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剑”不是双手各有一把剑,那个叫“双剑”,就像《三国》里的刘备一样。而“双手剑”则是一把柄专门加长了的剑,可以双手握着使用(请见下图)。
演练时使用的双手剑
“双手剑”比普通的剑要长,算是短兵器里的“高个儿”了。如果把它的剑刃分成平均三段来看,则后段(最靠近剑柄的部分)是不开刃的,专用来格挡磕砸敌方的兵器,同时也避免伤到自己;中段开粗刃,用来砍劈切剁;前段则须锋利尖锐,用于挑刺削点等攻击动作。根据构造原理,剑最擅长挑刺削点,而惧怕敌方兵器的磕砸,故有“剑走轻灵”之说,即总躲着敌方的兵器,寻隙而入,而不是硬碰硬。非碰撞敌方兵器不可时,则多以“封带扫格”等以“消”带打的招式化解,而断不可“架挡”。为何?设敌方用兵器从上往下盖击我头顶,若举剑架挡,一是剑自身不“结实”,另外,剑两边都有刃,一个架不住,反而会伤到自己的头。所以在剑招里,剑从不在上方横过自己的头顶,而多在自己脸前晃悠。比较而言,刀则可尽意地“缠头裹脑”,因为贴自己的这面是刀背。:)
能“一剑封喉”固然是剑客们追求的最理想境界,但它并不现实,因为和我方一样,喉是敌方重点保护部位,极难得手。而且高手拼斗,安全距离都大,一般维持在敌方至少上两步其剑尖才可够上自己小臂的距离,焉能“一剑封喉”?所以,用剑获胜的突破点首先是敌方手腕和脚。把这两处伤了之后,就离“封喉”不远了。
与普通剑相比,“双手剑”因为自身长,同时构造也更“结实”了一些,再加上双手握剑比一只手力道要猛多了,从而既保持了“剑走轻灵”的长处,也弥补了不擅放长击远或大力劈刺的不足。山东太极螳螂拳门的双手剑法就称为“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其中“劈刺”二字则突出了双手剑技击的特色。
笔者曾把其剑谱补写成歌诀以便记忆(每句的前四字是招式原名,后三字是补写的):
一起太极刺眉间,左右阴阳转身看。开天辟地圈上走,摆把后插剑穿山*。
过步撩点提膝落,进步封豁防两边。格刺甩讹手双并,斩颈刺膝腕内翻。
顺手牵羊收剑指,狮子摇头翘脚尖。吴王试剑凌云舞,一挥劈落左膝前。
夜叉探海柄后錾,迎风掸尘上下颠。左右提托登山进,野马脱缰伸剑尖。
怀中抱月膝上立,金龙盘柱肩前眠。穿剑扫眉腕内震,阳点阴反左步欢。
叶里藏桃脚崩肋,火龙献宝后腿掀。顺风扫叶插左脚,扬指回眸看下盘。
海底捞月上步赶,摇肩绕剑左右扇。雄鸡叩食摆把落,顺水推舟横右肩。
反提截腕左下砍,狸猫避鼠蝎尾盘。倒转阴阳下戳柄,螳螂下上连捕蝉*。
横扫千军反抱臂,紫燕双飞撤步连。风息蛇转右独立,左摆右跟步盖环。
古树盘根左插脚,右出上崩喉上弹。太极两仪提膝刺,乱云飞渡左把玄。
指点迷津回右把,扭转乾坤仰后穿。野马追风三撩剑,云横秦岭提膝观。
怪蟒缠身把再换,托海架梁指不偏。魁星吸斗提膝斩,天罡落地坠剑尖。
仙人脱衣犀望月,玄功潜运剑左拦。返璞归真右边扫,崂山瞻日半腰悬。
(* 招式原名:摆把穿山,螳螂捕蝉)
请看双手剑演练视频:
孙德:精通太极螳螂拳的武术家。
于承惠:精通双手剑,曾扮演《少林寺》中惯用长剑的反面人物“王仁则”。
吴长海:气功长拳门的掌门人
鸳鸯门演练的双手剑
这个套路表演成份多了些
民间武师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