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907,92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存档目录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在她110岁诞辰之日缅怀这位名医
       高欣荣没有后代,所有的晚辈,在她眼里都是自己的至亲后代。她对医学成就和人生体悟,总结不出言简意赅的闪光警句。但是当一场一场政治风浪过后,人们发现:要想做人立得正,济世走得稳,她拥有最简单、最朴素、也最有效的秘诀,那就是:“人命关天”!


    老高按:2005年,是武汉市著名妇产科名医高欣荣百岁诞辰。她终身未婚,没有子嗣,此前一年(2004),作为她的侄子、作为出生之日起就与她同住一楼的最近亲属之一,我受家人委托,执笔写了一个电视专题片的脚本。当时武汉市电视台、武汉市电视制作中心的负责人过目之后,都对我说,我们马上立项,就照这个来拍,不用你们家属承担部分资金,可以立即开始,在她老人家百年诞辰之际播出。
    没想到,由于不便在这里细说的原因,此议就搁置了。
    十年过去,到了高欣荣诞辰110周年。
    高欣荣从来没有庆贺过自己的生日——她从没有这样的习惯。我打小就知道她的生日是阴历六月二十六,但一直不知道折算阳历是哪一天。后来查到,是7月28日。不过,官方关于她的讣告、简历,都说是7月29日。那么我就从众吧,在今天刊出当时写的原稿,以表对她的深切缅怀和衷心崇敬。
    我们家我这一辈和下一辈从医的有好几人,谈起中国的百年医疗卫生事业,不胜沧桑之感。就在最近,我们家人中一位在海外的从医者还对我说:40年前,倘若有位病人挂号求诊,自述病情,姑姑或爸爸给他做了检查和化验之后,对他说:“你这是××××病,必须马上开刀。”他会怎么样?他肯定言听计从,转头就去办理入院手续;今天呢?病人对医生有这样的信任吗?医生对病人有这样的信任吗?今天当病人挂号求诊,医生对他说“必须马上开刀”,他信吗?他听吗?他一定设法通过朋友的亲戚的同学的同事……不知多少层关系,送出一笔笔不菲的人情,定要找到某家医院号称“权威”的主任、副主任医师,请他指点迷津、妙手回春……
    能怪他们吗?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啊,谁能掉以轻心?现在报道出来的黑心医生有多少!火爆病人又有多少!医患之间闹出人命案的可以说无日无之,多少医生賭咒发誓,坚决不让后代接班了!医生这个职业哪还有一丝一毫崇高?
    现在的中国医生,论医术,后浪推前浪,或许有超过我姑姑高欣荣那一辈的,医德呢?


人之初:名医百年高欣荣
(电视专题片脚本)

执笔:高伐林


高欣荣。摄于1980年的标准照

引子

    产房是日夜不停地持续演出同样戏剧的殿堂。母亲的呼喊、医生的命令、器械的碰击……时起时伏,交织一片。最拨动人心弦的是新生命像曙光一样明亮的啼哭。
    【高欣荣诊治病人。】
    名扬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医高欣荣,在产房不知度过了多少这样的不眠之夜,她亲手迎接到世界上来的生命,成千上万。武汉人这么说:“北有林巧稚,南有高欣荣。”与林巧稚一样终身未婚的高欣荣,将所有来到世上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子女。一位著名作家在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中说:“把遇难者从激流里,大火中,车轮下抢救出来,平生只要做过这么一次,便有资格理所当然地被社会尊为英雄了。而高欣荣却天天救人,救了几十年。”他想象过一个意深味长的场景:“在她手中获救的人,再加上她接生的孩子,如果能用某种方法集中在一起的话,毫无疑问,可以使一条空旷的大街马上变得熙熙攘攘起来。”
    【汉口胜利街,黎黄陂路,南京路。凌晨空旷。傍晚喧闹。】

