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明‧吳縣‧王鏊‧應科舉狀元之作 原典: 論語‧顏淵篇: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原文: (一)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 (以上破題,用兩句話破全題要義。散文。) (二)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 (以上承題,申明破題的意思,普通用三、四句散文。) (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蓋謂君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 (以上起講,亦稱原起,說明全篇的原起。) (四)诚能百亩而彻,恆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用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於征求;民財所有,不盡於聚殮。閭閻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蓄者,無憂矣!田野之間,如茨如梁,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 (以上起股,亦叫提比、前比,說明百姓富足的現象。) (五)百姓既足,君何為獨貧乎? (以上虛股,也叫中比。只有兩句以轉入君的方面。) (六)藏諸閭閻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歸之府庫而後歸吾財也。蓄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積之倉廩而後為吾有也。取之無窮,何憂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無備? (以上中股,也叫大比,要用同型偶句構成,故稱為股和扇,闡發君民財富一體之意,是全篇中堅。) (七)犧牲粢盛,足以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是以資朝聘之費。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給之,其孰與不足乎?饔飧牢醴,足以供賓客之需;車馬器械,足以備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應之也,又孰與不足乎? (以上後股,也叫後比,具體舉例說明民之財物皆可為君國所用。) (八)吁!徹法之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於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 (以上結束,也叫大結,說明一篇主旨。) 按:傳統如八股者,亦有其符合「科學精神」之處,我輩行文得無慎之乎? 注:括弧一到八,为编者所加,不属于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