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有遗传——我爱游山逛水的父亲走到哪里就要登制高点,影响到我也养成这个习惯:到了任何地方,就要尽可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俯瞰山川形胜,将棋盘似的大地尽收眼底,了然于胸——不过我并不是登山爱好者,不敢像我的几个同学那样,年过半百了,仍然乐在征服雪山峭壁;我是没出息的,我盼望最好是能有缆车、电梯! 喜欢登高,如果是军事家,当然是有充分理由的,尤其是古代,既没有间谍卫星,又没有谷歌地图,当统帅的只能攀到“离天三尺三”的高处,居高临下,好行军布阵;真正交起手来,也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但像我,其实没有必要。但养成了习惯,到了一个地方,若没有登上当地的制高点,总觉得是个缺欠,甚至好像自己白去了一趟似的——大概是因为自己实在平庸,内心深处又深深埋藏着“站得高、看得远”的渴望吧? 记得年轻时有个专门从事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老专家曾对我说过,他相信,经常骑在父亲肩上的孩子,比只能在地上跑去跑来的孩子,视野和心胸一定要开阔得多。 或许就是因为这,中国的三山五岳,我登了一多半;对于唐诗宋词中升到高处俯瞰众生的诗句,更是萦绕于心,再三吟咏:“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回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白居易《长恨歌》)…… 这里贴上一组在纽约、芝加哥、西雅图和温哥华登高拍摄的记游照片。其它在阿尔卑斯山、洛基山、东南亚的山区,以及在其它许多城市攀到塔上、教堂钟楼等地拍摄的照片,有空翻找出来再贴上。 从西雅图的太空针上极目眺望云起云飞…… ……潮涨潮落。 从纽约皇后区的数十层高楼向西俯瞰曼哈顿一口吞下了夕阳。 在曼哈顿的高楼上向西眺望,河对岸是我的“第二故乡”新泽西。 在曼哈顿俯瞰,哈德逊河西岸的新泽西那边才分明是落日的归宿。 在芝加哥的制高点西尔斯大楼上俯视,这大湖分明就是浩瀚沧海。 “一览众楼小。”芝加哥多少高楼,统统匍匐在西尔斯脚下。 看沿着河排开的各种高楼,难怪人们叫芝加哥为“建筑博览会”。 从高处望下去,有山、有海、有湖有河的温哥华更是得天独厚! 五彩缤纷的温哥华城区。 从高楼上远眺温哥华的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