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733,23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国学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选倒计时第八天:川普现象背后
· 大选倒计时第九天:“零元购”事
· 大选倒计时第十天:转载一位老作
· 西方兴起的秘诀,是制度而不是掠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看这些红军将士干下什么伤天害理之事
   

    世纪老人王建华回忆:1929年夏天,后来为革命牺牲的吴光浩写了一张纸条,要我家拿出300块银元“支援革命”。300块银元,这对一个普通农家来说,是个近乎天文的数字,何况我们当时的家境已经寅吃卯粮,非常不堪。父亲常年哮喘,平时不能出门,哪来这么大一笔钱?于是……


    10月底,收到武汉民间学者李乾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是他一整篇发言稿,题为“在《柴山保往事》座谈会上的发言”。

    “柴山保”是个湖北的地名,我不陌生,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虽然不如延安、瑞金、遵义这些地方那么赫赫有名,但也常出现在革命回忆录和将帅传记中。“柴山保”在鄂豫皖苏区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也写成“柴山堡”,但实际上它并不是城堡,而是一个地区的名称。
    “柴山保”是一大批中国将军的故乡,其中最有名的,是曾官至中共中央副主席的上将李德生,其次还有程世清、吴华夺、王才贵、张百春、鲁家汉、李南征等开国将军;这个地方,也是包括徐帅徐向前在内,以及王树声、许继慎、吴光浩、吴焕先等先辈、烈士征战过的地方。它被称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的摇篮”。


    《柴山保记事》封面,作者:程世清将军。此书与这里所说的往事毫无关系,我只是想用来说明,柴山保何等赫赫有名。

    在收到李乾的这封信之前,我对“柴山保”一直保有一份崇敬。虽然我的思想已经走出中共体制,高度质疑那一辈红色勇士所信奉的目标,但是对于他们无畏求索、艰苦奋斗、要找到救国道路的献身精神、牺牲勇气,还是深感钦佩。
    收到李乾这篇发言稿,随后做相应检索、搜寻,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竟然发生一起这么骇人听闻的惨剧!这些红军将士,竟然干出如此伤天害理的暴行!
    我在以前的博客文章中,介绍过李乾,用的标题是:“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他在“文革”中是一个中学生,在造反派夺权之后,担任了校革委会委员,竟然率领一帮人,深夜登门,亲手开枪杀害外校两个被视作“流氓”的中学生!他随即被捕,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后来因表现较好,提前两年释放。他在狱中深刻反省,出狱后写下回忆、忏悔与反思的30多万言的血泪之作书稿《迷失与求索——一个中学生的文革纪实》。


李乾自费印行的《迷失与求索——一个中学生的文革纪实》。

    他的这篇发言稿,是讨论《柴山保往事》这篇文章的。我虽然知道“柴山保”,却不知道“柴山保往事”讲的什么?於是,又去网上找。
    原来,《柴山保往事》是眼下已经成为瞩目焦点的《炎黃春秋》杂志在2014年9月号上刊出的一篇回忆文章。但这篇文章,並未全文上网。我找到《炎黃春秋》杂志网站,上面只节选了此文开头的1800字。
    好吧,我不用多说什么了。就看看98岁的王建华老人口述的回忆,再来读一下李乾在讨论会上的发言稿吧。虽然我们若不读到《柴山保往事》全文,无法具体确切地知晓作者的母亲和他的弟弟究竟是如何被杀害,更无法了解他的其他家人包括他本人在后来的岁月中遭到了什么厄运,但从网络上对《柴山保往事》的有关介绍,以及李乾的发言,我们不难推测这个家庭遭遇了何种灭顶之灾,这一悲剧,又对我们提出了何等沉重的叩问!
    我从李乾的发言稿中挑了一句话,简化压缩作为他的发言稿的标题。


柴山保往事(节选)
王建华口述 王智仁整理,《炎黄春秋》2014年第9期

    1916年农历十一月初六,我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柴山保王家湾,今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王湾村,族谱名王成宝。柴山保,据说就是后来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而唱遍中国的著名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李德生在回忆录中说:“据解放初期统计,新县不足10万人口,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就牺牲了5.5万余人”(《李德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李德生和我同龄,他住的村庄李家洼紧邻我们王家湾。王家湾是新县数一数二的大村庄,1993年10月编撰的《王南泗公家志》痛陈:“1927年至1934年……近千人口的王家湾,所幸存者不足300余人。”
    每当忆及那个兵连祸结、充满血腥杀戮和暴力恐怖的岁月,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那可怜的父母、年幼稚气的四弟,还有众多惨遭杀戮的乡亲。80多年过去了,没有人提起过他们的名字,如今我已年近百岁,来日无多,有责任把知道的实情告诉后人和史学家。

