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中国领导人去留,这是个高难技术活,我一向退避三舍,因为不是那块料。但我知道确有很多人关注人事更迭的预测,或许纯粹出于好奇心,或许是不安全感驱使希望提前了解未来。没想到,我居然也扮演了水晶球中看中南海的角色
老高按:预测中国领导人的去留是个高难技术活,有朋友是九段高手,一说一个准。而我一向退避三舍。第一,自己不是那块料——我很不敏感,对谁上谁下、谁跟谁挽手、谁对谁掀桌,谁青睐谁,谁腹诽谁,相当迟钝,前一段在有人提醒之下,再三看视频上李克强宣读政府工作报告与台上习近平的神态,才觉察出来二人中间确实好像发生了什么;第二,对这类话题我也不太感兴趣,张三腾达得了肥缺也罢,李四贬谪跌入冷宫也罢,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如果制度没有大变动,那就万变不离其宗,某个人的去留难以改变国家的走向(不是有“换汤不换药”之类的说法嘛)——但这当然是我自己的认识误区:就算制度基本不变,换了领导人,走向也还是会有差异的,哪怕起始之际“差之毫厘”,到后来也可能“偏之千里”。习近平时代与胡锦涛时代,不就让有些人甚至感觉新旧两重天嘛。 对敢于预测未来的人,我很敬佩,也为他们捏一把汗。两三年前许多学者对习近平、对中国许多事件的预测,与后来的事实相印证,有几位错得离谱。我常常以为他们会因为预言落空而公信力折损,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我见他们心理素质奇佳,脸不变色心不跳,继续滔滔不绝地发出新的预测,照样观众如云。看来他们深谙社会心理学:民众都是健忘的,也都是“向前看”的,只要你充满自信地继续预测明天,大家也就将你昨天破产了的预言抛到脑后了。 不管怎样,我虽然不敢涉足,但我知道确有很多人关注人事更迭的预测。他们或许纯粹是出于好奇心,或许是不安全感驱使他们希望提前了解未来。 这次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明镜书刊”节目,没想到我得客串一次这样的角色,介绍一本我不太熟悉的书。好在有这本书做“剧本”,我不过就是个传声筒。为了在这个节目中不致于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我拜读此书,感觉其分析至少言之成理,能够供人参考。至于预测得准不准?再过一年多,就能见分晓。
明镜新书披露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候选人名单
索菲,法广 2016年7月23日
习近平执政第一届任期只有最后一年,人们日益将视线转向他新一届任期的政治局常委。中共十九大最核心的问题,是常委制是否废除?如果保留,由什么人来组成?“七上八下”的年龄限制是否取消?取消会带来哪些变数?明镜出版社最近推出新书《中共十九大常委》,这次节目,我们就请明镜集团总主笔高伐林先生来介绍这本书。
《中共十九大常委》(明镜出版社)
法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前夕,明镜出版社都推出一本有关新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的预测之书,现在又临近中共十九大了,明镜推出这本《中共十九大常委》,是对新一届常委进行预测吗? 高伐林:时间过得很快,习近平是否能顺利接班的讨论好像才过去没多久,现在讨论起他的接班人是谁、新一届决策层如何组成了。如果说前几届党代会前夕推出的那几本书,准确预测了新一届常委的人选、名次和分工,事后证明,无一差错,赢得了公信力;那么明镜推出的这本《中共十九大常委》,倒不仅仅是一般地预测十九大的常委班子,而是对中共权力核心层的格局,做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分析。
法广:我们注意到,明镜集团总裁何频先生对中共常委制提出了很尖锐的批评。 高伐林:是的。何频几年来在各种场合多次批评中共常委制的诸多弊端。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非常推崇中共这个常委制,甚至说常委制是“集体总统制”,优于美国的总统制。但是何频批评这种制度所谓“集体负责”,就是集体不负责;各管一摊,就是把各个分管领域,变成各自的独立王国,充任一言九鼎的寡头。他认为这种“九龙治水”“七龙治水”的常委制是个怪胎——既非集体领导,更与民主毫不沾边。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纳入彻底改革这种常委制的内容。何频的看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争辩,甚至中共官方体制内、智囊班子内,也有人呼应。
法广:《中共十九大常委》这本书,认为十九大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高伐林:改革常委制,兹事体大。中共夺取政权之前且不说了,建政以后到现在,常委制已经实行了整整六十年。它受到各种冲击,其中最严重的冲击,就是文革中礼崩乐坏,使常委制一度名存实亡,例如,1973年中共十大上选出九位政治局常委,死的死,撤的撤,三年后文革结束时,政治局常委只剩了叶剑英一人,还有一位当年才增补上来的华国锋。这如何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政治局常委制的弊端在胡锦涛时期最为明显。习近平上任之后致力于集权,常委制已经大不同于此前了。但是如何改革?拿出什么方案?看来中共高层还举棋未定。提出这个问题的何频认为,改变常委制,不像放宽常委班子年龄限制呀、取消隔代指定的接班人呀等等这些相对来说改起来比较容易的问题。