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人常在“子午鸳鸯钺”前面加上“八卦”二字,因为它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独门兵器。时至今日,练这种兵器的人都还是八卦掌或形意拳的门人,因为形意和八卦几乎是一家,练八卦掌的多习形意拳,反之亦然。 鸳鸯钺的结构很独特(请看右图):它是两个月牙交叉之后:出现了四个尖儿,(本应有十二个刃,因柄的前后取消了三个刃,还剩下)九个刃。咱们汉语的修辞功能太强大了,久而久之,它居然有了个学名叫:
“鹿角、鱼尾、凤眼、蛇身、熊背、四尖九刃十三锋、八卦子午鸳鸯钺”:
- 上面的两尖是鹿角;
- 下面两尖是鱼尾;
- 双月牙中间形成的菱形圆是凤眼;
- 柄对面的弧及其相连的上下两个向前的尖是蛇身;
- 柄对面的弧还被单独称为熊背;
- “十三锋”是“四尖”“九刃”之和;
- “八卦”则点明是八卦掌的独门兵器;
- “子午”是指两个月牙的上下交点(子时是半夜,午时是正午,代指阴阳);
- “鸳鸯”则指这种兵器雌雄成对,左右手各一个(左钺为乾、右钺为坤);
- “钺”字查字典:“大斧也”,本与苗条的月牙相去甚远,估计可能是因为月牙的弧与大斧子刃的弧很相像吧(请看下图)。
笔者北方粗猛汉子,总喜欢轮长家伙,鸳鸯钺功力已很荒疏,但这对多情的鸳鸯还常能惹起乡思。小时候家里托人给打造了一对小鸳鸯钺,足见对该兵器的重视,谁知笔者偷偷给上面最大的尖儿开了口,之后在校里从事各种刻呀划的诸多“犯罪”行动,被老师发现重责。岁月如流,小侄子也要进那家小学了,什么字典笔墨等礼物都不要,竟指明要这对儿月牙儿。现在长得比笔者还高猛,估计最终也不会真喜欢上这对奇妙的兵器。
要顺便说明的是,凡形状上与上图有差异的,比如少一个尖(如下图黑衣人手中的“鸳鸯钺”),或某尖儿变成了勾等等,都不再是“八卦子午鸳鸯钺”,笔者并不是说那个形状或其套路不正确,只是说,那不再是“八卦子午鸳鸯钺”了。
鸳鸯钺还有两个绰号,一个叫“日月乾坤剑”,另一个叫“鹿角刀”,显见一个取义一个取型。除此之外,其它的叫法都没在户口本儿上注明。:) 比如“子母鸳鸯钺”的叫法就是错的:从意义上讲,鸳鸯钺的两个钺是阴阳并列关系,不是大小不一的属从关系。再如“子午鸳鸯锐”或“鸡爪鸳鸯钺”的叫法更混乱,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件独门兵器,传也是董海川所创。
从构造看,因鸳鸯钺这种兵器个头太小,常会不自觉的从肋下或臂下穿绕,再加上它还有两个尖和四个刃是朝后的,很容易伤到自身,故练好了很难。因其短小,非贴近敌方身体不能发挥威力,所以使用者必须具有迅捷灵敏的步法,武谚所谓“短打长,脚下忙”是也。幸好在八卦掌中,走转乃是必练的看家本事,这也许就是鸳鸯钺能做为其独门兵器应运而生的原因吧。
鸳鸯钺最擅长的技法是:劈,削,撩,挑;推,托,缠,挂;云,领,盖,扎;搂,扫,崩,锉等。在未进入能杀伤敌方的距离时,常多以锁拿敌方兵器为先机,之后一个钺维持锁拿,而另一个钺则沿着敌方兵器逼入,伤敌腕臂。
跟其它很多短小的兵器一样,鸳鸯钺实际上也是手臂功能的加强,等于手变成了铁的,还长出了四尖九刃。体现在套路演练里这个特点则更明显,即八卦掌掌法套路怎么练,其钺法就怎么练,几乎没多少差别。请比较下面的视频,就一目了然了。
子午鸳鸯钺 演练者:程式八卦掌代表人物 孙志君 (早年视频)
子午鸳鸯钺 演练者:程式八卦掌代表人物 孙志君 (近年视频)
六十四掌 演练者:程式八卦掌代表人物 孙志君 (请比较上面鸳鸯钺套路,二者几乎一样)
程式八卦掌刘敬儒传子午鸳鸯钺 演练者:佚名
游身八卦连环掌 演练者:程式八卦掌代表人物 刘敬儒 (请比较上面鸳鸯钺套路,二者几乎一样)
白猿通背门的鸳鸯钺,与八卦掌的拳理就大不相同了。最明显的是不再走圈儿,而是直趟儿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