(一)初出茅庐

    与中国当代许多名人不同,高欣荣于1997年4月21日去世之后,没有葬在肃穆的陵园,而是葬在了这一个平常山坡,挨着她的父母亲。
    一百年前,她就出生在这里:湖北鄂城县(今鄂州市)华容镇的高家大湾。
    【高家大湾高欣荣的坟墓。其父母的坟墓。高家大湾的屋舍。】
    当她早产出世时,抱着她的只有母亲。她的父亲、当时19岁的农家子弟高维舟,考取了官费留日,就在她出生前几个月,前往日本海军大学攻读船舶轮机专业,很快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高欣荣永远感激父亲。高维舟在日本接到妻子托人修书得知自己当了父亲,他的胸襟、见识已经超越了农民。他觉察出妻子为生女孩而歉疚,立即回信:轻贱女性乃吾国千年之陋习,早当革除,女儿可以与男孩同样受教育,也得识文断字。
    五岁时,“三寸金莲”的母亲逼着她缠足:用长长的布条裹住脚,一圈紧似一圈。欣荣疼得大哭,母亲充耳不闻,她去扯裹脚布,还挨了一记耳光。受了半个月的罪,被父亲一封来信解除了:“女儿万万不可缠足,否则误其一生,吾妻切切记之!”有了父亲的坚持,高欣荣在学针线活、帮忙拾柴草的同时,才能与堂兄弟们一起上了私塾。
    【高维舟夫妇合影。全家老少合影。高欣荣童年和少年照片。】
    辛亥革命胜利后,高维舟完成学业回国在广东任职,将全家从鄂城乡下接到广州。后来他又拖家带口到青岛筹建海军舰船修理厂。连年战乱,国运不济,尽管他昼夜辛劳,工厂时建时停,有时连自己这个厂长的薪水也领不到,险些使女儿因不能按时交学费而停学。
    一个人的经历,许多时候是被一个偶然事件决定。如果没有1921年母亲的一场重病(高欣荣后来判断是宫外孕),会不会有后来的一代名医,大有问号。16岁的高欣荣得知是大夫开刀才把母亲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由衷地感激大夫,感激之后便立志也作一个大夫,拯救天下妇女儿童。
    为了实现这个志向,她决定终身不结婚。
    成家与立业就那么势不两立吗?今天的观众未必作此想。然而中国不少老一代妇产科专家一辈子独身。高欣荣到广州读岭南大学夏葛医学院时,频频收到中山大学一位小伙子充满激情的信;当她后来行医时,更有不少人表达倾慕,或登门向父母提亲。但是高欣荣一想到自己的志向,一想到岭南大学关相和校长的箴言:“造就一代名医,至少需要30年,其中最要紧的是大学毕业后的5至10年间,此时如为家庭俗务所羁,此生难有作为矣。”一想到当时妇女生存的现状,她一律狠心婉拒。她后来回顾这一段历程时写道:“人的精力实在太少了,我只好集中使用。”
    她的爱,另寻得了博大的归宿。
    【高欣荣毕业照。高欣荣与医学院师生合影。】
    1929年,24岁的高欣荣毕业了。她先在青岛医院工作,不久当上了妇产科主任,并开了一所“康乐女医院”。后来她应校友周穆英之邀到天津妇婴医院工作。这是所美国教会医院,疑难病例比青岛多,工作繁忙。周穆英也未恋爱,两人志同道合,日夜工作,切磋医术,常利用假期到北平协和医院求教。虽然高欣荣已能完成不少复杂手术,但学无止境,到美国去深造,成了她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协和妇产科主任麦克斯维教授赞赏她俩的志向,向美国几所著名医学院推荐。
    1936年,高欣荣与好友周穆英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
    【周穆英照片。家人在轮船前送行的照片。】

