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新闻,存了两幅写真,是两位穿着黄色衣服的小姑娘,生得都很迷人,真地好喜欢她们。 这第一位小姑娘在笑,笑得好纯。她梳理着典型的中国小姑娘喜欢梳的马尾,飘洒在肩头。她今天穿黄衣应该是偶然,一件漂亮的黄色皮夹克,是妈 妈给买的。她手里拿一面红旗则不是偶然,该是爸爸妈妈让拿的,他们跟她说:这是五星红旗,是咱们的国旗。他们还跟他说:今天国家领导要来,咱们去迎接他 们。 于是他们都来了,看到周围都是中国人,手里都拿着国旗,她好高兴,心里充满了热爱。爸爸妈妈说得对:我们的祖国最伟大。 这第二位小姑娘在生气,她生气的样子竟然也这么好看。她梳着典型的中国小姑娘喜欢梳的两个小辫儿,辫梢儿垂到肩后。她不想吃东西,左手拿的 是什么?看不清,但肯定不是国旗。右手呢,看不见,也许是个紧攥着的小拳头儿?她今天穿黄色的衣裳则不是偶然,是爸爸妈妈让穿的。他们跟她说:今天中国的 头儿要来,我们去抗议。 于是他们也都来了,看到周围都是穿黄衣服的人,都很生气的样子,她也气不打一处来,心里都是恨。爸爸妈妈说得对:中国的头儿都是坏人,因为... 我闭上眼睛在想,过了二十年,两位姑娘都长大了,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她们还是梳着典型的中国姑娘的马尾和辫子,两位姑娘都美艳照 人,女大十八变吗。碰巧了,她们还都是穿着黄色的衣服,一位是自幼就喜欢黄色,另一位则是自幼的信仰。两位姑娘在马路上相遇了,共同的肤色和语言,让她们 走在一起。你去那里?我去白宫。那你去那里?我也去白宫。突然,两位姑娘警觉起来,她们停住了,因为那个地方今天要欢迎中国人。她们互相审视着对方的黄 衣。她们分开了,一个走在路左,一个路右,方向:还是白宫。 幼年所受的教育深刻如此,它伴随着人直到长大,可以让两个素不相识的姑娘在瞬间进入敌对状态。 这样的感慨让笔者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同伴们打起来了,就骂街,一个骂道:你爸爸是美国。另一个受了如此“奇耻大辱”,立即回骂:你爸爸更美 国。在那个年月的儿童心灵里,“美国”即等于坏。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儿是女人》里有这样的情节:一位寡妇颇有风流之名,村里人瞧不起,就说她的家是 “美国旅馆”。“旅馆”谁都可以进去,所以坏,再冠以“美国”二字,就是坏得无以复加了。 所以,早年到美国的中国人,多少都有些戒心,时间一久,则觉得老美除了比较牛逼以外,其实,也不他妈的有多么坏。 笔者以前曾浮现出这样的想法,孩子小时,不该往他们脑子里灌输政治或信仰。因为这对他们不公平,应该给他们一个选择的空间。可后来一想,不 对啊。我们不灌,外国人要是灌不就坏了?比如韩国人说汉字是他们创造的,我们不跟孩子说清楚那是他们在意淫,久而久之,咱们的孩子不就信了?等哪天韩国人 说月球是韩国的领土,因为他们的祖太奶奶嫦娥几千年前就登上月球了,咱们的孩子会不会自卑? 看来,孩子幼年的教育是必须的。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百姓还有句 俗语:管媳妇要管刚来,管孩子要刚满怀。都是说,孩子要在幼年就得开始教育,实在晚不得。对孩子来说,虽说是个不幸,可谁让他们还没成年呢?是举红旗还是 穿黄衣,只好撞大运,看生在谁家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