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在“中文表示里导入汉音元素的提案”[1],Manusmṛti应译为《ㄇㄚㄋㄨ法典》[2],而不是《摩奴法典》[3]。 《ㄇㄚㄋㄨ法典》第一卷9节:“此种子变作一个光辉如金的鸡卵,象万道光芒的太阳一样耀眼,最高无上的神本身托万有之祖梵天①的形相生于其中。①此处梵天(Brahma)系指唯一的上帝,世界的创造者。…梵天又称为Hiranyagarbha,译言‘出自金胎者’,金胎意指金鸡卵。”[4] Brahma音译为ㄅㄨㄌㄚㄈㄨㄇㄚ,容易理解由此派生出来的词语。不过意译“梵天”已经广为人知,而且由此还可以推广“天”(如“替天行道”)的概念来源,应该继续。而Brahmanㄅㄨㄌㄚㄈㄨㄇㄢ译为“梵”,指抽象的宇宙的超越本体和终极实在:“梵使太阳升起、发出真理之光”[5]。 按照轮回显现的印度传统,作为人祖的ㄇㄚㄋㄨ此后还显现六次,最后一次是“太阳之子”Vaivasvataㄨㄞㄨㄚㄙㄨㄚㄊㄚ[6]。他最有名的传奇是救起一条小鱼,按其指示造好大船准备世界沉沦的到来。“鱼曳船行很多年月,最后使船在喜马拉雅山顶靠岸。于是鱼令众圣仙系船,说:‘我是梵天,万有之主,没有高于我的存在物,我借鱼形,救你们出险。摩奴,你要在此实施造化之功’。说完不见,于是吠伐斯伐多经过苦行后,着手创造万物。”这比《圣经》诺亚方舟的传说还早。 《ㄇㄚㄋㄨ法典》第二卷74节:“在圣典开始和结束时,要唸一个单音节圣言,凡阅读不以单圣言“唵”(aum)开始者会渐渐消失,不以它结束者会在脑海中不留痕迹。”75节:“要坐在尖端向东的鸠娑草梗上,用两手中拿的这种圣草[7]净化后,并以每次五个短元音时间的三屏息去掉一切污浊后,念单圣言‘唵’。”76节:“A字,U字,M字,结合而成神圣的单音节,它和佛尔(Bhor),佛婆(Bhouva),斯跋尔(Swar)三圣词是由梵天从三圣典内抽绎出来的。”[8]这个单圣音aum应该译为ㄠㄇㄨ。 法典的中心是提示出以四种社会阶层/身份地位为特征的社会秩序,即caste制度[9]。caste来源于葡萄牙语casta(人种、血统)”,用于印度的身份分层,(梵语是jati出生[10],但不普及),译为ㄎㄚㄙㄊ、或“印度身份制度”,既代表分层的社会结构,也意指社会阶层中的某一身份阶层,比“种姓制度”准确。 与所有印度古典一样,《ㄇㄚㄋㄨ法典》援引ㄨㄟㄉㄚVedas经典,从ㄨㄚㄦㄋㄚvarna[11]划分出四个ㄎㄚㄙㄊ:Brahminㄅㄨㄌㄚㄈㄨㄇㄧㄣ,来源于Brahman,可以意译为“梵士司”身份(掌管梵界知识的祭司、教师、法学士、律师)[12];Kshatriyaㄎㄨㄒㄧㄚㄊㄌㄧㄚ来自kshatra (统治、权威),可以意译为“官仕”身份(武士、官僚)[13],释迦牟尼就出身于这个身份;Vaishyaㄨㄞㄒㄧㄚ可以意译为“庶民”身份(农、牧、商等)[14]; Shudraㄕㄨㄉㄜㄌㄚ属于奴仆身份[15],尚有人身自由。法典第一卷88-91节:“他授予梵士司朗诵、传授ㄨㄟㄉㄚ,在祭祀时主持奉献和仪式,接受和施舍礼物。他分派官仕保护臣民、施舍、献祭、朗诵ㄨㄟㄉㄚ和回避感官享乐。庶民必须照料动物、施舍、献祭、朗诵ㄨㄟㄉㄚ、经商、贷款和务农。而主对奴仆只规定了一种工作:任劳任怨地服侍上述三个ㄎㄚㄙㄊ”[16]。在四个ㄎㄚㄙㄊ之下还有没有社会身份的贱民“不可接触者”(现称Dalitㄉㄚㄌㄧㄊㄜ“被压迫者”)。对于ㄎㄚㄙㄊ的批判在巨著史诗Mahabharata《ㄇㄚㄏㄚㄅㄚㄌㄚㄊㄚ》(《摩诃婆罗多》)[17]就已经出现,但最彻底的批判来自释迦牟尼:“我并不因为一个人的出身或母亲就称一个傲慢富有的人是ㄅㄨㄌㄚㄈㄨㄇㄧㄣ,而一个清贫却远离欲望的人,我称他为ㄅㄨㄌㄚㄈㄨㄇㄧㄣ”[18]。 迭朗善法译版第十二卷24节“要知道真我(Atma)即智慧,具有喜、忧、暗三德”[19]与英译版出入不小[20],此处Atma是Atman的误印,是“梵我一如”之“我”,意译为“真我”不错,不过鉴于它是印度经典的特殊重要概念,译为 ㄚㄊㄜㄇㄢ更准确。荣格是首先借鉴东方经典知识分析Self(纯我)的西方心理-精神学家,“相信所有的存在/事物都有一个终极统一”[21],但他的知识可能限于藏传佛教或苏菲教派[22], 没有了解到印度原典ㄚㄊㄜㄇㄢ。如果他能以“梵我一如”的视角分析那些摆脱/超越了自身所处的集体意识的制约的人类精神创始活动,例如苏格拉底,“自觉地同意内心呼唤的力量的人才发展出人格。…他自愿地为使命而牺牲,自觉地把它转化成在无意识群体生活中只能导致他毁灭的个体现实”,一定会有更大的贡献[23]。 “《ㄅㄚㄍㄚㄨㄟㄉㄜ•ㄐㄧㄊㄚ》的核心价值观无疑是Dharmaㄉㄚㄌㄨㄇㄚ,意译(坚定、道德、律令、义务、法、正法或职分 、duty, law, ethics, sociocosmic order 等)太多,以汉音音译,而不是表意汉字音译 ,为佳。”[24]《ㄇㄚㄋㄨ法典》则把《ㄅㄚㄍㄚㄨㄟㄉㄜ•ㄐㄧㄊㄚ》中只用于王子、武士的ㄉㄚㄌㄨㄇㄚ价值观推广到所有社会阶层,意味着德行、职责和法律[25],以及与此连用的复合词:swadharmaㄙㄨㄚ(内在)·ㄉㄚㄌㄨㄇㄚ[26]、接受了婚礼仪式的Dharmapatiㄉㄚㄌㄨㄇㄚ·ㄆㄚㄊㄧ(丈夫)、Dharmapatniㄉㄚㄌㄨㄇㄚ·ㄆㄚㄊㄜㄋㄧ(妻子)[27]。ㄉㄚㄌㄨㄇㄚ的概念在佛教里更进一步展开[28]。