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咏石 (新韵) 大众皆能炼碧天,无才空叹落人寰。 眼前旭蔼笼高树,背后秋崖抱涌泉。 乳豹磨牙腰负痛,牧童敲火脸犹斑。 仰空愧对熔痕旧,荒草凄凄遍野山。 上面的诗是借用红楼梦里“无才补天”的石头口说出,题目改为“石头的自咏”也可以。
如果用现代汉语来注释,大概是下面的样子: 大众皆能炼碧天, (其他人/石头,都炼入青天,) 无才空叹落人寰。 (我无才羁留人间,空自感叹。) 眼前旭蔼笼高树, (眼前的晨云霭笼罩着高树,) 背后秋崖抱涌泉。 (后面秋天的悬崖拥抱着喷泉。) 乳豹磨牙腰负痛, (小豹子时来腰上磨牙,那儿还疼,) 牧童敲火脸犹斑。 (牧童偶在我脸上敲火燃柴都烧黑了,) 仰空愧对融痕旧, (仰望女娲补天的旧痕心中犹愧,) 荒草凄凄遍野山。 (而我只得守着这荒草凄凄的空山。) 此诗是咏石,可通篇没有"石"字,也没有“硬刚坚”等直接描述石头性质的字样,遵循的正是古诗的基本法则。咏月诗通常忌讳说“清光亮白皎”等字样,咏花也忌“香美艳丽”等辞藻。就如同做画,说花香,则让一群蜜蜂追马蹄子,画面上却不见花。说寺远,则画个小和尚挑水,后面小路蜿蜒入云,偏不见寺影。西厢记描述崔莺莺之美,没有柳眉星眼的俗套,独说那做法事的和尚们一见她就晕了头,大乱,后面的和尚竟然把前面和尚的光头当成木鱼来敲!笑话里说美人的魅力,只说乾隆皇帝扭头跟着倩影看,正是刘罗锅子所谓的“转龙头”是也。为诗的道理正是如此。 诗画一理,善画月者,断无用白粉在纸上涂圆的道理,而是画月周围的云彩。幼年时画月不得,老师在画月处按一瓶子盖,令我在周围涂墨完了,之后拿走瓶子盖,月亮就出来了。 有时候我们读诗,总觉得引不起共鸣,为什么?就是那诗只注重形式或辞藻,却没有内涵,没有曲折起伏,平来直去,无病呻吟,为诗说愁,不给读者制造一点儿回味的空间,哪里还有“转龙头”的魅力? 今天,网上到处是诗,诸位再读时不妨用“转龙头”的标准衡量一下,看是不是有新的感受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