十九大上,常委制取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当然是一大突破;但从目前情况看,继续保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法广:这本书对十九大可能的政治局常委是如何分析的呢? 高伐林:今年以来,习近平“核心”之战、任志强事件、倒习公开信出现、习李争斗公开化……从这一连串事件中,人们都可以看到高层政治板块变动后面常委之争的影子。从现在到中共十九大,还有一年多时间,中共决策层将有今年和明年的两次北戴河度假期间的博弈,将至少有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七中全会的交锋,也就是说,还有漫长的讨价还价的余地,还会有很大的变数。新一届常委会的人数,即使确定下来还是与这一届相同的七个名额,具体的人选、名次和分工,也会不停地变化。 尽管如此,在《中共十九大常委》作者看来,十九大常委候选人的确定,还是有迹可循的。
法广: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如何有迹可循? 高伐林:一般来讲,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从本届政治局委员中产生,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冒出从中央委员直升常委的黑马。这种黑马以前出现过,文革时代完全不讲章法,且不说了;文革之后也出现过几例,像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朱镕基,在十四大上跳过好几个台阶,进入常委;再如习近平本人,从十六届中央委员,一跃而成十七届政治局常委。但是这种做法冲击太大,尽管习近平对目前形成的权力格局并不满意,有可能破格拔擢他特别中意的人,但他也要考虑各方势力的平衡,力求减少阻力和震荡,不是万分必要还是会尽量避免的。 《中共十九大常委》的视野就缩小到本届政治局委员中:他们的年龄、资历、政绩、能力和知识结构,民望,他们从政轨迹中与党内具有话语权的元老的交汇,他们的派系归属,等等。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他们与习近平的仕途有没有交集?关系远近如何?此外还参照中共权力交接中的惯例,就可以筛选了:现任的政治局成员中,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刘云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全国人大第一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以及代表军方的政治局委员范长龙等,可以基本上排除进入新常委班子,甚至难以继续留在政治局,其他人有的可能连任政治局委员。
法广:哪些人能够“入常”呢? 高伐林:习近平是毫无悬念的;李克强连任政治局常委应也问题不大——除非他与习近平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斗得不可开交的地步,出现那种情况,那就是中国政坛大地震了!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是1948年出生,到十九大时已经69岁。按照中共此前“七上八下”的不成文的年龄标准,他必下无疑。但是规则是中共高层自己定的,他们要改变也不难,何况这项规则制定没多久,还没有变成刚性规范,如果习近平成功地取消这项规定,那么王岐山就有可能连任,不论是继续担任中纪委书记,还是取代李克强成为国务院掌门人,都会在新常委中有一席。若取消这条年龄规定,另一个最值得关注的人,是比王岐山还大一岁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也有可能进入常委,当然,也可能安排一个荣耀性职务。 本书作者指出:现任中办主任栗战书、中组部长赵乐际、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是新一届常委的有力人选。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有希望,但也有较大变数。他如果进常委,有可能中央书记处安排两位常务书记,一位是栗战书,分管党建、组织,一位是王沪宁,分管意识形态,就像此前李长春、刘云山那样。
法广:不是还有几位“共青团派”吗?李源潮、汪洋,还有胡春华,以及同样是“60后”的孙政才。 高伐林:李源潮是当下“反腐”的矛头所向,对他来说,不是能不能更上一层楼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躲过牢狱之灾的问题。汪洋比起李源潮来,虽然与令计划的关系要疏远得多,但是毕竟有瓜葛,他的变数是相当大的,很有可能与十八大上命运相似,对常委可望不可及。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这两位“60后”,有可能双双进入常委,也有可能只有孙政才入常。 总之,这本书,缩小了下一届政治局常委的候选名单。只要中国政局不出现政变、病故和激烈动荡,虽然不能排除黑马,但常委人选,大体上不会超出这本书所说的范围。
法广:http://cn.rfi.fr 明镜新闻网:http://www.mingjingnews.com
近期图文:
另辟蹊径探讨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 为什么“诛心”追究动机不可取? 从“林彪没干什么”到“林彪干了什么” 改革先驱何维凌25周年忌日:因手稿被车祸? 如何选接班人才成本小、收益大 冯客笔下文革的红色、黑色和灰色年代 官方巨量机密档案披露广西文革骇人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