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https://cpri.tripod.com/2021/tibetan.pdf 【abugida/ㄚㄅㄨㄍㄧㄉㄚ/音素音节文字(或元音附标文字)书写系统】 abugida/ㄚㄅㄨㄍㄧㄉㄚ(或ㄚ·ㄅㄨ·ㄍㄧ·ㄉㄚ)(也称alphasyllabary, neosyllabary, pseudo-alphabet等)/元音附标文字(又称音素音节文字)是以辅音为主体、元音以附加符号形式标出的表音书写系统。辅音带一个固有元音构成一个音节词母,其它元音附加在辅音词母的周围替代固有元音形成新的音节词母。南亚和东南亚的梵文文化圈普遍使用从Brahmi/ㄅㄨㄌㄚㄏㄇㄧ系统演变而来的ㄚㄅㄨㄍㄧㄉㄚ书写系统,如India/ㄧㄣㄉㄧㄚ/印度宪法第343条规定的联邦公用语的书写系统देवनागरी[devanāgarī]/ㄉㄝㄨㄚㄋㄚ-ㄍㄚㄌㄧ-/天城文的क[ka]词母在上下标注元音而成कि[ki]、 कु[ku]、 के[ke]、 को[ko];Tibetan/藏文从ཀ[ka][1]词母在上下标注元音而成ཀི[ki]、ཀུ[ku]、ཀེ[ke]、ཀོ[ko]词母;以无声词母ཨ在上下标注元音而成ཨི、ཨུ、ཨེ[e]、ཨོ[o]。日语假名系统的[辅音+元音]音节发音也由此得到启发,但书写用新的符号表示,如か/カ[ka]、き/キ[ki]、く/ク[ku]、け/ケ[ke]、こ/コ[ko]。平假名构成汉字的发音“字母”,片假名构成外来语词的发音与书写词母。 陈寅恪在《〈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一文中提出,华陀的故事可能来源于ㄧㄣㄉㄧㄚ,“华佗”二字古音与gada相近,或为阿伽陀的简称,引起一些幼稚可笑的学术论证。阿伽陀又被随意乱译为阿羯陀,原文अगद/agada/ㄚㄍㄚㄉㄚ中गद/gada/ㄍㄚㄉㄚ意为疾病,अ/a-为“去除”之意。अगदवेद/agadaveda/ㄚㄍㄚㄉㄚ·ㄨㄝㄉㄚ(知识、智慧)/阿伽陀吠陀就是医学之意。其实,陈寅恪等“国学大师们”从“佛陀”的发音变迁更能科学地说明用因时代、地点不同发音不同的表意汉字来“翻译”非汉文明的名词的荒谬:佛陀的原始发音接近बुद्ध[Buddha]/ㄅㄨ_ㄉㄚ/ブッダ(仏陀),但现在变为[fotuo],从基根上偏离了强调发音的佛教。汉文明的语言文字“大师”们以此类作业前仆后继,换得了政治权力无法取而代之的祭司的社会地位,哪还有心思、兴趣、能力改革汉语的发音表记书写系统这个最大的汉语问题?与汉语对比,例如,希腊语发音也有古代和近代的区别,但以几个词母的改变带动所有相关词的发音变动,有明确的规律可寻。如θ[th],古代发音接近[t], θεός[teos]/ㄊㄝㄛㄙ/God. 【藏文书写系统】 从有记录的古汉语发音与藏语(书写的)发音的密切联系,可以推知大约5-6千年前,存在着proto-Sino-Tibetan/原始汉-藏语语系。我们不知道原始汉-藏语词汇的准确发音,但可以从古汉语发音推测。如“目”:古汉语[mug]、藏语[mig],“六”:古汉语[rug]、藏语[durg],“蜉”:古汉语[bu]、藏语[’bu],“毒”:古汉语[duug]、藏语[dug][2],“寐”:从古汉语发音[mits]大致推测为[rmjwi],“八”:大致推测为[baragjat]。我们很早就知道“汉语并不一定是单音节的”[3]。从时序推测,所谓“黄帝的右史官仓颉(约公元前2667-约公元前2596年)造字”的传说,大概是指4-5千年前,在黄河平原,人们把多音节的原始汉语的词(完整概念)划分为单音节发音的字书(刻)写下来。从最早的字体甲骨文(字的原型)可以推想:那时的字只能表意,属于logo/ㄌㄛㄍㄛ/标识-syllabic/音节系统,与埃及的象形文字类似,因为表音、特别是表述单音的alphabet/ㄚㄦㄈㄚ·ㄅㄝㄊ系统只能在ㄌㄛㄍㄛ-音节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产生[4]。 藏语没有发展出书写系统,就与汉语分离了。它的文字直到7世纪才由ཐུ་མི་སམ་བྷོ་ཊ་[thu mi sam bho ṭa]/ㄊㄨ་ㄇㄧ་ㄙㄚㄇ་ㄅㄏㄛ་ㄊㄚ/吞弥·桑布扎(这个名字共有5个音节,用morpheme delimiter/音素定界符་分开)按照梵语创制。属于印欧语系的梵语“语音系统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辅音组合,没有复辅音;元音系统很单调,但能起极有规则并具有深刻语法意义的交替作用;…很容易构成复合词和派生词;名词和动词的屈折变化很丰富”[5]。可以勉强把一个音节称为一个“藏字”,藏文的书写系统就是藏文词母[6]组成的;不过,有时候一个音节的藏字可以由两块字形组成,如སམ[sam]。例如,藏文7世纪的一个音节བསྒྲོནད[bsgrond]由前加字母ba、上加字母sa,基字母ga,下加字母ra,元音o、第一后加字母na、第二后加字母da构成。上下前后加入的字母有限制,例如,上加字母只能是ཪ[r]、 ལ[l]、 ས[s],第二后加字母只可能是ས[s]和ད[d],它们在现代藏语里不再发音[7],ད在现代藏语中已经不用。[8] 藏文书写系统是由བོད་[bod]/ㄅㄛㄉ/Tibet/ㄊㄧㄅㄝㄊ/藏(吐蕃,又译图博)帝国的建立者སྲོང་བཙན་སྒམ་པོ/[srong btsan sgam po]/ㄙㄌㄨㄥ·ㄅㄘㄢ·ㄙㄍㄚㄇ·ㄆㄛ/松赞干布(569–650年)派遣ㄊㄨ་ㄇㄧ་ㄙㄚㄇ་ㄅㄏㄛ་ㄊㄚ去印度留学创立的。