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的是,陈所翁的龙画真迹居然颇有几幅流传了下来,现见于各处收藏的有《墨龙图》(广东省博物馆藏)、《云龙图》(日本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五龙图卷》(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还有《九龙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九 龙图》作于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是一幅纸本水墨长卷,堪称陈所翁的代表作。有评论说,此幅龙画开宋元以来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先河。图中共画九 龙,起伏于山石、云雾和急流之中。第一龙从岩畔横出;第二龙腾搅云气;第三龙抱石上攀,第四龙劈流遏漩;第五龙拥身旋跃,第六龙矫躯疾驰;第七龙搏风淹 浪,第八龙扑云坠雾;第九龙伏山伺望。九条龙的神态动止各不相同,生动有致,阴森恐怖,极富想象力。整幅画在构图上则虚实相映,有张有弛,气势夺人。 也 有人说,这幅《九龙图》卷,恐是元人摹本。本文作为龙画的介绍文字,不打算对此多加评论。其实,被乾隆视为至宝的《兰亭序》不也是摹本吗?但它仍不愧为三 希堂的镇堂之宝。再说到《九龙图》,就算它是摹本,其画龙技巧已高超如此,真本又当如何呢?不是更能证明陈所翁的画龙技艺的高超吗。 传陈 所翁犹喜酒后作画,泼墨画云水怪石,笔下群龙矫健灵动、气势森森、隐现出没于惊涛迷雾之间。用墨焦沉,笔势老辣,烘托出很强的动态和神秘氛围。后人常以 “云蒸雨飞、天垂海立、腾骧夭骄、幽怪潜见” 来夸赞他的龙画。虽然陈所翁有几幅龙画流传至今,但也只能算凤毛麟角,难以令人想象出其龙画成就的全貌。从有关的历史文字看,他还有很多龙画未被流传下 来。笔者搜集了几首诗,罗列在下面,人们当年对陈所翁画龙技艺的叹服可见一斑:
《龙竹》 (宋 方回)陈其姓,名曰容。 称所翁,善画龙。 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 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 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 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 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 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方回是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诗评家。他曾对唐宋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列举流派,洞彻源流,历历如数家珍。)
(上面的三幅龙图,虽有陈所翁的落款,但龙的形态与墨龙图真迹相去甚远,应可断定为托名之作。)
《题陈所翁为叶半隐作全龙邀同赋》(宋 艾性夫)鸱夷饮江共晓汲,麈尾拂屏翻墨汁。 密云黯黯扶天来,黑风冥冥吹海立。 涛奔浪骇恣神怪,惊起苍龙九渊蛰。 须冉怒插霜戟寒,鳞甲光摇春雨湿。 身蟠远势欲万里,吻渴沧溟归一吸。 僧繇汗背叶公走,只合庸奴事供给。 所翁湖海陈元龙,小傍皇华在原隰。 酒酣作画特余事,大手能旋倚天笠。 只恐通神风雨急,抉破天门夜飞入, 明日山翁倚屏泣。 (艾性夫,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宋亡,浪游各地,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在挽《千家诗》编者谢枋得的诗里赞誉说“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
《题陈所翁画龙》(元 萨都剌)画龙天下称所翁,颓笔光射骊珠宫。 长廊白日走云气,大厦六月生寒风。 兴来一饮酒一石,手提玄兔槌霹雳。 涨天烟雾晴不收,头角峥嵘出墙壁。 全形具体得者稀,今日海边亲见之。 满堂光焰动鳞甲,倒拔海水空中飞。 凌风直上九天去,天下苍生望霖雨。 太平天子居九重,黍稷穰穰千万古。 (萨都剌,雁门人,元代泰定进士,是有元以来最杰出的诗人。)
