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制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老几 寡言博在其“随笔: 为什么憎恨秦制?”一文中说,“我从来不掩饰我对秦制的憎恨和鄙视”。这我能够理解,也多少有些同感。想想前秦文化是何等的灿烂?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到现在, 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若非秦始皇剿灭六国,华夏文明不知将要为世界文明做出何等的贡献! 问题是,似乎有一些人因此而认为,秦制代替周朝的制度是一种倒退,其结果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伍。老几觉得这个结论太过于牵强。秦制的出现有多少偶然?有多少必然?秦制是不是中国近代落伍的起始原因?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 周朝制度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它的本质是“家天下”。这种封土建国的合理性,依赖于“王权天授”,替“天”行道。这种制度本身没有多少传承。因为远古华夏民族信奉的是贤者治国的理念。并因此有禅让的先例,以及“许由避禅洗耳”的佳话。说明古人内心并不接受个人或一家应该拥有天下的概念,这就是后来“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以及“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的强者逻辑的由来。 既然 周朝的宗法制度缺乏先天的合理性,它是如何维系的?靠周公发明的礼乐制度,也就是孔老夫子“克己复礼”要恢复的“礼”。 “礼乐制度”的本质是什么?精神文明。礼乐为了什么?和谐社会。那么宗法制度下能否长期实现和谐社会?不能!有人要问为什么?如果您知道什么是宗法制度,就明白了。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说,长门长孙拥有一切,自老二老三以下捞不着个啥。(这与西方的封建不同,西方是有地大家分。)这样的制度,靠唱几句“让世界充满爱”,能爱得起来吗?不能。这就是为啥孔夫子“克己”可以,“复礼”不行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周朝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个缺乏基础的,连在家里都不能够平等的“家天下”,是注定行不通的,是注定要灭亡的。没有秦始皇,就会有楚始皇,齐始皇。从周到秦,从封建到郡县,不过是换了一种独裁,换了一种不平等,换汤不换药,没有思想体制上根本的变化。 秦时期是做了很多恶事,但也并非全都是坏事。像统一货币,语言,文字,车,路等等,未必没有好的作用。何况实现郡县制的宋唐,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顶点。这些都说明,秦代周的危害,是被情绪化的夸大。特别是比照毛太祖和秦始皇的残暴,没有情绪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要带着这种情绪来看待历史,就很难保证不偏颇。 依老几看来,华夏民族不注重妥协,不尊重条件约束等等,要比郡县制这种表面形式的作用要坏。这也就是共产党的阶级斗争思想能在中华大地盛行,而民主思想注定不被接受的根本原因。研究华夏民族为什么不能够妥协,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比研究某种形式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