佛教则归于他的两个来自佛教王国的妻子Bhrikuti/赤尊 (“绿星”)公主和文成公主传到ㄅㄛㄉ普及的。[9]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藏人读“发”为“拔”的音。读“大”为“吐”的音。所以称为“吐蕃”。这个“蕃”应读为“拨”的音。】[10]这位“国学大师”其实不知道藏语发音也和汉语等任何语言一样,因时代、地区不同,而且,汉语“拔”、“吐”的发音是按照唐朝长安的发音、还是20世纪北京的发音或是邻近蜀语的发音呢?再看《常见藏语人名地名词典》[11],出版说明:“词目的开列,主要根据古往今来各类汉文资料中译写的藏语人名和藏语地名”,“但藏语人名和历史上的相关地名,对应汉译名纷杂,异称很多,大多音同形近,收不胜收”。实际上,它开列的头四个汉译名词:阿巴/ཝཔ་/Wapa、阿坝/ངཔ་/Ngapa、阿本/ཨབོན་/Abon、阿波/བ༹སྦོབོ༹་/Vasbovo,所用汉字发音阿[a]来自发音不同的4个藏语词母ཝ[wa]/ㄨㄚ、ང[nga]/ㄥㄚ、ཨ[a]/ㄚ、བ༹[va/ba]/ㄨㄚ/ㄅㄚ,由此看出藏语-汉语转写翻译对应没有任何理性的关系。为什么汉文明就没有想到取代因时代、地点不同发音不同的表意汉字以外的表音书写系统? 【藏语-汉音元素转写初步】 “原始的希腊字母是很值得我们赞扬的。在这种字母里,每一个单纯的声音都只用一个书写符号来表示,反过来,每一个符号也只相当于一个单纯的声音,而且始终是同一个声音。这真是绝妙的发现[明],后来拉丁人把它继承了下来”[12]。“构成任何语言都必须有大量的符号。…一个文字体系只有二十至四十个字母,必要时可以用另一个体系来代替。”[13]幸运的是,藏文词母具有这个特征。不幸的是,现行藏文纪录的7世纪的藏语语音与近代藏语的语音有很大的区别,藏语的方言、口语又因地区差异很大,以致彼此之间可以读懂书写文体却不一定能够交谈,所以以往的藏语拉丁化方案在书写与口语之间难以取舍,都不理想。Allan Maberly的God Spoke Tibetan/《神说藏语》讲述翻译《圣经》的艰辛,主要原因也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藏文书写系统。翻译《圣经》所用的书写系统没有被后来的学界采用。 1959年汉学者ㄨㄞㄌㄧ[14]创制的藏语转写方案,只用基本的26个英文(拉丁)词母,而不需添加别的词母和符号,只转写藏文词母,无需考虑藏语词汇的古代或近代或方言的发音差异,被藏学界广泛接受。而实际的藏语口语,还需要具体的实际调查才能编写出各个词汇的发音。例如,藏文བོད་[bod]/ㄅㄛㄉ一词,近代方言发音变为[pʰøʔ]/ㄆㄜ。别的学者从事、发表了A Manual of Spoken Tibetan (Lhasa Dialect)[15], Modern Spoken Tibetan: Lhasa Dialect[16]等后续项目。表述近代藏语口语的辅音和元音增添了ཧྲ 、ལྷ[lh]、[’](声门堵塞)、[ä]、[ü]、[ö]等,须另外专门学习[17]。 如果考虑到既有的两种普遍使用的汉语拉丁化书写的Wade–Giles/ㄨㄟㄉ-ㄐㄧㄞㄦㄙ转写(习惯称作威妥玛、威式拼音、WG拼音、韦氏拼音、威翟式拼音)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缺欠[18],就不难理解藏语的拉丁化书写方案的困难和不可避免的缺欠,所以更显示出汉藏语之间音素转写的重要意义。藏语词母是音素系统,至今为止,依照梵语音素词母仿制的藏语与以汉字为单元的汉语虽然原本同出于一个语系,但藏族人无法熟练掌握汉字,汉族人无法有效、准确地书写藏语的名词发音,严重地阻碍了这紧邻两文明的交流理解,直到汉语里导入汉音元素提供了理性、准确、简易转写藏汉语之间的音素,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参考ㄨㄞㄌㄧ的拉丁转写方案,本文初步提示的汉音元素转写方案也只转写藏文词母,无需考虑藏语词汇的古代或近代或方言的发音差异,特别适合译注近代以前的藏文明史。 藏语词母 | IPA | 汉音元素 | 拉丁转写 | 注 | ཀ | [k] | ㄎ | k |
| ཁ | [kʰ] | ㄎㄏ | kh | 送气 | ག | [kʰ] | ㄍ | g |
| ང | [ŋ] | ㄥ | ng |
| ཅ | [tɕ] | ㄑ | c |
| ཆ | [tɕʰ] | ㄑㄏ | ch | 送气 | ཇ | [dʒ] | ㄐ | j |
| ཉ | [ɲ] | ㄋㄧㄚ | ny |
| ཏ | [t] | ㄊ | t |
| ཐ | [tʰ] | ㄊㄏ | th | 送气,不发[θ] | ད | [tʰ] | ㄉ | d |
| ན | [n] | ㄋ | n | 在词尾转写为ㄣ | པ | [p] | ㄆ | p |
| ཕ | [pʰ] | ㄆㄏ | ph | 送气,不发[f] | བ |
| ㄅ | b |
| མ | [m] | ㄇ | m |
| ཙ | [ts] | ㄘ | ts |
| ཚ | [tsʰ] | ㄔ | tsh | 送气 | ཛ | [tsʰ] | ㄗ | dz |
| ཝ | [w] | ㄨ | w |
| ཞ | [ɕ] | ㄐ | zh |
| ཟ | [z] | ㄗ | z |
| འ | [a] | ㄚ | ' |
