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摘要译自笔者2004年8月1日提交于West Coast Japan Economic Seminar at UC-Santa Cruz的论文“Re-define and Measure Unemployment in Japan, the U.S. and China”以及2010年1月12日补充。详细的展开和引用数据请参照原文: Jing Zhao,《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Theory and Practice,ISBN: 978-0-557-05663-7. Morriville, NC: Lulu Enterprises, Second Edition, First Printing. January 14, 2010。] 1. 重新定义失业率 经济分析不在本文的关注范围内,本文只是指出必须用一个新的指数来把握就业状况。与美国或别的主流经济学一样,日本的经济学者与政府配合,编造出人为的失业率来误导公众和政府的经济政策。 日本用“完全失业率”这个概念来代替普通人的“失业”常识:按照日本统计局的定义,只要你在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得到任何一点工作报酬(例如,临时帮忙一小时得到750日元报酬),你上个月就“被雇用”了。 以这样的定义,日本2003年4月的“完全失业率”是5.4%.让我们向日本政府和御用经济学者们道贺:你们编造的数据与美国的同行们制造的数据很接近。 日本政府声称这个定义是按照国际劳动组织ILO的标准制定的。且不提ILO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反正不是为劳动者利益服务的),ILO提到在一天或一周内工作一小时来衡量一个人的雇用状况,但并没有说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工作过一小时就算“被雇用”了。 比起日本政府,美国劳工部制造的失业率(被称为BLS失业率)也是一个“伪科学”的典型。它把那些没法进入政府统计数据的失业者(新到的移民、主妇、因绝望放弃或从来没有正式申报工作申请的人,等等)称为“不在劳动市场”NILF而排除在外 ,更不用提那些“非法移民”和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社区学院登记的学生们以及处于半失业状态的“自营业家族”。 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失业率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废除日本和美国政府以及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主流经济学的发明。如果有人定义“在一个月内挣到足以养活自己或家族的最低报酬”为就业状态,明显更合乎常理。这里,我的逻辑很简单:每一个人最清楚他是否失业,测量任何时候的失业率也很简单: 失业率U=100%-就业率E 感谢各国政府的大量就业的雇员,我们知道有多少人就业,就业率E容易测量到。 2. 测量日本的失业率 我现在只能找到2000年的数据。按照日本统计局,日本15-64岁人口为85,997(千人),其中8,833千人是学生。所以劳动力是85,977-8,833=77,164千人。这时,工作人口是62,894千,其中包括超过65岁的4,910千人。所以,15-64岁的工作人口是62,894-4,910=57,984千人。 这其中,有4.9%的人一周内工作1-14小时。可以认为这些临时工不能养活自己或家族,不被称为就业。所以,如果我们勉强断定每周工作15小时以上可以养活自己或家族,日本的就业人口是57,984x(1-4.9%)=55,143千人。这样, 就业率E=55,143/77,164=71.5% 失业率U=100%-就业率E=28.5% 这是日本政府公布的“完全失业率”4.7%的六倍。 3. 测量美国与圣何西市的失业率 按照美国普查局2000年(美国经济高峰期)数据,美国16岁以上人口为217.2(百万,以下同单位),其中非军事部门雇用129.7,军事人员1.2,学生33.9。所以就业率是129.7/(217.2-33.9-1.2)=71.2%,失业率是28.8%. 美国普查局的关于雇用的问卷与日本类似:“上周你做过任何得到收入或利润的工作吗?”如果你回答“是”,你就被算作“就业”了。 让我们来看硅谷的中心圣何西市的2000年的失业率。按照美国普查局的数据,有436,890人就业,而BLS失业率是2.9%,因为这已经排除了“不在劳动市场”的225,511人(占33.1%)。 圣何西15-64岁人口是61,487(15-19岁)+64,418(20-24岁)+160,945(25-34岁)+155,751(35-44岁)+111,383(45-54岁)+38,770(55-59岁)+29,163(60-64岁)=621,917。其中53,813是高中生,73,669是大学生,所以劳动力应该是621,917-53,813-73,669=494,435人。这样, 失业率U=100%-E=100%-436890/494435=12% 这里也有进一步的因素:有许多在圣何西工作的人住在附近的小城市,无家可归或大量的“非法”移民不在统计之内,没有工作、英文不好的人不太合作回答问卷,等等。考虑了各种因素,可以说:在美国经济的高峰期,最发达的硅谷中心的失业率不低于12%,这虽然远低于全美的平均29%,但是是政府数据的4倍多。 4. 中国的失业状况 中国政府的数据表明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6%,同时劳动力“就劳率”是77%,是否可以说失业率为100%-77%x(100%-3.6%)=25.7%呢?不。 因为“就劳”的730百万人口中,有67.2%是农村户口。我无法知道“就劳”的农村人口如何养活自己或家族,只好假定平均在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就业”。这样,中国的就业率是(32.8%x(1-3.6%)+67.2%x50%)x77%=50%,失业率是50%. 5. 结论 用符合常识的新的失业率定义,我们大概知道美日这样的发达工业国家的失业率近30%,而中国这样的经济成长大国的失业率为50%左右。如果能够以这样的结果告知公众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将得到多大的改善呢? 6.补充 (2010年1月12日) Barry Brooks读到我的这篇文章后,曾送给25个美国国会议员。如果国会知道美国失业率近30%,他们一定会采取新的立法改变美国的经济政策,至少可以避免这一次经济大萧条。其实,早在1994年,Dembo和Morehouse就提倡“无工作比率”Jobless rate(加入临时工和因绝望放弃或从来没有正式申报工作申请的人为“失业者”)代替 BLS失业率。他们的对1969-1993的研究表明,美国的“无工作比率”比BLS失业率高7%. 经历了这次大萧条,华尔街日报也不得不采用“更广义的失业率”(接近“无工作比率”)来报道美国的失业率。如2010年1月9-10日在“还在失去工作机会的美国经济”的报道中,就承认美国2009年12月的失业率是17.3%,与 11月(17.2%)差不多,比依然坚持“10%失业率”的美国政府还进步。同时,该文又图示出美国的实际被雇用率从1999-2000年的64%左右降到2009年的58%,说明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在17%到 40%之间。要改善美国经济,首先必须从这个事实出发。 [赵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