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膽英雄趙雲和文鴦 老幾 “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這首詩將趙雲與文鴦作為孤膽英雄並贊。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人盡皆知。七進七出,英雄孤膽,固然值得讚嘆,然而因為懷抱阿斗,趙雲一路奔逃,頗為狼狽,且因有曹孟德“寧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的一句護身符,長坂英名之下,多少有點僥倖的意味。 這一點在文鴛那裡是毫不含糊的,就武戰而言,文鴦相比趙雲更是出彩。看看三國原文: [且說文鴦年方十八歲,身長八尺,全裝慣甲,腰懸鋼鞭,綽槍上馬,遙望魏寨而進。。。三更時分,忽然寨內喊聲大震,人馬大亂。師急問之,人報曰:“一軍從寨北斬圍直入,為首一將,勇不可當!”師大驚,心如火烈,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只咬被頭而忍,被皆咬爛。原來文鴦軍馬先到,一擁而進,在寨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人不敢當,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鴦直殺到天明,只聽得北邊鼓角喧天。。。只見一軍行如猛風,為首一將,乃鄧艾也,躍馬橫刀,大呼曰:“反賊休走!”鴦大怒,挺槍迎之。戰有五十合,不分勝敗。正斗間,魏兵大進,前後夾攻,鴦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鴦單人獨馬,沖開魏兵,望南而走。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擻精神,驟馬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鴦忽然勒回馬大喝一聲,直衝入魏將陣中來;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復緩緩而行。魏將聚在一處,驚訝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眾耶!可併力追之!”於是魏將百員,復來追趕。鴦勃然大怒曰:“鼠輩何不惜命也!”提鞭撥馬,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復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後人有詩曰:“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 注意:文鴦殺了一夜,戰到天明,以疲憊狀態獨斗生力軍鄧艾(武力與姜維同一級別,滅蜀大將),五十合不分勝負。 且能隨時”沖開“魏軍,鄧艾毫無辦法。不僅如此,單人獨馬“退”(不是自逃,呵呵)數百“魏將”(不是兵)。 最牛的是這:“鼠輩何不惜命也!” 後“用鞭打死數人,復回馬緩轡而行。” 退而不敗,後來趙雲也做到了。然而,面對數百戰將,退得如此從容,古今中外,恐怕只此一位!(文鴦後來在西晉時,曾經臨危受命,大破禿髮樹基能,迫降胡人二十多萬,名聞天下。) 就武力而言,《三國演義》裡能與文鴦並稱的,至少有呂布;而能與趙雲併名的,至少有關羽和張飛。而無論呂關張如何驍勇,與文趙二人移位而處,必然不能夠全身而退。為何?能長不能短! 動武既靠氣力,也靠兵器。 兵器者,相生相剋有其道。趙文二者是全才。趙雲槍刺劍砍,文鴦槍搠鞭打,長短互補;呂關張屬偏才,長重兵器,便於上陣衝鋒,不耐久戰。 關羽雖牛,見了呂布就只有生氣的份,因為方天畫戟是青龍刀的剋星。呂布天下無敵,見張飛總有三分忌憚,也是茅克戟之故。 三國初期混戰,英雄輩出。呂布當年大戟一揮,所向披靡。為什麼到了後期,就少有此類的英雄?其實江山代有豪傑出,哪裡會突然就沒有武力高的將軍了?根本不可能。只是武力英雄少有用武之地。 原因何在?因為東漢末年,朝廷糜爛,軍紀渙散,兵將訓練無方,牆頭草有術。到了三國末年,軍整有素,個人的作用便沒有那麼重要了。所以:生逢其時呂逢先,生不逢時是文鴦。 現代戰爭,斗的是電子戰,比的是高科技,是智力。電子時代,女性在智力和耐心方面超過男性,也比男子自律,更適合紀律嚴明的軍隊生活。由此有理由相信,女性比例高的軍隊,以後打仗贏的概率比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