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https://cpri.tripod.com/2025/kana.pdf 【引子】 从常见的一小段“朝日新闻”报道“ラドクリフ、マラソン五輪代表に1万m出場にも含み”可以看出日语书写包括好几种系统:ラドクリフ(片假名/カタカナ)、、(标点)、マラソン(片假名)、五輪代表(汉字)、に(平假名/ひらがな)、1(阿拉伯数字)、万(汉字)、m(拉丁词母)、出場(汉字)、にも(平假名)、含(汉字)、み(平假名)[1]。因为假名系统每一个假名具有代表唯一一个发音的功能,所以,《日本語辞典》(也就是“国語”辞典)按假名的发音顺序排列、检索单词。 日语“几千汉字+50平假名+50片假名”三套复杂的书写系统加上“拉丁词母+阿拉伯数字”符号对于基于简洁的拉丁词母发展出来的诸书写系统的使用者们不可思议,因为它丝毫没有为日语阅读书写者们带来思维上的混乱和阻碍[2]。其实,看起来复杂的日语书写系统起到了预先区分句子中不同的用词代表的不同概念/角色/来源/性质的功能,简化了使用者们大脑的工作。这帮助确认了在汉语书写系统中加入30个左右汉音元素词母,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轻读者们阅读与思维的分类负担。 【日语书写系统进化的极简史】 大概从4世纪开始,日本开始采用汉字作为书写手段,如在7-8世纪编辑成形的日本最早的歌集『万葉集』;比较『万葉集』的一段原文“熟田津尓舩乗世武登月待者潮毛可奈比沼今者許藝乞菜”[3]就感叹日语书写系统的进化之神奇了! 从“平安时代”(794年)开始,平假名开始被用于书写在汉字之间。汉字用于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动词词干以及汉字文化中的人名和地名;假名用于形容词和动词的变位词尾、没有助词或难以用汉字阅读的日语单词、汉字阅读说明(注音)。自此以来,『伊勢物語』、『源氏物語』、『今昔物語』、『平家物語』、『方丈記』、『徒然草』、『奥の細道』、『雨月物語』等日本古典文学的重要作品都是用汉字和假名混合的系统写成的,后来加入标点,直到近代以来片假名书写的导入为止,成为日语书写一千一百多年来的标准书写形式,如日本国憲法原本「上諭」第一页。 日语书写系统中导入平假名符号是一个文明层次的提升,使大和文明超越了同在汉族周边的(仅)采纳汉字书写的西夏语、韩语、越南语等书写系统的民族的文明,是大和祭司/文人精英阶层对日本文明的最大贡献。不过,从现在的标准来看,假名符号参照大量佛教文献的书写系统-梵文词母符号,没有像希腊-拉丁词母那样把辅音分离出来单独书写,除了5个元音符号あ、い、う、え、お是单音音素,其他的符号(如か[ka])几乎都是“辅音+元音”的复合音节,不是最佳的音素书写系统。 片假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初,当时奈良诸派的文人为了用日语阅读古典汉语文献,省略了一些借用字的笔画,并将其作为阅读符号添加进去。片假名具有强烈的表音象征性,最初字体的个体和群体差异很大,到10世纪中叶出现许多异体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字体逐渐简化,到12世纪,字体已经接近现代的字体。片假名主要用于外来语、外国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拟声语、拟态语,生物、矿物的日文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正式文书(与汉字并用),1988年8月以前的电报、不支持双字节的电脑系统(使用半角片假名),行文中对某词表示强调时,歌词中作为叹词使用,通常写成拗音样的小字。 自从“中文书写系统里导入汉音元素的方案”2016年7月5日初稿发表以来,我在很多文章里都零星提及假名(特别是片假名)书写系统的特征,例如:“有必要简单指出汉音元素与日语中表示发音的片仮名/片假名的区别。一、因为日本领先中国翻译了大量的词汇,片假名的译法和原则(如尽量按照当地发音而不是英语发音),正如表意汉字的译法一样,值得借鉴。实际上,在很多较为复杂的场合,都要参考片假名的译法。二、片假名的发音来自平仮名/平假名,五个元音あいうえお的え发音ei,没有e的发音(虽然日语键盘上用e表示え)。