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一第一次对外透露自己协助许家屯实现逃脱计划的细节:1990年4月30日晚上,许家屯到新华社深圳分社大楼外散步,他空着手,一个手提箱都没带。在一位家人陪伴下,许家屯戴着一顶高尔夫球帽掩饰身分,在罗湖通过海关进入香港
老高按:2016年6月29日凌晨,正在美国加州、刚刚开完文革研讨会的我们一行,得到了许家屯在几分钟之前溘然长逝的噩耗。几分钟之后,明镜网就发出了讣告——之所以能这么迅速,是因为许家屯已经病危一个多月,全身器官衰竭,进入弥留状态;更由于他的年龄:到2016年3月份就已经满100岁,大家都不讳言:他漫长生命的尽头就在分秒之间。我和同伴早就与其家人商量了讣告,准备了照片。 让我们惊讶的,倒是他的体质够强健,生命力够顽强,近三个星期滴水未进、粒米未进,却能竭尽全力抵御死神到最后一刻。期间偶尔清醒,还能与亲友开开玩笑,说这次恢复了之后,要定个三五年的计划,还要与何频商量一下如何合作…… 许家屯是带着遗憾走的,他多次申请回国,哪怕回江苏故乡和工作过的香港去看一眼。心愿一度接近实现,但传来的最后一次最高指示,是要求官方人员向他表达善意,骨灰可以回国。 我曾经说过,许家屯组织上被开除出党,思想上仍然坚持留在党内——毕竟他离开中国已经26年,没有亲眼目睹现在的中共变成什么样。我理解和尊重一位老人坚持信仰,理解和尊重他守口如瓶、保守许多重要机密,尤其是他自称“特务头子”,掌管香港和台湾的情报网机密。 对他的去世,中国大陆除了一兩家媒体做了报道,在自媒体上有若干传播之外,大都保持静默;但是香港媒体不惜篇幅地报道,图文并茂,还加上电视节目,不论左中右人士和媒体,对他几乎是清一色地肯定、缅怀和颂扬。毕竟,他对香港回归,尤其是人心回归做出了重大贡献,给港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在中共与港人关系紧张的情况之下,港人更怀念他。 西方媒体也重视许家屯的去世。不仅用中外文报道其去世,而且像《纽约时报》的讣闻版,刊出了不短的消息,据称是连中共政治局委员、常委也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纽约时报》记者还继续跟踪采访,今天刊出了新的文章。这里转载此文,并将6月29日第一篇讣告也附在后面。
天安门事件后,许家屯如何秘密出逃? 狄雨霏,纽约时报中文网,2016年7月28日
知情人士称,前共产党高层官员许家屯把许多秘密带进了坟墓。 许家屯于今年6月逝世, 结束了他在美国26年的流亡生涯。之后,有关他在1989年6月天安门民主示威活动遭镇压之后大胆逃离中国,以及共产党在香港的一些新细节浮出水面。1983至1989年间,许家屯曾担任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的社长,这令他成为中国在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的实际代表。 共产主义和民主势力当时在香港陷入激烈的争斗,因此这些细节不止具有历史意义。对于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活动,共产党一直保持着一种类似拒绝作证的沉默。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 香港民主党创始人李柱铭(Martin Le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许家屯担任香港分社社长期间与他见过几次面。 “有一次,我们一起吃午饭,他告诉我不要太担心。北京已经把大约五万人输送到了香港,在各行各业工作——行政部门、职业领域。”如果英国在交接之前撤走,他说,“这些人就会顶上。” 李柱铭表示,许家屯说这些话是为宽慰自己。“但你看看现在的香港,我觉得他们在掌控这里。我们的特首是他们中的一员,一个地下共产党员,显然如此,”他说。他指责的是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Leung Chun-ying)。 梁振英否认自己是共产党员。 金建一(Kam Kin-yat)表示,许家屯在香港交了许多朋友,包括民主派和企业界大亨。金建一的父亲金尧如(Kam Yiu-yu)当时担任亲北京的香港《文汇报》主编,是许家屯的老朋友。 金建一在洛杉矶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许家屯思想比较开明,不过结交朋友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李柱铭提到,许家屯曾鼓励身为律师的他和工会组织者司徒华(Szeto Wah)成立政党。 李柱铭表示,许家屯和司徒华进行商讨时,“提到了没跟我讲过的一点——司徒华不必担心资金问题。当然,现在香港建制派的政党也由北京资助,直接或间接通过本地的大亨实现。” 在天安门抗议事件发生后,司徒华成为公开批评共产党的人士。 金建一表示,随着这类抗议活动震动中国,当时的党总书记赵紫阳请许家屯从香港的角度评估政府的最佳回应方式。许家屯告诉赵紫阳,需要以“和平的方式予以解决”。 赵紫阳表示同意,但他因这一立场遭到免职,被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强硬派长期软禁,直至去世。1989年,许家屯申请退休,但却被免职。1990年1月,保守派人士周南被任命为他的继任者。 许家屯转移到毗邻香港的深圳,看起来是在等待北京发出决定他命运的消息。但他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据金建一讲述,4月30日晚8点左右,许家屯不同寻常地到新华社深圳分社的大楼外散步。金建一说这是他第一次对外透露自己协助实现的这项逃脱计划的细节。 “他空着手外出散步,”金建一说。“一个手提箱都没带。” 金建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得到现居纽约的明镜出版集团(Mirror Media Group)出版人何频的证实。 在一位家人的陪伴下,许家屯带着一顶高尔夫球帽掩饰身份,在罗湖越境,进入香港。然后他登上一列火车,在上水站下车,沿着铁轨走了大概100英尺(约合30米),到达金建一开车来接他的地方。 金建一表示,同一天晚上,北京的指令到达深圳分社,要求没收许家屯的护照。 许家屯在香港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由新华社香港分社转交。他在信中承诺不会泄露任何秘密。负责寄出这封信的金建一称,许家屯的希望是,如果他坚守自己的承诺,他在中国的家人就能得到宽大处理。美国领事馆给他发了签证,并帮他在最后一刻拿到机票。 许家屯一直保守着秘密,但共产党始终没有满足他回国的愿望。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许家屯今天在美国安详去世,享寿101岁
