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的模样儿 龙 既然是想象出来的神物,当然可以“乱”画了,因为不同的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所以,宋之前画出来的龙,根本不像来自一个龙家族的。呵呵。但是到了宋代这种 情况就改变了。前面说过,宋代有位画龙大师叫董羽,他对画龙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总结了前人及他自己的创作经验,并在他的《画龙辑议》中提出了包括“三 停九似”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画龙理论。全文如下: “画龙者,得神气之道也。神犹母也,气犹子也。以神召气,以母召子,孰敢不至。所以上飞 于天,晦隔层云;下潜下渊,深入无底,人不可得而见也。古今图画者,固难推其形貌。其状乃分三停九似而已。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九似 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是名为九似也。雌雄有别,雄者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须尖鳞密,上壮下杀, 朱火煜煜;雌者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须圆鳞薄,尾壮于腹。龙开口者易为巧,合口者难为工。但要挥毫落墨,随笔而生。筋骨精神,伫出为佳。贵乎血目生威,朱 须激发,波涛汹涌,若奋风云,鳞甲藏烟,鬃鬣肘毛,爪牙伏利,蜿蜒升降,腾旋之间,噀其雨露,踊跃腾空,点其目则飞去,乃神笔之变化。昔张僧繇公,则其人 也。 ” 文中除提出了著名的“三停九似”论,还对龙的体型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就连雌龙、雄龙的性别特征,也都说得一清二楚。他这一创造性理论,可惜没能够被历代画家所遵循。以至于后代的画出的龙依然雌雄不辨。 不过,自从有了董羽的《画龙辑议》之后,后代人画龙大都脱不出“三停九似” 的规范: 所谓的“三停”,是把龙“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地分成三个部分,来构思龙的形体。而“九似”呢,就是“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如 何来理解“三停”呢?“三停”其实就是龙扭曲身躯的规律,即根据“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这三截儿的有机结合来体现龙的扭曲状态,而不能跟跳迪斯 科似地乱扭,呵呵。每每见到当代“画龙大师”笔下的龙,或扭曲得跟蛇或蚯蚓似的,有好几圈儿;或躯干僵直,像一匹加长的马,令人不禁莞尔。这样的龙给人的 感觉不是太软散,就是太僵硬,而不是柔中带刚。
《九龙图》 之一:岩畔横出(宋代 陈所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说起“九似”就更有趣儿了。董羽的同代人及后代人也对“九似”有过不同的理解,其中有宋代的罗愿,郭若虚,还有明代的李时珍等人。列表比较如下: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董羽)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罗愿)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蚕,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郭若虚)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李时珍) 四人的相同之处是:角,腹,鳞,爪。不同之处是: 头:牛对驼(俺个人觉得骆驼头好一些。); 眼睛:虽然有虾,兔,鬼等字样上的区别,但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眼睛突出到眼眶之外; 耳朵:区别是象和牛。俺从未有机会好好看一下象耳朵是啥样儿的,印象中跟牛的差不多; 另外董羽与其他人还有“嘴”和“项”,“须”和“掌”等强调部位的不同。 大 医学家李时珍就更伟大了,他还在《本草纲目》中还增加了龙“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等说法。“须冉”就是大连吧胡子,跟俺的类似,呵呵。但俺从没见过有一幅龙画中的“明珠”是在颌下的,而都是在嘴的前方或握在爪中。“逆鳞”不是正常地上 方的鳞压着下方的,而是下方的压着上方的,所以用手往下一摸就疼。这就是为什么若误摸了龙的逆鳞就会龙颜大怒的秘密。在俺看过的龙画中,竟也无一幅画逆鳞 的。