这实际上带来了很多困难,因为所有以e结束的辅音或复音如g、ge、k、ke、h、he、d、de、t、te、n、ne、l、le等片假名都无法对应译出。如class被译为クラス,其中的[k]发音被强制用ク[ku]发音表示。三、日语没有单独的辅音/声母,除了元音あいうえお,都是由辅音/声母加元音拼读出来的双音词母,如か/カ[ka]、き/キ[ki]、く/ク[ku]、け/ケ[kei]、こ/コ[ko]等[4]。这为翻译由单独词母组成的拉丁语系的词带来了困难,类似不得不用(更复杂的)拼音组成的汉字来翻译拉丁语系,但远比用汉字来翻译简便准确。从这个方面,再次证明用单独发音的汉音元素翻译外语发音比没有单独辅音的片假名和复音节汉字优越。四、日语把重复的拉丁词母(如ss)的前一个词母用短促音ッ表示,在一些场合没有必要,如llama, Lloyd等重复词母在词头出现的场合;在需要表出的场合,用_表示促音或称静音,如الل/Allah/アッラー/ㄚ_ㄌㄚ-/安拉。由此可以预想,一旦汉语书写导入汉音元素,日语也会进行相应的改革,或者在片假名加入单独发音的辅音从平假名独立出来,或者在日语中单独导入全新的单独发音的日音元素。[5] 简而言之,假名系统是对一个多世纪来著名的Weber/ㄨㄟㄅㄚ-/韦伯社会学命题“为什么只有西方实现了近代化”(“西方”指欧美加日本)[6]最好的回答。[7]是日本汲取汉文明以外的文明、进入近代社会的最基础工具。 【通用书写系统再考】 关于writing/书写,有不计其数的论述、著作,可能Homo sapiens/ホモ•サピエンス/ㄏㄛㄇㄛ•ㄙㄚㄆㄧㄣㄙ/智人(开始具备智力的人种)与最接近ㄏㄛㄇㄛ•ㄙㄚㄆㄧㄣㄙ人种的是已经绝种的Neanderthal/ネアンデルタール/ㄋㄜㄢㄉㄦㄊㄚㄦ/尼安德特人。最近的研究揭示ㄋㄜㄢㄉㄦㄊㄚㄦ人作为原始类人猿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聪明、身体更强大、视觉上更接近现代人类,颠覆了驼背、发音不清的穴居人的刻板印象,而且在绝种前已经与ㄏㄛㄇㄛ•ㄙㄚㄆㄧㄣㄙ/近代人种交接[8]。ㄋㄜㄢㄉㄦㄊㄚㄦ人种具有语言(口语)的能力但没有发达到最简略的书写的能力[9]。 书写的主要、原初功能是记录,如果把任何形式的记录都看作书写,所有的书写系统原初都不是为了记录发音。最原初的作为系统性地记录人类活动的书写形式应该类似Inca/ㄧㄣㄎㄚ/印加帝国采用的靠带色彩的khipu/quipu/ㄎㄧㄆㄨ/绳结计数的独特记录、管理方式,用以修建和维护整个帝国的税赋、交通、甚至动员战争。ㄧㄣㄎㄚ帝国的统计数字是由掌握ㄎㄧㄆㄨ用法的御用文官管理的,包括御用史官和熟悉音韵的宫廷歌者。可惜,这些依靠口头承传的“档案”以及承传者们被Spain/ㄙㄆㄟㄣ/西班牙征服者传教士们作为魔鬼之书一扫而光。[10] 通常意义上的书写系统最初是Mesopotamia/ㄇㄝㄙㄛㄆㄛㄊㄚㄇㄧㄚ(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美索不达米亚Sumer/ㄙㄨㄇㄜㄦ/苏美尔文明(约4000 BCE/公元前-约2000 BCE)创制的cuneiform/楔形文字粘土。人类没有发明书写记录之前,只是prehistory/人类前史。说“历史从ㄙㄨㄇㄜㄦ开始”,是因为ㄙㄨㄇㄜㄦ人最先使用文字记录。类似表意汉字,初期的楔形文字主要是表意符号,不同的族群的人对其发音不同。公元前2400年有约900个象形表意文字符号。随着楔形文字被广泛普及于书写别的语言,逐渐演化出为以phonography/音素符号为主的系统以便书写更广泛的抽象概念等词汇,而且数目大量减少,因为音素符号很容易增减变换。辅音还没有单独被分别出来,必须与4个元音连结发音表述。越早仿制楔形文字创制出符合自身语言的新书写系统越接近象形表意图像且数目繁多,而越晚仿制楔形文字创制出符合自身语言的新书写系统越接近音素符号且数目很少(如古ㄆㄜㄦㄒㄧㄚ文,形状类似楔形文字但辅音独立出来,总共只有只有40多个词母)。对于script/书写系统没有一致的分类意见,但可以看出,ㄙㄨㄇㄜㄦ楔形文字(600以上符号)与汉字(约10万)、ㄧㄐㄝㄆㄨㄊ象形文字(2500以上)、Maya/ㄇㄚㄧㄚ/玛雅glypgh/字形(800以上)同属于logo/ㄌㄛㄍㄛ/标识-syllabic/音节系统。Arya/ㄚㄦㄧㄚ/雅利安人公元前1400年带入古代India/ㄧㄣㄉㄧㄚ/印度的Sanskrit/梵语书写系统也没有单独分别出辅音[11]。