《明镜邮报》记者 高伐林
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先生,今天(2016年6月29日)凌晨0时12分在美国洛杉矶家中安详辞世,享寿101岁,多位子女和亲属随侍在侧。
许家屯在加州家中。
许家屯先生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在全国率先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全国观摩学习的对象,包括四川省委书记赵紫阳在内的各省领导人前往取经;他的工作能力和开放思想,也得到邓小平、胡耀邦的赏识,在年过退休年龄之后,被派往香港,担任中共在香港的最高代表。 许家屯在香港工作期间,纠正左倾错误,广泛团结各界人士,诠释中共的一国两制,使中共在香港的形象大为改观,为后来香港平顺回归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许家屯在中共高级领导人中间,最早明确、系统地提出学习资本主义,撰写《重新认识资本主义》一文,发表在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求是》上。 但是许家屯先生的开明作风和思想,遭到了当时中共一些极左人士的围攻,尤其是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接管他的职务的周南,抹杀他的功绩,对他莫名构陷,在人身安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1990年4月下旬,友人安排许家屯由儿子陪同前往美国,旅行休息。 许家屯在美国期间,仍然关注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关注香港平稳回归和保持繁荣,思考人类教训,展望世界前途。著有《许家屯香港回忆录》和《许家屯回忆与随想录》。 《明镜邮报》多次采访过许家屯,了解到他在过去26年旅居洛杉矶期间,一直恪守对中国政府的承诺,拒绝透露他所掌握的党内机密,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之下,过着平静的生活,对外界针对他的恶意的流言蜚语,淡然处之。 许家屯多次向中央有关领导人要求回国,叶落归根,也得到一些领导人的积极回应。但是遗憾的是,最终没有能实现这一多年愿望。
许家屯生平简历
许家屯,诞生于1916年3月,原名许元文,祖籍江苏如皋,曾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书记、中顾委委员、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许家屯1938年4月加入中共,曾任江苏省东灌沭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部部长、中共如西县委书记、泰州县委书记,苏中区第三地方委员会书记,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33旅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29军第87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许家屯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1954年10月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56年3月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56年7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 文革中许家屯受到冲击,1967年1月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12月复出,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9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兼省革委会副主任。 文革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苏省革委会主任。 1983年至1989年,许家屯被中央点将,出任中共港澳工委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许家屯是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相关图文:
许家屯出走20年首次受中国报刊赞扬 专访许家屯(上):出走美国多年在想什么? 专访许家屯(下):有些事我到死都不能讲 许家屯回忆:北京争取香港人心的策略 许家屯回忆:“百亿美元租借香港”真相 许家屯受赵紫阳委托,找杨尚昆去劝老邓 许家屯披露:我为什么被迫秘密出走 许家屯:对过去和当今香港都要实事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