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中国文化思想 读《中国哲学之结构》有感 (1) 老几 于2016年圣诞前 杨道还所著《中国哲学之结构》一书,追根溯源,以“道”统“德”,贯通国学,十分难得。 “道”是中国学术对世界本源的描述,即“实然”之本,相当于西方哲学里讲的“本体存在”。“德”则是“道”的外在显现,是道的自然相应,即“应然”,相当于西方哲学里讲的“实践”。(西方哲学里的实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实践,是特指道德实践。) 在西方哲学里,对世界本源的研究和论述,被称为本体论。本体论是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就像地基是房子的基础一样。西方文化中,万物的本源是“神”。耶稣“道成肉身”,传福音,就是“神”的“德”彰。 由此可见,无论表象看起来如何不同,东西方人类思想的根源并无本质区别,更何况国学本身。 中国传统思想,不仅均来源于先秦,而且无不是对道的诠释。“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周易·系辞下》里描述的正是先秦思想的状况。道还在《中国哲学之结构》一书中,将其归结于“道同而德异”,是个非常高明的见解。 现在很多的所谓“学者”,只知道“辨异”,不知道“察同”;既浅薄无知,又自以为是,哗众取宠。《中国哲学之结构》一书,反其道而行之,有正本清源之功。 歧路亡羊。人类知识越来越多,离“神”,离“道”越来越远,相互依赖越来越多,分化却越来越严重。人类共同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危险。原因无非是只知道“为学日益”,不懂得“为道日损”,人人得知识肥胖症,难以重负,却拒绝减肥轻身。《中国哲学之结构》一书,为知识瘦身,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是它的思维方法的重要价值所在。 西方哲学无论如何发展,离不开“神”的向导。西方价值论再繁杂,离不开耶稣的教导。中国思想如何演变,超不过老子“道”。中国人价值观再变,离不开孔子的仁孝。《中国哲学之结构》一书,引经据典,正腐儒朽道鄙论,汇儒道学统。以正知正见,启拨乱反正,这是它的知识价值所在。 “合报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的人们,连国学的入门基础知识都没有,或一味攻击,或盲目崇拜,无非充当的是现代的唐吉柯德而已。 今天西方过圣诞节,纪念耶稣,真正应该是个感恩节,因为它本质上是“施恩”节。耶稣在两千多年以后,还施恩把人们从繁重的物欲中解放出来。 做父母的人,过节最大的期盼,是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这正是西方人真正羡慕东方文化的地方。究其根源,是孔夫子教导的结果。不知现在的教师节,是不是还有人在批孔老二? 西方人口头不讲追根,因为就在做。当今中国人口头讲孝道,却大群大群的啃老。“名”“实”之辨,其中道理有多少? 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中国哲学之结构》一书里,对“名”“实”不惜重墨来“立言”,可以说是该书的一大特点。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