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讲,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蹦跶了。我们这一代最大的负资产,就是那个十年的洗礼。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负,使得我们这代人有的时候,显得特别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负交替在一个人身上显现,显得特别的吊诡
老高按:读到张鸣教授的文章《我们这一代的痛》,引发感触。今天的按语,可能要写长一点儿了(记得有位博客说很烦我写长按语,抱歉了!)——其实,各位不妨就将之看成我的一篇博文而非按语。 我与张鸣教授大体上算同代人。他真说出了“我们这一代的痛”,读来很有同感。例如他谈到我们这一代基础教育欠缺,文化水平先天不足,我就确实深感外语不行,地理和历史知识欠缺,“还时常念错别字”——做“伐林追问”的节目,不止一次被观众提醒念了错别字——最近这一期讲陕北肃反,就有位观众指出:不应该念瓦窑堡(bǎo),那个“堡”这里应该读成bǔ,音同“补”。我一查,观众纠正说得对。 但是心里头对张鸣说的,又不太服气。他这段话虽然没说错:经过那个十年的洗礼,“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负,使得我们这代人有的时候,显得特别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负交替在一个人身上显现,显得特别的吊诡”。那么,下一代人(七十年代出生、现在四十岁上下的人)、再下一代人(“90后”“00后”的少男少女),该没有经过那文革十年了吧,该不能说“缺乏教育”吧?但是难道他们没有他们的“自负”?不也是“特别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负交替在一个人身上显现”? 张鸣说:“这一代,实际上也是最惨的一代人”,惨是惨,但说是“最惨的一代人”,过了吧? 昨天我的一位同窗打电话对我说:他应他的一位学生(现在在北京任教)之邀,参加了其组织各自宅家的学生举行的网上读书讨论会,听他们的发言,深感中共洗脑的效率之高、之彻底,师生基本上都“三观”扭曲,充满偏见。我这位同窗告诉我:对普世价值格格不入者(我们通常会把他们冠以“左派”之类名称)占中国年轻人的80%。虽然对这个数字,我表示怀疑,但不能不承认:肯定是占很大的比例。 其实也不局限于某个年龄段。今天我又读到我的另一位同窗在微信群里关于方方日记的讨论中说:“武汉没有在疫情中受到重大伤痛的百姓,大都反感文人们对往日苦难的纠结。”既然对还没有完全结束的苦难都抱持“反感”态度,那么推论,对于“六四”、对于文革、对于大饥荒乃至对于土改反右的揭露和分析,一般老百姓就更反感,什么“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史为鉴”,都谈不上。 这是我们这些历史普及工作者、历史真相追寻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以前我们常批评说在当局多年宣传百年屈辱以突显中共领导如何正确,造成中国人的“受害者情结”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日益加深、加重,以此来看待外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都是“亡我之心不死”,这种扭曲的心态一直延伸到下一代;但我的一位同辈亲戚最近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听来似乎也有道理。他认为:这七八年来当局天天宣传“厉害了,我的国”,GDP如何与美国并驾齐驱,一带一路,全球归心,中国要领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致使七十年代以后出生、没有经历过贫穷的年轻人滋长强烈的自负,一遇到疫情,遭到全球多国追责查病毒来源,甚至还听到索赔的嘶喊,顿感还是丛林世界,“我们的敌人遍天下”,美国和西方出于嫉妒心理、“修昔底德陷阱”,要阻挡中国继续强起来。这是另一种扭曲的心态!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那位打电话给我的同窗很悲观,说:“我们做不了什么,只能寄希望于时间,等待历史的轮回,几十年之后,这些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在某个契机下能醒悟。”各位看,有道理吗?
