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得知,从位于德国南部的莱茵河之源、欧洲最大湖泊之一博登湖(Bodensee)前往瑞士少女峰,要经过瑞士小城Luzern时,我脱口而出:啊,我知道,“琉森”!——知道这个小城的名字,拜列夫·托尔斯泰的《琉森游记》之賜,记不得是三十年前还是四十年前曾经读过,内容统统忘记,只記得“琉森”。
后来才知道,马克·吐温在欧洲晃荡时,也来过这里,在他的《浪迹海外》中记载过琉森。他说这里狮子广场附近的公园中有“世界上最让人悲伤和感动的一块石头”——丹麦雕刻家伯特尔·托伐尔德森创作的垂死狮子像,纪念在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杜乐丽宫牺牲的850名瑞士雇佣兵。
这座城市,现在中文的标准译法,是“卢塞恩”。但我改不过口来,还是叫它琉森吧。据维基百科,一千多年前这里是琉森湖畔的一个小渔村,公元700年开始逐渐发展,尤其是13世纪,阿尔卑斯山的圣哥特哈德通道开辟后,琉森成为跨越阿尔卑斯山转运货物的重要商镇。1332年加入瑞士联邦,在加尔文宗教改革运动中,琉森是天主教的堡垒,耶稣会以此为基地,对抗加尔文宗教改革浪潮。18世纪末,琉森曾有五年是拿破仑的赫尔维蒂共和国的首都。1841年, 琉森脱离瑞士联邦独立,由此引起1847年独立联盟战争;次年琉森重新加入瑞士联邦。现在是瑞士中部琉森州的首府。
琉森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的瑞士交通博物馆展览不同年代的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内有瑞士唯一的超大屏幕IMAX电影院。此博物馆为瑞士最大及最多游客参观的博物馆。还有瓦格纳纪念馆、毕加索纪念馆、Hans Erni(琉森著名画家)博物馆;此外,还有冰川公园、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每年春季,这里举行电视金玫瑰奖颁奖典礼,夏季则举行琉森音乐节。
我在中国、美国和世界其它地方走过不少城镇,琉森即便不算最美的,也是最美丽城市之一。我抵达琉森的那天,天公不作美,黑云压城,但即便如此,这座古城魅力不减,更增添了悠长醇厚的韵味。
这第一张照片不是我拍的,是在网上寻找琉森有关信息时发现的。琉森天气晴好时,是这样色彩斑斓的!供各位看客用作想象的基点。
罗伊斯河穿城而过,全长204米的卡贝尔桥(Kapellbrücke)有如一条水上长廊,连接的两岸,成为琉森最主要的景观。这一木桥建造于1333年,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1993年曾发生火灾,烧毁了一部分,后重新修复。桥中间有一座六角形水塔,原本是13世纪的古堡。
桥内的图画描绘17世纪时琉森的故事。
小城街道上到处是古老的喷泉、雕塑和壁画。
虽然空气中拧得出水来,但這些露天餐桌仍然静静地伫候食客。
苏轼诗曰:黑云翻墨未遮山……望湖楼下水如天。
“爱丑之心,人皆有之。”這家商店门口的几个丑人丑狗,特别能引人合影。
在欧洲城市——琉森也不例外——教堂是其灵魂。
琉森大教堂内外都金碧辉煌,透出一股富贵气。
远眺依稀能看见雪山。那是我们奔赴的目的地。
一时兴起,索性拍了两张黑白照片,更能发思古之幽情。这张是孩子们在排队买三明治当午餐。
邮递员正在挨门挨户送邮件。
琉森的另一座教堂(名字待考)。
告别琉森,开出城来,浓云却逐渐散去,色彩逐渐鲜明。看到这样的景色,谁能忍得住不一个劲大拍特拍呢!
近期图文:
历史短更尊重历史:美国腹地掠影之一(组图)
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乌尔姆大教堂(组图)
“欧洲之巅”——瑞士少女峰(组图)
趣闻最多的第三届奥运会(组图)
看了两场新泽西的古董车展(组图)
国军后代前往抗日战场寻访祭奠(组图)
登高壮观天地间,回望齐州九点烟(组图)
被清水洗了三次五次的洛基山(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