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歡的觀點,但一定會進入挑戰性的視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高伐林
註冊日期: 2010-05-22
訪問總量: 16,733,289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文章歡迎轉載,請注作者出處
最新發布
· 同窗說:民主黨輸了,我贏了一百
· 為什麼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社交媒體
· 俄烏那片地方確實麻煩,川普是不
· 多數美國人願意再給川普一次機會
· 投票截止日:說一說與大選看似無
· 大選倒計時最後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選倒計時第二天:美國夢還是美
友好鏈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實:姜克實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懷斯:懷斯的博客
· 雲鄉客:雲鄉客的博客
· 吳言:吳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藝萌:藝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島
· 虎貓:張石的博客
· 馬黑:馬黑的博客
· 暗夜尋燈:暗夜尋燈的博客
· 史語:史語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濱:解濱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歐陽峰:歐陽峰的blog
分類目錄
【詩】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嬰兒面前的
· “雖九死其猶未悔”?十死呢,該
· 一部童話引發圖書界難得一見的翻
· 讀書要讀有趣的書:走這一條捷徑
· 《長安三萬里》藏着大國由盛轉衰
·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襲
· 推薦三部中國作家描寫瘟疫的優秀
· 橫跨美國之旅(後記):來,享受
· 母親節回憶與母親有關的若干小事
· 中國百姓的詩歌江山被他們這樣一
【識】
· 為什麼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社交媒體
· 多數美國人願意再給川普一次機會
· 大選倒計時第三天:美國近一半選
· 美國大選是個機會,讓我們提高識
· 中美能避免爆發戰爭嗎?——美國
· 北師大女附中卞仲耘慘死一案,在
· 《巨變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難題
· 沒有故事的苦難,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國學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史】
· 關於對宋彬彬如何蓋棺論定的大爭
· 專訪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專訪高伐林(上):胡錦濤二十大
· 阮銘詳細披露中共“洗腦工程”指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
· 人類的憲政不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
· 當革命從非常態變成常態,人類文
· 魔鬼藏在細節里:專制者為何總在
· 一文讀懂以色列與哈馬斯生死拼殺
· 清明時節雨紛紛,推薦一篇緬懷故
【事】
· 同窗說:民主黨輸了,我贏了一百
· 大選倒計時最後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選倒計時第五天:一位華人計票
· 這垃圾劇本,怎麼被拍成了電影史
· 一位中國醫生娓娓講述他職業生涯
· 閻淮新回憶錄交待中國和新加坡兩
· 要樂觀,哪怕帶點兒盲目:人類種
· 有中國特色的偶發事件,有中國特
· 美國紅州與藍州的謀殺率:一個顛
· 你以為互聯網保存記憶?錯!中文
【視】
· 好萊塢科幻題材電影大盤點
· 橫跨美國之旅(第17天續):如何
· 橫跨美國之旅(第17天):在“91
· 橫跨美國之旅(第16天):見識了
· 橫跨美國之旅(第15天續):地平
· 橫跨美國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續):一所
·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橫跨美國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橫跨美國之旅(第12天):把開胃
【拾】
· 俄烏那片地方確實麻煩,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說一說與大選看似無
· 大選倒計時第二天:美國夢還是美
· 大選倒計時第四天:有點同情特朗
· 大選倒計時第六天:誰當選總統能
· 大選倒計時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選倒計時第八天:川普現象背後
· 大選倒計時第九天:“零元購”事
· 大選倒計時第十天:轉載一位老作
· 西方興起的秘訣,是制度而不是掠
存檔目錄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你看到了總統背後那個影響世界的美國嗎
   

  當你今後再聽到人們對美國群情激昂地爭論時,請首先分辨哪一方所說的到底是哪一個美國。是那個由美國總統和政府代表的國家,還是由美國人民組成的共同體?歷史告訴我們,美國的國民意志從不跟隨其政府,並且可能超越他們的國家


