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能否获得另一个诺贝尔奖?
余不洁
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得到了无数人的赞赏,与此同时,他也招致许多严厉的批评。而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人们对他的批评多数集中在文学话题以外。
显然,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很少能有什么大事能和政治脱钩,尤其和政治高度耦合的文学作品,很难置身事外。因此,人们对作家莫言此前一些政治姿态的批评,不能算是苛求。尽管一些人对于这类批评很不以为然,但是,事实上莫言本人对此却是非常在意。
莫言获奖后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的发布会上说:“我现在希望他(刘晓波)能够尽早地获得自由、尽早地能够健康地获得他的自由,然后,我觉得他完全可以研究他的政治,研究他的社会体制。我相信很多批评我的人,是没有看过我的书的。看了我的书,就会明白我当时的写作也是顶着巨大的风险,冒着巨大的压力来写的”。相信莫言先生的这个即席讲话是发自内心的,代表了他的真实情感。客观地说,他的这个表白是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他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认同批评者的立场,或者说他不反对别人的批评言论,他不同意的只是他并非像批评者所责难的那样。莫言认为是别人不了解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很大的风险”这些话中,能让人们知道他内心里是明辨是非的。无论他个人获得了多少成就,他知道,这个制度是不利于思想和创作的。很显然,这个制度给他和所有的作家带来的只有阻力和耻辱。
在这样一个制度上有着明显污点和罪恶的地方,一个作家,一个公众人物,是无法逃避对它的批判的,回避或者漠视罪恶将有损于一个伟大作家的人格。相信莫言先生也是极端在意他人对自己人格的品评。
对于一个作家,取“莫言”作笔名,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嘲讽。只有在一个动辄得罪的地方,一个以言获罪的地方,才会有“莫谈国事,莫言是非”这样的警告或者提示。不管他的作品如何表现,我相信,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存在着对这个世道的恐惧,而恐惧只能带来冷漠和仇恨。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充其量只是莫言先生个人的幸运,除此之外,并无太多的意义。只是,但愿获奖带来的巨大声望能够消除莫言先生的恐惧,从此能够让他堂堂正正地吐露心声,以维护自己和所有国人的尊严为己任。从他获奖后的谈话中,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倘若如此,刚刚57岁的莫言先生或许还有希望获得另一个诺贝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