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梦想(9) 小时候的梦想,就像种子撒在了地里,时机成熟时便会发芽生长,尽管不知道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带着一家人参加孩子的颁奖活动,许多场景仿佛置身梦幻之中,也激起了我儿时对梦想的回忆。 这一年,我们在美国生活多年,基本安定下来,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作为三个孩子的父母,看到老大高中毕业、即将进入大学,总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做点什么了。 那时候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我逐渐留心关于教育方面的信息。在阅读和思考中,我意识到,埋头生活多年,我的观念与现实脱节了。无论从线上到线下,从国内到国外,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讨论,都透露出一种不容乐观的现状。 2008年6月,我回国观光,正巧遇上高考。那场面浩大,声势惊人。无论是街道、车辆还是行人,几乎都为高考服务,为考生让路。这一幕让我回想起1978年恢复高考时的情景。当年,高考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然而,三十年过去,世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有了更多选择职业、实现梦想的道路。如今,社会已不再是拔乱反正的初始状态,为什么全社会还像三十年前一样,围着高考转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即便是再宽阔的道路,也只会变成死胡同。看着黑压压的考试大军,我感到的不是当年对高考的公平正义和希望的憧憬,而是深深的荒唐和无奈,联想到三十多年前,风雪中负重前行的民工——辛苦、疲惫,却没有方向。 有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在探亲期间,我有次在一家洗脚房休息,几位洗脚工聊得十分活跃,谈话内容广泛而深刻。他们谈论美国国债、出口贸易、中国教育问题等,甚至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观点。其中一个年纪较小的女孩滔滔不绝地分析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的出路。她的语言既生动又有条理,甚至让我这个旁观者都学到了一些新词,比如“社会浮躁”“人生格局”等。 我不禁感慨,中国真是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大国。即使在生活条件落后的地方,也不乏有思考力和见解的人才。 然而,作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家长,我对海外华裔孩子的教育也深感忧虑。随着华人移民数量的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窝里比拼的恶习漫延海外。可遇见的将来,美国大学的录取体系,会因为华人学生的过度竞争而受到严重冲击,标准化考试如ACT、SAT,会失去公信力。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正是华裔学生自己。 这种前景令人担忧,却难以避免。我想,为什么中国人集中的地方,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总是变得越来越难?或许,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也或许,中国人教育的荒唐,就在于大家都知道其荒唐,而又同心协力使之更荒唐? 我开始在海外的万维读者网开设博客,写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但是,开博不久,我的小儿子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他要挣钱买下该网站,将它改为儿童游戏网站,这样我就能有更多时间陪他玩。这让我深感内疚,也让我意识到穷人要解放全人类,先解放自己儿子的含义。于是,我减少了写博客的时间,多出时间陪孩子们玩耍、学习。后来,我索性在家里开办了学习班。每周六上午两个小时,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玩游戏,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始终认为,远离故土、拼搏在外的华人,对下一代有着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深信,对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父母来说, 培养出一位藤校生、工程师、律师或医生,也就相当于一个农民家庭,养出一个木匠瓦匠一样,是很简单的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此众多的优秀华人浪迹海外, 应该在可见的将来, 批量产出各行业众多的杰出人才,才是正常的。 华人需要有全局观念。如果将对自己孩子关爱的十分之一,投向我们身边的孩子, 他人的孩子,帮助孩子们之间建立纯朴真诚的友谊, 成为学习上的伙伴,成为终生的朋友, 我们自己的孩子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祝福,我们有限的父母之爱,也就会得到无限的扩展和延伸。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始了学习,探索学习方法,实践生活观念。就这样,轻松自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持续了九年,直到儿子高中十年级学业结束之后,才改变。(欲知后事如何,下次继续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