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李昌平
余不洁
习近平的大名广为人知大约是其进入常委之时,近日加封军委副帅之后,储君之位已牢不可破,其威名更是如日中天了。然而,在习近平之前,我知道更早的一位名人叫做李昌平,两个人的相同之处在于名字中都有一个平字。其中,习近平的平字可能是取自他的家乡富平之平,或许有不忘家乡之意。李昌平的平字大约是渴望太平的意思吧。不过,这两个名字的相同之处,总是让人产生出一些联想。
说来,以直言上书朱相爷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李昌平当日的名声也可算是如雷贯耳,广为人知,其声名当时远在习近平之上。不过,今日知道此君的人怕是寥寥无几了。李昌平80年代初省机电学校毕业后初入官场,是时也,受过正规教育的大中专生党国还以人才视之,故此君得以侥幸。经历17年摸爬滚打,此君先后担任过4、5个乡的乡长和书记,地点虽在履新,官阶却是平稳不变,始终不过一乡官而已,忝居末品,亦始终未能跨出家乡一步。
李昌平以十七年乡村工作之经验,以忧国忧民之心,在治下抑制贪吏扰民,为百姓所拥护,更斗胆上书天庭痛陈流弊,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李昌平有胆有识,可谓是一时才俊。奈何此君命运不济,正此盛名广传天下之时,竟然为当地同侪所不容,连此末品之官也不得再作,被他人短暂收留后,不得已南下打工谋生。此等奇事海内也曾发生多次,早已是见怪不怪了。最近一次乃事关神木百姓免费医疗之事,也为天下人所瞩目。其首倡者亦被免官,黯然离去。想此贪官庸官遍地之时,实不知此等爱民之举如何竟为党国所不屑,此等爱民之官为何为官场所不容?
难道普天之下竟无异者存之,非也。据传,李登辉能入得蒋经国法眼,大约是缘于李登辉对台湾农业和农民的洞察和关心。以经国之才经营一隅,也是台湾民众的福分。台湾经济能有今日的成就固然离不开蒋经国,李登辉也是功不可没。想来台湾人才有限,李登辉竟然从一农业专家一跃成为一方领袖。比之李昌平,李登辉乃何其幸运也!
不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同在80年代初,习近平出京来到河北。习近平是何等的福分,初到地方便是一县之父母官。这是李昌平辈所望尘莫及的。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对于许多平民百姓,能够成为一个县官乡官甚至是普通公务员已经是生平之志了。而对于许多元勋之后,县官可能不过是起点而已。居此官位不久后,习近平从河北跨过半个中国调入沿海省份福建为官。再从成千上万个县官当中成为为数不多的封疆大吏,又从数百名公卿当中而一跃成为储君。想必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一个人得以晋升的理由,特别是一些封疆大吏的任命,为什么是此人而不是别人?显而易见的是官场是一个依靠外力得以提升的地方,其个人的工作成绩并非决定性因素。既是提升,无论有什么样的政治伪装、政治迷雾,实际上完全取决于上级决策人物的好恶。这其中既包括对自己政治遗产的考虑,同样也难免有私人利益的安排。
如此看来,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反,当今中国的政治实际上还没有超出熟人社会的阶段,晋升干部依然还在熟人里挑选。只不过,团的干部在团的体系内挑选,太子党在亲朋故旧中挑选,这其中并无分别,挑选的原则和标准甚至可能完全是一样的。在一个完全丧失了理想的社会,对于一个完全放弃了主义的政党,能切实维护集团或者说是党的利益大概是最重要的考虑了。除了难以控制的命运之外,这和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几乎是不相关的。那些已经爬上高位的许多人物,其平庸无能甚至是饱受非议的政治生涯或许可以证明这一点。
对于那些勋臣之后,无论其行为方式有何差别,从少年时代就已养成的渴望叱咤风云的领袖欲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能否成为领袖人物除了他们自身的背景外,更重要的大概是整个集团的走向。面对政权正当性的严重流失,统治集团越来越依赖那段并不干净的发家历史。本能的、真心的去维护那段历史大概成为未来领导人一种必需的品质,这或许是元勋后代们的重要优势。
在这个时代,对于平民的子弟能够在官场上脱颖而出的机会大约比陨石落在你脚面上的可能性都还小。不过,在此五浊恶世,若要不为人忌,除非同流合污,想要做好人和又做好官恐怕是很难统一的,对于李昌平等人,不能做官或许是上苍对他们的怜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