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民主运动的成因和教训
余不洁 当年的六四学生运动对于未曾亲历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似乎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现象,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和民众卷入?受官方宣传的影响,有些人认为是受了西方的鼓动,或者有其他黑手在幕后操纵。其实,这些说与事实相差甚远,根本禁不起推敲。
那个年代,大多数的人对中国的未来还充满希望,社会上还有一股向上的正气。由于对文革的反感和外界的冲击,人们对于民主有一种很模糊的期待。尽管对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整肃有不满情绪,普通民众对共产党和政府基本的信任还是存在的,这和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可类比。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磨难,当时大多数的国人对于共产党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尽管人们认为四人帮是坏人,毛主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对于共产党的性质有所怀疑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包括历次运动中的幸存者很多人平反后对党还是感激涕零的。
胡耀邦死后,当时,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民主运动,人们的所谓民主诉求其实仅仅是要求共产党落实在宪法上已经许给人民的基本权力。除了民主的诉求之外,当时干部子弟利用特权进行的商业投机行为即所谓的官倒成为众矢之的。不过,以今天的标准看,当时的那些社会问题和现在的情况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甚至是不值一提。那些干部子弟大概是最先明白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群人。
当时人们敢于上街的重要原因是人们自信自己是爱党爱国的,党国不会怎样我们。这一条实际上贯穿了整个六四运动,直到真枪实弹打过来,才有人幡然醒悟。从四二六社论“动乱”的定性之后,学生运动的重要目的和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努力向党国证明自己的清白。从上街游行,到“下”跪请愿,再到绝食,学生们在用党国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方式方法要求党国承认学生是爱党国的,这是六四悲剧中最令人心痛不忍之处。学运期间,学生们一直在极力保持运动的纯洁性,甚至发生了扭送毁损毛主席像的天安门三勇士到公安局的事情。整个运动期间,社会上虽然有一些过激言论,但就其主流而言,绝对没有想到要颠覆党国的政治制度。就在六四大屠杀之后,全国其他城市爆发的大规模示威也都是非常和平的,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直到今天,还有人故意将学生和所谓的外部敌对势力联系起来,诬蔑学生和国人。当时,学生和官家之间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晰明确,远非今日御用文人渲染的那么复杂。当时没有互联网,运动当中,能影响主流社会的根本不是什么时通时断的外国电台广播,而是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对于学生运动的正面报道,这其中可能反映了知识分子群体对于学生的同情和支持。主流舆论的同情让大多数的人忘记了恐惧,这一点对于理解整个运动至关重要。西方的广播可以让你得到一些消息,但绝对不可能消除民众的恐惧。直到大屠杀前夕,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迷茫的气氛,绝大多数的人都盲目地期待着奇迹的出现。对于广场上大多数的学生而言,恐怕他们认为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大概是被军警臭揍一顿而已,最多不过是头破血流,这或许是学生和市民敢于坚持到最后关头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人怀疑学生们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奉献和牺牲精神,但是,如果明知道邓小平会用坦克装甲车机关枪屠杀学生,他们不会在那里坐以待毙,那几个年轻的学生领袖根本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更没有这么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拉住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学生和市民。那些对于年轻的学生领袖们的指责,如果不是昧着良心的诬蔑的话,也是完全不顾事实的苛求。假如他们能预料到政府会这样对待学生,也决不会在屠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才考虑出走。只有那些惯于拿民众的鲜血换取权力的党棍们,才能编制出学生领袖们期望广场上出现大规模被屠杀的谎言。 对于官家的阴谋论,还有几个基本的事实可以证明这恰恰是后来当局诋毁学生运动的阴谋。 一,赵紫阳倒台的消息传出后,并没有任何一个相关人物出逃,只是在六四大屠杀之后,这些人才痛下决心,落荒而逃。显然,这些位居高层的学者、谋士们对运动的发展毫无预料。 二,被指控为幕后黑手的那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在多次运动中挨整的老“运动员”,也是直到六月五号才开始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充分证明这些老运动员对运动的结局和党的铁血程度都没有基本的精神准备。 三,作为一直坚持在天安门广场的总指挥--柴玲,在大屠杀后更是不知往何处逃生,王丹以及许多学生领袖也是措手不及,无处藏身。这一切事实足以证明官方所谓阴谋论的荒诞无稽和恬不知耻。
今天看来,六四学生运动兴起的过程和最终的失败都是和民众对共产党本质的认识不足、对其抱有希望和幻想密不可分。而真实的共产党和他们宣称的恰恰相反,他们从来就认为他们是人民的主子,人民不过是他们的奴隶而已,不愿意做奴隶的那就是敌人。今天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众对于共产党本性的充分认识,至少说明人民不会再去和恶魔讲道理了。当然,党也毫不吝惜一再用事实告诉人民,党已经不需要再伪装成人民的救世主了。
如果还有下一次和魔鬼对决的时候,人民难道能忘记当年勇士们的鲜血吗? 请到博客留言http://blog.creaders.net/yubuj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