人生75-100岁的第四、最后Moksha(解脱)阶段是达到Nivrithi(解脱、自由)[29],也为佛教的Nirvāṇa(涅槃)ㄋㄧㄌㄨㄨㄟㄋㄚ概念继承展开[30]。 《ㄇㄚㄋㄨ法典》有许多道德教诲至今还可取之处,如第二卷110节:“通情达理的人,人不问不应该发言,或答复提得不当的问题;明知人家所问,也应在交际场中自持如哑人。”113节:“说教圣典者,虽处在可怕的困境中,与其将圣道播种在不毛之地,勿宁与其学识共沦亡。”[31]影响了后来的儒家、道教,比把传教作为信仰职责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宽容、谦虚。也有一些明智的健康忠告,如第二卷56节:“不要吃得太多;”57节:“过食伤身,减寿,有损将来天界的幸福,招致不净,今 生遭人贬斥,所以要注意戒除它”[32]。虽然《ㄇㄚㄋㄨ法典》中一些残酷的刑法惩处规定今天读起来令人发指,但法典主体关于财产、家庭的民法细节,远比后来的《可兰经》中的规定丰富,要等到1804年大革命之后公布的《法兰西民法典》[33]才被超越,由此可以感受到古代印度社会文明的高度发达。特别是,从全体的风格来看,《ㄇㄚㄋㄨ法典》无疑是出自一个人的笔下,此作者无愧于第一个“社会秩序的设计者”称号。当然,对于《ㄇㄚㄋㄨ法典》的进一步充分研究,要等待中文世界采用汉音元素全面翻译了大量的印度古典用语后才有可能,这篇小论只是一个引子。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16年8月30日初稿,12月10日第二稿]
[1] 赵京,2016年9月11日第一稿。 [2] smṛti或smriti。因为不至于混乱,我的几篇印度经典/佛教研究论文没有特意区分鼻音或长短音。《摩奴法典》迭朗善法译本(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卷108节注:“Srouti是经典,即吠陀经;Amriti是由天启立法家宣布给弟子并由弟子加以收集的法律”。英译为The Law Code of Manu或Manu’s Code。更多的古版本称为Manava Dharmasastra,但较为少用。 [3] 《摩奴法典》,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当然,在汉音元素导入的初期,还得并用既存的表意汉字的音译,甚至英译或梵文。在中文版“译序”中夹入并非转译者的政治性见解:“《摩奴法典》全书凡十二卷,论及很多方面,而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一点,即维护种姓制度。它宣扬种姓起源的神话,论列各种 姓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规定依违种姓制度的奖惩,并以‘来世’苦乐作为这种奖惩的补充。因此,《摩奴法典》作为维护剥削阶级髙等种姓利益的工具,其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是纯粹的法典难以比拟的。”“马克思在《科瓦列夫斯基 <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中也用过这个译本。”世界经典在中文译本里都逃不脱这种尴尬地位。 [4] 《摩奴法典》,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这明显是中国“盘古开天地”传说的来源。 [5] Pramesh Ratnakar, Hinduism. New Delhi: Luster Press, 1996, p.8. [6] The Law Code of Manu, trans. Patrick Olivel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Chapter 1 Creation, 61-62. 《摩奴法典》迭朗善译本(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汉译本正文笔误为“吠伐斯伐多(Vaiwaswata)之子”,应该是“太阳之子吠伐斯伐多”。 [7] 《ㄖㄨㄟㄍㄜ颂赞ㄨㄟㄉㄚ智识》第一卷曲12、ㄚㄍㄜㄋㄧ火神,“3: 把众神请来,火神,为点缀好圣草的人,你是我们的预报者,接受颂赞。4: 当你唤醒愿意来的诸神,火神,扮演着大使的角色,与诸神坐在圣草上。” 赵京,“The Rig Veda《ㄖㄨㄟㄍㄜ颂赞ㄨㄟㄉㄚ智识》火神六颂”,2016年8月19日第一稿。 [8] 《摩奴法典》,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9]“部落原有的祭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婆罗门,他们负责仪式的执行,并借此说服这些部落的领导人(顺便提供证据),让他们相信自己原本具有刹帝利(骑士)阶级的血统,只是暂时遗忘罢了。有时候(如果情况允许的话),部落的祭司也会……,宣称他们自己也是某个特殊的吠陀学派的婆罗门:他们乃是出身一个古代著名的婆罗门氏族,而这个氏族又可溯源至某某个仙人。” 