(二)回国报效

    高欣荣与周穆英从太平洋东岸来到大西洋东岸,走进负有盛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始为期一年的进修。
    与当时水深火热、烽火连天的中国相比,已经有60年历史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整整一年,高欣荣两耳不闻窗外事,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校园,教室,图书馆,雕像。】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理论进修结束后,她俩决定修习手术。经该校教授举荐,她们转到位于美国北部明尼苏达州的美俄氏研究院(Mayo Clinic)的病理教研室。研究院云集了来自全美、欧洲的著名专家学者,汇聚了世界疑难罕见的病例和复杂的外科、妇科手术。每天仅妇产科手术就有十几台,而且难度都很大,主刀专家个个身怀绝技,功力深厚,令她如醉如痴。一年多时间,她各类手术记录做了厚厚10多本。
    【美俄氏研究院照片。】
    按计划,她俩打算在美俄氏研究院进修到1939年底,再赴瑞士苏黎世医学院进修。然而中国军民惨烈抗击日寇的隆隆炮声传到了碧草如茵的美俄氏研究院。4月的一天,高欣荣听到一位来访演说的英国牧师大声疾呼:“中国人民在用血肉之躯抗击日本法西斯,那里非常缺乏医务工作者啊!”
    高欣荣受到了震撼。她与周穆英立即向教授辞行,踏上归国行程。
    抵香港时,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刘瑞恒会见了她们,力邀她们到重庆中央医院就职。她们从香港到越南,取道云南、贵州的崎岖山路,历尽艰辛赶到陪都重庆,正碰上日寇大轰炸,她俩当即投入了战地救护。山城火光冲天,大片房屋坍塌,受伤垂死者的哭喊呻吟声,使高欣荣如置身噩梦。
    中央医院正在歌乐山筹建,高欣荣被安排到距市区十多公里的三圣宫卫生所工作。卫生所条件极为简陋,刚开始时就是在树林的帐篷内搭块门板当诊断床,仅有她一个医生,内、外、妇、儿都看,从早忙到晚。后来人员才逐渐配齐,除了每日医疗、防疫外,欣荣还带领大家种菜养猪养鸡。乡民们帮忙搭建了几间竹屋,卫生所总算有了手术室,她因陋就简开展了一些手术。
    【三圣宫卫生所外景,内景。高欣荣、周穆英与三圣宫卫生所医护人员各种合影。】
    两年后,中央医院落成,高欣荣奉调任该院妇产科副主任,她的挚友周穆英任主任。医院虽只有几排平房,却藏龙卧虎,云集了沈克非、王历畊、黄家驷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医学家,有人将中央医院喻为战时中国医学界的“西南联大”。能在这里参与主持妇产科,足见她受到何等器重。
    【中央医院外景】
    中央医院医生住的是竹篱笆屋,吃的是糙米饭和无油少盐的青菜罗卜,而作为大后方最高等级医院,许多危重病人都送到这里过生死关。艰难困苦中,大家仍矢志不渝地钻研技术,抢着看新业务书。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封锁,新书和杂志很难从美国进来,只能将杂志缩印到胶卷上邮寄来。大家争相阅读这种微缩胶卷,连夜开夜车用低倍显微镜下放大看,因为用的是桐油灯,第二天都是黑鼻孔。
    工作劳累,营养不良,1944年初,高欣荣患了眼结膜结核和肺结核病,只好离开了中央医院,与周穆英在重庆开设了一家诊所,半日应诊,半日休息。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元月,高欣荣终于回到湖北,与家人团聚。

