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733,33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国学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选倒计时第八天:川普现象背后
· 大选倒计时第九天:“零元购”事
· 大选倒计时第十天:转载一位老作
· 西方兴起的秘诀,是制度而不是掠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是邓小平在“南海边画圈”提出建特区吗?
   

  无论邓小平还是华国锋,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都不是他们有意设计的,而是时代倒逼的结果。吴南生说得好:“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哪一个人先提出来的,我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应该说,是党内、社会上甚至海外大家共同的要求。”


  老高按:4月10日,朋友发来噩耗:前广东省委书记、深圳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南生以96岁高龄去世。今年恰逢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的改革开放40周年,吴南生的去世,将人们的视线引向经济特区创立的那段岁月。
  去年10月,我曾在对中共党史专家阮铭的系列视频访谈节目中,专门录制了一期《经济特区:在南海边画圈的那位老人是谁?》(《历史明镜》第84期,2017年10月23日首播)。
  “在南海边画圈”,这个典故,出自中国著名女歌手董文华的那首歌《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歌中并没有点明这一位老人是谁。但第二段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显然说的是邓小平南巡。而官方将这首歌选作12集大型电视片《邓小平》的主题曲,并由嫦娥一号卫星在太空播放,可以认定,这首“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荣获央视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了官方认可“深圳特区首先由邓小平画圈拍板”这一说法。
  但是,历史真相如何?是邓小平首先倡导经济特区吗?最先力主搞改革开放样板的人是谁?阮铭作为当时参与起草若干重要文章、与闻许多重大决策出台经过的知情人,在节目中,回述了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共领导层在经济特区问题上错综复杂的交锋,还原了邓小平确实作出的贡献和不应享有的荣誉。
  阮铭告诉观众,最先向中央提出建立特区的,其实是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任仲夷——虽然当时还没有人想出“特区”这个词。1978年5月华国锋访问朝鲜回国在沈阳停留,听取辽宁省委领导的汇报,任仲夷当面向华国锋建议:对大连采取特殊政策,“建成北方经济的对外窗口”。后来被中共官方说成思想保守“凡是派”的华国锋,当时却同意了!但实施起来,阻力甚大。1980年初冬任仲夷被调到广东主政,大连的事就此搁浅。
  阮铭还告诉观众,最先向中央建议设立深圳特区的,是当时在广东主政的习仲勋。
  查习仲勋在文革结束后,1978年4月,被任命为广东省委第二书记,12月升任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习仲勋和副手杨尚昆向中央汇报广东情况,提出让中央给广东以更大自主权,允许广东参照外国和亚洲“四小龙”成功经验,搞出口特区。这个构想得到中央领导支持。1979年7月,中共中央(主席为华国锋)、国务院(总理为华国锋)正式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创办经济特区。
  阮铭认为:邓小平(1979年时担任的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在创办经济特区问题上,发出了自己支持的声音(指示特区建设要“杀出一条血路”等)、做出了一份贡献,但无论如何绝不是那个首创“画圈”的老人。
  昨天读到独立学者、前中共中央党校校刊《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在FT中文网上发表的文章,从吴南生的回忆说起,专门探讨邓小平和华国锋对深圳特区建设的贡献,其看法与阮铭先生有不小差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吴南生、阮铭和邓聿文的看法,都很值得我们在回顾改革开放过程和反思经验教训时参考。


  如何评价邓小平和华国锋对深圳特区建设的贡献?

