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价值困惑及其“反”动 读《中国哲学之结构》有感 (2) 老几 当前中国人的困惑及其根源“中国人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上倾向于中国化, 在职业和社会生活上则推崇西化。由此滋生出的裂痕和困惑, 从潜意识一直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处于这两者之间, 思想往往断裂成两截”。 道还在序言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当前中国人的困惑。而究其深层的原因,可能还是价值观的迷失。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道还与李宗吾和钱穆一样,寄希望于中西方文化进一步的融合: “文化的融合始于对 西方文化的内容的掌握和对其历史起源的了解。但最关键而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文化融合需要中国人在精神上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只有经过这一精神上的渗透过程,西方文化才能完成其转变,转变为中国人自体的,而非异质的东西。” “见贤思其”,任何时候都没有错,东西方都一样,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这是人类理性的逻辑必然,也就是老子说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曲则直”,道还不断地重复这一点。东方要“曲”,西方也会“曲”,时间空间都会“曲”。这种“曲”是“返”回人类共同大道的自然法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反(返)着,道之动”。
中西方价值观及其“反”动在老几看来,中国人价值观的迷失,表面上是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其实更根本一点的原因是西方价值观的混乱;而究其根源,则是基督教文化根子上的问题。 中国人讲究道德,讲知行合一,基本伦理与现实社会是一致。像老几这样的“伪”“君子”,老穆那样的“真”“小人”,对于好坏的价值标准,可以是一致的。在外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去伪存真;可以浪子回头。负面是,当做不到时,会因此而衍生出大量的伪君子假道学等等。 基督教文化,否认现世的价值,追求来世的永生。与佛教彻底否定现世不同,基督教文化否认现世的价值而又不愿意放弃人世间的享受,因而根本上始创的是一种“分裂人格”。 这种人格的分裂可能是“负面的”,而其作用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很多时候是“正面的”。就像人穷固然是负面的,但穷人更有动力改变和创造新生活。 分裂人格(不是精神病),恰好是追求目标与过程统一的源动力。西方各种思潮和文明进步,都是这种追求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而科学也不过是这种追求人神合一的一个衍生品而已。 人之为人,首先在于,人有超越于动物所特有的情感。对神的过度信仰,难免会导致情感的淡漠,例如旧约圣经里记载的杀人如灭蚁。新约圣经理,耶稣专门强调“爱人”,做了把人道与神道合一的努力。[而老穆(此老穆非小老穆)似乎没有做到耶稣的程度。] 问题是“人”“神”不仅是遥不可及,而且是遥不可望;不像中国的“圣人”,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愿不愿做的问题。 所谓的“后现代”西方社会,就是试图摆脱世袭的习惯,倾向于世俗的达观。“哲学已死”, “上帝已亡”,正是对基督教传统的一种反动。 事实上西方人对中国人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非常羡慕。澳洲近年来新成立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党,名字就叫做“Family First”,也是对英美经验主义提倡的个性自由所产生的社会混乱的一种反叛。 可见反传统是现阶段历史的大趋势,非中国人独有。书中没有点出这个重要方面,虽然可以理解,多少有点遗憾。 “中西方文化现阶段仍处在相互隔膜和对立的状态,两者鲜有融通。如何结束中西文化对立,将思想的两截融合为一,是中国人仍亟待解决的文化问题。”道还文中的这个说法,站在“爱国主义”立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显示的视野多少有点低。吹毛求疵的话,这是该书可以商榷的一点。 一个真正的思想,必须要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只有“四海之内皆兄弟”,超越民族情结,政治意识,宗教信仰,等等等等,才能保持应有的高度。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长期的历史阶段中,中国人会学习西方人的理性,而西方人会借鉴吸收中国人的情感 …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