所以,参考梵语创制的日语仮名书写系统也没有单独的辅音词母。[12] 楔形文字最初(约纪元前3000-3200年)是用来记录经济帐目的,直到5百年以后(约纪元前2600年),才开始被用于文学、神秘、祭坛歌咏、王朝家谱、宗教文献等;直到1千多年后,才出现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君王)Gilgamesh/ㄍㄧㄦㄍㄚㄇㄝㄒ叙事诗》。[13] 因为几乎每一个人的思维都被禁锢、限制在已经定型的母语的书写系统,而历史上真正革命性地创制较完整的书写系统(例如,较近、较为人知的日语书写系统)的进化过程极为漫长、艰辛,所以我们对书写系统的本质理解甚微。最新的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复合学科的发展才首次提供了理解书写系统本质的视野(问题所在):书写系统在我们对语言、自然以及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近代知识的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例如,Olson认为书写提供了我们思维说话的方式的重要模式、构造了我们语言的意识、提供了关于自然和心理思考的压倒性模式、我们对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理解是我们制作和解释书写文本的方式的副产品。就是说:“文字造成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的认知过程是否也受到阅读与书写文字的习惯的影响?如果这样,是如何影响的?等等”[14]。 书写系统可以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创新,但我们不知道它最初是如何被创制出来的,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是源自记账的需要(具体而言,是Sumer/ㄙㄨㄇㄜㄦ扩张的经济需要的直接结果)而逐渐演化而来的[15]。不过,在漫长的书写系统演化进程中,会出现跳跃性的革新,例如,有不少学者认为表音系统是只发生一次的确切的独特创新[16]。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汉字是借鉴的还是独创的,就我自从2016年提倡汉音元素书写方案以来的研究过程体会,倾向于“借鉴+独创”的起源过程。 所谓一般意义上的“书写”,是指特意确定的符号意味着一种意义且能被“读懂”。绝大多数书写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原始阶段(mnemonic/借助或记忆符号)、pictographs/象形文字、ideogram/表意文字、最终阶段(phonogram/表音文字)。[17]表音文字书写系统的最终阶段里,每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发音,称为一个syllable/音节,是人可以发出声音的最小单位,由单一元音或以元音结尾的复合音素组成。除了古代India/ㄧㄣㄉㄧㄚ书写系统(如梵语以及继承梵语的日语假名、藏语等),别处的语言如Cyprus/Κύ.προς/ㄎㄧㄆㄌㄨㄙ/塞浦路斯书写系统也是音节系统,如希腊语ptolin (city)用ㄎㄧㄆㄌㄨㄙ语必须在每个辅音后加上元音写成potoline[18],类似假名。他们代表特殊语言的发音,没法统一转写,只有音素书写系统可以转写所有的语言的发音[19]。Semitic/ㄙㄜㄇㄧㄊ/闪米特语首先把22个无法单独发音的辅音音素分离出来单独书写,而把4、5个元音作为附带发音不写出来,并为每个辅音赋予专门的名字,例如[aleph/alpha], [beth/beta], [gimel/gamma],编列秩序[20]。ㄙㄜㄇㄧㄊ书写系统没有元音词母,可能是垄断书写的祭司/文士阶层故意而为[21],希腊借鉴ㄙㄜㄇㄧㄊ词母系统时除了增减辅音,如Φ/φ[ph][22],还加入元音词母,让更多的人可以直接读写,完成了书写系统的革命[23],正好可以书写口头传唱了6百年的史诗Iliad/ἸλιάςIlias[iː.li.ás]/ㄧㄌㄧㄚㄉㄜ/伊利亚特和Odyssey/Ὀδύσσεια/ㄛㄉㄜㄙㄟ/奥德赛。