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歡的觀點,但一定會進入挑戰性的視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高伐林
註冊日期: 2010-05-22
訪問總量: 16,897,93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文章歡迎轉載,請注作者出處
最新發布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別聽我們
· 沒想到這部俄羅斯小說竟成為習近
· 寫回憶錄儘量讓被追憶的人物和事
· 美國的名校為什麼左翼思潮占絕對
· 特朗普看到了美國真的病狀,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夢,獨
· 同窗說:民主黨輸了,我贏了一百
友好鏈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實:姜克實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懷斯:懷斯的博客
· 雲鄉客:雲鄉客的博客
· 吳言:吳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藝萌:藝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島
· 虎貓:張石的博客
· 馬黑:馬黑的博客
· 暗夜尋燈:暗夜尋燈的博客
· 史語:史語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濱:解濱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歐陽峰:歐陽峰的blog
分類目錄
【詩】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嬰兒面前的
· “雖九死其猶未悔”?十死呢,該
· 一部童話引發圖書界難得一見的翻
· 讀書要讀有趣的書:走這一條捷徑
· 《長安三萬里》藏着大國由盛轉衰
·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襲
· 推薦三部中國作家描寫瘟疫的優秀
· 橫跨美國之旅(後記):來,享受
· 母親節回憶與母親有關的若干小事
· 中國百姓的詩歌江山被他們這樣一
【識】
· 沒想到這部俄羅斯小說竟成為習近
· 美國的名校為什麼左翼思潮占絕對
· 為什麼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社交媒體
· 多數美國人願意再給川普一次機會
· 大選倒計時第三天:美國近一半選
· 美國大選是個機會,讓我們提高識
· 中美能避免爆發戰爭嗎?——美國
· 北師大女附中卞仲耘慘死一案,在
· 《巨變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難題
· 沒有故事的苦難,要比有故事的苦
【史】
· 關於對宋彬彬如何蓋棺論定的大爭
· 專訪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專訪高伐林(上):胡錦濤二十大
· 阮銘詳細披露中共“洗腦工程”指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
· 人類的憲政不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
· 當革命從非常態變成常態,人類文
· 魔鬼藏在細節里:專制者為何總在
· 一文讀懂以色列與哈馬斯生死拼殺
· 清明時節雨紛紛,推薦一篇緬懷故
【事】
· 同窗說:民主黨輸了,我贏了一百
· 大選倒計時最後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選倒計時第五天:一位華人計票
· 這垃圾劇本,怎麼被拍成了電影史
· 一位中國醫生娓娓講述他職業生涯
· 閻淮新回憶錄交待中國和新加坡兩
· 要樂觀,哪怕帶點兒盲目:人類種
· 有中國特色的偶發事件,有中國特
· 美國紅州與藍州的謀殺率:一個顛
· 你以為互聯網保存記憶?錯!中文
【視】
· 好萊塢科幻題材電影大盤點
· 橫跨美國之旅(第17天續):如何
· 橫跨美國之旅(第17天):在“91
· 橫跨美國之旅(第16天):見識了
· 橫跨美國之旅(第15天續):地平
· 橫跨美國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續):一所
·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橫跨美國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橫跨美國之旅(第12天):把開胃
【拾】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別聽我們
· 寫回憶錄儘量讓被追憶的人物和事
· 特朗普看到了美國真的病狀,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夢,獨
· 俄烏那片地方確實麻煩,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說一說與大選看似無
· 大選倒計時第二天:美國夢還是美
· 大選倒計時第四天:有點同情特朗
· 大選倒計時第六天:誰當選總統能
· 大選倒計時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存檔目錄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在權力之爭你死我活之際,真正危機來臨
   

  現有的人工智能產品正以超出大多數人想象的速度得到改進,很有可能讓我們的世界發生根本性改變——不一定是變得更好。不同於工業革命和計算機革命,人工智能革命並不是讓特定工作消失,相反,它有可能造成工作崗位的大規模減少