(三)高氏医院

    高欣荣常常感谢上天给了她两个弟弟,在她影响下,先后走上学医之路,又先后到美国留学。大弟高有焕学内科,小弟高有炳学外科。《武汉市志·卫生志》中记载:自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武汉市出国留学、拿到医学博士者有40人,高欣荣和高有炳都名列其中。(虽然《卫生志》白纸黑字,但他们是否拿到美国博士,我存疑。可能受到doctor一词的误导?)
    【高有焕照片。高有炳照片。】
    虽然三姐弟在内、外、妇产三门主科各专一行早是“既定家策”,但是如何形成“合力”,却是在看到了美国的美俄氏兄弟研究院之后才有了清晰蓝图的。这个研究院由美俄氏兄弟建立,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高欣荣有一个梦:与学内科的大弟、学外科的小弟,一起创建“中国的美俄氏研究院”,为中国病患造福。
    这个梦在四十年代中期创办“高氏医院”时朝实现迈出了一大步,虽然时间只有短短五年(1947-1952),但是在武汉市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高欣荣的父亲给她买下坐落在汉口俄租界的黎黄陂路这幢三层洋房,如今由有关部门挂上了一块“高氏医院旧址”的铭牌。
    【高氏医院旧址三层楼房。】
    高家三姐弟决定携手同心,分兵把口。他们购置了手术台、无影灯、显微镜、病床;选聘了护士、助产士、厨师、勤杂工。一楼作门诊部、药房、化验室和注射处、小手术室,在这里可作阑尾切除、刮宫等小手术,遇到子宫摘除、胃切除等大手术,便借用对面万国医院的手术室;三楼与二楼的一侧当住宅,住进高维舟老夫妇和三姐弟以下全体家庭成员,另一侧作住院部,最多时可设18张病床。
    【高欣荣的后辈家人或者当年高氏医院的护士、卫生员等知情人,指点当年高氏医院格局、房间。】
    “高氏医院”招牌挂出去了,开业伊始就每天接待三四十号病人,尽管当时还只是个小诊所的格局,梦寐以求的事业总算开始起步。高欣荣不仅医术过硬,医德在江城更是有口皆碑。当时武汉开业医生一般收两元挂号费,高氏医院只收五角,复诊两角,如果病人实在贫寒,就减免住院费。
    有一天,高欣荣与高有炳突然听见医院旁三合里巷口搭起的小屋中传出嚎啕大哭,连忙冲下楼去。原来贫民老周的妻子产后大出血休克,家人以为她已经没有救了,点起一把破伞超渡“亡魂”。高有炳一脚踩熄火苗,高欣荣赶到马上抢救,保住产妇的生命,不仅分文不取,还送给了她很多药品。
    周太婆活到了新世纪,儿子也已经年过花甲。他们由衷地感激高欣荣。
    【周太婆或其儿子回忆当年情况。】


