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拳”的“太祖”指的就是那位“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的赵匡胤。传老赵年轻时血气方刚,武功十分了得,专好行侠仗义,曾千里迢迢护送一位叫京娘的大美女还乡,途中无论山阴水侧还是荒村野店,都对京娘彬彬有礼,目不斜视,堪称一位好青年。谁知等老了他倒成了奸雄,尤其是得了天下之后,连生活作风都有了毛病。
由于赵匡胤自己是武人,而且是靠武功得的天下,所以他对朝中武将十分戒备,不仅心里提防,而且在行政上也采取了措施,那就是:军队里从上到下都是文官领导武将。(颇像毛泽东的政委领导司令一样,而且党支部都逐级下设至连队一级的低层,即“党领导枪“是也。)所以《水浒》清风寨里,儒雅英武的“小李广”花荣也必须得接受那个酸臭无能的烂文人刘知寨的指挥,而他自己只能做个付知寨!这样的军队能打仗么?结果:宋朝就成了中华历史上对外敌作战必败的一个朝代。从北宋败到南宋,两任皇帝被金国掠走背了靖康之耻的骂名不算,还弄了个大冤案杀死了民族英雄岳飞!
不过宋朝终究还是给国人留下了两样东西:一是宋体字,二是太祖拳。
太祖拳最初是如何传出来的无人知晓,赵匡胤的第一代弟子是谁更无史书记载。比较明了的是:时至今日,太祖拳的传承大致分成了两派,一南一北。笔者北人,对南派了解甚少,不敢妄谈。北派拳谱里说,太祖拳是清康熙年间一位癞头和尚传入沧州的。此说大不可信,就像其它拳种的传人一样,从不花气力对本门武功详加考证,动辄找个癞和尚、醉道士当始祖,增加神秘感,而年代也多选在康乾盛世,图个热闹。参考历史资料并初步考证,笔者认为太祖拳应该在宋明这二个朝代传入沧州:
一是宋代:宋时的沧州还是边疆(而宋与金国的边境在天津,以天津海河为界河),那时军中战将若犯了罪,多被发配到沧州做“贼配军”,如《水浒》里的林冲即是。宋代的沧州,那叫个荒凉,山野水急,黄芦苦竹,罕见人烟,颇能震撼初到的外地人的心灵。:“大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句话是谁最早说的?正是林冲!哥们儿一直生活在大都市,哪儿见过这边塞的荒凉?于是一腔英雄泪,尽洒襟怀。等林冲这帮配军们在这儿呆长了业余生活就显得太单调了,怎么发泄呢?就传授武功。传授给谁呢?附近小村子里的年轻人。一是自己愿意教,为得是抒发一下内心的抱负;二是村人也愿意学,真功夫谁不想学啊。林冲何许人也?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武功岂是等闲能学到的?沧州“武术之乡”的美誉是谁给的?其实正是宋代的“贼配军”们给的。
二是明代:明初有段儿“燕王扫北”的历史,这里的“北”又恰巧是沧州附近,而燕王呢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当年他为了跟他侄子建文帝争夺帝位,就驻扎在沧州附近招募武师训练士卒,以备大举。这也无疑从根本上促进了沧州武术事业的繁荣。(而这位燕王呢,日子一长竟对北方产生了感情,所以当了皇帝之后就在北京建都。因曾经渡了一次天津海河,就把天津附近的区域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渡过的河”。他甚至还把祖坟定到北京以北的十三陵,做为一个战略部署以确保后代子孙不丢失北部的疆土,因为在古代祖坟是比性命还重要的,要是沦入外敌之手,子孙就不齿于人类了。)
如上所言,太祖拳应该在宋代和明代传到沧州,之后逐渐传衍到天津、北京乃至东北。而最早在天津传授沧州太祖拳的正是笔者的师爷。他老人家于壮年到天津谋生,地痞欺生致斗,他一怒力毙数人。时旧政府推行新政,颇嘉师爷之勇,佯不闻,遂得立足授徒。可惜的是,待笔者到学武之年时师爷已90多岁,未得点拨太祖门功夫之真髓。
沧州太祖拳所传拳械套路大致如下:
拳术:
一路太祖拳,二路太祖拳,十八趟罗汉拳,
遛腿架、遛脚式、八打二十式、太祖长拳、
行步拳、六节拳、十二趟弹腿等
器械:
长器械有:
太祖棍、三节棍、少林棍、十二连枪、
梅花枪、四门大刀、方便铲、双手带等
短器械有:
梅花刀、梅花双钩、万胜刀、应战刀、
青龙剑、龙泉剑、二郎剑、双钺等
器械对练则有:
对打太祖棍、三节棍进枪、单刀进枪、
大刀进枪、子母锤对打等
下面的视频是哈尔滨的太祖拳前辈孙元金(78岁)演练的太祖门六节拳,龙泉剑和梅花枪。套路简洁精炼,招式遍伏杀机,动作朴实无华,全无当今时髦武术的花哨表演。赞!
太祖门六节拳
太祖门龙泉剑
太祖门梅花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