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有个朋友问:海外的中文历史杂志还剩了几家?数去数来,好像只有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去台湾拜访了该刊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生存越来越艰难,真正叫作“惨淡经营”。难怪去年3月逆势创刊的《新史記》,一出来就让人捏了一把汗,有人对老板说,你没有很大的资金来玩,居然敢出历史杂志?! ◆高伐林 经过一段日子的废寝忘食、齐心协力,《新史記》第8期终于在海外上市发行了。 《新史記》是明镜新闻出版集团旗下的一本以历史和人物为主的双月刊,每期208页、27万字。这一期《新史记》发稿之际,适逢德国官方网站“德国之声”,发表了一篇涉及明镜媒体的更正声明。在明镜新闻出版集团的诸家网站(包括“明镜历史网”)上,都转载了这篇声明,以及明镜集团发言人的评论,不妨顺便在此介绍。 2012年6月13日,德国之声网站上重新发表了2012年4月11日的一篇文章,并发表声明称: (4月11日的)原文中未加甄别地引述了其他媒体涉及明镜新闻社的评论。我们删除了相关文字,并对此有可能引发的误解深表遗憾。我们认为,明镜新闻社是一个独立的新闻机构,在资金来源及其他方面都不隶属于任何政治或宗教群体。 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发言人随即表示,我们接受德国之声的更正声明。这件事显示了德国之声作为一家严肃的媒体,勇于改正错误,是正确的做法。德国之声是和美国之音、BBC、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齐名的国家广播、网络机构,尤其对中国受众有很大的影响力。 发言人同时感谢明镜集团的律师、德国之声的律师、德国之声几位高层成员、几位专业作家和记者为此事能得到妥善处理,所付出的努力。 明镜新闻出版集团是一家没有任何政治组织、宗教团体背景的独立媒体,资金完全依赖于正常的市场回报,目前拥有五家出版社、六家杂志社、两家书店、多家网站,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营运。 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发言人表示,明镜出版、发表的大量作品,毫无疑问显示了明镜的独立性、多元性,并且一直努力让读者看到事物的不同层面,使读者作出正确判断。作为媒体,我们欢迎各家媒体对明镜的一切方面进行监督、批评。我们遗憾的是,现在某些媒体随意给人戴上政治帽子,这其中有的可能是误会,有的却是恶意。有一些明明自身存在严重偏见或具有某种政治背景的媒体,却恶意攻击一些民间媒体,这些应引起读者的警惕。独立媒体的首要功能是监督、批评政权、公众团体、公众人物,而不是用来攻击同业的。 发言人还说,明镜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独立创办、生存、发展的媒体,正在将中国新闻人办独立媒体的梦想变成现实。我们愿意和众多媒体同业一道,让中国和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透明。(引文完) 明镜旗下的《新史记》,正是这样一份完全有赖于正常市场回报——也就是订户——的独立媒体。创刊以来,得到读者多方指正,幸运的是,似乎还没有听到类似上述的猜测有某某背景、某某后台之类误解或批评。或许,这正是因为这本杂志坚持独立性的努力,得到了各方读者的认可吧! 《新史记》的独立立场,从刚刚出版的第8期杂志的内容就能看出来——正因为杂志是独立,所以才能够刊出见解如此多元的文章,只要文章符合《新史记》的“一切历史重新说”的宗旨。 在这期《新史记》上,刊登了我的几篇专访: 专访《邓小平时代》一书作者、哈佛大学榮譽退休教授、前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 专访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伯克利大学東亞研究所所長魏斐德教授的遗孀梁禾博士,请她就丈夫潜心研究上海警察的“三部曲”畅所欲言; 专访第一个向西方世界披露毛泽东时代大饥荒真相的英籍作者賈斯帕·贝克。 这期《新史記》另外多篇文章,还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六四”重要角色陈希同的《亲述》,刊登了至今被北京有关部门禁声的辛子陵教授的重要文章《政改兴邦 脱苏入美》,还推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组部常务副部長沈跃跃、中纪委副书记马馼和薄熙来夫人谷开来等人详略不等的传记。 这一期还刊登了两万多字的《死守松江三天——中日淞沪会战中的惨烈阻击战》。 关于林彪事件,关于朝鲜战争,一直是《新史记》的“传统保留剧目”。素有“海外第一毒舌”之称、一贯口无遮拦的芦笛,在其本期专稿中的严谨文笔,相信会让“芦粉”们有另一番惊喜。 前年有个朋友问我:海外的中文历史杂志还剩了几家?数去数来,有点影响的,好像只有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去台湾拜访了该刊编辑部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生存越来越艰难,真正叫作“惨淡经营”。难怪去年3月逆势创刊的《新史記》,一出来也让人捏了一把汗,有人对老板说,你没有很大的资金来玩,居然敢出杂志、还敢出历史杂志?!胆可真大! 令人欣喜的是,杂志的发行量一期比一期高,看来市场还颇有潜力。 要报告大家一个喜讯:《新史记》的电子版,从第7期起已经出版,现在第8期也可以从网上订购电子版了。若订购多期,有各种优惠。欲订阅者,请访问: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