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被迫接受和平宪法﹑放弃军备﹐本该实行“全面和平”的中立外交政策。但是﹐美国不允许日本中立﹔被强制接受的民主主义在日本社会尚需时间努力去普及﹐所以﹐那些战时的统治阶层很容易通过民主途径(选举)重新获得更具正统性的国家权力。体现在宪法之中﹐追求和平逐渐成为日本民众的理想﹐但却不具备在日本政治体制下实施的现实条件。
重新掌握国家权力的旧统治阶层马上发现﹐在强大的美国占领军之下,重新支配日本的国家权力其实极为容易﹐只要他们改变一条﹕对美国的态度。依附美国的外交﹑国防政策[1]既可以维持他们的统治又能回避因扩军引起的民众反对﹐更重要的是,作为美国的“盟国”,日本可以获得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开放的市场促进日本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这就是日本在战后采取的依附美国的、轻军备﹑重经济的所谓“吉田路线”。作为政治上附属美国的代价﹐日本被允许按照自己的产业路线﹑即所谓“日本式经营”或“日本型资本主义”发展﹐直到达到能够威胁美国的经济地位的地步。
1949年4月﹐不待旧金山条约的批准﹐日本就在单一固定汇率(1美元=360日元)的条件下再开自主贸易﹐由政府强制管理输入及其它对外贸易。连携带外币出国﹑海外送金等都由政府严格控制。1952年8月﹐日本加入世界货币组织(IMF)﹑世界银行时﹐被允许在达到国际收支平衡之前维持贸易与外汇的管理措施。1960年﹐日本的贸易自由化率仅为40%﹐而同期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除了域内全面自由化外﹐对美国贸易的自由化率也达83%。
[1] 吉田正确地揣测到美国的意图﹐主动提出在旧金山和平条约之后仍然保持美国在日驻军。
[美日同盟“摩擦”的时代]第一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