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呢,“神龙见首不见尾” 还可以来比喻奇人侠士随缘离合的洒脱人生。这类故事可就更多了,单说《聊斋志异》里《侠女》这个故事吧: 一 位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妙龄女侠为寻杀仇人不得已携老母赁居在陋巷里,恰好住在一位穷书生家的对面儿,因资斧匮乏,常找书生的妈妈借米。一次书生遇见了,顿 生爱心,后来两人相好,还生了个儿子。书生多次求婚,侠女不允,说:“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 意思是说:“已经同床共枕过了,还帮你妈干过家务活儿,不就是你的媳妇了吗?既然已经是夫妇了,又何必再说什么结婚呢?” 想想看,清朝是什么社会?是封建社会。而这位侠女的豁达洒脱,足令今人佩服。杀了仇人之后,侠女该走了,于是就跟书生明说。那书生还在婆婆妈妈地留恋不舍 呢,问她要往什么地方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无疑,这篇故事是《聊斋志异》这一大盘明珠中最具别样光彩的一颗。 如 果单从画龙这个角度来看,“神龙见首不见尾” 大约有三个原因。第一就是为了表达上面刚刚讨论完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中的三个含义。第二则要揭示出阴阳变化的哲理,如前面章节所说,龙为阳,云为阴,阴阳 相互地生化依存。在画面上,龙尾隐于云中,云烘托出龙首,寓意极为鲜明。假如画出的是一条完整的龙,则再想用云龙对比来比喻出阴阳变化的内涵,难度就大一 些了。这也就引出了第三个原因:含蓄地表达出画作的主题。 记得有个轶闻:某人出了个“深山古寺”的题目,请画家们作画。最后,凡画面上出现山寺的都没能入选。因为一眼就能看到寺庙,山自然就不深。而获奖的那幅画呢,画面上根本就没有寺庙,只画了个小和尚到山下的小溪边挑水。能理解这个故事,其实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画龙不画尾了。 “画 龙不画尾” 也常常是因为画家功力不足。若只画个龙头,空白处再以山海云水衬托,则既突出了气势,也可藏笔力之拙。若非要画出全龙,立刻就挑战画家驾驭“三停” 的功力,画“长软”了就成了蛇,画“粗硬”了又成了兽。上面已经说到了,一条全龙与云雾烘托更难,龙近则云不险,云重则龙无势。最后还有个如何构成意境的 难题:一条龙,全须全尾儿,都在这儿了,那么画中还有什么能引起观赏者们的想象呢?所以在此劝告现代好龙的叶公们,除非已经具有陈所翁的独门功力,否则且 勿给龙画整身像。呵呵。
《九龙图》之七:搏风淹浪;之八:扑云坠雾 (宋代 陈所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 龙越往东,脚趾头就越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长着五个爪儿的龙都住进皇帝家成了贵族了,而普通老百姓家里呢,只剩下四个爪的龙了。这个现象,估计最晚从宋朝就开始了,因为陈所翁那时画的龙,已经是四个爪儿的了。不过皇家的龙,大多是工笔装饰画,不是画在柱子上、屏风上,就是绣在袍子上。 话 说中国的东边儿,有个高丽国,那可是咱们中国的属国啊,当然也是中国皇帝的子民了。所以,高丽的龙也全是四个爪儿,一个不能多。再往东就是小日本儿了,都 是武大郎的后代,人人小矮个儿,罗圈腿儿。算起来,他们不过是中国人的后辈,所以画出的龙呢,就只能三个爪儿了。不过日本人学东西认真,他们非常推崇陈所 翁,虽然画的龙只能有三个爪儿,但却依然粗合宋代画龙古法。 再往南呢,还有个越南国,也是咱们的属国,按规矩,他们当然也只能画四爪龙, 可越南人脑袋后面都有反骨,竟然时常偷偷摸摸地画一两幅五爪儿的。其实,就连越南王宫也是偷着模仿了北京故宫,只不过个头小多了,像个模型。深知越南蛮子 忘恩负义本性的,莫过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当年胡志明老是跟毛泽东套近乎,竭力装出个老实巴交的样儿,毛泽东才耐着性子,没收拾他们。到了邓小平的年月,越 南蛮子们居然胆儿肥了,反相毕露。这下算把邓小平给惹怒了,于是急派许世友挂帅平南,一下子打到越南谅山,距他们都城只有百十公里了,这时南蛮子们才知天 威难犯。为避免跑题儿,本文就不细说了。
《九龙图》之九:伏山伺望 (宋代 陈所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儿还有一幅缩小了的《九龙图》全图。)