  邓聿文,FT中文网,2018年4月19日

  深圳第一任市委书记、曾对深圳特区建立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吴南生以96岁高龄于近日去世。因为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而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他的去世引发了人们对深圳往昔那段峥嵘历史的关注和探索。
  一位未谋面的朋友知道我是研究改革的,在微信中给我留言,大意是看了一篇公号文章,作者采访了吴南生,深圳是吴等当地人被逼着改开的,跟农村承包一样。最后批准的也是华国锋和赵紫阳,和那个划个圈的先生(邓小平)完全没有关系。真实的特区改革开放过程和媒体,以及官方宣传的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政府还有什么真实性?
  这位朋友的留言代表了当今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和情绪。它不是简单的对和错的问题。由于官方的历史宣传存在严重的“脸谱化”和“为尊者讳”现象(近年来在这方面有所好转,一些中共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也开始尝试公正评价),例如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将某些事迹或功劳说成是某个领导人所为,从而造成人们对官方历史的“天然”怀疑和不相信。这种事情在华国锋和邓小平的身上表现得很明显,民间最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扬华抑邓”现象。如称华国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对改革开放做出了伟大贡献。
  笔者在此无意也无力对华国锋做一个全面评价,因为有关华的文献知之甚少,然而,仅以吴南生的回忆而言,就像上面引述的这位朋友的留言一样,我认为是很偏颇,经不起事实和历史检验的。这种认知如果形成一种大众化情绪,实际上是矫枉过正,并不利于我们继往开来,也需要来一个“正本清源”。
  吴南生对深圳建立特区过程的回忆有不同版本,就我的阅读范围,2015年刊发在《炎黄春秋》第五期,由杨继绳先生采访,吴口述的《亲历经济特区的决策过程》一文最详细。很多人也正是看了这个口述文章后改变对华印象的。但是,在我看来,尽管是华批准、同意建立深圳特区的,最多也只能说明,华不是“两个凡是”所呈现给人们的那种死守毛路线的教条主义者,他是一个相当务实的人,对改革开放做出了一定贡献。仅此而已。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华是一个很有改革开放思想的中共领导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有大贡献;更不能由此推导,如果华后来没有被免职,中国在他领导下,改革开放会取得比如今更大的成就。
  按照吴南生的回忆,深圳特区的建立,广东省委先有这个想法,然后报请当时的中央批准同意,用文章的话说(下面引用原话)——
  仲勋说:“写个报告给中央,(1979年)4月初中央开会,我要去,当面给中央提出来。”我(吴南生)说:“国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你参加吗?”他说:“我还没有做结论呢。”当时恢复了他的组织生活,但《刘志丹》这本书“利用小说反党”这个说法还没有做结论。他说:“我去要求做结论啊!”他去那里主要是办这个事。这个会不是邓小平而是华国锋主持的,是华国锋最后同意、赞成了广东的建议。习仲勋回来传达,都是讲的华主席,不是讲邓小平。他只讲了邓小平一句话。习仲勋说:“小平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我看他对改革开放也是很积极的。”他是这样传达的。我现在写文章照样写,是华国锋主持的、同意的。
  从上面这段话来看,习仲勋是在要求中央为他做平反“结论”的会议上把广东要办特区的事告诉了中央,而这个会正好由华国锋主持,也许邓也参加了这次会,所以华国锋就批准同意了广东的请求。
  这当然表明华一定程度上的开明,但如果我们假定,华在这次会上没有批准同意,深圳特区的建立最多也就推迟两年而已,因为到1980年下半年后,邓小平在中共领导层事实上的权威就已经超过华。而在1979年4月之所以是华而非邓批准了广东建立经济特区的“请求”,我猜想,与他们两人当时所任职务有直接关联。华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是党和国家的“一把手”,虽然其地位和权威已受到邓、陈(云)等党内元老和胡(耀邦)等新生代的挑战,但在1979年初应该还不仅是名义上的“一把手”,而有事实上的权力,而这种举办经济特区的决定,从形式和程序上说,也需要“一把手”来批准,才显得“名正言顺”。邓则是在1977年恢复领导职务的,时任军委副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还没有成为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没有后来的权威性,又未在政府任职,因此,无论从权力还是程序上,由华批准深圳建特区,是合理和正当的。
