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躍進大別山得失探析 (下) 余不潔
按照毛澤東最初的計劃,在晉冀魯豫野戰軍一九四七年八月前往大別山後,粟裕也要在一九四八年初率領華東野戰軍的三個主力縱隊從魯南萬里遠征湘贛閩浙。從邏輯上可以推斷,華東野戰軍的三個縱隊孤軍深入、顯然難以長久支持,此後華野必然還要繼續派出其他縱隊前去支援,最終的情況可能是華野多數主力投入江南,就如晉冀魯豫野戰軍大部進入鄂豫皖一樣。而這種局面要會持續多久呢?從中共一九四七年七月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會議的情況可知,毛澤東判斷尚需要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的時間才打敗蔣介石。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五到十年的時間裡,劉伯承所部要在鄂豫皖一帶與國民黨軍隊廝殺,粟裕所部游擊江南、在國民黨老巢血拼。這兩支深入敵後的部隊的任務就是要儘量多地吸引和消耗國民黨部隊,為共產黨徹底控制東北和華北贏得時間。到那時新的中央蘇區將在北國再現,毛澤東並以此為基礎和國民黨蔣介石決戰江南。 然而,由於粟裕的“抗命”以及在黃淮一帶與國民黨決戰的建議,終於讓敢於乾坤一擲的毛澤東毅然改變了戰略部署。一九四八年二月,也即進入大別山半年之後,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得以奉命轉出大別山,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四個縱隊重過淮河、北上返回豫西地區,與位於伏牛山的三個縱隊匯合,十縱和十二縱轉為地方部隊留在當地。這時,晉冀魯豫野戰軍受命改編為中原野戰軍,實力已經折損大半,不僅重武器缺乏,而且僅剩兵員不足的七個縱隊,其中損失最嚴重的第二縱隊從出征前的三萬一千人銳減至一萬一千餘人。“前進一千里,後退五百里。”這就是當時部隊中一些人對這次戰略行動的概括。 從當時的形勢看,毛澤東實際上賦予了晉冀魯豫野戰軍兩個相互矛盾的任務,一個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國民黨軍隊、並與之拼搏,這一點可以從晉冀魯豫野戰軍大張旗鼓的行動方式清楚地看出;第二是建立根據地,以獲得必要的兵員和給養來維持和發展。然而,用毛澤東在八路軍改編之初給彭德懷的話講,“以創造根據地發動群眾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為主。集中打仗則不能做群眾工作,作群眾工作則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並舉”。從當時的情況看,大別山地區無論是作戰還是發展兩方面的條件都不具備。它不僅無法提供足夠的物資,就是兵員補充都不易,否則就不會千里迢迢從華北補充新兵。此外,由於無法補充彈藥和槍械,部隊也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戰鬥。由此可知,毛澤東賦予晉冀魯豫野戰軍的這兩個任務實際上都很難有效完成。 相對於千里躍進大別山付出的代價來看,它的實際效果顯然是被誇大了。從軍事上看,所謂吸引了國民黨幾十個旅的說法並不足為憑。晉冀魯豫野戰軍六個縱隊這樣一支近二十萬人的重兵集團,擺放在任何位置都會引起交戰對手的警惕和防範,而直接威脅國民黨位於中原的大中城市可能比深入大別山更能吸引國民黨的軍事力量。如果有彈藥和給養的保障,晉冀魯豫野戰軍完全有可能大規模殲滅敵人,而不是僅僅吸引多少敵人。從經濟上講,大別山是飽受兵戎之苦的窮荒之地,晉冀魯豫大軍到此並不能對整個國民黨控制區的經濟狀況造成重大影響。如果為了“把戰火引向國民黨統治區”,那應當選擇膏腴之地、天下糧倉而攻之,而不是進入偏遠的鄂豫皖山區。從實際情況看,晉冀魯豫野戰軍就食於貧瘠之地最大的效果只是一時減輕了華北根據地的經濟壓力而已。 早年紅軍能夠形成紅色割據、從小到大發展起來,最重要的原因是抓住了軍閥混戰、無暇他顧的歷史契機。一旦國民黨內部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統一,紅軍便無法立足和生存,只得萬里長征。日本大舉侵華,歷史再次給了中共一次難得的機會。命令八路軍分散滲透華北敵後真空地帶建立根據地,八路軍得以從幾萬人發展到近百萬人,實乃毛澤東人生第一得意之作。從積極的方面看,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際上就是類似當年八路軍進入華北那樣的一次敵後滲透、而非戰略進攻。然而,此時的事態和境地已經和當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當年毛澤東命令八路軍深入敵後分兵建立根據地是其事業上的一次巨大的成功的話,這一次令晉冀魯豫野戰軍孤懸敵後建根據地的行為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挫折。 有文章認為毛澤東雖然是個軍事戰略家,但對戰術只是粗知皮毛,二是他擅長游擊戰,在正規戰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幾乎空白,這顯然低估了毛澤東的智慧。毛澤東重視戰略不假,許多情況下,他對戰術細節的關注並不在戰略之下。讓這樣一支十多萬人馬的重兵集團深入敵後,不要說彈藥無法補給,就是籌措糧草都成問題。這樣一個明顯超出常識的重大決策,用毛澤東缺乏正規戰知識來解釋顯然是乏力的。從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看,千里躍進大別山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單純的軍事部署,更像是毛澤東的一個長遠的政治安排。 注釋 1.“來到八路軍總部” 肖鋒《星火燎原》叢書四 144頁 2. “羅黎李關於山東軍區 1945年春季實力報告致軍委集總電”《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史資料選編 抗日戰爭時期》 第3冊 3. “晉察冀軍區實力統計” 1945年 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史資料選編 抗日戰爭時期》 第3冊 415 頁 4.“太岳區人員武器統計電” 1945年2月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史資料選編 抗日戰爭時期》 第5冊 208 頁 5. “太行全區1945年夏季人員武器報告電” 1945年8月29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史資料選編 抗日戰爭時期》第5冊 212頁 6. “十八集團軍總部軍工部一九四一年總結”《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檔案史料》第四輯 33頁 7. “邯鄲中央局關於軍工生產情況致軍委”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檔案史料》 第四輯 170頁 8. 《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檔案史料》第四輯 660頁 9. 《解放戰爭時期過渡階段軍事鬥爭》3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