    王家湾地处大别山深处,历来就是个很穷的地方。在我的记忆中,全村只有后来成为红四军十师政委的王功在(我的私塾先生)家里有一匹白马代步。我家虽有一点祖业田地,但老人小孩多,劳动力少,从记事起,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能显示我家曾经富有的可能就是那栋祖屋。祖父兄弟六人,平均寿命不到39岁,最长寿的也只活到54岁。祖父行五,六祖父无子,父亲14岁时过继到六祖父名下。六祖父35岁早逝,六祖母及她的女儿无以为生,只好和我的亲祖父母在一起过。父亲17岁就结了婚,母亲整整比父亲大10岁。
    1915年,我大哥出世,360天以后我又来到人间。三弟也只比我小一岁半,接着,四弟、五弟(早夭)和小妹来到世上。父亲常年患病不能下地,家里的土地只有雇长工去耕种。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虽然不能下地劳动,但也尽力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来补贴家中所需,如做粉条、肥皂、蜡烛等,只是他手艺不精,样样不如人家做得好;他做女人针线活用的铜质“顶针箍”还比较成功,可惜需求有限,最后只好送人。
    我们小小年纪也帮着父母养鸡,养羊。这么多孩子,可怜我的母亲是多么辛劳!我们兄弟几个从小身体都很虚弱,发育不良,常年长疮、害疟疾,夏天还哮喘。数九寒天都只能穿单裤,上学时提着火炉取暖,浑身哆嗦。每年冬天脚后跟都冻破流血,来年夏季才收口;到冬天又犯了。大家庭按人口分棉花,我们分得的棉花全靠母亲操劳,纺线、织布,给全家七口人做衣服、鞋袜。用笋叶和破布做的鞋底不结实,一双鞋穿不了多久。
    回想起来,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虽然艰苦,仍然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我从4岁开始就和5岁的哥哥一起读《三字经》、《百家姓》,6岁上私塾开始读《四书》,放学后要上山去捡柴、放羊。正准备读《诗经》的时候社会开始出现动荡,我的学业就此终结。
    可怜的四弟从7岁开始放羊,直到8岁遇害没上过一天学。
    1927年冬爆发了黄麻起义,1928年开辟的柴山保是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1929年成立的鄂豫边苏维埃政权早于中央苏维埃。族兄王志仁(王成铭)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早期领导人。过去讲究辈分排行,王家的辈分自上而下为:自、成、功、才。我父亲王自纶和王志仁的父亲王自松素来相好,王家湾的红枪会就是王志仁的三哥王成奎发起的,我们父子都参加了红枪会,名曰“保身保家”。
    黄麻起义后,到处都在成立农民协会,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被打乱,基层农民的日常生活处在剧烈动荡之中。我曾亲眼看到王志仁在王家湾祠堂演讲,那时我刚满10岁(他比我大12岁),听不懂他讲的什么,但他双手叉腰、来回走动演讲的形象我一辈子都记得。
    吴焕先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我亲眼看见他坐着轿子到王家湾发动革命,亲耳听他坐在轿子里说:“好舒服啊!”
    王氏家谱105位“烈士英名录”排第二位的共产党员王谋成(《新县革命史》有记载,“成”实际应写作“臣”,因兄弟辈多人名智臣、言臣[即我祖父]、干臣、礼臣)就是我的七叔,我父亲排行老六(同祖父)。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倾向革命”的,他对我们说“共产党是要成功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农民协会开会时不让我父亲参加。王家湾农民协会成立后开始搞土改,到1929年下半年开始打土豪、分田地,抄家抢财产。

    1929年夏天,一个叫吴光浩的写了一张纸条(有材料说他是当年5月牺牲的,但是我亲眼看到他写的条子),要我家拿出300块银元“支援革命”。300块银元,这对一个普通农家来说,是个近乎天文的数字。何况我们当时的家境已经寅吃卯粮,非常不堪。父亲常年哮喘,平时不能出门,哪来这么大一笔钱?
    (来源:炎黄春秋网站。以上文字节选自《炎黄春秋》杂志,全文6300余字,网站注明: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另据有关介绍,《炎黄春秋》这期刊登98岁的王建华这篇回忆后面写道:
    “……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帯着两个长工连夜赶回离家60里地的娘家,找舅舅借了600串铜钱,折合100块银元‘支援革命’。尚欠200块,便让大哥和我将两头耕牛牵到集市上去卖。父亲本来是被扣的人质,经农会批准,他和三弟又将和佃户共养的三头耕牛牵到宴家河去卖。毌亲让我们乘机脱身,自已和四弟留下。结果1929年九月初三,我的母亲胡氏在王家湾惨遭杀害。当时的口号是‘斩草除根’,我的四弟也被推倒在母亲的尸体旁,用大石头砸死。四弟蒙难时只有8岁!”


