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军哲学评述的感想 老几 德国古典哲学,无疑是西方思辨哲学的高峰,或许可以说是最高峰。中军在“道”的哲学意味有多浓后面有下面如此精彩点评。
[“自在之物”的逻辑矛盾,使康德无法找到思维和存在内在同一的根据。费希特想到了主体内的办法,把“自我”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第一步是“自我建立本身”;第二步是“自我建立非我”;第三步是“自我建立本身和非我”。最后在“绝对自我”中达到了无条件的、不受任何东西决定的绝对统一。
谢林看出了门道,既反对康德,也反对费希特。他认为,要真正解决“自我”与“非我”的关系,就必须寻找一个超出于二者之上的存在,只能是绝对的同一性,即没有任何差别的同一。这个“绝对的同一性”就是某种宇宙精神的无意识存在,其特点一是“不能用概念来理解或言传的”, “完全不能称谓的”;二是不能作为知识逻辑的对象,而只能加以直观。 黑格尔认为这三兄弟都有问题,都没有真正解决本体内在的逻辑根据。
首先,黑格尔揭露了康德的“自在之物”,指责它是“不真实的、空洞的抽象”,因为它摆脱了一切规定,所以就等于单纯的“无”。其实,“自在之物”是有认识内容的, 因此也是可知的。
其次,黑格尔批评了费希特,认为他的“自我”并不是真正地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仍然需要来自外界的“非我”的刺激,才能达到自觉,因此并不能真正克服康德的“自在之物”。
再次,黑格尔也批评了谢林的“绝对的同一性”,指出这种无视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任何差别的“绝对”,也还是“空洞无物”,正如在夜间观牛一切皆黑一样。 最后,在三种批评之上,黑格尔就此提出, “实体就是主体”,即不仅把“绝对”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要把它理解和表述为主体。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和基础的“本体”,必须得既是实体又是主体,必须的是自我运动的,又是通过肯定否定辩证发展的;既是由低到高的必然,又是由真到善到美的必然。] 最重要的是这句话:在这里,哲学明显地呈现了自然规律的规律,逻辑必然的必然。 中军这一系列评述,准确反映了哲学界的普遍观点,逻辑上无懈可击。
然而,由此以来,并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更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假设康德是诚实认真的。对于康德这么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个假设应该是可信的。
那么,对于自己的学生费希特A = A 的发挥,康德应该不会看不懂,但他似乎并没有接受,否则也就没有了康德哲学。 同样,谢林似乎也没有接受黑格尔的逻辑,而是坚持无差别的同一性。虽然我个人更认同有差别的同一性,但这是无足轻重关的。完全相信谢林一定有自己的逻辑来反驳,而且我很可能会因此而改变立场。
由此,我的结论是,思辨哲学不能明显地呈现出自然规律的规律,逻辑必然的必然。
语言逻辑,只是保证推理的正确性,不能保证真实性。金庸的武打小说逻辑严密,丝丝如扣,其实是虚假的。
思维逻辑依赖出发点,前提不同,逻辑越正确,结论相差越远。生活中,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出发点,“真理越辩越糊涂”。所以好辩如苏格拉底,则有:“聪明者用对方的逻辑来说服别人,而愚蠢者用自己的逻辑说服别人。” 结论是:建立在语言逻辑上的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解决“存在”的逻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