| ཡ | [j] | ㄧ | y |
| ར | [ɹ] | ㄖ | r | 在词尾转写为ㄦ | ལ | [l] | ㄌ | l | 在词尾转写为ㄦ | ཤ | [ɕ] | ㄒ | sh |
| ས | [s] | ㄙ | s |
| ཧ | [h] | ㄏ | h | 有时不发音 | ཨ, ◌ | [a] | ㄚ | a |
| ◌ི |
| ㄧ | i |
| ◌ུ |
| ㄨ | u |
| ◌ེ | [ɛ] | ㄝ | e |
| ◌ོ | [ɔ] | ㄛ | o |
|
用IPA国际音标对应藏语词母(30个辅音+5个元音)的发音因地区甚至个人而已,从网上可以看到很多藏语教程的差别,所以用26个拉丁词母和30来个汉音元素词母(有个别对应复合藏语词母的汉音元素词母没有在表中列出)的转写也有很大不同。这里初步展示用汉音元素转写藏语词母,没有区分出音调高低,但沿用拉丁转写用[h]表述送气音[19],进一步的完整、正式方案只能以后由通晓汉藏语的学者们来完成。 【གེ་སར་/Ge-sar/ㄍㄜㄙㄚㄦ/格萨尔】 གེ་སར་/Ge-sar/ㄍㄜㄙㄚㄦ/格萨尔王传奇是流行在藏和中亚地区的著名史诗,目前在藏、Монгол/Mongol/ㄇㄛㄣㄍㄛㄦ/蒙古和土族中间尚有140位演唱艺人说唱。最早的手抄本可能是11世纪期间佛教lama/ㄌㄚㄇㄚ/喇嘛所写,第一个印刷的版本是1716年在北京发布的蒙古文版ᠭᠡᠰᠡᠷ/Гэсэр/Geser/ㄍㄜㄙㄜㄦ/格斯尔·хаан/Qa'an/Khan/Qan/カン/ハーン/ㄎㄏㄢ/可汗(合罕、汗,意为部族首领)传奇。 ㄍㄜㄙㄚㄦ王传奇也可以说是世界最长的史诗,至今还没有确定全部内容。例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的《格萨尔文库》分三卷三十册,每册600页左右,共计约2500万字。第一卷为藏族《格萨尔》,共二十七册,全文藏汉语对应,分前三部、中五部、降伏四魔、十八大宗、后两部等五个部分,包括35个部本(包括附录、补遗),其中9部木刻本,24部手抄本,2部掘藏本,大体涵盖了早期传统版本的全部善本,可称之为排列有序的藏族ㄍㄜㄙㄚㄦ经典传承。第二卷为蒙古族《格斯尔》一册,全文蒙汉语对应。第三卷土族《格萨尔》共两册。土族没有文字,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然后用土族口语进行解释,上册用国际音标记录,下册为汉译文[20]。现在,有了ㄇㄛㄣㄍㄛㄦ语汉音元素转写方案[21]和藏语汉音元素转写方案,为藏-ㄇㄛㄣㄍㄛㄦ-汉三语翻译对照提供了科学性的工具。 【佛教入藏】 ㄙㄌㄨㄥ·ㄅㄘㄢ·ㄙㄍㄚㄇ·ㄆㄛ积极导入佛教,除了他的两个佛教徒王后的促使,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排斥本土的བོན[bon]/ㄅㄛㄣ/苯教的政治势力。从他制定的包含断肢、割舌、挖眼、剥皮等完全违背佛教教义的酷刑,可以看出他本人并不信仰佛教。“我和巴科先生的看法(《松赞干布与唐朝公主和亲考》1935年版,载《汉语和佛教杂文集》第3卷第14页)是一致的,他认为松赞干布‘与其说是个佛教徒,不如说是个军人更为确切一些。’”[22]从印度传入的密教和从汉地传入的大乘佛教[23],采取了ㄅㄛㄣ教的一些形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语(藏传)佛教[24],而且在藏政治分裂时期的“战国时代”,各种学说、教派纷纷形成, 百家争鸣。 佛教里眼花缭乱的派别之分从名称上可以看出一二。自称Mahāyāna/ㄇㄚㄏㄚㄧㄚㄋㄚ/“大乘”的教派是为了显示自身优越于在南部盛传的、被蔑称为Hīnayāna/ㄏㄧㄋㄚㄧㄚㄋㄚ/“小乘”的早期教派,以至于1950年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作出决议把南传佛教称为Theravada(意为“长者之道”)/上座部佛教。“长者之道”或“上座部”的汉译也暗示蔑视别的教派为“幼者之道”、“下座部”的含义,用“基(础)乘佛教”来称呼比较客观中立,但用汉音元素分别转写为ㄏㄧㄋㄚㄧㄚㄋㄚ和ㄇㄚㄏㄚㄧㄚㄋㄚ,即忠实原始发音,又免除表意翻译带来的歧视误解。ㄇㄚㄏㄚㄧㄚㄋㄚ发展到后期(5世纪),再次吸收了受佛教启发革新了的Brahmanism/ㄅㄌㄚㄏㄇㄢ教/婆罗门教(也被称为Vedic Brahmanism或Vedism/ㄨㄟㄉㄚ教或ancient Hinduism/古ㄏㄧㄣㄉㄨ教)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发展成Vajrayāna[25]/ヴァジラヤーナ或真言密教/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金刚乘(密教),成为在印度本土消失之前传播的佛教的主流。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宣称以前的教法只是Buddha/ㄅㄨㄉㄚ/佛陀/如来讲给大众的“方便”说法,是“显教”或“显宗”,而他们自身的教法是ㄅㄨㄉㄚ的“真实密意”,是“密教”或“密宗”[26],有秘密传授内容及神秘仪式(如“灌顶”)。藏语佛教正好接受、继承了在印度本土出现的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并得到长足发展、保持至今。 