我们这一代的痛
张鸣,转自“民间历史”,原载《张鸣之声》
我们这一代,已经老去,该退休的,差不多都退了。这一代如果有共性的话,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该受教育的时候,缺了教育,即使有心人后来补上,也很难补好。那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年少的,还没上学或者刚上一年级,年纪大的,也没上完中学。能读一个比较完整的小学的人,已经算不错的了。 当然,那十年虽然大学基本停摆,后来的工农兵学员,多数人都不够上大学的最低标准。但是,中小学还是在办的。只是,这十年的教学水准,却没法恭维。学制缩短了,小学五年,初高中加起来四年,九年级即中学毕业。但课程也偷工减料,我们上所谓的高中的时候,没有历史、地理,美术和音乐课,数理化的课本,也薄得可怜,只有干巴巴的几条公式,例题里还充斥着那个十年高喊的话语,看起来不像是数理化,倒像是思想品德课。 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考试,除了1973年“教育路线回潮”那阵儿例外,其余时间全都大帮哄,没有人在意学什么,学会了没有。学校的师资也很可疑,因为全国上下普及高中,很多根本没有条件办学的乡村,也办起了中学,教书的,居然就是本村人。命好的,能摊上个别下放的大学生做老师的,还能学点东西,摊不上的,只能听天由命。我们黑龙江兵团,大部分的老师,都是知青,有的人还相当认真。但是,我们那个年级,也有一半左右的人,高中毕业,连信都不会写。 其实,从小学到中学,学生至少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干农活,有时候,也会去设备简陋的小工厂去帮人打杂。这种事儿,当年叫做“学工”“学农”,实际上,就是些不大好使的免费小工。 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基础教育欠缺,即使后来考上大学的佼佼者,也大有问题,外语不行,地理和历史知识欠缺(大学学文科的好一点),思考问题,严重缺乏逻辑,还时常念错别字,遭人嘲笑。至于那些早早成为下工工人或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同辈,缺乏教育的问题,后果就更加严重。 基础教育都欠缺,至于教养,就更谈不上了。那个年代是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已经分不清了。连打人骂人这样几千年公认的恶事,也可能被肯定为积极正面的行动。在学校里,老师可以被抓来游街,辱骂,打骂,即使打死了,在当时也不见得会被追究。揭发父母兄弟姐妹,也司空见惯,原来的孝悌仁义,也丢在不知哪儿去了。待人接物,温良恭俭让,是不对,动辄斗争,粗大嗓门粗喉咙地吼,反倒更被提倡。在人家锅里拉屎,多少辈子都被视为最缺德的行为,然而,如果针对的是一个黑五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待那个十年过去之后,当我们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至少相当一部分人,毛病就都出来。能出国的,丢人丢到国外,种种不文明的举动,极大地败坏了国人的声誉。出不了国的,在国内也有祸害人的,该排队的不排队,上公车倚老卖老,欺负人,打人的都有。同时,由于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又赶上了巨大的时代转型,跟子女的代际矛盾,空前的大,以至于手足无措,没法应对。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要为子女做特别多的贡献,打孩子一出生,就是孩子的奴隶,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自己有了孩子,还得为他们做贡献。自己的养老问题,却全然没有着落。 这样缺乏教育,缺乏教养的一代,我们中的某些人,却特别的自负,特别的自以为是。上山下乡的特殊经历,让我们这辈人有了别的代际没有办法分享的人生,尽管这种人生到底是负面意义更多,还是正面价值更大,其实还可以讨论。但我们这一代的好些人,却一定认为这样的经历就是宝贵的财富。这点财富,再加上的乱七八糟的知识,就足以傲视后面的多少代。 我们这一代最大的负资产,就是那个十年的洗礼。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负,使得我们这代人有的时候,显得特别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负交替在一个人身上显现,显得特别的吊诡。这样的吊诡,在曾经领风骚的精英和下岗工人身上,都可以找到。随着这代人的相继退休,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频繁出现在公共场合,就显得愈发令人讨厌。现在人们嘴里声誉不佳的大妈大爷,基本上都是跟我一代的人,这一代,实际上也是最惨的一代人。缺乏教育,缺乏常识,更缺乏教养。就是想改,也是难了。 从整体上讲,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蹦跶了。等到不能动弹了,等待着我们的,将是一个惨到没法言说的晚景。
近期图文:
难道爱国主义不是一种美德吗? 中国与西方:各有各的帐,各追各的责 在这次抗疫中,若西方的表现输给中共…… 跟着感觉走的心理分析:虽不属实却合情 社会要知识分子干嘛?就用来添乱吗? 怎样理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在中国,暴力史有更深更长久的渊源 我们面对一个更复杂的“丛林” 人类若因疫情更彼此猜忌,病毒就赢了! 新生代“疫和团”是怎样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