《題所翁畫龍》 (元 张渥)我聞真龍神變化,呼吸風雲齊上下。 胡為卻向九淵潛,頷下驪珠光不夜。 一朝帝勅鞭雷霆,秘怪恍惚無逃形。 蜿蜒千丈露頭角,顛倒山嶽翻滄溟。 乾坤澒洞日為黑,元氣淋漓收不得。 願將點滴試天瓢,草木晴光甦下國。 龍兮龍兮汝為龍,攀之不見追無蹤。 何當飛空附其尾,手接鴻蒙究元始。 (张渥 ,生卒年不详。元代人,生于杭州,多才但累试不中,乃致力于诗画,专工白描人物,形神兼备,雅典生动。)
题画龙虎 二首 (明 刘溥)古来画龙称叶公,后来又说陈所翁。 呜呼二人不可见,神妙谁复追其踪。 此图知是何人作,一见令人即惊愕。 势翻沧海起风雷,身涌长空奋头角。 双睛泼电鳞鬛分,左盘右蹴拿飞云。 轩然天地动光彩,此时不顾鱼虾群。 满堂惨淡凝烟雾,相对咨嗟毛发竖。 田畴岁旱望甘霖,破壁须看上天去。 千山万山日向脯,哑哑老树愁啼乌。 长途迢递人绝迹,奋跃只有黄于菟。 长风飕飗震林木,百兽纷披望风伏。 霜牙凛凛摧万夫,金镜瞳瞳射双目。 饥来择肉惟熊罴,不更小取豺与狸。 田家黄犊要耕种,又肯搏攫夸能为。 如今天关求守备,盖世雄威素称异。 举首为城掉尾旌,愿保皇家千万世。 (刘溥,明代学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通岐黄,精天文数律。八岁赋诗,有神童之誉。亦工画。)
到了明、清两代,虽然已经是画龙的全盛期,但在风格和画法上别有建树的画家却几乎没有。他们虽然都基本上延续了陈所翁的风格,但无一人能望其项背。明 代有位浙派画家叫汪肇,善画雨龙,他画出的龙多在云雨雷霆中横天而出,为人称道。明代还有位画家叫盛著,也是画龙高手,他在接受朝廷的指派后到天界寺给影 壁画龙,谁知他竟然画了一幅“水母乘龙背”的图。一个女人敢骑在龙背上,不由不让朱元璋这位真“龙”天子动怒,一气之下,他居然下令把盛著给杀了。自那之 后,龙渐渐地就成了不能乱画的圣物了。 到了清代,诸画龙高手中,有位叫周璕 (1649-1729)的最值得一提。周璕是河南嵩山人,工人物、花卉、走兽等,尤善画龙。别忘了此人是嵩山人,所以他还精通武术,尤善峨嵋枪法。雍正七 年(1729),周璕与人在长江策划农民起义,不幸事露,竟遭官府杀害。万幸的是,周璕有多幅作品传世,他的“墨龙图”藏于南京博物院,画面为一条巨龙隐 现于斑斓云气之中,蕴含着画家的不屈精神。 当代还有位画龙大师叫房毅 (1889—1979),江苏常州人,擅画墨龙,也有很多画龙之作传世。他画的龙多在云雾水天之间,“见首不见尾”,细品之下,颇具雄浑神秘之感。房毅传 世的龙画很多,留待另文专门介绍。齐白石大师也画过一幅龙图,其风格颇类房毅。此画现存德国汉堡博物馆,笔者几年前曾在这个博物馆见到,匆忙中还拍了一张 照片。(见附图) 三:龙画中的传统理念 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神物,在自然界中,它并不存在。可为什么历代画龙大师都要画它 呢?原来,大凡古人画龙,都是要抒发自己对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理念和认知。往小了说,龙可以是中华民族中的某一分子,正像“人中之龙”,“大泽龙蛇” 等说法所表达的含义一样。往大一些说,可就是某位能争夺天下的大英雄了,如“龙争虎斗” 这句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龙虎斗 (宋代 陈所翁)这幅画右上角虽有所翁落款,但很有可能是托名之作。
龙 被比喻成帝王大概在秦汉就开始了。传汉高祖为了骗取民心,就曾宣传自己是青蛇(也就是青龙),把白蛇(白龙)给杀了,所以他要争得江山是天命所归。而就在 秦之前,龙还常常被归类到兽的范畴,如《庄子》里就有“屠龙之技”的寓言,证明那时候龙不过是可以被杀的兽。而在更早的传说里,龙竟然可以像马牛那样地被 驱使,如大禹治水时,就让好龙帮着开江河,而那乱发洪水的恶龙呢,就都给杀了。龙作为帝王的象征,到明清之时,已达到极端的地步。前面说过,有位 明代画家画了一幅女人骑龙的图,就被朱元璋杀了。清朝人更是谈龙色变,龙是等闲小视不得的。倒是有个反潮流的慈禧太后,她当政时,居然命人在东陵她自己的 陵墓丹陛石上,雕刻了“凤戏龙”(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这也反证了当年龙对清皇族地位的重要性。 虽然在不同朝代中,龙的地位不同,但画 龙的最高境界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对龙的无论是体现兽的还是人的象征性的文化内涵完全放弃,而进入“道”的范畴。历代画龙高手,要体现的差不多都是“天人 合一”及“阴阳变化”的玄妙哲理。而道家多有善画龙者,就是因为他们对“道”的理解最深刻。他们画中的龙,都隐现在云海长空之际,与天地共存,大可充斥宇 宙,小可藏于一粟,极尽其曲直、水火、动静的阴阳变化。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