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onism的词源Zion是耶路撒冷附近的锡安山,从大卫王占据耶路撒冷以来也表示耶路撒冷,“the
city of the great King”(Psalms 48, 3),即上帝之城。把Zionism译为“锡安主义”,虽然语义上比较呆板,却是政治上保险的译法,维基百科的中文就是这样译的。当然,这个译法要加上“表达了犹太人回归家园的愿望”等注解,而我们熟悉的中文译法是“犹太复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相连。实际上,联合国1973年12月的一系列决议就把Zionism与葡萄牙殖民主义和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并列非难。1975年联合国总会通过3379号决议,非难Zionism
is a form of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是一种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译为犹太复国主义是可以接受的。不过,1991年联合国总会 46/86号决议撤销了3379号决议的非难;2001年联合国在南非召开关于种族的会议时,美国和以色列因为反对其他国家对Zionism的非难拒绝出席,结果会议的最终文本没有把Zionism与种族主义联系起来。看来,把Zionism译为有种族主义特色的犹太复国主义还是不妥。
这个例子说明,要想准确地翻译Zionism这个词,必须了解Zionism的历史,但简单地翻翻关于Zionism的介绍,例如http://en.wikipedia.org/wiki/Zionism,就会发现陷入更多的政治词语的圈套里:anti-Zionism, anti-Semitism, Cultural
Zionism, Green Zionism, Reform Zionism, Streams of Zionism (Political,
Practical & Synthetic Zionism),Judaism,
decolonization, orientalism……,无法自拔。怎么办呢?
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比较,我找到一条重要的简化方案:必须把以色列建国以来的一系列政策与Zionism分割来开。实际上,以色列建国以后,以色列内外的犹太人、巴勒斯坦内外的阿拉伯人、以及世界上杂七杂八的人所讲的Zionism与以色列建国前仅限于犹太人内部一小部分人热衷的较为单纯的Zionism完全不同。犹太复国主义多数情况下是指以色列建国后Zionism的一种(遭人记恨的)国家主义政策Zionist
policy,对于以色列国家政策的态度/看法因为利益/意识形态不同五花八门,不足为奇;而以色列建国前的Zionism才是我们想要理解、翻译的史实,它应该被译为犹太建国运动Zionist
movement,而作为“主义”的Zionist ideology意识形态没有多少意义。脱离犹太本色的犹太人斯宾诺莎早就说过:犹太人瞧不起哲学、也不懂哲学,他们不谈“主义”。这个运动的目标是建立欧洲式的近代民族国家national
state,而不是恢复两千年前的王国kingdom。实际上,犹太建国运动刚开始并没有拘泥于巴勒斯坦,也想在南美的阿根廷“建国”,可惜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考虑到当时巴勒斯坦周围的政治环境,犹太人能“回复”的王国只能是奥斯曼或英帝国治下的象Herod the Great(希律大王,公元前74年-前4年)统治的“自治区域”,所以称“复国”也不合适,还是译成“犹太建国运动”比较合适。通过对犹太建国运动的考察,可以提供不少历史教训。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14年1月25日第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