  华国锋是中共队伍里和中国政坛上一个公认的老实人,没有个人野心,似乎也缺乏政治人物应有的手腕,在其退出政坛后,很长一段时期他的形象被有意识地“妖魔化”。结合近年披露的华的其他史料来看,他这个人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确实不太保守,知道中国当时面临的困难,具有一定的改革和开放意识。但说他那时就有明确的改革开放思想,要把中国导向改革开放,则明显是“拔高美化”,走向另一极端。从华的从政履历和经验看,他是在文革后期被毛所赏识提拔到中央领导岗位并作为接班人培养的,此前,没有管理经济和领导一个大国的经验,从这个角度看,华是文革的“暴发户”(在此不含贬义),他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执政的合法性,都来自毛。这也可以解释他在毛去世不久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维护毛的遗产以及制造个人崇拜,因此,可以猜想,当华的改革开放与毛的遗产相抵触时,他会持何态度,其改革开放能够走多远。
  邓虽然没有批准深圳特区的建立,但不能说他不同意不支持建立特区,更不能说特区建成与他完全没有关系。吴南生上述回忆中有习仲勋带回的邓的“杀出一条血路”的话,虽然只短短一句,但足以说明邓对成立特区、对改革开放的关心和重视不亚于华。事实上,现在可以确认的是,“特区”两字本身,就是邓小平提出的。
  我的看法是,深圳特区没由邓批准,除了上面说的他不是党内一把手,也没有政府职务这个因素外,可能也与平衡陈云有关。陈是公认的党内保守派,是能够制衡邓的党内元老,陈对中国举办经济特区究竟持何态度,反对还是支持,没有找到直接印证的材料,不好下判断,但从其他人的回忆中还是能够窥见一、二的。例如,陈复出后,从来没有踏上经济特区,也反对将上海崇明岛列为特区。根据吴南生的回忆——
  1982年北京开两省会议的时候,我和梁湘专门请陈云来深圳,他身体不好,没有来。后来,我和梁湘请过他的老秘书,我们说:“陈云同志身体不很好,你来吧,你来看一看深圳。”听说他来了,但是陈云一直没有来,不知道什么道理。习仲勋的秘书张汉清从北京打来电话,说办出口特区有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还有上海的崇明岛。崇明岛为什么没办?因为陈云不同意。
  虽然吴南生根据自己和陈云过去的接触,觉得“他不应当是很不开放的人”,并好心地为陈云辩解“后来我才知道,是周围那帮人利用他”,但从上面这段话看,陈至少是不支持成立特区。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考虑到在1979年邓刚复出一年多,很可能邓不想在改革开放和举办特区的问题上跟陈产生正面冲突,吴南生的下述回忆有力说明了这点:
  1982年最困难的时候,小平来到这里过年,仲夷找他汇报,他说:“不听汇报,就是休息。”1982年小平来这里为什么不让汇报,也不说话?因为中央开了两省会议,陈云同志发表了要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谈话。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如果因为官史的虚假或歪曲宣传,就来一个彻底否定,这同样不是一种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严肃态度。在关于邓小平同深圳特区建立的关系问题上,我认为不应该仅仅“纠缠”于特区不是由邓批准这个事情,而应有大历史的角度。就对特区所起作用言,深圳特区的发展表明,是邓而不是其他中国领导人给了特区最大帮助。没有邓在1984年对特区的公开称赞特别是1992年的南巡,特区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
  当然,有人会说,那是因为邓此时已成中共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如果华拥有邓的“地位”,说不定特区会比现在发展更好。理论上自然不能假定没有这种可能性,但从两人的思想和经验表现看,华的改革和开放观念很难脱离计划体制的藩篱。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历史无法假设。当邓小平在文革复出后于1977年7月30日晚首次在工体公开亮相,8万观众给了邓雷鸣般的掌声,历史就已经给出答案,是邓而非华将最终成为历史之船的掌舵人。
  我在这里不是要抬高邓。我明白一部分人“扬华抑邓”除了对官史的反感外,还有邓后来的因素。但在深圳特区这件事上,还原历史固有必要,“扬华抑邓”大可不必。事实上,无论邓还是华,经济特区和中国改革开放都不是他们有意设计的,而是时代倒逼的结果。在这点上,吴南生说得好,“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哪一个人先提出来的,我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应该说,是党内、社会上甚至海外大家共同的要求。”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对邓和对华都一样。邓对深圳特区的建设做出了比其他领导人大得多的贡献,华对特区的早期建设也有功。其实,在特区建立问题上,有一个中国领导人是人们最不应忘的,他就是当时的副总理谷牧,用吴南生的话说,“我对谷牧同志是非常尊敬的,要说中国办特区,他是第一功臣。”
  (作者是独立学者)

  近期文章:

  日本翻译出版中国抗日神剧大全  
  
总书记夫人详议毛泽东的两任妻子  
  
叙利亚为何蠢到用毒气招来美国攻击?  
  
从金庸小说学几招如何驯化众生  
  
当年追究文革施害者责任的历史局限  
  
科学家研究:为何谎言比真相跑得快  
  
鸿茅药酒有毒不算啥,酱茅特供才真叫毒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