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的वज्र/Vajra/ㄨㄚㄐㄌㄚ/金刚杵、汉语音译为嚩日罗/嚩日啰/伐折罗/伐折啰/伐阇罗/伐阇啰/跋折啰、等,藏语音译为རྡོ་རྗེ།[do-rje/rdo-rje]/ㄉㄛ·ㄖㄐㄝ/多杰,等,是Indra/ㄧㄣㄉㄌㄚ/因陀罗/帝释天[27]的武器(钻石和闪电)。在藏语佛教中,ㄨㄚㄐㄌㄚ作为无坚不摧、无可摧破的象性,能够摧伏外道、击败恶魔,是常见的法器。 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的根本原典之一Vajraśekhara Tantra/ㄨㄚㄐㄌㄚㄙㄝㄎㄏㄚㄌㄚ·ㄊㄢㄊㄌㄚ(/怛特罗,有时也统称“密教经典”)/《金刚顶经》是关于yoga/ㄩㄛㄍㄚ/瑜伽部十八会(讲义),有十万偈,不空三藏节略翻译了第一会第一品《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加上金刚智三藏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4卷、施护全译第一会《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成为汉译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密宗的根本经典。2013年,经与藏语版对照,发现、确认了梵语原典的存在。藏语译版还有8世纪后期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ㄩㄛㄍㄚ部三大学匠的注释著作[28]。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792年,来自被ཁྲི་སྲོང་ལྡེ་བཙན[khri srong lde btsan]/ㄎㄏㄌㄧ·ㄙㄖㄨㄥ·ㄌㄉㄝ·ㄅㄘㄚㄣ/Trisong Detsen/赤松德赞[29]占领的唐朝敦煌的禅宗派摩诃衍[30]挑战来自印度的密宗Śāntarakṣita/ㄒㄢㄊㄚㄌㄚㄎ ㄒㄧㄊㄚ/寂护僧侣(藏语佛教的创始者之一)的弟子Kamalaśīla/ㄎㄚㄇㄚㄌㄚㄒㄧㄌㄚ/莲花戒[31],双方在བསམ་ཡས[bsam yas]/ㄅㄛㄙㄚㄇ·ㄧㄚㄙ/桑耶寺举行辩论。这场被称为“ㄅㄛㄙㄚㄇ·ㄧㄚㄙ或ལྷ་ས/Lhasa/ㄌ-ㄚㄙㄚ/拉萨(意为“众神之地”)或顿渐法诤”的辩论持续了两三年。藏语佛教史书大多记载ㄎㄏㄌㄧ·ㄙㄖㄨㄥ·ㄌㄉㄝ·ㄅㄘㄚㄣ裁决ㄎㄚㄇㄚㄌㄚㄒㄧㄌㄚ获胜。不过,敦煌出土的禅宗文献《顿悟大乘正理决》(794年)却记载摩诃衍获胜。当然,事实是藏语佛教在此辩论之后确定推崇印度传来的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关于“ㄅㄛㄙㄚㄇ·ㄧㄚㄙ法诤”的历史事实认定以及原因分析,从藏语与梵语的接近,可以推知汉语僧人在佛法论争中的劣势,但后人几乎不可能从这三种语言上还原当时佛法论争,恐怕就只能按结局论定了。与军人ㄙㄌㄨㄥ·ㄅㄘㄢ·ㄙㄍㄚㄇ·ㄆㄛ一样,ㄎㄏㄌㄧ·ㄙㄖㄨㄥ·ㄌㄉㄝ·ㄅㄘㄚㄣ与其是藏语佛教“三法王”之一,更是藏历史上英明的国王。 【ㄋㄧㄥㄇㄚ派/“红帽派”】 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佛教从此成为主导整个藏族的宗教,按历史次序演变分化为很多派系,有四大著名派别,最先的被称为རྙིང་མ་[rnying ma/Nyingma/ニンマ/ㄋㄧㄥㄇㄚ/宁玛派[32](意为“古、旧”,俗称为“红帽派”或“红教”)。 ㄋㄧㄥㄇㄚ派的旧ㄊㄢㄊㄌㄚ/“密教经典”教理从公元8世纪时传来,形成于公元11世纪。奉Padmasaṃbhava/パドマサンバヴァ/ㄆㄚㄉㄇㄚㄙㄚㄇㄅ-ㄚㄨㄚ/莲华生(传说其生于莲花)/(尊称)莲师或古鲁仁波切为创派人。ㄆㄚㄉㄇㄚㄙㄚㄇㄅ-ㄚㄨㄚ被称为第二ㄅㄨㄉㄚ/佛陀,应ㄎㄏㄌㄧ·ㄙㄖㄨㄥ·ㄌㄉㄝ·ㄅㄘㄚㄣ与ㄒㄢㄊㄚㄌㄚㄎ ㄒㄧㄊㄚ/寂护迎请入藏弘法,创设僧团,建立了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ㄅㄛㄙㄚㄇ·ㄧㄚㄙ寺院,他们三人是藏语佛教的奠基者。大概是看到权力斗争的险恶,他预言藏语佛法将遭逢灭亡危机,所以离藏前,埋藏许多经典以便向后世弟子显现,被称为伏藏(意为“珍宝”和“值得保存”)。其中,14世纪被显现的བར་དོ་ཐོས་གྲོལ་[bar do thos grol]/Liberation Through Hearing During the Intermediate State/《在中间阶段通过颂听获得救度》由Evans-Wentz在两个懂英文的lama/ㄌㄚㄇㄚ协助下,以吸引大众的英译题目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藏族的死者之书》于1927年出版,广为人知。ㄋㄧㄥㄇㄚ派并没有政教合一的领袖,而以各主寺的住持为意见领袖,840年以后因为政治混乱,失去政权保护陷入衰落。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由张莲菩提(妙定居士)于民国25年以藏文原名“巴多脫卓”、英文譯本名“西藏度亡法”、转译为汉语《中陰救度密法》;徐进夫于1988年由台北天华出版社翻译出版《西藏度亡经》。据徐译本:“此法之所以名为“闻即得度”,在于纵使曾犯五无间罪之人,一旦听闻入耳,必定得到解脱。...