  對就業市場的變化趨勢,20年前我一度比較關注,那時剛來美國不久,必須考慮全家如何糊口。但關注也只是關注與切身利益和個體選擇有關的局部地區的動向,對宏觀趨勢沒有細想過,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一位美國政壇上嶄露頭角的華人新星的一席話,打開了我的眼界。
  那天預報美東半夜有暴風雪,我開車與時任中國旅美科技協會會長陸博士,下午從新澤西南下去華盛頓郊區,專訪時任美國聯邦商務部助理部長黃建南。因為與他約定時間不容易,硬着頭皮上路,盤算着晚上搶在風雪來臨之前趕回來,第二天一早陸博士必須準時上班呢。沒想到暴雪提前猛烈撲來,回程中的驚險就別提了,風雪迷漫,公路成了無數車包括長達數丈的貨櫃車的溜冰場,龐然大物在我們面前的公路上轉着圈跳起“冰雪華爾茲”,就像好萊塢大片裡的場景!沿途不斷看見撞壞的車閃着緊急燈橫在路上,讓我心驚肉跳……
  扯遠了。那天半夜兩點多,我戰戰兢兢地開回了新澤西。回過頭來談黃建南。
  萬維上比較早來到北美的人,可能對這個名字還有印象?——黃建南祖籍溫州永嘉,1945年出生於福建省,是克林頓總統競選時的財務顧問之一,擔任過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財政委員會副主席、美國華資銀行公會會長,是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政壇上職務最高的亞裔人士。這顆新星着實灼灼閃亮了一陣,後來卻不幸在美國黨派之爭中受到重創(被指為“中國政治獻金案主角”),淡出了政界,殊為可惜。我在那夜之後寫出長篇專訪;事過兩三年,在他銷聲匿跡之後又寫過一篇文章,從這一個案分析華人參政的經驗教訓——記得好像是《世界周刊》和國內哪家報刊,都先後發表的。
  那天深夜我們請他談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參政甘苦,話題很廣泛,事過20年,大部分內容都在腦海中模糊散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黃建南的感嘆:
  各家公司都擔心落後被淘汰,一分鐘也不敢懈怠,你追我趕,而且都着眼企業、行業未來的競爭能力,競相開發高新科技。但給社會、經濟帶來極大好處的同時,也造成極大壓力:科技加速發展更新,勢必衝擊產業格局和就業市場——許多產業“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企業關門,職位消失,大批勞動力要甩出去。
  他說,這個過程自古就有,但過去變化速度沒有那麼快,勞動力市場還來得及自我調節,失業者通過各種類型的技術培訓、就業輔導、職業介紹機構,基本上還能較快地找到新的位置。現在不同了!產品、工藝和知識更新的幅度、跨度,都是前所未有,讓人們措手不及,社會來不及恰當應對,一個人失業了,很可能就意味着他此生再也找不到同工種、類似工種、甚至相近行業的飯碗了!這對當政者和包括教育、醫療、治安、社會保障體系等等,都構成多麼沉重的負擔、嚴峻的挑戰!

  “要是科技的發展速度能夠放慢一些就好了!”他感嘆。
  ——減緩科技發展?談何容易!
  如何適當減緩科技發展速度,讓政府和社會有一個緩衝、應對的時間段呢?不知是陸博士還是我,立即向黃追問這一問題。黃建南從政府官員的角度,談了一些可能採取的對策。後來是否在克林頓當政期間落實?我就不知道了。
  回想他所憂慮的,也正是美國“鐵鏽帶”正在愈演愈烈的現實——從紐約州與賓夕法尼亞州,經西維吉尼亞州,轉向五大湖區的俄亥俄、印第安納、密西根、伊利諾到威斯康辛州……這些地區過去是美國工業重鎮,如今因為遷廠、工作機會外移,已由經濟重鎮的“鋼鐵帶”(Steel Belt)成了“鐵鏽帶”(Rust Belt)。“鐵鏽帶”藍領的憤怒,宣泄在選票上,去年將川普推進了白宮。但這個問題,豈是川普“讓美國重新偉大”口號能夠解決的!我們專訪黃建南之後數年,“全球化”這一重大因素又橫空出世,情況就更為複雜和更難以解決。所謂“鐵鏽帶”問題,我看到的是科技如何單兵突進,遙遙領先,而經濟、社會制度、教育難以跟上,至於人們的觀念,尤其是文化水平較低的美國普羅大眾(“紅脖子”)們的觀念轉變、更新,就更是瞠乎其後了!
  很長時間我沒有再關注美國的勞動力市場的趨勢。最近我又不得不重新關注,因為家裡又有晚輩要從中國移民美國,要幫助他們在美國安身立命,我又需要了解擇業的有關信息了。看到《紐約時報》中文網上李開復所寫的一篇文章《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在首頁顯著位置掛了三天之久,對我頗有啟發,轉載於下,希望華人們包括華人家長們,都來關注這一趨勢,並各自採取恰當對策。
  李開復這個名字,中國人都不陌生,他是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創辦者和領導者,後來又是谷歌全球副總裁和大中華區總裁。後來遭遇訴訟,更遭遇癌症,經過17個月的治療後,回到他自己創辦的創新工場。