希腊以及随后的拉丁书写系统加入了元音词母,但在词语发音明确的情况下保留了ㄙㄜㄇㄧㄊ书写系统的辅音连写(如[sk],[kl])以及辅音结尾的传统,不一定非要在每个辅音后接一个元音词母,这极大地丰富了词汇量,特别体现在成为国际语言的英语词汇的创制上[24]。 以Rousseau/ㄌㄨㄙㄛ/卢梭在《语言起源论》中论书写系统的层次最为突出:“这三种书写方式与人们据此组成一个nation/ㄋㄟㄒㄣ的三种不同阶段几乎完全对应。描画物体适合于一个野蛮人民;使用字句式的符号适合于一个barbaric/未开化人民;使用词母适合于文明人民。”[25] 不过,ㄌㄨㄙㄛ并没有多少书写系统的知识,“对于一个记忆力弱的人来说,是不适于研究文字学的,而我却正是为了增强我的记忆力才决心从事这种研究。最后,我不得不放弃了它。”[26]受ㄌㄨㄙㄛ影响的France/ㄈㄌㄢㄙ/法兰西学者们甚至认为alphabet/ㄚㄦㄈㄚ·ㄅㄝㄊ/希腊词母式(元音加辅音)书写系统是历史上只发生一次的文化进化的高峰[27]。 【作为音节书写的假名系统】 日本投降后,有一个27名教育学者组成的美国代表团建议占领当局改革日本的教育系统,尤其要废除汉字,否则日本永远无法赶上西方。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一、日本不能废除汉字书写;二、保持汉字书写系统虽然使学童们比西方的小孩们多花两年学习读写,但没有阻碍日本赶上或超过西方[28]。 这个事实提示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假名书写系统:不包括浊音、拗音的“50音图”假名系统虽然有近50个符号,但实际上只有5个元音[a],,,[e],[o]+9个辅音[k],[s],[t],[n],[h],[m],[y],[r],[w]共14个音素。即使加上浊音符号的5个辅音音素[g],[z],[d],,[p],再增加(5x5=)25个平假名、25个片假名符号,这19个音素还是太少[29]以表达较为完整的日语发音,必须写出汉字来表达准确的含义。例如,へいせい可以指“平成”(年号)、“弊政”、“幣制”、“平静”、“兵制”、“瓶成”、等含义,げんめい可以指“言明”、“厳命”、“元明(天皇)”、“原名”、“玄明”、等含义。日语书写无法废除汉字的根本原因是假名系统表示的音素太少,要废除汉字,必须再增加约10个辅音音素,也就意味着再增加(10x5=)50个平假名、50个片假名符号!这样的话,还不如废除“辅音+元音”的假名系统,而直接创制30个单独的元音+辅音词母系统。 一个假名的音节幸好最多只有“一个辅音+一个元音”两个音素,而作为汉语书写系统的单元,一个汉字的音节可以有3、4个音素,如shuang,xiong等,但结尾除了[n],[ng]只能是元音。这个特征带来的问题远超出假名的问题,例如,北京话只能表达约420个不同音节(字),粤语可以表达800-900个音节(字),而音素系统可以书写基本上用不完的数量的词;这样,一个音节发音必须表示很多字,例如简单的[ai]的发音至少有69种汉字对应,即使加上去声音调,也还有38种含义[30]。 如果汉语书写里导入汉音元素(元音+辅音)词母方案,可以预知假名书写也会彻底性地改革为音素系统。 【假名系统的转写】 日语书写系统如此复杂,印刷行业一直是个苦差事。我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日本留学期间因编辑留日学生杂志时曾访问过小印刷作坊,输入键盘上多出的约50个假名键,操作起来颇为缓慢。但是,个人电脑的普及很快淘汰了假名键盘,人们逐渐适应用在通用电脑键盘的英文词母(ローマ字/拉丁词母)转写假名(或汉字)。假名既然是音节符号,转写为拉丁音素词母基本上一一对应,也可以准确地转写为汉音元素词母。 清音 |
|