此法一度听闻之后,纵使不解其意,亦能于中阴境界现前时忆起,且一字不漏,此盖由于人到中阴境相现前时,智性明朗,九倍于前。...除了已曾广积功德并除种种罪障的人之外,很难值遇;纵使值遇了,亦难理解。但只要听了不疑,就可得到超度。…它是一切教义的精髓。...这部甚深大法,只要听闻或只仅见,不假修习禅定或作微密仪轨,即得解脱;纵使恶业深重之人,亦可假此秘密之道而得济度。”[33]两个汉译本都盲目吹捧Evans-Wentz英译本,包括引用Carl Jung/ㄩㄥ/荣格对此书的“随身伴侣”之评论作为推销。其实,Evans-Wentz熟悉Theosophy[34]相关的印度经典,并不熟悉藏语佛教,他的介绍对ㄋㄧㄥㄇㄚ派核心法门རྫོགས་ཆེན་[rdzogs chen]/“大圆满”等有一些根本误解;ㄩㄥ的评论也只应该严格地从心理学的角度而不是从神学或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英译版甚至原典[35]。 【ㄎㄚㄍㄩ/派/“白教”】 བཀའ་བརྒྱུད་[bka' brgyud]/Kagyu/カギュ/ㄎㄚㄍㄩ/噶举(意为“口传”)派/俗称“白教”,由(在家修行的ㄊㄢㄊㄌㄚ经译学士)མར་པ་[mar pa]/ㄇㄚㄦㄆㄚ/马尔巴(1012-1096年)[36]和ㄇㄚㄦㄆㄚ的弟子、著名诗人、ㄩㄛㄍㄚ修行士མི་ལ་རས་པ[Rje-btsun Mi-la-ras-pa]/Milarepa/ミラレパ/ㄇㄧㄌㄚㄌㄝㄆㄚ/密勒日巴(1052-1135年)创立,不重著述而强调刻苦修行。明初时,ㄎㄚㄍㄩ派掌管了藏政教大权,又没有过去ㄇㄛㄣㄍㄛㄦ人元朝那样的直接外来控制,盛极一时,但很快由于内部分化而衰退。ㄎㄚㄍㄩ派首创སྤྲུལ་སྐུ[sprul sku]/Tulku/ㄊㄨㄦㄎㄨ/转世制度,也被别的教派采用。转世者被称为རིན་པོ་ཆེ་[rin po che]/Rinpoche/ㄖㄣㄆㄛㄑㄝ/仁波切/“活佛”(这个汉语译法不对,好像比真的死去的ㄅㄨㄉㄚ更有神通)。1616年,ㄎㄚㄍㄩ派的一个分支Drukpa/雷龙派内争中失败的一派南逃(南雷龙派),成为后来的以藏民族为主体的独立主权国家Druk Yul/雷龙国/Bhutan/ㄅ-ㄨㄊㄢ/不丹的起源和国教。 【ㄙㄚㄙㄎㄧㄚ/萨迦派/“花教”】 ས་སྐྱ་[sa skya]/ㄙㄚㄙㄎㄧㄚ/萨迦派(意为“灰白”)/“花教”在11世纪时由藏族远古六大姓氏之一འཁོན་['khon]/ㄎㄏㄛㄋ/昆(或款)氏弟兄创始,教主由ㄎㄏㄛㄋ家族世袭,特别注重“道果”教义。面对Монгол/ㄇㄛㄣㄍㄛㄦ大军的入侵,1244年,ㄙㄚㄙㄎㄧㄚ派第四教主པཎྜི་ཏ་[paṇḍita]/ㄆㄢㄉㄧㄊㄚ/班智达带着11岁的侄儿འཕགས་པ་['Phags pa]/ㄆㄚㄍㄙㄆㄚ/(意为)“圣者”/(按ㄇㄛㄣㄍㄛㄦ语发音)ㄆㄚㄙㄆㄚ/八思巴(発思八、抜合思巴,1235-1280年)和另一个6岁的侄儿赴凉州,代表陷入灭顶之灾的藏族会谈和平受降的条件,同时也为ㄙㄚㄙㄎㄧㄚ派获取ㄇㄛㄣㄍㄛㄦ王朝的信任,代理统治全藏。ㄆㄚㄙㄆㄚ成人后接替ㄆㄢㄉㄧㄊㄚ成为ㄙㄚㄙㄎㄧㄚ派第5任教主。 Хубилай/Hubilai/ㄏㄨㄅㄧㄌㄞ/忽必烈成为ㄇㄛㄣㄍㄛㄦ帝国的хаан/ㄎㄏㄢ后,封ㄆㄚㄙㄆㄚ为帝师,统领总制院管理全藏的政教事务。1268-1351年期间,ㄙㄚㄙㄎㄧㄚ派在元朝的支持下以宣政院的名义统治全藏,任命总管藏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建立政教合一的ㄙㄚㄙㄎㄧㄚ地方王朝。赢得ㄏㄨㄅㄧㄌㄞ和ㄎㄏㄢ后以及太子真金的厚遇,为真金编制了《必须知道的知识》,灌输ㄙㄚㄙㄎㄧㄚ派佛教人生观和史观。1270年,ㄆㄚㄙㄆㄚ受命创制了新的“ㄇㄨㄍㄚㄦ文字”,后称“ㄆㄚㄙㄆㄚ文字”。ㄆㄚㄙㄆㄚ文字施行的结果,主要只在元朝作为汉字标音符号,元朝被推翻之后遂废弃不用,但对后来的韩文创制有影响。[37] 【ㄉㄍㄜㄌㄨㄍㄙ/格鲁派/“黄教”】 དགེ་ལུགས་[dge lugs]/ㄉㄍㄜㄌㄨㄍㄙ/(英语转写)Gelug/ㄍㄜㄌㄨㄍ/格鲁(意为“善德”)派/被称为“黄教”,由来自དགའ་ལྡན་[dga' ldan]/ㄉㄍㄚ·ㄌㄉㄢ/Ganden/噶丹派的藏语佛教集大成者ཙོང་ཁ་པ་[Tsong-kha pa]/ㄘㄥㄎㄏㄚㄆㄚ/ツォンカパ/宗喀巴(1357–1419年)创立。13世纪后,佛教在印度本土因为Islam/ㄧㄙㄌㄚㄇ/伊斯兰入侵已经灭亡,ㄘㄥㄎㄏㄚㄆㄚ的庞大论著表示藏语佛教摆脱“藏传”翻译的地位而自成独特体系,也奠定ㄍㄜㄌㄨㄍ派战胜别的派别、至今主导藏语佛教的地位。ㄘㄥㄎㄏㄚㄆㄚ的弟子མཁས་གྲུབ་རྗེ་[mkhas-grub rje] /ㄇㄚㄎ-ㄚㄙ· ㄍㄌㄨㄅ·ㄖㄐㄝ/克主杰后来被追封为第一世པན་ཆེན་བླ་མ་[pan chen bla ma]/Panchen Lama/(按英语转写)ㄆㄢㄑㄣ·ㄌㄚㄇㄚ/班禅(藏语意为“大智”)·喇嘛,又称“班禅·额尔德尼(满族语意为“珍宝”)。另外一个弟子དགེ་འདུན་གྲུབ་[dge 'dun grub]/ㄉㄍㄜ·ㄉㄨㄣ·ㄍㄌㄨㄅ/根敦朱巴后来被追封为ཏཱ་ལའི་བླ་མ་[Taa la'i Bla ma],但按ㄇㄛㄣㄍㄛㄦ/蒙古语转写为ᠳᠠᠯᠠ/далай/Dalai/ㄉㄚㄌㄞ/达赖(“海洋”、“无边”之意)ㄌㄚㄇㄚ。ㄉㄚㄌㄞ·ㄌㄚㄇㄚ以Lhasa/ㄌ-ㄚㄙㄚ为地盘,所以在全藏人中,宗教影响和政治势力最大。 ㄇㄛㄣㄍㄛㄦ成为藏语佛教的第二大受教地区,但至今没有形成独自的教义和教派系统。