  老高按:為期兩天的世界衛生大會今天在日內瓦開幕,正巧看到一篇從美國停止資助世衛組織說起的文章。推薦給大家參考。


  特朗普背後那個你所不知的美國——從美國停止資助世衛組織說起

  沈群,中美企業峰會


  序

  在當下的中國,恐怕沒有哪個詞比“美國”更能引發中國人的分裂。提到這個詞,有的人恨得咬牙切齒,有的人愛得無以復加。朋友圈裡,一句“美國怎麼怎麼的”,立刻使剛剛還一團和氣的親們瞬間站成了對立的兩面,幾十年的同學朋友也反目。有的永遠退群,有的被一腳踢出。即便是都受過高等教育的同學,也常見到因爭論美國而破口大罵,鬧得一世英名之下只見斯文掃地。“美國”哪來的如此魔力?
  細想起來我發現人們在群情激昂的那一時間似乎都忘了自己所說的是哪一個“美國”。是那個由美國政府代表的國家,還是由美國人民組成的共同體?
  檢索百度百科,我看到對“國家”一詞是如下解讀:國家(State、Country)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在這幾個不同的要素中,人民與政府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力量,當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此卻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譬如說在習慣了人民服從國家意志的文化背景下,人們自然地感覺國家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但在美國可全然不是這種情景。代表國家的政府決策和組成這個國家的人群共同體的意志可以是完全針鋒相對的,最近在美國就剛剛發生了這麼一個事件——特朗普宣布美國停止資助世衛組織。此言一出引發世界的喧譁,就連美國最忠實的同盟囯英國主辦的權威期刊《柳葉刀》都發文:特朗普停止資助世衛組織是反人類罪行!
  確實,美國的這一行動引發了國際社會多方的指責。在那些討論國際大事的朋友圈也進一步激起對美國的痛恨。中國第一大報也不失時機地掀起了一場輿論戰——像寫大字報一樣製作了一張醒目的圖片,一邊是美國國旗,下寫“暫停資助世界衛生組織”,另一邊是五星紅旗,下寫“捐助世界衛生組織2000萬加3000萬”,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似乎一方是零,另一方是5000萬。不過先別激動,這張圖片讓你看到的只是一個美國,在特朗普政府的背後還有另一個你不易看到的“美國”。(當然這世界上永遠有兩種人,一種是看不見,另一種是視而不見。正如那句話所說——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給“看不見的人”揭示一下另一個美國。

  01、兩個“美國”針鋒相對的較量

  我們還是回到剛剛發生的這個事件中來——美國當地時間4月7日,特朗普在白宮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美國暫停每年給世衛組織的資金(4月23日,作為特朗普傳聲筒的美國國務卿蓬菩奧更放話說“美國可能會永遠停止給世界衛生組織資金”。他說這話時恐怕忘了自己的任期還有多長時間——作者注)。
  我們都懂得特朗普現在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在為幾個月後決定他政治生涯的總統大選着想。由於他掌握着白宮的話語權,所以他可以隨時綁架民意,在退群或拒絕資助任何一個國際組織時,他的標準句式是:“這對美國的納稅人不公平”。
  但對特朗普的決策,美國的民意卻不買賬。比爾·蓋茨在聽到特朗普表態的第一時間就表示:“世界現在比任何時候更需要世衛組織,美國這樣做聽起來就很危險。”——隨後的兩天內他就宣布蓋茨基金會拿出1.5億美元緊急捐資世界衛生組織。這個數量一下就達到了美國政府全年給世衛組織出資的三之一。當然我說美國民意時也絕不僅僅看比爾·蓋茨一人,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看到的與美國政府針鋒相對,與比爾·蓋茨堅定地站在一起的有:Apple捐了一千萬美金,美國抖音(tiktok)捐了一千萬美金,facebook捐了一千萬美金,由Lady Gaga和總部在紐約的“全球公民”共同舉辦的全球演唱會總籌款1.27億美金,其中捐了5510萬美金給世衛組織。在此基礎上,還有谷歌捐助的2.5億,美國通訊巨頭沃來森捐助的一千萬美元的廣告費等等。
  這時我們就看到的了另一個美國——由人民的共同體所組成的反對他們總統所代表的那個美國。而正是這個“民意美國”的出手,托住了此時這個最關鍵的聯合國組織不致失血垮塌。這個美國的力量之強大在今日之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組織能夠比肩。正是她此時的出手,確保了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時世衛組織能正常的運行。(其他國家也有一些捐助,但都不構成“承重牆”。譬如中國,這次已經算是給世衛組織的捐款大戶,但兩次出資承諾加起來也就是5000萬美元,只相當於美國民間出資的幾分之一)。
  特朗普背後這個足以影響世界的美國你看到了嗎?

