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谈谈方法 – 兼回寡言博 老几 我一直很感兴趣探讨中西“实用”文化的方面的异同。实用两个字打引号,是因为“实用”的概念不仅是因人而异的,而且每个人的实用概念终其一生也在变化。 这中间一部分的原因,是兴趣需要的变化,比如玩具对儿时的你是实用的,到了成年就不实用了,而一旦有了孩子就又变成实用的了。 另一部分原因是事物本身或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不实用的,变成实用的了。如数学家对某些纯数论的研究,一开始没有找到用途时是不实用的,后来发现在计算机加密解密这一关键领域里很重要,就变成实用的了。 然而无论怎么变,对于什么是“实用”这个概念本身,在你的脑子里始终是清晰不变的。 由此不难看出,全面探讨中西实用文化的方面的异同难度很大,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唯一可行的,是挑出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相对不变的,简单而又核心的方面,来进行差异比较。在笔者看来,这个方面就是东西方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的差异。 换句话说,老几选定的是最简单的比较:方法比较。 熟悉老几的朋友看到这儿,也许会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作怪。不错,老几绕了一圈,用的是“变易,不易,简易”这一易经的世界观方法论。“变易”是“实用”内容的变化,“不易”是“实用”这一概念的恒定不变,“简易”是观察差异的“实用”方法的简单易用。 最初上网“谈谈方法”,原来是想就工程科技界的“荒唐”(主要是西方社会),谈谈“方法”的重要。谁知开博没有多久,却发现大家都在说中国的社会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批判传统文化最起劲的博主们却对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都缺乏了解。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几这个半瓶子不满,被“国学”了,成了“国学大家”。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思维能力,缺乏逻辑,缺乏思想,反正中国人一无是处。老几想问一下,您这是拿自己和周围人作比较哪,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作比较?若是前者,老几无话可说。若是后者,请这些朋友列举历史事实,咱也好学习学习。 寡言博说“我其实不太懂老几为什么要写“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不了科学的原因”一文“,探讨中西“实用”文化的方面的异同,是起始原因。至于其他原因,我在该文后回帖有详细解释,不再赘述。 老几说自己不好历史,是不善长的意思,是对哪些是历史的事实和哪些是人们的推论或杜撰,缺乏足够的能力细心耐心去刨析鉴别。寡言博这方面对历史的剖析能力,老几是十分佩服却学不来的。 “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不了科学的原因”一文,大量引用名家论证,力图最大程度避免笔者个人的缺陷,同时在对那些“大家”论据 “现象” 的肯定,证明结论的否定,基本上说明了历史上没有严格意义上(亦即可以证明)的因果关系,除非引入一公理假设。文中隐含了“万物由需要产生“这个公理,给出了线索。否定该文也很容易,只要证明“万物并非是由需要产生“。 以上只是以我个人对休谟因果律的理解,认为可靠的推演历史的方法,并有一定的自信,该方法是可行的。 依老几看来,中国人既不缺思想,也不怎么太缺逻辑。有些人缺的是某些思维方法某些操作方法。最明显的是缺乏批判性思维方法(critical thinking)和讨论问题的操作方法或者称为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 具体反映是,不能用清晰而简洁的语言提出问题;讨论抓不住要点。分不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意见。不能对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分类及有效分析;缺乏处理多种前提和条件下,逻辑推理的方法。经常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进行简单否定,而不考虑试图建立并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等等。 网上很多“骂仗”也与此有关,当然出于流氓意识的“恶搞”不在此列。 博文篇幅所限,词不达意难免,不妥处欢迎指正。 (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有人会说,老几这又是跳大神。对此类人,我要“警告”说,你们在推销“封建”迷信。) 相关文章 老几: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不了科学的原因 寡言:随笔: 与老几博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