元朝灭亡后,藏语佛教也随之衰退,但聪明的Алтан/Altan/ㄚㄦㄊㄢ/俺答1571年在称ㄎㄏㄢ后对藏语佛教感兴趣起来,邀请ㄍㄜㄌㄨㄍ派首领Sonam Gyatso/ㄙㄛㄋㄚㄇ·ㄍㄧㄚㄗㄛ/索南嘉措(《明史》称为锁南坚措)来传教,并封他为ㄉㄚㄌㄞ·ㄌㄚㄇㄚ。ㄙㄛㄋㄚㄇ·ㄍㄧㄚㄗㄛ按ㄍㄜㄌㄨㄍ派转世的解释,自称“第三世”ㄉㄚㄌㄞ·ㄌㄚㄇㄚ,追封自己之前的教派首领为“第一世”、“第二世”ㄉㄚㄌㄞ·ㄌㄚㄇㄚ。在ㄚㄦㄊㄢ军队支持下的ㄍㄜㄌㄨㄍ教派推翻红帽派,确立了在藏语佛教的统治地位和统治ㄊㄧㄅㄝㄊ的政教合一体制。第三世ㄉㄚㄌㄞ·ㄌㄚㄇㄚ被ㄚㄦㄊㄢ宣布为ㄆㄚㄙㄆㄚ的转世,ㄚㄦㄊㄢ自然被ㄉㄚㄌㄞ·ㄌㄚㄇㄚ宣布为ㄏㄨㄅㄧㄌㄞ的转世,确立了他在统治ㄇㄨㄍㄚㄦ的正统性。第四世ㄉㄚㄌㄞ·ㄌㄚㄇㄚ转世到ㄚㄦㄊㄢ的孙子身上,这是ㄅㄨ_ㄉㄚ/佛唯一一次在ㄇㄨㄍㄚㄦ人中转世,转世ㄅㄨ_ㄉㄚ的出生地Өргөө[Örgöö]/Urga/ㄨㄦㄍㄚ/乌尔嘎 (意为“宫殿”)就是后来的ㄇㄨㄍㄚㄦ政治中心Улаанбаатар/Ulaanbaatar/ㄨㄌㄚㄢㄅㄚ-ㄊㄚㄦ/Ulan Bator/ㄨㄌㄢ·ㄅㄚㄊㄛㄦ/乌兰巴托。明朝衰落/灭亡之际,ㄇㄨㄍㄚㄦ东部和中部的政权(北元)或部族被置于满族/清朝统治之下,西部的少数派Ойрад/Oirat/ㄛㄧㄌㄚㄊ/瓦剌(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漠西蒙古等)崛起“建国”,1616年把藏语佛教定为国教,并于1648年制定新的ㄇㄨㄍㄚㄦ文字Тодо[todo]/ㄊㄛㄉㄛ/(意为)Clear/清晰/托忒词母书写系统,用ㄊㄛㄉㄛ词母书写系统翻译了214部藏语佛教著作。[38] 【文字的创新是文明的创新】 文字的创新之艰难是因为它是文明的创新,“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这一首要事实已足以说明要对它进行革命是不可能的。在一切社会制度中,语言是最不适宜于创新的。”[39]本文提示的用汉音元素转写藏语的初步方案,第一次从最根本的音素层次确立起汉藏语言/文明之间科学、简易、明确的交流转写途径,期待广大专家和公众的早日理解、认同、运用和普及。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21年12月4日] 藏文书写系统转写与藏文明译注汉音元素词汇 |
|
| 汉音元素 | 英文 | 汉字译法 | 原文、注释 | ㄚㄅㄨㄍㄧㄉㄚ | abugida | 元音附标文字书写系统 | ㄚㄦㄈㄚ·ㄅㄝㄊ | alphabet | 希腊词母式书写系统 |
| ㄚㄦㄊㄢ | Altan | 阿勒壇、俺答 | Алтан | ㄅ-ㄨㄊㄢ | Bhutan | 不丹 | Druk Yul/雷龙国 | ㄅㄨㄌㄚㄏㄇㄢ教 | Brahmanism | 婆罗门教 |
| ㄅㄨㄌㄚㄏㄇㄧ | Brahmi | 婆罗米文字 |
| ㄅㄛㄙㄚㄇ·ㄧㄚㄙ | bsam yas | 桑耶寺 | བསམ་ཡས | ㄅㄨ_ㄉㄚ | Buddha | 佛佗 |
| ㄉㄚㄌㄞ | Dalai | 达赖(海洋、无边) | ᠳᠠᠯᠠ/далай | ㄉㄝㄨㄚㄋㄚ-ㄍㄚㄌㄧ- | devanāgarī | 天城文 |
| ㄉㄍㄜ·ㄉㄨㄣ·ㄍㄌㄨㄅ | dge 'dun grub | 根敦朱巴 | དགེ་འདུན་གྲུབ་ | ㄉㄍㄚ·ㄌㄉㄢ | Ganden | 噶丹派 | དགའ་ལྡན་[dga' ldan] | ㄍㄜㄌㄨㄍ | Gelug | 格鲁派 | དགེ་ལུགས་[dge lugs] | ㄍㄜㄙㄚㄦ | Ge-sar | 格萨尔 | གེ་སར་ | ㄍㄜㄙㄜㄦ | Geser | 格斯尔 | ᠭᠡᠰᠡᠷ/Гэсэр | ㄏㄧㄋㄚㄧㄚㄋㄚ | Hīnayāna | “小乘”佛教 |
| ㄏㄧㄣㄉㄨ教 | Hinduism | 印度教 |
| ㄏㄨㄅㄧㄌㄞ | Hubilai | 忽必烈 | Хубилай | ㄧㄣㄉㄧㄚ | India | 印度 |
| ㄧㄣㄉㄌㄚ | Indra | 因陀罗/帝释天 |
| ㄧㄙㄌㄚㄇ | Islam | 伊斯兰 |
| ㄩㄥ | Carl Jung | 荣格 |
| ㄎㄚㄍㄩ | Kagyu | 噶举(意为“口传”)派 | བཀའ་བརྒྱུད་[bka' brgyud] | ㄎㄏㄢ | Khan | 汗(王) | хаан | ㄎㄚㄇㄚㄌㄚㄒㄧㄌㄚ | Kamalaśīla | 莲花戒 |
| ㄎㄏㄛㄋ | khon | 昆(或款)氏 | འཁོན་ | ㄎㄏㄌㄧ·ㄙㄖㄨㄥ·ㄌㄉㄝ·ㄅㄘㄚㄣ | khri srong lde btsan | 赤松德赞 | ཁྲི་སྲོང་ལྡེ་བཙན | ㄌ-ㄚㄙㄚ | Lhasa | 拉萨 | ལྷ་ས | ㄌㄛㄍㄛ | logo | 标识 |
| ㄇㄚㄏㄚㄧㄚㄋㄚ | Mahāyāna | “大乘”佛教 |
| ㄇㄚㄦㄆㄚ | mar pa | 马尔巴 | མར་པ་ | ㄇㄧㄌㄚㄌㄝㄆㄚ | Milarepa | 密勒日巴 | མི་ལ་རས་པ[Rje-btsun Mi-la-ras-pa] | ㄇㄚㄎ-ㄚㄙ· ㄍㄌㄨㄅ·ㄖㄐㄝ | mkhas-grub rje | 克主杰 | མཁས་གྲུབ་རྗེ་ | ㄇㄛㄣㄍㄛㄦ | Mongol | 蒙古 | ᠮᠣᠩᠭᠣᠯ/Монгол | ㄋㄧㄥㄇㄚ | Nyingma | 宁玛派 | རྙིང་མ་[rnying] | ㄛㄧㄌㄚㄊ | Oirat | 瓦剌 | Ойрад | ㄆㄚㄉㄇㄚㄙㄚㄇㄅ-ㄚㄨㄚ | Padmasaṃbhava | 莲华生 |