- 夫妻二人,九个儿子传 统的龙画,通常只画一条龙。这样的画几乎皆以水墨为之,寓意也多为“天人合一,阴阳变化,风云际会 ” 等哲理或认知。当然也有画两条龙的,最常见的是“二龙戏珠”,雌雄两条龙,嬉戏地争夺一颗明珠。这类画虽通常为水墨的,但也有彩色的,还有画成装饰画的, 红底金线工笔,画在墙上或屏风上求个吉利。 如果想画一群龙,那就只能画九条了。虽有极少见的画五条龙的,但却没有画三、四、六、七或八条 龙的。为什么只能画九条呢?首先因为“九” 是个阳数,而且还是数字中最大的数。而龙呢也属阳,这么一来,九条龙就成了“至阳” 或“纯阳”,是传统阴阳理念中的最高境界。另外,还有龙有九子的传说,这九位龙子是:囚牛、睚眦 (Yázì)、嘲风、蒲牢、狻猊 (Suānní)、赑屃 (Bìxì)、狴犴 (Bì'àn)负屃、 (Fùxì)螭吻。估计这个传说也是画龙大师们喜欢画九条龙的原因之一,多子多孙永远代表着兴盛。 - 画龙点睛 在咱们中 国人当中,不知道“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的估计不多。那么画龙是不是必须等到了最后才能点睛呢?回答是,也许有的画家习惯如此,但“必须” 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其实,在诸多画作中,不仅龙的眼睛重要,人或其它动物的眼睛都非常重要。生命的存在全靠“精气神”,在这三个字里,“精”是生命的内在 基础,“气” 是新陈代谢的功能,而“神” 则是精神状态,具体地说,“神” 就是眼睛,俗语中有“两眼无神” 的说法。为什么不说“两耳无神” 呢?因为“神” 就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不好眼睛,就揭示不出生命的内涵。因此,无论什么题材的画,画好眼睛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曾有人画了幅“正午之猫”,另一个人 说他画错了,因为画中的猫眼瞳仁是圆的,而正午时的猫眼的瞳仁应该是一条立线。画眼不可不慎哪。 其实不光眼睛,一幅好画,在任何细节上都得下工夫,力求符合客观实际,方能称妙。如画酷暑天的狗,狗舌头一定要伸出来方可;画寡妇上坟,要唇齿相合,因为她哭出来的是个“夫” 字。
指画:画龙点睛 (当代画家 野石)
至于“画龙点睛” 吗,俺个人的感觉是,龙眼睛实际上最好画:无论是“鬼眼”,“兔眼” 还是“虾眼”,都是画一对儿突出的眼球而已,再点个睛就行了。真正难画之处还是龙身曲直的把握和云龙气势的烘托。“画 龙点睛” 之所以脍炙人口,因为它揭示了一个真理:观察和分析事物时要找出它的真髓,而解决问题时,更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根本矛盾。道家都很喜欢龙,前面说 过,道家当中常出画龙高手。他们每以道教理论为龙,并以其理论的精髓为龙睛。老子《道德经》五千余言,反复讨论了生死祸福这类对立概念之间的相互生化和依 托,其实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里,精髓只有两个字:阴阳。故而有人评论《道德经》说:“五千余言尽画龙,负阴抱阳是点睛”。有意思的是,“阴阳”二字在 整部《道德经》中只出现了一次,真真是画龙点睛啊。 道德经为什么与龙有这么深的关联?因为老子就是龙。 史书里记载,孔子曾拜会过老子。离开之后,他跟学生们说: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详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译成白话: “我知道鸟会飞,鱼能游,兽善跑。跑的可以用网拦,游的可以用钩钓,飞的可以用箭射。而龙能驾驭风云升到太空之中,该怎样对付他我就不知道了。今天我见到老子才知道,他就是龙啊!” 这里,孔子说的当然不是画中之龙,实乃人中之龙啊。 那么人中之龙和人中之虫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孔子还这样说过: “龙食于清,游于清,龟食于清,游于浊;鱼食于浊,游于浊。”(详见《吕氏春秋·举难》) 上面这几句话大致上可以引申成: 灵魂干净,言行也干净,就是人中之龙;灵魂干净,而在言行上不得不逢场作戏地来适应污浊的环境,还勉强算是个君子;灵魂污浊,言行也污浊,就肯定是人中之虫了。 当一个文人画龙自娱之时,心里想的大概就是上面的这种境界吧。 最后让俺写一幅对联为本文作结: 为人慎莫蛇添脚,处事但求龙点睛。
黄袍老狼 (08年12月24日)
(若您真地通读了这篇短文儿,就会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个链接来直接下载跟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九龙图》一模一样 - 9米长,0.3米高 的影印件了。再用专业的打印机和纸打印出来,装裱之后,您就也拥有了一幅《九龙图》了。)
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