| あ / ア | 汉音 | い / イ | 汉音 | う / ウ | 汉音 | え / エ | 汉音 | お / オ | 汉音 | あ/ア | あ | ア | a | ㄚ | い | イ | i | ㄧ | う | ウ | u | ㄨ | え | エ | e,ei | ㄝ,ㄟ | お | オ | o | ㄛ | か/カ | か | カ | ka | ㄎㄚ | き | キ | ki | ㄎㄧ | く | ク | ku | ㄎㄨ | け | ケ | ke | ㄎㄝ | こ | コ | ko | ㄎㄛ | さ/サ | さ | サ | sa | ㄙㄚ | し | シ | shi | ㄒㄧ | す | ス | su | ㄙㄨ | せ | セ | se | ㄙㄝ | そ | ソ | so | ㄙㄛ | た/タ | た | タ | ta | ㄊㄚ | ち | チ | chi | ㄑㄧ | つ | ツ | tsu | ㄔ | て | テ | te | ㄊㄝ | と | ト | to | ㄊㄛ | な/ナ | な | ナ | na | ㄋㄚ | に | ニ | ni | ㄋㄧ | ぬ | ヌ | nu | ㄋㄨ | ね | ネ | ne | ㄋㄝ | の | ノ | no | ㄋㄛ | は/ハ | は | ハ | ha | ㄏㄚ | ひ | ヒ | hi | ㄏㄧ | ふ | フ | fu | ㄈㄨ | へ | ヘ | he | ㄏㄝ | ほ | ホ | ho | ㄏㄛ | ま/マ | ま | マ | ma | ㄇㄚ | み | ミ | mi | ㄇㄧ | む | ム | mu | ㄇㄨ | め | メ | me | ㄇㄝ | も | モ | mo | ㄇㄛ | や/ヤ | や | ヤ | ya | ㄧㄚ |
|
| ゆ | ユ | yu | ㄩ |
|
| よ | ヨ | yo | ㄧㄛ | ら/ラ | ら | ラ | ra | ㄌㄚ | り | リ | ri | ㄌㄧ | る | ル | ru | ㄌㄨ | れ | レ | re | ㄌㄝ | ろ | ロ | ro | ㄌㄛ | わ/ワ | わ | ワ | wa | ㄨㄚ |
|
| を | ヲ | wo | ㄛ | 拨音 | ん | ン | ng | ㄥ |
|
| 浊音 |
| が/ガ | が | ガ | ga | ㄍㄚ | ぎ | ギ | gi | ㄍㄧ | ぐ | グ | gu | ㄍㄨ | げ | ゲ | ge ㄍㄝ | ご | ゴ | go | ㄍㄛ | ざ/ザ | ざ | ザ | za | ㄗㄚ | じ | ジ | ji | ㄐㄧ | ず | ズ | zu | ㄗㄨ | ぜ | ゼ | ze ㄗㄝ | ぞ | ゾ | zo | ㄗㄛ | だ/ダ | だ | ダ | da | ㄉㄚ | ぢ | ヂ | ji | ㄐㄧ | づ | ヅ | zu | ㄗㄨ | で | デ | de ㄉㄝ | ど | ド | do | ㄉㄛ | ば/バ | ば | バ | ba | ㄅㄚ | び | ビ | bi | ㄅㄧ | ぶ | ブ | bu | ㄅㄨ | べ | ベ | be ㄅㄝ | ぼ | ボ | bo | ㄅㄛ | 半浊音 |
| ぱ/パ | ぱ | パ | pa | ㄆㄚ | ぴ | ピ | pi | ㄆㄧ | ぷ | プ | pu | ㄆㄨ | ぺ | ペ | pe ㄆㄝ | ぽ | ポ | po | ㄆ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え/エ的发音虽然在日语转写中被标为[e],但不是别的语言中常见的发音[e]/ㄜ,而接近[æ]/ ㄝ或长音[ei]/ㄟ。这为转写带来困难,如class一词,因为没有ㄜ,c不能转写为接近的[ke]/ㄎㄜ,而只能转写为[ku]ク:クラス。 著名的日语翻译家莫邦富面对大量的用假名构成的人名地名如何翻译成汉字时说:“确实是一个很烦恼的问题。截至目前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和当事者本人咨询。很多时候,当事者本人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需要翻译者和他(她)商量选择什么汉字来表达。我就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事例。”“日本有这方面的专用词典,但也只能做参考。如对方是名人的话,还不能随意给他按上一个汉字。所以,为保险起见,我常常就是为了一个人名耗费了难以想象的时间成本。”这个阻碍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性难题,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在汉语书写中导入汉音元素词母转写,如かおる/ㄎㄚㄛㄌㄨ、タカコ/ㄊㄚㄎㄚㄎㄛ、つくば/Tsukuba/ㄔㄎㄨㄅㄚ。[31] Ars longa, vita brevis./书写悠长而写者时短。以此结束此文。 [赵京,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2025年2月22日]