| ㄆㄚㄙㄆㄚ | Pags-pa | 八思巴 | འཕགས་པ་['Phags pa] | ㄆㄢㄑㄣ | Panchen | 班禅(藏语意为“大智”) | པན་ཆེན་ | ㄆㄢㄉㄧㄊㄚ | paṇḍita | 班智达 | པཎྜི་ཏ་ | ㄖㄣㄆㄛㄑㄝ | Rinpoche | 仁波切/“活佛” | རིན་པོ་ཆེ་[rin po che] | ㄙㄚㄙㄎㄧㄚ | sa skya | 萨迦派(意为“灰白”) | ས་སྐྱ་ | ㄒㄢㄊㄚㄌㄚㄎ ㄒㄧㄊㄚ | Śāntarakṣita | 寂护 | 藏语佛教的创始者之一 | ㄙㄛㄋㄚㄇ·ㄍㄧㄚㄗㄛ | Sonam Gyatso | 索南嘉措 |
| ㄙㄌㄨㄥ·ㄅㄘㄢ·ㄙㄍㄚㄇ·ㄆㄛ | srong btsan sgam po | 松赞干布 | སྲོང་བཙན་སྒམ་པོ | ㄊㄨ་ㄇㄧ་ㄙㄚㄇ་ㄅㄏㄛ་ㄊㄚ | thu mi sam bho ṭa | 吞弥·桑布扎 | ཐུ་མི་སམ་བྷོ་ཊ་ | ㄊㄧㄅㄝㄊ | Tibet | 藏(吐蕃,又译图博) | བོད་[bod] | ㄊㄛㄉㄛ | todo/Clear | 清晰/托忒词母 | Тодо | ㄘㄥㄎㄏㄚㄆㄚ | Tsong-kha pa | 宗喀巴 | ཙོང་ཁ་པ་ | ㄊㄨㄦㄎㄨ | Tulku | 转世 | སྤྲུལ་སྐུ[sprul sku] | ㄨㄌㄚㄢㄅㄚ-ㄊㄚㄦ | Ulan Bator | 乌兰巴托 | Улаанбаатар | ㄨㄦㄍㄚ | Urga | 乌尔嘎(意为 宫殿) | Өргөө | ㄨㄚㄐㄌㄚ | Vajra | 金刚杵 |
| 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 | Vajrayāna | 金刚乘(密教) | 真言密教 | ㄨㄚㄐㄌㄚㄙㄝㄎㄏㄚㄌㄚ·ㄊㄢㄊㄌㄚ | Vajraśekhara Tantra | 《金刚顶经》 | 密教经典 | ㄨㄟㄉ-ㄐㄧㄞㄦㄙ | Wade–Giles | 威妥玛、威式拼音、韦氏拼音、威翟式拼音 | ㄩㄛㄍㄚ | yoga | 瑜伽 |
|
[1] 本文的藏文拉丁转写,如无注明,采用Wylie/ㄨㄞㄌㄧ/威利方案。以下文中进一步介绍此方案。 [2] Hongyuan Dong,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Routledge, 2014. Chapter 2.2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3] 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21页。同页校注:瑞典汉学家B. Karlgren曾主张原始汉语是屈折语。 [4] The First Alphabet, by David Sington, PBS, 54 minutes. [5] 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19-320页。 [6] 汉语里称为“字母”,暂时不做区分使用。 [7] 本文译注的词汇几乎都来自古代以来的佛教名词,如无说明,都转写出来。 [8]韩字就是参照藏文创制的。 [9] L. Austine Waddell, The Buddhism of Tibet or Lamaism, Cambridge: W. Heffer and Sons Limited, 1971, pp.19-23. [10]何启君整理,北京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页。 [11] 陈观胜、安才旦主编,外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 [12] 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68页。 [13] 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10页。 [14] ㄨㄞㄌㄧ1958年以论文The Geography of Tibet According to the 'Dzam-gling-rgyas-bshad获得汉语博士学位。 [15] Kun Chang & Betty Sheft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4. [16] Melvyn C. Goldstein & Nawang Norna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0. [17] Jonathan Samuels, Colloquial Tibetan: The Complete Course for Beginners, Routledge, 2014. [18]ㄨㄟㄉ-ㄐㄧㄞㄦㄙ转写方案使用符号‘(或’)来表示送气词母,如pʻ(对应拼音p)、tʻ(t)、kʻ(k)、chʻ(ch)、tsʻ/tz’(c),把表示不送气字音的浊音词母(b、d、g)用来为方言及古汉语标音;在拼写华语这类无全浊音的语言时,只用p(对应b)、t(d)、k(g)等字母,如台北/Taipei(Taibei)。