走出仇恨和血腥,对于我们民族生死攸关
在《柴山保往事》座谈会上的发言
李乾


    由世纪老人王建华口述、王智仁先生整理的《柴山保往事》在《炎黄春秋》2014年第9期上上正式发表。披露了一个血腥的故事。本文为中国大陆学者李乾对该文的评论。该文故事节录和梗概附后。
    《柴山保往事》这篇文章的内容讲的是在1929年的夏天,一个母亲和他8岁的儿子,因为没有及时凑足被索要的支援革命的300块银元,被他们的乡亲用极残忍的方式杀了,在那个浪潮里,人的生命完全被漠视,杀一个人就像碾死一个蚂蚁。文章告诉我们像这样的甚至更血腥的事情在那时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灭门惨祸不是一起两起。他们那个一千多人的村子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杀得只剩下300多人。那死去的600多人大都不是死于明刀明枪的对阵,而是死于私刑的虐杀。这是异常惨烈和血腥的一段历史。由于历史的这一类细节过去都被宏大叙事的光环所屏蔽,大量无辜被虐杀的生命不仅不能还以一个公道,而且他们的被杀还成了他们自身的一个延绵不绝的罪行,连他们的子孙都因此被剥夺了一个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因亲属中有人在红色革命中被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绩再好的子孙也不能跨进大学门一步。那些制造了这类虐杀的人有不少也被同样的方式所虐杀,幸存下来的人往往也未能从当年的血腥中走出来,不能对当年的历史有所反思。更严重的是我们的主流媒体不仅同样少有反思,而且一直在歌颂血腥和暴力,一直在宣扬仇恨,一直认为把一个社会人为地分成互相仇恨的两部分,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
    走出仇恨,从而走出暴力和血腥,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要走出仇恨,就要搞清楚这个仇恨究竟来自于哪里?究间是怎么一回事?这仇恨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只有真正了解了历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史为鉴,走出历史的阴影。
    那个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仇恨有其存在的合理逻辑和正当理由吗?那仇恨究竟是走历史的必由之路的必然选择,还是人性中最邪恶的一面在最崇高的名誉下的肆意妄为?寻找回答这个问题答案的最权威、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路径就是还原历史。让历史的真像来告诉我们答案,让历史的细节来告诉我们结论。在历史的真像和细节面前,任何矫饰和歪曲都是苍白无力、无济于事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几十年来,历史的真相一直被刻意地屏蔽着。为了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面临他们的父辈、祖辈曾经面临的惨烈和灾难,多年来,有识之士的抗争从未停止,尽管收效甚微并屡遭厄运,他们仍然锲而不舍,为还原历史的真实不懈地努力着。今天,这努力终于有了一个标志性的成果,这就是由世纪老人王建华口述、王智仁先生整理的《柴山保往事》在《炎黄春秋》上正式发表。
    历史上的那血腥的真实第一次血淋淋地正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尽管此前类似的惨剧已通过各种途径让人们有所耳闻,但第一次见诸刊物时还是令人震惊,让人警醒,促使我们反思。

    这是良知的胜利。在这里我要向《炎黄春秋》所有的工作人员致敬。他们决定发表这篇文章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的。我刚刚从网上看到一个报导,前不久在北京开了一个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理论座谈会。一个叫逄先知的前中央文献部门官员在座谈会上说:有的刊物专门同共产党对着干,连篇累牍地发表反面文章,制造舆论,蛊惑人心,造成极坏影响。我不清楚他是不是说的就是《炎黄春秋》,但觉得可能就是说的就是《炎黄春秋》。他还说: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有这样一种趋势,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增强。马克思主义者常常处于守势,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失掉话语权。我们有些思想阵地并不巩固,甚至在一个一个地丢失。
    这里我就弄不明白了。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宣传机器,又牢牢控制着人事权等全部社会资源,手里还有花不完的银子,怎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怎么会有有如此严重的危机感?在所有出版物中连万分之一的份额都没有的一个刊物,怎么会让他如此恐惧?怎么会要如此的讨伐?是不是内心深处其实是清楚自己的那一套是建立在不堪一击的谎言的基础上的?是不是为了维系谎言只有剿灭真实?于是发出了如此咄咄的战斗动员令?他有资格发出这战斗动员令吗?并且我还想问一句:对剿灭真实有用吗?在一个有限的时段或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大概是能够有点作用的。但一定是靠不住的。
    历史的真相有自我显现的本能,这是历史的逻辑,这个逻辑的基础是人们对谎言有本能的厌恶,对真实会本能的亲近。这个逻辑会不断地表现出自己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历史的谎言一定会被一步一步洗去油彩,不论这个过程会有多么漫长,这是任何人用任何手段也改变不了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人们对未来不能不充满信心的重要理由。
    借这个机会,我还要向王建华老人和王智仁先生表示敬意,是你们的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成就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历史会记住你们。
    2014、11、27


    近期和相关图文:

    被压弯的中国脊梁——世界艾滋病日谈高耀洁
    关于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的官员证词
    西南一个县大饥荒中“非正常”死亡报告
    爱乡容易爱国难 爱国必自爱乡起
    孟菲斯的金字塔和纽约的“空中花园”
    “党主立宪”引发的争辩还在继续
    65年了,“平等”的招牌仍只是招牌
    政府自己有智库智囊,要学者干什么?
    邱会作列举林彪不可能政变的八条理由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上)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