  02、美國的國民意志與國家決策常常各行其道

  上世紀末美國ABC廣播公司製作了一個美國世紀百年中的25個最重要的歷史事件。這是一個對美國歷史非常權威性的總結。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不是美國的國家決策,反映的卻是美國國民的意志。其中兩個事件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民眾的反越戰抗議,導致政府軍隊在大學校園中向抗議學生開槍;另一個是八十年代由眾美國歌星為救助非洲而進行的聯袂演唱。那次百名歌星的演唱轟動全美,演唱會開始前所有進入紐約的道路全被趕來捐助的人們的汽車堵塞,於是人們就索性停在高速路邊,打開各自車中的電台一起聽這些歌星的演唱,由邁克爾傑克遜作詞作曲的《我們是同一世界》(We are the world)響徹整個紐約城內外,最終籌得善款上億美元捐助了非洲。
  這些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都不出於美國政府的號召和決策,但這個“民意美國”的力量之強大卻影響着整個世界。
  如果說結束越南戰爭或援助非洲對我們有點太遠,那我就說幾件與中國相關的美國民間力量的作為。這幾個歷史事件讓我無法忘懷,並且也被載入了中國的史冊——

  建設最好的醫院
  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西醫的醫院都是由外國傳教士籌資建立的。這些教會醫院到1905年遍布中國20多省區共166所。而其中最著名也最具規模的就是“協和系”醫院。多少年來,很多協和醫院都代表着當地最高的醫療水平。而這些協和醫院主要是當年美國傳教士從美國籌資建立的。其中建於1921年的北京協和醫院就是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建立的。有歷史記載那些籌資人和建設者在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亞洲最好的醫學中心”。
  時至今日,歷史走過了一百個春夏秋冬,北京協和醫院仍然在首都醫療界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並培養出了一代代醫學人才。(雖然該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被收歸國有)。
  很多上世紀初美國傳教士建立的醫院本着救死扶傷的精神救治了不計其數的中國人,可她們和美國政府,國家的決策沒有任何關係。她們只是來自美國的捐款和醫生,並由美國人創辦和運營。

  打造最頂級的大學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北京大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要歸功於美國民間的奉獻。因為她和當年的燕京大學密不可分。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本來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
  由於燕京大學是不同的教會合辦、不同的學校合併,所以起初管理非常混亂,也一直沒有滿意的校長。直到1919年美國人司徒雷登出任校長才開始轉變。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隨後他十次返回美國向社會各界募捐,其中一次籌款就達15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一筆資金。然後花6萬大洋買下了清華園邊的這塊寶地並開始建造校區。他盡其努力要打造“中國最美麗和有成就的大學”。在教學思想上,司徒雷登並不強調基督教教育,而實行自由教學。從1929年,新校園包括那個頗有爭議的水塔在修建數年後正式啟用,學校也設立了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總共有近20個系。
  1952年,北京大學把燕大合併,並將教室宿舍全部遷入原燕京大學的校園,才有了今天世人看到的這個北京大學。這也是為什麼上過北大的人就知道北大的校園叫“燕園”。
  那個被無數照片拍下的掛着“北京大學”牌匾的牌樓一樣的西門似乎已成為代表北大正門的形象,而實際上北大另外還有至少四個門,且近幾十年來幾經翻建,其中至少有兩個門比那中國王府大門一樣的西門更高大、更敞亮,但它們卻始終未能將這個西門取而代之。而這個現在已成為北大標誌的門就是原司徒雷登打造的燕京大學的正門。
  另外被歷代北大人公認的校園經典地標——“一塔湖圖”,也是源自司徒雷登作為燕京大學校長時從1924到1929年的設計和建造。
  沒有司徒雷登那年復一年嘔心瀝血的努力,北京大學這個中國最頂級的名校就只是北京市中心故宮東邊的幾座小樓,哪能有今天這個獨領中國大學風騷的有山有水美麗驚艷的校園?
  司徒雷登是個獻身給中國的美國民間的教育家(就任燕京大學校長前是南京金陵神學院任教11年),在燕京大學任校長、教務長共計27年,他也並非美國政府所派(雖然之後的1946-1952任美國駐華大使是官職)。而他從美國籌到的建設燕京大學的捐款也都來自美國民間。

