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谈爱孩子的父母 |
|
人类春种秋收传宗接代,延续至今的生活方式已经许多年,其实仍然没有多大改变(春种秋收不过改变成读书找工作赚钱养家而已。)也是我们这辈子就这么海过来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好像也没有多大改变啊,最多不过语言和恋爱种群有点改变而已,我们通二种语言以上,交流并不成问题。价值观和生存关系的少量改变也没有啥影响。 孩子们小时候,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评判,生活习惯和家庭伦理等等,需要父母孜孜不倦的日积月累的指导和榜样影响,如果不合格的父母,不良生活方式很难使孩子人格健全。 爱孩子的父母首先:必须教会孩子们游泳——一辈子不会担心他们意外落在水里;必须教会孩子们滑雪溜旱冰骑自行车——一辈子会掌握平衡;必须教会孩子们武术格斗和知难而退——一辈子可以帮助解决暂时危机;还要让孩子们学习野外生存应对自然灾难自救救人即时逃生;有机会还要教孩子们开车驾船开飞机飞行翼跳降落伞......生活中时时处处要注意使自己避开危险。 但是,父母只能掌握生活的大原则,孩子慢慢成长,会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环境。生活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会慢慢学习生存技能,慢慢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需要有一个适应、反复、修正、再适应的过程。 长大了的孩子们也需要不断面对新世界,很多是我们都没有面对过的机会和困难,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父母要推动和鼓励、支持和关注孩子们去实践去闯荡去探索,要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从幼稚到成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活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到果子品尝人生。
父母可能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尽量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人生顺利走捷径快速成功,许多越俎代庖。问过一些美国朋友,他们的宗教信仰其实是父母的跟屁虫,自己的信仰认识有了改变,成年之后便不去教堂。谁能说这样就做得绝对好呢?
我们自己可能做不到对人生的认识尽善尽美,就不能苛求孩子们必须跟着去做。我们不要总自以为是地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也许限制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在生活中社会中闯荡的能力、限制了孩子追求自我的权利和选择信仰的权利和个人隐私等。
还要注意:孩子有可能竞争中或者在社会中失败落后,需要教育失败后的孩子们仍然不能放弃努力,缓解失败者的心理压力,让他们“退后一步自然宽”。人生不是永远处于顶尖位置才是最好的,说不定普通人平常地位一般收入平均生存标准,会做小事的人也会成就大事,他们也许能够获得更顺利的长期生命。
嘿嘿! · 避险保命小常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