[1] https://ja.wikipedia.org/wiki/日本語の表記体系 。以下的引用也来源于此。 [2] Steven Roger Fisher, A History of Writing, Reaktion Books,2005. Chapter 5 The East Asian ‘Regenesis’. 这一章围绕汉字的讨论倾向于认为汉字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从最早的Mesopotamia/ㄇㄝㄙㄛㄆㄛㄊㄚㄇㄧㄚ/美索不达米亚Sumer/ㄙㄨㄇㄜㄦ/苏美尔文明(约4000 BCE/公元前-约2000 BCE)借鉴的。这本书有汉译版《文字的故事》,孙宝国译。 [3] 现在训读为“「にきたつに ふなのりせむと つきまてば しほもかなひぬ いまはこぎいでな」”。其中「熟田津」「舩(船)乗」「月待」「潮」「今」为训读(有意义),其他的汉字是“借字”发音。 [4] 日语的这个缺点很容易被语言学者指出。”“[The] symbol for き[ki] has nothing in common with those for syllables that start with [k] (か、く、け、こ)or end in (し、ち、に、ひ、み、り). If a writing system develops a separate syllabogram for each syllable in the language, the set of syllabograms can get quite large. A much more common structure of syllabgraphies is for them to contain symbols for only a small subset of a language’s syllable types, usually the simplest and most frequent ones.” Anatole Lyovin, Brett Kessler, and William Lebe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s of the Wrold, Seco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40-41. [5]“中文书写系统里导入汉音元素的方案”2024年7月27日第11稿。 [6] 赵京,Weber/ㄨㄟㄅㄚ-/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2023年7月4日。 [7]赵京,亚洲纪行-3:重返日本关西,2023年8月15日。 [8] 赵京,灵长类行为研究对人类行为的反思,2024年11月11日。 [9] Walter Stephens, How Writing Us Human, 3000 BCE to Now,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23. Preface, x. [10] 赵京,Maya/ㄇㄚㄧㄚ, Aztec/ㄚㄗㄊㄝㄎ 与 Inca/ㄧㄣㄎㄚ文明译注初步,2022年1月13日。 [11]古代India/ㄧㄣㄉㄧㄚ/印度主要有两种书写系统:Brahmi/ㄅㄨㄌㄚㄏㄇㄧ/婆罗米和Kharosthi/カロシュティ,显示同样的结构,一个简单的符号代表音节:一个元音或者“一个或多个辅音+元音[a]”(不同元音结尾的音节略微变形),如क[ka]、की[ki/kee]。A History of Writing, ed. Anne-Marie Christin, Flammarion, English edition 2002, p.106-107. [12] 赵京,Sumer/ㄙㄨㄇㄜㄦ/苏美尔文明译注初步,2022年2月18日。 [13] James C. Scott, Against the Grain: A Deep History of the Earliest Stat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7, p.141. [14] David Olson, The World on Paper: The Conceptual and Cognitive Implications of Writing and Read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5] Andrew Robinson, The Story of Writing, Thames & Hudson, 1995 and 2007, Introduction. [16] Albertine Gaur, A History of Writing, Cross River Press, 1992, p.15. [17] Jan Tschichold, An Illustration History of Writing and Letteri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8, p.6. [18] A. C. Moorhouse, the Triumph of the Alphabet: A History of Writing, Henry Schuman, 1953, p.21. [19] Walter Stephens, How Writing Us Human, 3000 BCE to Now,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23, p.14. [20] A. C. Moorhouse, the Triumph of the Alphabet: A History of Writing, Henry Schuman, 1953, pp.96-97. [21] 古希伯来语有22(或23)个词母,从右往左读写,只有辅音、没有元音(א和ע是静音),也没有标点符号和轻重音之分。当古希伯来语还是活语的时候,人们知道如何正确地发出元音,特别是熟悉文章内容的祭司们根据前后词语一般都可以没有困难地读出元音(赵京,对犹太教创始人ㄇㄛㄒㄝ/摩西传奇的注释,2021年4月22日)。 [22] W. John Hackwell, Signs, Letters, Words: Archaology Discovers Writing.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87, p., 50. [23] A. C. Moorhouse, the Triumph of the Alphabet: A History of Writing, Henry Schuman, 1953, p.128. [24] Anatoly Liberman, Origin Uncertain: Unravelling the Mysteries of Etym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4. [25]赵京,作为nation/ㄋㄟㄒㄣ语言的汉语书写系统,2022年9月24日。 [26]此处“文字学”就是书写系统。《卢梭箴言录》倪世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第22页。 [27] David Olson, The World on Paper: The Conceptual and Cognitive Implications of Writing and Read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4-5. [28] Albertine Gaur, A History of Writing, Cross River Press, 1992, p.34. [29] 通常而言,一种语言需要大约30个音素才能表达完整,如英语的音素有26个单词母+3个双词母[ch],[sh],[th]. [30] A. C. Moorhouse, the Triumph of the Alphabet: A History of Writing, Henry Schuman, 1953, p.87. [31] 赵京,2024-25年重庆之旅随记,2025年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