  最讓中國人銘記的參戰
  這一段被很多國人所熟知的歷史就是二戰期間來中國與日軍作戰的飛虎隊。這個世界歷史上罕見的壯舉遠在珍珠港事件使美國對日宣戰之前。數百名(後來發展至上千)的美國年輕人不遠萬里來到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國度,付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志願軍,沒有國家的指令(雖有羅斯福政府的默許,但卻不是國家的命令,因為美國對另一國的宣戰要國會批准)。他們駕駛着當時並不代表美國作戰先進水平的戰鬥機(那一百來架飛機雖是美國製造,但是被英國認為有瑕疵而拒收的產品)與日本法西斯在空中進行殊死搏鬥。
  這些年輕人毅然參戰,捨生忘死,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的屍骨永遠地留在了他們的父母和自己都不熟悉的遙遠的中國的土地上。
  後來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又加強了原飛虎隊的編制和戰力,這使得人們容易模糊了最初的飛虎隊來自美國純民間的事實。這些應召來的人雖有戰鬥技能,但沒有人是現役軍人,主要是預備役和退役者。
  常聽到有人指責美國人好戰。我覺得最“好戰”的就是在自己的國家都沒有宣戰的情況下,自己來參加另外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歷史學家真應該有更多的研究——這些年輕的美國人怎麼就願意跑到萬里之外的陌生國度,捨生忘死地和日本人干?

  最功德無量的奉獻
  美國國民對中國的成規模的付出一直延續至今。其中一個行為就是收養中國的棄嬰。
  自從1992年中國實施《收養法》後,棄嬰被外國人的收養可以合法地正常地進行。二十多年來,美國一個國家收養中國棄嬰的數量始終占中國以外世界各國收養中國棄嬰總數的80%左右。目前美國人收養的總數已超過十萬人,令我們難以至信的是這十多萬人中有約八萬是身有殘疾的棄嬰。
  因為我在美創辦的基金會A Perfect Love專門給這些美囯家庭在發生經濟困難時進行捐助,所以我直接接觸了一大批這樣的美國家庭。讓我驚訝的是這些美國養父母大多本來都有自己健全的孩子。當我問道一個自己生了三個孩子後又收養了兩個中國愛滋病血液帶菌的中國棄嬰的美國養母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她說:“本來自己想繼續生,但聽說中國還有沒有媽媽的孩子,我覺得他們需要一個家,就改變了想法去中國領養了。”
  這些美國家庭都對收養來的中國殘疾棄嬰卻視為己出。從這些孩子臉上的笑容和自信就可以讓外人感受到他們得到的愛。很多國人都感嘆:“這些孩子真幸運。”但聽到這話的美國養父母幾乎一致地馬上反駁:“我們才是幸運的!是上帝把這些小天使送到我們生活中。”
  我們都懂得,收養一名普通的孩子都要付出無法計算的時間和精力,更何況收養一名殘疾孩子!我看到的是這些母親沒有一個不放棄全職工作的。除此之外她們還要額外支付這些孩子的疾病治療護理的費用。
  這個跨時代造福了十多萬中國兒童的壯舉也與美國政府的那個“美國”沒有任何關係。美國政府沒有對於這類特殊收養家庭提供任何經濟上的補助。這種感天動地的善舉完全是由在美國五十個州生活的人民共同體所呈現出的意志。