武汉市有关部门掛上了这个铭牌,但说明文字错得离谱。


(四)立德立功

    高氏医院只存在了短短五年,于1952年正式停业。高欣荣到武汉市立第二医院主持妇产科,将高氏医院的全部设备、药品也都无偿地献给了公家。
    独立创业的历程结束了,她真诚地将自己汇进红色的洪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却一如既往。
    现在,“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已经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了,但是在五十年前,人们却还没有这样的认识,而高欣荣是一个先行者,尽管不善言辞的她,总结不出这样的见解,却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样的道理。
    提起高欣荣不善言辞,有一段趣闻:当时武汉市领导安排她在庆功大会上讲话。面对大庭广众讲大道理,对她来说比做十台大手术要困难万分,再三推辞不掉,高欣荣只好硬着头皮上台,不敢抬头,讲稿念得结结巴巴。在她档案中有这么一段评价:“该同志妇产科技术在武汉地区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有名气,但要她在公开场合上讲话是办不到的。她不会讲话,只能作技术工作,用自己的技术做出成绩给别人看。”
    有位农妇来到医院生产,高欣荣触诊后大吃一惊,胎儿分明活着,但不在子宫!宫外孕病人她见得太多,可胎儿在腹腔存活下来的却绝无仅有。手术那天,几乎所有妇产科医生都来观摩。只见高欣荣一刀下去,利索地取出婴儿。剥离胎盘时却迭遭凶险,稍稍一动便鲜血喷涌。她当机立断,破除常规,放弃剥离胎盘,用纱布填充压迫止血,保住了产妇的生命。
    一位叫朱翠玲的产妇,临产时突然休克,医护人员正七手八脚准备抬到楼上手术室抢救。高欣荣赶来,诊断为羊水栓塞,这种病极为凶险,可谓九死一生。“不能搬动,就地抢救!通知手术室送手术器械,通知血库备血……”片刻功夫,产房变成一个临时手术室。高欣荣实施剖腹产手术,母子奇迹般生还。
    在她的行医生涯中,类似病例何止百千?病人起死回生,证明一代名医的高超医术,而她的崇高医德更是人们传诵至今,难以忘怀的。
    一位农村产妇,孩子几天几夜生不出来,胎儿头被乡卫生所钩破,产妇受感染,恶臭难闻。高欣荣只顾埋头抢救,仿佛什么气味都没有,当病人脱险要送回病房时,她却让护士将病人送到自己办公室的临时床铺上——不让异味影响别的病人,也避免这位农村产妇遭他人嫌恶受到刺激。
    每逢星期二的主任大查房,高欣荣都神情专注,所到之处鸦雀无声。她听取住院医生汇报病人病情,就像元帅在听取军情汇报,化验单上的数据都要求准确背诵;站在她身后的主治医生准备她提问,丝毫不敢懈怠,答得含糊一点,她都会当面让人下不了台。这里显示的哪里只是她专业上的权威,更是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
    【×××接受采访,回忆当年情景。】
    高欣荣制订了规章,任何人不得擅入产房,小孩不得进入病房;省委书记兼省长李先念来探望分娩的夫人林佳楣,照样被高欣荣挡驾;市委书记王任重带着孩子来探视病人,照样得遵守规定让孩子留在外面……
    【×夫人接受采访,回忆当年情景。】
    高欣荣告诫手下医护人员:“工厂出了岔子可以返工,医院出了岔子可没法返工,小则给病人造成终身痛苦,大则造成病人死亡,产妇死亡就是两条性命,一个好端端的家就毁于一旦。”
    高欣荣白天守在医院,就是回家了,医院一旦有了紧急情况,随叫随到。当时她家里没有电话,医院也没有条件派汽车来接,只能派人来叫。家人和周围的邻居早已习惯了半夜听见有人叫“高院长”了。不管是大雨滂沱,还是狂风呼啸,不会骑自行车的高欣荣,深一脚浅一脚、三步并作两步赶路,直到第二天下午、晚上,甚至第三天才疲惫地归来。
    1965年湖北省派出了首批农村巡回医疗队,年逾花甲的高欣荣被派任孝感地区医疗队队长。不少医生第一次到农村,“吃饭上不得桌,走路下不得脚”,经历过抗战艰苦岁月的高欣荣却安之若素,她带领医疗队日夜为农民治病,没有手术台,就用办公桌代替;光线暗,就用手电照明;怕屋顶尘土落下,就扯起塑料布遮盖……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医疗队几个月做大小手术数百例,无一例感染。
    孝感花园区有个10岁女孩张淑珍,肚大如斗,骨瘦如柴,奄奄一息。高欣荣带着外科医师郑英键从90里外赶来,诊断女孩长了卵巢巨大畸胎瘤,必须切除,但急救设备、药品、血源都没有。送武汉大医院吧,可病孩已不能搬动。高欣荣果断决定就地手术。
    公社调来了发电机,电灯亮了,高欣荣立即主刀实施手术,取出一颗重达35斤的巨大肿瘤。一个月后,女孩就回家放牛了。张淑珍14年后结了婚,生下一个女孩,现在她的女儿也已经长大成人,全家都难忘高大夫的救命之恩。
    【年过半百的张淑珍回忆当年情景。】
    在孝感期间,高欣荣参与动员农民打了上百口井,改善当地饮水条件,使肠道传染病大大减少。她还举办了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班,编写了《农村接生员手册》。医疗队为孝感涂巷区培训了574名乡村卫生员,被当地誉为“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