  附: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

  李開復,《紐約時報》中文網,2017年6月25日,翻譯:常青

  李開復是風險投資公司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也是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

  你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世界有何擔憂?
  這一問題的答案常常像是科幻驚悚片的情節。人們擔心,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催生技術史上的“奇點”——也就是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力極限,在人類事務領域引發無法想象的革命的時刻。他們想知道,為我們所控制的人工智能,是否會反過來控制我們,實際上把我們變成了賽博人。
  這些問題琢磨起來很有意思,但並不緊迫。人們擔心的情況即便會發生,也要在千百年之後。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如何從我們最優秀的人工智能工具(例如最近擊敗了世界上最好的圍棋手的谷歌計算機程序),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即擁有自我意識的計算機程序,可以進行常感推理,獲取多個領域的知識,感知、表達和理解情緒等等。
  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相反,現有的人工智能產品正以超出大多數人想象的速度得到改進,很有可能讓我們的世界發生根本性改變——不一定就是變得更好。它們只是工具,而非某種與人類競爭的智慧形式。但它們將重塑工作的含義和財富的創造方式,引發前所未有的經濟不平等,甚至改變全球力量均勢。
  我們必須把目光轉向這些迫在眉睫的挑戰。
  今天的人工智能是什麼?大致來說,它是一種從特定領域(例如貸款償還記錄)獲取大量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在特定情況下作出決定(是否貸款給某人),服務於特定目標(讓貸方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技術。它就好比是打了雞血——接受了大數據訓練——的電子表格程序。執行特定任務時,這些工具的表現可以好於人類。
  這種人工智能正拓展至成千上萬個領域(不只是貸款),在此過程中,它會讓很多工作崗位消失。銀行出納員、客服代表、電話推銷員、股票和債券交易員,甚至律師助理和放射科醫師,都將逐漸被此類軟件取而代之。假以時日,這種技術將會控制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等半自動化和自動化硬件,取代工廠工人、建築工人、司機、快遞員以及其他很多職業的從業者。
  不同於工業革命和計算機革命,人工智能革命並不是讓特定工作(工匠、使用紙筆和打字機的個人助理)消失,並代之以其他工作(裝配線工人、熟練使用計算機的個人助理)。相反,它有可能造成工作崗位的大規模減少——其中大多是低薪崗位,但也會有一些高薪崗位。
  這種轉變將為開發人工智能以及運用人工智能的企業帶來大量利潤。想象一下,如果優步(Uber)之類的公司只使用機器人司機,會賺多少錢。想象一下,如果蘋果(Apple)不使用人力就把產品生產出來,會有多少盈利。想象一下,如果一家貸款公司無需人力介入便可一年發放3000萬筆貸款,會獲得多少收益。(碰巧,我的風險投資公司已經投了這樣一家貸款公司。)
  我們由此將面臨兩種無法和諧共存的新情況:大量財富集中到極少數人手中,大批人員失業。該做些什麼?
  其中一種對策是就人工智能並不擅長的任務,對人員進行教育和再培訓。人工智能非常不適於從事涉及創造性、規劃性和“跨域”思維的工作——比如庭審律師做的事情。但需要這些技能的通常是高薪工作,可能很難讓經過再培訓的失業工人去做。承載更多希望的是涉及人工智能所缺乏的“人際技能”的工作,比如社會工作者、調酒師、看門人——從事這些職業需要進行細微的人際互動。但這裡也有一個問題:一個社會真正需要多少調酒師?
  我猜想,大規模失業問題的解決方案會牽涉到“愛心服務工作”。這些工作人工智能做不了,社會需要,又能給人以使命感。例如陪伴老年人去看醫生,在孤兒院教書,以及在匿名戒酒會——或者很快就可能出現的匿名戒斷虛擬現實會(Virtual Reality Anonymous,面向的是那些沉湎於由計算機生成的模擬世界,對平行世界生活成癮的人)——當一名協助人。換句話說,今天的志願者服務工作或許可以在未來變成真正的工作。
  其他一些志願者工作或許薪水更高,也更具專業性,比如富於愛心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充當診斷癌症的人工智能程序的“人機界面”。不管怎樣,人們都將可以選擇讓自己的工作時間比現在短。
