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知“反右”中几十万“右派”的悲惨遭遇,得知“文革”中数百万受迫害者的悲惨遭遇,因为他们多数有文化,能够讲出来、写出来。但是中国数千万饿死的和数亿幸存的农民,没有文化,他们在50年间只能把惨痛往事封死在胸膛,没有人倾听,也没有人理会、没有人相信。感谢依娃!
老高按:8月22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明镜书刊”节目,安排我来介绍《寻访大饥荒幸存者》这本书。
其实对这本由明镜出版社出版的厚厚的大书,我的了解并不太深,因为我并非此书的责任编辑——甚至并沒有读完,只是仔细读完由《新史記》节录的部分章节。但我读过的这些章节,足够怵目惊心;而且我以《新史記》记者的名义,采访过作者依娃,她对我的讲述,让我深为感动。所以给准备两千字、足够讲5分钟的內容,是绰绰有余了。
谈起大饥荒,近年来,不断有人出书、著文,头上都有堂而皇之的头衔,断然否定历史上有过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饥荒,让我实在觉得匪夷所思。只要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不管当时在什么地方,经历的饥饿是重是轻,怎么就能昧着良心,否定历史上真实存在这场惨重的悲剧呢!
尤其是最近成为新闻人物的林治波,更是让我百思莫解。他担任新华社甘肃分社的社长,在自己的微博上说:“有人竟然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千万人。至今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他家里谁饿死了,可都在那里叫嚷死了几千万。还有人说,全家都死了,故无法告诉我。如果真是那样整家整家地死亡,那得死几个亿啊?”
就在他任职的甘肃,就是大饥荒的重灾区。他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公然否认就在身边的这样的史实啊!林治波只要翻一翻有关历史文件(按他的身分和级别,查阅这样的文件,只是举手之劳),就会知道:
在1959年到1961年的大饥荒期间,甘肃省通渭县发生了与河南的“信阳事件”同样惨烈的事件。虽然通渭饿死人数比信阳少,但通渭饿死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远远高于信阳八分之一的比例。事情曝露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共甘肃省委将这个事件称之为“通渭问题”。事过五年以后的1965年7月5日,中共通渭县委就此事件写出报告:《通渭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个报告称:“全县人口死亡60210人,死绝了2168户,1221个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外流11940人,土地荒芜36万多亩,牲畜死亡33000多头,羊被宰了40000多只,猪、鸡、猫、狗等几乎绝了种,拆毁房屋5万多间,砍伐树木27万多株,农业生产停顿,学校工厂关门,社会动荡不安。”(《中共甘肃省委文件》甘发[65]347号:《甘肃省委关于报送“通渭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报告》)
而据杨继绳介绍:2000年8月9日,在他主持召开的通渭县老干部座谈会上,几位亲历者讲述了当年的惨状。他们说,通渭县向中共西北局汇报的数是缩小了的,实际是饿死了三分之一。当时,70%以上的家庭有死人,有的全家都死绝了,大量尸体没有人掩埋。当时不怕死人怕活人。死人太多了,不怕。活人要吃人,害怕。人吃人的事发生不少……
这样的史实,在甘肃俯拾皆是。而且,林治波甚至都不用到民间去调查,查一下各县的县志,都有详略不等的记载。他更应该读一读依娃调查采访的54万字结晶《寻访大饥荒幸存者》,其中关于甘肃在饥荒中饿死人、人吃人的事例,都经得起追问、检验。但林治波居然敢指斥有良心的学者“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千万人”!
一石激起千重浪,广大网民对他口诛笔伐,迫使林治波后来选择了道歉。但是经常关注林治波微博的人,都会知晓,林治波有着鲜明的立场,从歌颂重庆模式到否认大饥荒的存在,从拥护“文革”到恶语攻击胡适,人们惊讶的是,这样一个人竟可以被官方选中,担任兰州新闻学院院长,去培养新一代新闻工作者!
寻找大饥荒幸存者的惨痛调查
索菲,法广 2014年8月22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导致中国爆发空前规模的大饥荒,官方讳莫如深,不公布统计数字,究竟饿死多少人,一直众说纷纭,有官员和学者甚至根本否认大饥荒。但是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女作家依娃多次回到甘肃、陕西,实地探访,写出了54万字的《寻访大饥荒幸存者》。
今天的“明镜书刊”节目,我们就请明镜新闻出版集团总主笔高伐林来给大家介绍这位作家和她的这本书。
法广:高伐林先生,这位女作家依娃是什么样的人呢?
高伐林:依娃是笔名,真名叫宋琳,她是农民的女儿,母亲就是一位要饭的“叫花子”,原来生活在甘肃秦安县,在那场大饥荒中实在无法活命,逃荒来到陕西富平,嫁了人。依娃在大饥荒过去之后的1965年,出生在陕西富平。
法广:那也就是习仲勋和习近平他们的家乡了?