(五)人性考验

    高欣荣在抱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迎接政权的更迭时,却没有想到,会身不由己随着一场又一场历史的惊涛骇浪颠簸。
    她努力要跟上时代。但是在那个岁月中,几个人能够跟上领袖的思维呢?五十年代,高欣荣说服父母,将曾创办高氏医院的这座楼房“公私合营”;“大跃进”时,铁门被卸走,楼梯上闪着金色幽光的铜片都被拆下去大炼钢铁,她毫无怨言;到了“文革”,高欣荣突然被打成“反动权威”,更被说成是“资本家”。在劫难逃,被抄家三次,一次比一次彻底,连衣架、筷子篓都给抄走了,抄家者怀有一种毁灭的快感,任何柜门都是一踹而开,任何玻璃、瓷器抄不走的就砸碎……
    身外之物,她并不心疼,令她心疼的是几大本相册被付之一炬:那是几十年救治好的病人的留影啊。
    【幸存的病人照片:许许多多的婴儿,幼儿。】
    她和家人所住的这栋楼房被无理强占,她只能与年过八旬的母亲和弟弟家十来口人挤住在一间统舱般的房间,睡觉还要打地铺。
    财产被抄她可以置之度外,人格被辱也可以强自沉默,可作为知识分子,最难以忍受的却是被剥夺了施展才干的权利,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呼救,却被禁止施以援手!
    一天,一卡车红卫兵开进医院,又要揪斗高欣荣。护士长将她藏在产房的冰箱后才免遭劫难。红卫兵离开后,高欣荣突然失踪了,大家四处寻找,担心她不堪凌辱而自尽——当时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啊。深夜,高欣荣却回家了,原来她独自一人到了东湖,坐在湖边的树丛中,望着烟波浩渺的大湖,整整坐了一天。
    她在那里想了些什么?高欣荣本来就拙于开口倾诉,同事问不出来,亲人也问不出来。或许她在回首往事?或许她在拷问自己?或许她一一回想自己亲手救治过的病人——那些母亲,那些儿童?……或许她真的有过一死了之的念头,但最终,她还是割舍不下这些人,高欣荣知道:她们需要她,她也需要她们。
    1966年至1972年,整整6载,一代名医竟然被剥夺了治病救人的权利,整天除了扫厕所,拖地,就是搓棉签。高欣荣默默地坚持着,期望着,找到机会,也奉献着。据市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雷敏功调查,有天产房收了位难产妇,医生护士使出浑身解数,孩子就是出不来,产妇眼看连喊叫的力气都没有了。正当医生一筹莫展,听见旁边有人说:“让我来试试。”一看,是高欣荣!青年医生高兴得叫出来,她急忙摆手示意不可声张,只见她在产妇的肚子上这里按按,那里摸摸,竟像施了魔法一样,孩子奇迹般地呱呱落地了!高欣荣叮嘱大家千万保密,悄悄离开了产房……
    不难想象,当高欣荣恢复救死扶伤的权利时,何等感激涕零。年近七十的高欣荣,被允许参加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的下乡巡回医疗,她再次前往湖北孝感农村。叫什么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拯救生命了。在这里,她主持了平生最艰苦的一场手术。
    那天雷电交加,他们人刚到,住处都没安顿,器械更没运来,农民们听说省城来了医生,冒雨走了几十里,抬来了肚里胎儿已经死了好几天的垂危产妇。怎么办?无论如何得救人。他们在破旧教室里支起塑料布挡住屋顶漏下的脏水,用几个背包搭起“手术台”,用唯一的手电筒权当“无影灯”……最让人束手无策的是没有一把手术剪、手术刀。高欣荣下令找裁衣服的剪刀,没有;找能当锯子用来截断死胎的铁丝甚至麻绳,也没有。身为名医,赤手空拳,这真令高欣荣五内俱焚。幸亏最后有人冒雨冲到几里路外的小镇找来了一把剪刀。死胎取出了,产妇保住了!
    【当时医疗队员接受采访。】