  03、民意美國與政府美國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聽說過這個話——美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在理念上的國家。這說的是美國和這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她是先有居民,然後再按照這些居民的理想再組建的國家。
  “囯家是為人而設,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這是從德國移民到美國的愛因斯坦的名言。
  當民眾的群體意志與國家決策相衝突時,我們更應該相信哪一方?上面愛因斯坦的話其實就給了我們答案。還拿給世衛組織資助這事來看,比較一下,是這屆美國政府還是蓋茨基金會更靠譜更長久?結論是不言而喻的。當奧巴馬政府的美國被特朗普的美國所取代,不管你有多少抱怨或痛恨,這個“美國”也註定是短暫的。而比爾·蓋茨和那些代表美國的民間力量卻會始終如一的跨越多少屆民主黨共和黨政府而存在下去。而且甚至超越一個人的一生,即跨代傳承。如果說比爾·蓋茨還健在,現在還不能給蓋茨基金會下這個結論的話(雖然我相信在蓋茨夫婦百年後會有合格的職業經理人秉承他們的理念繼續運作,就像他已經離開的微軟公司一樣),那麼無數美國跨世紀運營的民間機構如洛克菲洛基金會、卡耐基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等一直做出了對中國人民有益的貢獻。其中僅洛克菲洛基金會一個機構從1913年到1956年陸續給北京協和醫院一個項目的資助就達到4800萬美元。
  逐本溯源,人們常說的“美國精神”,不源於這個叫美國的政府或國家,而源於在這一片叫作美利堅土地上的早期的移民。1620年那一船追求信仰自由的五月花號的人們,那些放棄了自己原有的國家和政府,捨生忘死奔向新大陸的人們在揚帆起航時就奠定了這種精神的基因。
  一個半世紀後,那些構成美國精神的基礎概念——民主、自由、人人平等被一批公認的美國先賢們於1776年6月寫入“獨立宣言”。而那時美國甚至還不是一個國家。雖然在那年7月4日獨立宣言獲得通過,但“美國”是直到1783年9月完成打敗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爭結束,才真正成立。而代表着第一任美國政府的總統華盛頓也是在13年後的1789年才開始履職。
  在美國,人們對國民與政府的認識就更加清晰,任何一屆政府固然能從一個方面代表美國,但它一定是短命的,不管它是四年還是八年。而在建立第一屆美國政府時的美國先賢們就懂得,當這個代表國家的政府不能代表老百姓時,人民就有權終結它。這也是美國與其他國家根本不同之處。
  正因為如此,不管是支持中國還是援助非洲,歷史告訴我們,這個美國的國民意志從不跟隨其政府,並且可能超越他們的國家。
  所以美國這個國家歸根結底是屬於美國人民的。這也是美國憲法賦予美國人民的權力。
  當然社會發展到今天,那個民意美國也變得多元而複雜,雖然特朗普當選並不是大多數美國人的意志(按每人一票來統計2016年的總統大選特朗普得票,比希拉里少近300萬張,他是靠選舉人票多而當選的),但在當時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意願。問題是這個一生經商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人在入主白宮後推行的一系列國家決策,是否代表了國民包括那些當時投票給他的選民的意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當你覺得特朗普總統所代表的是一個惡劣的美國、應該被推翻時,假如你把此話告訴美國的民眾,鬧不好會有一大半美國人站出來堅定地支持你。

  尾聲

  美國人從根本上是不相信自己政府的。所以他們對這個國家體系的設計才有相互制衡的三權分立,才有被稱為“第四權”的新聞監督。他們確實不需要相信這個實際上在管理着這個國家的政府(雖然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怪),因為他們有更值得他們相信的一方,那就是上帝。
  把現任總統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國政府和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美國民眾一起來看,才能讓你看到的更全面更真實的美國。而區分清楚兩者後才更能理解像比爾·蓋茨這樣的美國民眾,而不是那幾個身居政府要職的人所踐行的更符合美國精神。假如你有了這樣一層清晰的意識,那麼當你再聽到人們爭論關於美國時,你也就能分辨出哪一方所說的到底是哪一個美國。你說呢?


  近期圖文:

  從“往下笨”發展到“擋不住的淺薄”  
  
特勒私下承認:從馬克思那裡學到很多  
  
站着豎着比一比,躺着橫着比一比  
  
瘟疫是否能被用來避免全球化被折騰死  
  
後浪與前浪:在同一條河流中洗腦  
  
五四過後說五四:還有多少誤讀的片段?  
  
共和國一開場搞運動就一步錯,步步錯  
  
世紀鐘擺將借着病毒向左擺動重回專制?  
  
難道愛國主義不是一種美德嗎?  
  
中美兩極格局是否就是新的冷戰?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