高伐林:是的。富平也是中国非常贫困的地区,但在那个大饥荒年代,农民总算还有口饭吃。依娃长大后,1993年随丈夫来到美国定居。
法广:她是怎么开始调查写作的呢?
高伐林:她在很长时间里,完全不了解自己母亲的悲惨身世,也完全不了解她出生之前的那场大饥荒的惨烈程度。依娃告诉我,当她第一次读到中国学者杨继绳的百万字巨著《墓碑——1958至1962年大饥荒纪实》书讯,根本不相信中国饿死了3600多万人,甚至很反感。但她还是买了一本,花了很长时间读完它——因为书中有很多数字、很多图表,并不是那么容易读的。依娃读完后又读了一遍,联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到听到的一些事,逐渐相信大饥荒确有其事,发生了兴趣。于是,她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一点一滴地那里套母亲的话,套出了血泪往事:原来,她自己的外祖父、两个姨和一个舅舅——也就是母亲的父亲和三个弟妹,都是在1959年到1961年期间饿死的。外祖父饿死的时候,才42岁。
2011年,她逼著母亲和舅舅一起,从陕西富平,回了一趟甘肃老家。这是依娃第一次回老家。在那里,她见到许多过去从未谋面的亲戚——他们都是大饥荒的幸存者,几乎家家都饿死了人。深受震动的依娃,就开始一篇接一篇地写她了解到的这些人的惨痛经历。每次回国,她都要花大量时间在调查取证上。
法广:这种调查,难度特别大:课题敏感,很难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肯定不高,表达能力有限;大饥荒毕竟过去了50年,即使是当年十来岁的孩子,现在也年过花甲。
高伐林:是啊,许多调查对象甚至还很有顾虑,怕讲这些往事“给社会抹黑”。所以她的调查范围,主要是甘肃、陕西,从自己家亲戚开始,语言相通,容易取得对方信任。
法广:她完全是个人行动,没有人协助她吗?
高伐林:依娃告诉我,她是“调研个体户”,没有资金、没有团队、没有助手,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给予资助。她所有的回国机票、车费、食宿费、答谢介绍人、资助穷苦老人……都是由她和自己家庭掏出钱来,整理、写作期间的生活费用,也都是靠丈夫默默的支持。很不容易啊!我非常钦佩这样的人。
法广:她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呢?
高伐林:她是为了寻访历史的真相。您知道,我们今天得知“反右”中几十万“右派”的悲惨遭遇,得知“文革”中数百万受迫害者的悲惨遭遇,因为他们多数是有文化的人,他们能够讲出来、写出来,让世人了解。但是中国数千万饿死的和数亿幸存的农民,他们没有文化,这些往事,他们在50年间只能封死在胸膛,没有人倾听;漏出来一句半句,也没有人理会、没有人相信,更有可能反倒给他们自己惹来祸殃……所以很长时间不为人知。依娃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她要替那些没有话语权的底层农民说话,要替那些大饥荒的饿殍亡魂发声。
法广:做这样的调查写作,成天接触惨绝人寰的史实,她得要非常坚韧才行。
高伐林:据我所知,她就是在整理录音的时候,都常常听得嚎啕大哭。她告诉我,令她最为震撼的是一位叫作苟应福的老人全家的遭遇,这个大家庭竟饿死了16个人!他没饿死,因为他出门干活,弄到了点吃的。而他的妻子家也饿死了三个人,一共就是19条人命。
依娃也听到许多让她极度愤怒的事。公社、大队都三令五申,禁止饥饿到极点的灾民出门逃荒,到处设关卡、拦阻站、收容所,劳改队。她写过这样的事例:通渭县鸡川镇到了夜晚,干部就挨家挨户用封条封门或者锁上。第二天生产队长再来打开。完全将农民当成农奴、当成牲口!
就这样,她历时三年,访问了二百多位幸存者,在这本书中,她记录了五百多位饿死者,记录了49起人相食的事例。她痛切地说,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他们的墓园,希望他们能够安息。
首发于法广:http://www.chinese.rfi.fr/
转载于明镜新闻网:http://www.mingjingnews.com/
近期图文:
邱会作给儿子的信,也是国史一部分
在中国当一个改革派智囊,有特殊的难度
“革命理想高于天”?!
对越是美好的理想,越要多加小心
又一民主进程挫败的他山之石、前车之鉴
加拿大学者孫乃修向鲁迅重炮开火
毛主席到底是奢侈还是节俭?
当初设计民主很糊涂,用专制重建更扯淡
杨继绳第三次痛驳否定大饥荒的孙经先
纽约街头舞蹈家(组图)
费城南街奇妙的马赛克魔术花园(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