但不熟悉此方案的人不明白ʻ符号的重要性,常把ʻ符号省略掉。拼音中q,x,c等字母的发音不符合拉丁语系发音规则,必须专门学习拼音并且意识到是汉语拼音的发音才能正确读出来。现在的西方汉学普遍使用拼音,但同时也必须掌握ㄨㄟㄉ-ㄐㄧㄞㄦㄙ转写方案以便对照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和台湾的资料。Chinese Languages, Thought, and Culture: Nivison and his Critics. Ed. Philip J. Ivanhoe, Chicago: Open Court, 1996. [19] 送气与不送气差别显著,表达不同的词。Andrew Bloomfield & Yanki Tshering, Learning Practical Tibetan, Ithaca: Snow Lion Publications, p.16. [20]赵京:“Монгол/Mongol/ㄇㄛㄣㄍㄛㄦ/蒙古帝国史译注”,2021年8月18日。 [21]国际音标不是、也不能作为书写系统。土族、苗族、彝族和羌族等“与汉族密切联系的少数民族的语言,很难、不必、也不该拉丁化,但又无法用表意汉字文字化,而汉音元素是唯一可行的文字化方案”(赵京,以汉音元素帮助创制少数民族文字的设想,2018年10月1日)。 [22]保罗·戴密微《吐蕃僧诤记》,耿昇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二章:史料疏义。 [23] Hīnayāna被通译为“小乘”、Mahāyāna被通译为“大乘”,但yāna明显指“path/道路”、“way/方式”之意,而不是“vehicle/乘载工具”,中文翻译错误带来了误解。 [24] Lamaism/ㄌㄚㄇㄚ/喇嘛教的称呼导致误解,好像与佛教无关,称为ㄌㄚㄇㄚ佛教倒也可以。 [25] 本文专注藏语译注,梵语基本上以英文转写表示。 [26] 例如,孙景风译《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流传本法莲华生大士应化事略”解释道:释迦佛在世时,传显教“外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及密教“外密四部”(内三乘之作部,亦称事部,合外三乘),其最深密之无上瑜伽秘密三乘,遂秘而未宣,盖缘深秘中降魔忿怒相与双身相、不适于当时声闻等众机所宜之故。http://www.dzj.fosss.org/relative/sdhb/zyjt/4282-zyjt?start=1 [27] 印度经典和佛教的一般汉译,参见赵京:《印度(及佛教)经典新译尝试》,2019年8月12日第6版。 [28] 在藏外制作的英语录像节目,如The Yogis of Tibet - Rare Documentary Fil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WhX1BixBk,有助于理解藏语佛教ㄨㄚㄐㄌㄚㄧㄚㄋㄚ的特征yoga/ㄩㄛㄍㄚ/瑜伽的教义、实行和现状。 [29]在《通典》中译为乞梨悉笼纳赞,《旧唐书·吐蕃传》中译为乞黎苏笼猎赞、娑悉笼猎赞,《新唐书·吐蕃传》中译为娑悉笼腊赞、乞立赞,《资治通鉴》中译为乞黎苏笼猎赞、娑悉笼猎赞、乞立赞,755-797年在位,任内乘“安史之乱”攻克长安,藏国势达到鼎盛。 [30]汉语发音Moheyan,译自梵文महायान/Mahāyāna/大乘佛教,可以推测此僧人只是汉译佛教的一个普通代表,并无独特的见解或声望。 [31] 蓮花戒大師造《修習次第》,“天竺堪布橋迦瓦瑪及譯師僧智軍等,由梵譯藏且抉擇”,周拉翻譯成汉语。而摩诃衍(大乘佛教)没有任何论作流传下来。 [32] ར[r]/ㄖ作为轻音,书写出来但不发音的情形很多,所以英语、日语、汉语转写翻译都忽略它。 [33] http://www.dzj.fosss.org/relative/sdhb/zyjt/4281-xzdwj?showall=1 [34] Theosophical Society推行的教理。“Theosophical Society(神智社团,又译为神智学协会、证道学协会、通神协会)发现了一个ㄧㄣㄉㄧㄚ儿童Krishnamurti,送到伦敦培养为一个上流社会绅士,获得“World Teacher/世界导师”的称号为神智社团在全世界讲演推广。从教义上,神智社团称他们结合了东西方的希腊哲学、Vedānta/ㄨㄟㄉㄢㄊㄚ/后期吠陀、大乘佛教、Kabbala(也写为Qabbalah但发音相同)/ㄎㄚㄅㄚㄌㄚ/(犹太密教)卡巴拉、Sufism/ㄙㄨㄈㄧ/(伊斯兰)苏菲教派等智慧和真理。”(赵京:Freemasonry/ㄈㄌㄧㄇㄟㄙㄛㄣ起源的神秘,2020年8月11日) [3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rdo_Thodol [36] 他的译著很多被收入藏语大藏经中正藏(甘珠尔,包括经藏、律藏和密咒)和副藏(丹珠尔,包括论藏和赞颂、经释、咒释)部分。 [37] 赵京,中亚文明简史新译初步,2019年4月5日。 [38] 赵京, Монгол/Mongol/ㄇㄛㄣㄍㄛㄦ/蒙古帝国史译注,2021年8月18日。 [39] 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