《九龙图》 之二:腾搅云气 (宋代 陈所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问题来了,既然龙是想象出来的,为什么没人能想象出龙长着翅膀呢?为什么它的主躯干是蛇而不是海龟的背?当然,类似的为什么还可以问出很多个。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非得触及龙的起源这个大题目不可。俺一向讨厌大题目,对付大题目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只做总结性的发言:关于龙的起源说法很多,俺认可的说法只有两个,即“图腾合并说”,和“气象天文说”。 - 图腾合并说 历 史学家认为,咱们的古人出于对某种凶猛动物的恐惧,常以那种动物作为自己的保护神甚至先祖来崇拜,以为能获得那种动物对自己的庇护,于是,这种动物就成了 那些古人所崇拜的图腾。图腾常被画在兽皮或岩石上,或刻画成粗糙的雕像。对照大禹治水的传说,当年,咱们古人中最大的部落应该居住在多水的区域,不难想象 出,蟒蛇类的有害爬虫会很多,那么蛇就成了他们的图腾。而在其它区域呢,当然也会有以鹰、象、鹿、虎、羊或马等动物为图腾的其它部落。由于对资源的争夺, 战争开始了,“蛇部落”消灭了“羊部落”,“鹰部落”也投降了。之后,“羊部落”就不存在了,而“鹰部落”在投降之后,他们的图腾也只好跟“蛇部落”的合 并了。于是,鹰的爪或翅膀就画到了蛇的身上。在之后的战争中,“蛇图腾”上还会加上其它投降过来的部落的图腾象征,像象耳、鹿角等等。俺坚信当年的蛇图腾 上一定有过鹰的翅膀,只有等到“蛇部落”的迷信给“蛇”也赋予了飞翔的能力之后,鹰翅膀才被舍弃。到了大禹掌管了天下的时候,估计图腾合并的过程也基本上 完成了,从而就给咱们传下来这么个“九不像”的龙。这就是“图腾合并说”。
《九龙图》之三:抱石上攀 (宋代 陈所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 气象天文说先 说气象。当年,风雨雷电对于咱们的古人来说只能解释成魔怪或天神的作为,但若是怪,会是什么怪?若是神,又会是什么神呢?人类的想象是离不开现实的,于是 和水有关的,且具神怪力量的生物就成了被想象的对象。不怕水的蟒或蛇无疑地就成了首选。另外,扭曲的闪电和下垂的雨云也都能令人想到蛇的影子,如此这般, 在古人的脑海里,蛇就和风雨雷电有了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想象中的蛇却跟地上的蛇有很多不同,它不但会飞,还会呼风唤雨,劈雷闪电。 再说天 文。天空中最能引起古人注意的当然是北斗七星了,它不仅非常明亮,还绕着北极星旋转。而最醒目的还是它的形状,弯弯曲曲,颇像古人寻常见到的蛇爬行时候的 样子。事实上,据训诂学家们考证,乾坤的“乾”字即为北斗星,也即是“龍”,看“乾龍”二字并肩站在一起时多么相像啊。古书《周易》里的第一卦 - “乾卦” 一上来就拿“龍”说事儿,其原因也正是为此。“乾卦”是这样说的: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细 看卦文,从“初九”到“用九”共有七个爻,逐次说明了人在自己奋斗的不同阶段里要注意的事情,而用作比喻的每个爻中的龙所在的位置也正是北斗星在天空中的 不同位置。如“在田”,是北斗星在北极星下方接近大地的位置上;“在天”则在北极星之上;“亢龙”则是北斗星处于最高位置的时候,比之于人,这个位置也是 人最得势的时候,此时若不知道收敛,就会积怨,故称“有悔”;“有悔”了怎么办?就全靠“用九”的“群龙无首”来补救了。“群”读为“卷”,就是卷曲的意 思。龙卷曲着把头藏起来,比喻人的低调和警惕的状态,所以就“吉”了。(咱们之前的学者们,这句话从未读懂过,结果汉语中竟然有了个“群龙无首”的成语, 比喻“虽有一堆能人,但少个领头儿的”,令知者捧腹。想想看哪,若真解释为“一堆人各行其是,谁也不听谁的”,只能坏事,还怎么能“吉”呢。)所以,官当 得越大,就得越谦虚谨慎,才能当得长久。呵呵。 再看这七个爻,虽都以北斗星为卦象,但除了九三之外,每个爻都不称斗,而称龙。由此可见,在古人脑海里,北斗星与龙有多么密切的关联! (为什么第九三爻没称龙呢?宋代学者苏轼有个解释:“九三,非龙德欤?曰:否。进乎龙矣。此上下之际、祸福之交、成败之决也。徒曰龙者不足以尽之,故曰君子。” 俺甚然其说,顺手引在这里,或许对有疑问的网友有助。) 其实,俺还坚信,龙的起源并非独因“图腾合并”或“气象天文”,实是二者的交互影响:“图腾合并”让龙有了胳膊腿儿和头角,“气象天文”让龙能飞天入地,兴云布雨。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