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不适应纽约的喧嚣嘈杂、人车壅塞和光怪陆离。纽约是年轻人的天堂,而我渐入老境,更喜欢乡间的安谧。因此,虽然纽约近在咫尺,也知道纽约是个多元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雄冠全球的大宝库,但总是把进纽约视为畏途,能不去就不去。
不过,正如著名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谈到自己为何每年要来一次纽约时所解释的:“我必须每年去充一次电。”(大意)。虽然我绝对没有她那么自觉主动,但我每次进纽约,离开时除了精神疲惫不堪、眼前长久飞舞各种炫目的色块光芒,耳朵里长久萦绕乱糟糟的声浪之外,也分明感受到了新鲜景物和事件的刺激,使自己振作起几分活力。
这次去纽约办事,在街头信步走走,就看到兩场不错的舞蹈。
一场在毗邻纽约公共图书馆的Bryant Park。这里晚上要演出,一帮年轻小伙子和姑娘看来是在走台排练。播放的音乐,碰巧我还比較熟悉,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这部乐曲,特点就是没完没了地从头再来:速度始终如一,调性始终不变,旋律始终重复——重复了多少遍?我的感觉中是重复了几十遍,但查资料,没有那么多,据说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一共重复了九遍,尤其是那个小鼓,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这样的节奏,一点不变地从头敲到尾,让人越听越抓狂。乐曲唯一的变化,就是渐强:第一遍,是由长笛和单簧管演奏,轻柔,恬静;但是一遍又一遍重复,每一次重复都有新的乐器加入,于是乐曲情绪越来越热烈,到最后一遍时,乐队全奏,号啊管啊鼓啊还有无数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卯足了劲,震天价响。
这部曲子我以前是敬而远之,知道它享有盛名,不仅是拉威尔最有名的舞蹈音乐,而且是20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杰作之一,表现一个酒店中从一个女孩寂寞地独舞,到带动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随着大跳特跳,尽兴狂欢。但一遍又一遍地越来越强、毫无变化的重复,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得起的,我感觉,乐曲是一把又一把地越来越有力地将我驱赶得远远,以致我一听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鼓声过门,就落荒而逃。不过,这天我在这个Bryant Park,因为有一批健美的少男少女翩翩起舞,竟然毫不觉得乐曲单调,倒觉得旋律与他们的舞姿融为一体。看来,“舞曲”就得有舞,光听乐曲,未必是最佳欣赏方式。
看完了一阕西方古典舞蹈,来到中央公园东南角“伟大军队广场”(Grand Army Plaza),金色雕像下,几个黑人小伙子在节奏強烈的Hip-hop伴奏下,大跳霹雳舞,群舞之后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表演各自的绝活。虽然都是红衣红鞋,但显然不是统一订制的演出服。与刚才那场舞蹈和乐曲的风格、传统迥然有别,但也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
舞者从观众中挑出一个孩子对舞,这个孩子也挺有艺术细胞,学得还挺快!
近期图文:
两位著名学者吴思、刘瑜解读《独裁者手册》
中国要现代化——但要的是多数人的现代化
费城众多巨幅壁画值得一看(组图)
费城南街奇妙的马赛克魔术花园(组图)
瞻仰杰斐逊《独立宣言》珍贵手稿(组图)
“丧权辱国”倒逼中国司法进步
一位年轻奇人的一篇奇谈
全球精神排行榜,中国排第几?
文章评论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留言时间:2014-07-10 08:57:41
发了六十七集的《盛宣怀》,网址见:http://www.penchinese.org/magazine/379; http://www.penchinese.org/magazine/460; http://www.penchinese.org/magazine/636 引子可看看,十年前作品,但史实大致是不错的。读近代史,不可不读“盛档”,《轮船招商局》、《上海纺织局》、《义和团时期》、《中国通商银行》、《汉冶萍公司》,还有《愚斋笔记》,那里面才有一个真正的近代史,所有近代史人物,从慈禧、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袁世凯、胡雪岩、郭嵩涛、张荫垣、孙文等数百主要人物皆其内。读《义和团时期》,庚子之乱,八国进京,盛宣怀侄子抱怨令人喷笑,其言辞与今几乎别无二致:“如今天下大坏,皆因洋人开埠、通商蛊惑所至,想康乾时,没有洋人蛊惑,那是盛世。”其实,看英公使马戛尔尼日记,谁都知道那是什么世。康熙殪后,国库银子仅三百万两,弄得雍正垂直行政、挨县搜刮;乾隆殪后库银仅两百万,弄得嘉庆抄和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