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选举特首的奥妙 (上)
余不洁
这个星期四,香港特区警察强制驱离了占中的学生和民众,并有两百多人被捕,其中包括一些立法会议员和社会贤达。但是,香港市民对民主的向往和对专制的抗争已经赢得了广泛的敬意和支持,再次为华人世界赢得荣誉。香港民众的占中行动可以被驱赶,被压制,但是,香港民众对于普选特首的坚持,并不会因警方的强制而改变。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成熟的法制社会,香港警方目前还不可以像大陆公安一样为所欲为、滥施暴力,强制驱离所产生的威吓的效果显然不能和64大屠杀同日而语。
经历过中共统治的百姓,对于香港所发生的情况并不会感到任何意外。相反,当局如果不如此,才会令人有意外之感。对于一个顽固坚持独裁的政党,即便不得已承诺让香港民众普选特首,也一定会尽量地缺斤少两或者假冒伪劣,在实施过程中总之要大打折扣。而目前全国人大给出的选举办法无疑是一个假普选,其结果必然会产生一个伪劣的特首。
由于特首的产生和普通市民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所以,特首和特区政府对于民众的抗议行动完全可以置若罔闻,对学生的绝食抗议无动于衷。当然,这并不单单是梁振英个人的人格问题,更关键的是产生梁振英这样特首的制度。特首言行的确从反面证明了香港市民占中行动的正确性,证明了香港市民非常需要一个能够聆听民众呼声的政府。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香港市民的抗争会长期持续,当然方式会有所调整。
目前,真普选还是假普选的焦点集中在所谓的选举委员会。北京坚持只能通过选举委员提名,而且要得到超过半数委员的提名,然后再让香港市民来投票。正如北京官方舆论所说,这样可以确保排除不爱国的人士出任特首。众所周知,在目前党国的语境中,爱国实际上就是爱党。说的直白一点,中共是不会允许中共之外的任何人执掌权柄的。在中国大陆如此,在香港也是如此。而主张真普选的香港市民要求在选举委员会提名之外,同时允许公民提名。在遭到北京的拒绝后,香港市民和学生不得不采取公民抗命的办法,开始占领中环。
显然,在不能直接寻求民意的情况下,由一个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代表机构推举特首,只能算是一个权宜之计。一旦有条件实现直接民选,那么,推举机构便无存在的必要。特别是一个只有几百万选民的城市,既然已经有各级民意和立法机构,选举委员会的存在便是叠床架屋,毫无必要。那么,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是,北京为什么如此信任这个选举委员会、并坚持由它提名特首候选人,它又是如何确保选出的特首爱国的呢?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这个选举委员会的产生过程。首先,选举委员会是一个只有极少人可以染指的结构。因为参与的人少,除了便于北京渗透外,也便于控制和利诱。即便花钱收买,也不过有限一些人。选举委员会的全部委员来自四大界别,比如,第一界别“登记选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选民,只是有资格参与投票的人)总共只有 26,829人,详情如下:
饮食界 34人竞逐17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7,935
商界(第一) 21人竞逐18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860
金融服务界 29人竞逐18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568
酒店界 19人竞逐17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101
保险界 19位竞逐18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135
旅游界 25位竞逐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1,118
航运交通界 21位竞逐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201
批发及零售界 23位竞逐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6,879
从参选者的角度看,最激励的竞争不过是饮食界两个候选人竞争一个席位。其他界的选举,除金融服务界29人竞逐18个议席外,其他基本上都接近一比一,基本上无需竟争便可当选。此外,有资格投票的人数原本就很少,而真正参与投票的人数则更为有限。整体的投票率大约只有两成,近乎游戏。此外,第一届别还有158人自动当选。也就是说,只要被推举出来成为候选人,根本不需要竞选和选举程序便可当选。自动当选情况如下: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 (自动当选) 16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321
商界(第二) (自动当选) 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1,783
金融界 (自动当选) 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125
香港僱主联合会 (自动当选) 16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122
进出口界 (自动当选) 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1,434
工业界(第一)(自动当选) 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610
工业界(第二)(自动当选) 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 695
地产及建造界(自动当选) 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754
纺织及制衣界(自动当选) 18 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3,188
也就是说,在第一界别总共300位选举委员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158:142)是不需要进过选举程序而直接当选,而另一些基本上无需竞争也可当选。上述情况足以让人们好奇,这些人究竟是向所谓的选民负责,还是向其他什么人负责,他们的身份到底如何?鬼才能知道。
竞争最为激烈的是第二界别,也就是所谓专业界,共有“登记选民”204,430人。
第二界别
1.会计界 65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24,634
2.建筑规划界 78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6,778
3.中医界 71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5,864
4.教育界 65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86,626
5.工程界 49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9,055
6.卫生服务界 67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39,130
7.高等教育界 46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9,107
8.资讯科技界 61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5,526
9.法律界 66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6,591
10.医学界 83位候选人竞逐 30个选委议席 选民登记数字11,119
在专业界的选举中,从参选者视角看,只有工程界、高等教育界候选人和议席小于二比一,其他八个界别都高于二比一,甚至接近三比一,比第一界别竞争明显要激烈一些。而且专业界选民人数还比较多,不容易被操控,参选人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尤其是教育界,有86,626个登记选民,占“选民”总数的42.3%,却只有30个席位,仅占席位总数的2.5%。如果没有教育界和卫生服务界的125,756“选民”(共60个议席)装点门面,那么,剩下的一千多个议席才仅仅代表了区区78,674个“选民”,不过是香港人口的一个零头。第三界别的情况和第一界别相似,一个令人疑窦丛生的现象是渔业界,只有“选民”159人,却有60个席位,(而且,60个候选人都“自动当选”)相当于教育界和卫生服务界两个界别之和,选举委员会其中的诡谲可见一斑。在总共四个界别的1200位委员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属于这种“自动当选”,其他的大多也属于推举出来就可当选。可想而知,这样的选举委员会有什么公正性和代表性,他们凭什么来替全体选民圈定候选人、然后让所有的香港市民替他们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