年已古稀的高欣荣下乡巡回医疗。


(六)遗教千秋

    高欣荣对医学成就和人生体悟,总结不出言简意赅的闪光警句。但是当一个又一个的政治风浪过后,人们发现:要想做人立得正,济世走得稳,高欣荣拥有最简单朴素的秘诀。那就是:人的生命至高无上。
    高欣荣没有后代,她将所有的晚辈都看成后代。侄子侄女们谈起家风,印象最深的除了她对事业的执着、对病人的关切,就是她对自己的俭朴。她甚至不喝热茶。当时的武汉,三九天到处冷得像冰窖,她照样只喝凉白开。她也不怕吃冷饭。从医多年,饮食无时已是惯例,午饭时间过了才匆匆赶回来,母亲和保姆往往张罗着要把饭菜再热一热,她总是坚决阻止:“不用热,就这么吃。”有时实在冰冷,就倒点开水一淘,吃得又香又快,居然从不得胃病。
    高欣荣的卧室里什么高档家具都没有,什么现代化电器都没有,桌上没有盆花,墙上没有名画。不是她置办不起,而是实在顾不上。她不在乎床单上有补丁,桌上玻璃破了角是用胶布贴起来。但屋里永远干净整齐,每天出门一定要上上下下纹丝不乱;到周末,也一定要把报纸文件稿子分门别类清理妥当。
    【高欣荣的晚辈×××接受采访。】
    当“文革”的风暴过去,高欣荣也进入晚年,退居二线。
    1979年底,74岁的高欣荣当选为武汉市人大副主任。办公厅要为她装修书房、安电话,但她执意不允,说自己用不着。武汉冬天冷,当时民宅没有供暖设施,为照顾她过冬,政府给她送来几吨白煤。煤块已经卸车了,工人准备送上楼,高欣荣却坚决阻止,她不愿要任何特别照顾。工人们只好将煤运回。
    高欣荣几乎每天都要收到来自省内外的求医信,这些病人在多方求医不治后,将最后希望寄托在她身上。拆开信封,许多病人第一句话就是:“高院长,请救救我吧!”高欣荣对这些血泪凝结的信极为重视,大都亲自复信。有时实在太忙,请人代复,也要口述几点意见。许多病人依约来到医院,其中不少来自农村,靠全家举债前来,高欣荣要求医护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为她们医治……
    1988年,时年83岁高龄的高欣荣退休了,她被授予市二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她并不感到寂寞,因为人生有太多事情值得回首。
    人民没有忘记她,常有素不相识的人来看望她。1996年暮春一天,年过八旬的市文化局退休干部宋秀玉老人来看望她,连鞠三躬,献上一束鲜花,两位白发老人双手紧握,四目盈泪,一对老姐妹肺腑之言如清泉出山耐人寻味。
    “高大姐,33年前是您给我做的子宫颈癌切除术救了我的命,您给我开刀时快60岁了,一年后,您还追踪我的病情,介绍我去放疗。要不是您,我早死了。”
    “我记不得了。”高欣荣微微一笑。
    “您的病人太多了。救人一命就是英雄,您一生不知救了几多生命,几多生命……”宋秀玉激动得语塞。
    “做医生的职责就是救人。”
    “大姐,您的医德医术我们忘不了,记得当时您什么礼物都不肯收,唯一接受的是一张照片。”
    “是的,是的,病人的相片是我的宝贝,比什么财产都珍贵,我现在一有空就看这些相片……”
    【宋秀玉老人接受采访。】
    1997年4月21日清晨,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深受人民爱戴、享誉武汉三镇的高欣荣走完了92年人生里程。她神情安详,仿佛熟睡,枕边,是两本磨损几近散架的影集,里面有许许多多母亲和孩子。
    高欣荣是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骄傲,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她身上既洋溢着具有新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又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忍辱负重、厚德载物的高风亮节。而她几乎与二十世纪共始终的一生的坎坷命运,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60年代初,高欣荣与两个也当医生的弟弟交流心得。


    近期图文:

    父亲百岁生日断想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