫斯科的軍事援助甚至是直接軍事介入,否則,毛澤東除了逐步收兵之外已經沒有多少選項了。顯然,一心一意瞄着國際共運頭把交椅的毛澤東斷不願仰人鼻息,讓蘇聯唱主角。故此,毛澤東不得不決定放棄收復金門等周邊島嶼的初衷,自己給自己找台階下。一九五八年十月六日,毛澤東親自撰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台灣同胞書》,以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表:“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台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並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此外,提前通知停止炮擊金門七天。這場危機本來就是毛澤東挑起的,既然要和平解決,當然是大陸要停止大規模軍事行動,毛澤東的這個《告台灣同胞書》實際上等於宣布這次軍事行動的失敗。不過,為了給自己保留一點顏面,中間稍有起伏,最終改為象徵性的隔日炮擊,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一九七九年元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之日。順便說一句,毛澤東撰寫的這篇文告,行文呆滯,語言重複,其氣勢和文采都大為遜色於以往,由此亦可見其之灰心喪氣。
單從軍事力量的對比看,如果毛澤東以傾國之力攻擊金門島,台灣國民政府在和大陸的抗衡中明顯不占優勢。顯然,毛澤東圖謀金門島最大的擔心和顧忌實際上是美國的因素和作用。故而毛澤東利用赫魯曉夫渴望獲得中共支持的心理,誘其前來北京,玩了一個無中生有之計,讓外界以為此次行動是得到了蘇聯的支持,使得原本對此一無所知的蘇聯在炮戰開始後被迫為毛澤東背書。正是以假開始、以真結束;以無開始、以有結束。只是,毛澤東的這個小把戲瓦解了中蘇同盟的基礎,為中蘇分裂埋下了禍根,在與西方敵對後再次惡化了中國的周邊環境,讓中國徹底陷入閉關鎖國的狀態。而且,毛澤東藉助蘇聯核武盾牌唬住美國的計劃不僅沒有實現,反而讓美國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強化了與民國政府的關係。這場戲毛澤東不僅無功而返,而且事與願違。
作者聲明:《毛澤東三十六計》系列文章 保留版權,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