《韦伯作品集X: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第1篇〈印度教的社会制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页。 [10] Kenneth Shouler &Susai Anthony, The Everything Hinduism Book, Adams Media, 2009. P.157. [11] 《ㄖㄨㄟㄍㄜ•ㄨㄟㄉㄚ》里梵语原意为“颜色”,从北部侵入的征服者ㄚㄌㄧㄢAryan(雅利安)肤色较白,原住民肤色较黑。《ㄇㄚㄋㄨ法典》里转义为种族、阶级、身份。 [12] 除了发音不准,维基百科日语特别提到“婆罗门”的译法连梵语的语型也不正确:サンスクリット原語のブラーフマナ(braahmaNa ब्राह्मण)が漢字に音写された婆羅門を片仮名書きしたものであり、正確なサンスクリット語形ではない。 [13]汉语译为“刹帝利”,明显没有译出第一个发音k,日译已经用片假名クシャトリヤ取代。 [14]汉语译为“吠舍”,可能与唐代时长安的发音相近。 [15]汉语译为“首陀罗”,日译已经用片假名シュードラ取代。 [16] The Law Code of Manu, trans. Patrick Olivel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19. [17] Prabha Duneja, Hinduism: Scriptures & Practices. ARC Publishers, 2012. Chapter 5. The Mahabharata, p.231.五王子之长Yudhishthira为了解救四个弟弟,回答水神Yaksha的提问:“靠出身,学习圣典,还是德行才是真的ㄅㄨㄌㄚㄈㄨㄇㄧㄣ?”“不靠出身,而是靠圣典的知识、思想和身体的纯洁、德行”。 [18] The Teachings of the Compassionate Buddha, ed. E.A. Burtt, New American Library, 1955. Dhammapada (The Way of Truth) 26: The Brahmana, p. 71. [19] 《摩奴法典》,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20] The Law Code of Manu, trans. Patrick Olivel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212. “One should understand Goodness, Vigour, and Darkness as the three attributes of the body”(要理解身体有善良、活力和阴暗三种属性)。两个译本类似的差异不少。 [21] 这里的引用都来自赵京:“荣格对人类精神创始活动的分析”,2014年1月15日。 [22] Sufism,译为ㄙㄨㄈㄟ教派更准确。A. H. Almass, The Point of Exitence, Boston: Shambhala, 2001. Appendix A: “C. G. Jung and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of Self,” p. 461. [23] A. H. Almass, The Point of Exitence, Boston: Shambhala, 2001. 最后一章Chapter 44 The Atman in Hinduism介绍了一些印度经典学者的解释,但没有荣格那样的突破。 [24]赵京,“Bhagavad Gita《ㄅㄚㄍㄚㄨㄟㄉㄜ•ㄐㄧㄊㄚ天神之歌》翻译要点”,2016年9月9日第一稿。 [25] Prabha Duneja, Hinduism: Scriptures & Practices. ARC Publishers, 2012. P.106: virtue, p.112: duty, p.113: law. [26] Prabha Duneja, Hinduism: Scriptures & Practices. ARC Publishers, 2012. P.115. [27] Prabha Duneja, Hinduism: Scriptures & Practices. ARC Publishers, 2012. P.152. [28]赵京,“佛教基本概念翻译的新尝试”,2016年12月1日。 [29] Prabha Duneja, Hinduism: Scriptures & Practices. ARC Publishers, 2012. P.108. [30]赵京,“佛教基本概念翻译的新尝试”,2016年12月1日。 [31] 《摩奴法典》,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2] 《摩奴法典》,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3] 《拿破仑法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