  誰會為這些工作支付薪水?這時候那些有大量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領域就該起作用了。在我看來,由人工智能創造的財富有一大部分要不可避免地被轉移給那些因之失去工作的人。看起來,這一點似乎只有通過實行增加政府開支的凱恩斯經濟政策才能做到,而政府開支的增加或許可以通過對有錢的公司徵稅實現。
  至於這種社會福利將是什麼形態,我會贊成提供一種有條件的普遍基本收入:也就是給有財務需求的人提供的福利,條件是他們要麼顯示出接受培訓、以便讓自己有受僱資格的努力,要麼承諾做一定時長的志願“愛心服務”。
  要給這些福利提供資金,勢必要提高稅率。政府不僅必須給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補貼;還必須填補此前從受僱個體那裡徵收的個人稅收的損失。
  這會給人工智能帶來最終、或許也是最重大的挑戰。我設想的凱恩斯政策方案在美國和中國或許是可行的,這兩個國家會有足夠多成功的人工智能企業來通過稅收資助福利措施。但其他國家呢?
  它們將面臨兩個難以克服的問題。第一,由人工智能創造的大部分財富將流向美國和中國。人工智能是一個強者更強的行業:你獲得的數據越多,產品就會越好;產品越好,收集的數據越多;數據越多,就能吸引更多人才;人才越多,產品也會越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美國和中國已經積聚了足夠多的人才、市場份額和數據來啟動這個循環。
  比如,以市值論,中國語音識別公司科大訊飛,以及曠視科技和商湯科技等幾家中國面部識別公司已經成為所在行業的領導者。美國則引領着自駕車的發展,由谷歌、特斯拉(Tesla)和優步等公司占據領先地位。至於消費者互聯網市場,有七家美國或中國公司——谷歌、Facebook、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大量運用人工智能,並擴展它們在其他國家的業務,基本已經占領了這些人工智能市場。看起來,美國的公司將主導發達國家市場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市場,而中國企業將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市場獲勝。
  中國和美國之外的許多國家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人口在增加,尤其是發展中世界。儘管不斷增長的龐大人口也可以成為經濟資本(就像中國和印度最近幾十年的情況),但在人工智能時代,它會成為一個經濟責任,因為這些人口會構成大多數的失業工人,而不是多產的員工。
  所以如果大多數國家無法從利潤極高的人工智能企業徵稅來補貼自己的工人,它們還有什麼選擇呢?我能想到的只有一個:除非它們願意讓民眾陷入貧困,否則就必須與供應最多人工智能軟件的國家——中國或美國——談判,最終成為這個國家的經濟依賴者,以允許“母”國的人工智能企業繼續從依賴國的用戶身上獲利,來換取福利補貼。這樣的經濟安排將重塑現有的地緣政治聯盟。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開始考慮如何將日漸臨近的、由人工智能加大的貧富差距最小化,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與國之間的。要麼就得把這件事看得更樂觀一些:人工智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在全球範圍內重新思考經濟不平等的機會。這些挑戰太過廣泛,任何國家都無法將自己孤立起來,獨自解決。

  高看(每日一圖,與文無關)

1498580838595340.jpg

  加拿大首都是哪兒?許多人或許茫然。答案是:渥太華(Ottawa)。它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只有70多萬人口。許多人告訴我,渥太華根本不值得一游!但我去了渥太華,感覺甚好,頗有泱泱大國氣象,不虛此行。這是在從馬路上拍攝渥太華議會大廈和樓前的警車。


  近期圖文:

  稱列寧是“德國間諜”,是否真有根據?  
  
緬懷抗戰中救助難民的荷蘭籍胡永生神父  
  
民主社會的兩大支柱受到攻擊  
  
歐洲重病不是出在文化,而是出在制度  
  
社會信任結構被破壞了,黑手黨應運而生  
  
自己信奉叢林法則,就認定世界只是叢林  
  
給方方《軟埋》引起的爭論加個史料註腳  
  
兒童節前看到雕塑公園裡的孩子(組圖)  
  
知青歷史不過是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縮影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