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党”“带路党”这一类称呼,对不同意见者显然很不尊重,而且话锋转向对人品、动机、背景的种种猜测、断定,远离了应该关注的问题本身。网上有无数次的事实证明:使用这一类标签,很快就毒化了讨论的气氛,很快就将发表不同意见,变成了负面情绪的发泄 老高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五毛党”这个词汇开始在网络上兴起。最近这一两年,又兴起了“带路党”这一名称,与“五毛党”相对,成为左右两派最順手的扣给对方的帽子。 我从来不用、而且极其反对“五毛党”“带路党”这一类称呼。中国许多地方当局(我不敢说全国每个地方)的宣传部门,确实发了很多聘请网络评论员的文件,我在回国探亲时,就亲眼看到过。各级权力者当然有他们控制舆论的意图,但是我仍然反对使用这种称呼。在网上,无从分辨人们的真实身份和真实动机,极难判定某人是不是当局雇佣的“网络评论员”。说话要有根据,你并不知道谁是拿了“五毛”奉旨发帖,谁是出自自己的真实感受发帖;哪是职务行为的成果,哪是个人思想的表达,这种帽子很可能就戴错了脑袋。 “带路党”这个概念,比起“五毛党”来似乎稍有进步,“五毛党”指控的是对方在有关部门拿津贴,但是否真如此,并无根据;“带路党”呢,倒似乎是根据发帖者的言论本身,来判断他在一旦中外冲突的场合中,必然给危害中国利益的外国势力“带路”。但是这种基于预测的判断,唉,同样是高度主观的。 记得前几年,有好几位我很尊敬的民主自由主义派别的学者,坚定地指认某位与他们观点相左、对他们有时含讥带讽的学者是“宣传部或国安部的写作小组”,理由是此人写得太快、太多了,差不多一天一篇,话题又范围极广,还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言之有物,有一定水平,绝对不是一人所能为;他的某篇文章又显然与官方看法保持一致,于是“证毕”:此人必是“御用笔杆子”无疑。这些学者要求一些跟他们关系比较接近的媒体,不要发此人的文章——“我们只能跟学者对阵,不能跟一支庞大的御用队伍对阵”。 这种说法及其理由、对媒体提出这种要求,我都不以为然,让我对他们的敬意打了折扣。首先,判断此人必是“宣传部或国安部的写作小组”的依据,就站不住脚;其次,更没有权力这么要求媒体吧?再次,学者只看对方的道理是否正确,是否有讨论价值,至于对方是,或者不是“宣传部或国安部的写作小组”,管他呢!如果在国内,或许害怕跟在“批判的武器”后面的“武器的批判”(马克思语),害怕对方在道理下面的某种权力,探知了其真身,是为了敬而远之、避之则吉;但在言论自由的海外环境,总不至于有这一类顾虑吧。 “五毛党”“带路党”这一类称呼,对不同意见者显然很不尊重,而且话锋转向对对方人品、动机、背景的种种猜测、断定,远离了应该关注、探讨的问题本身。网上有无数次的事实证明:使用“五毛党”“带路党”这种标签,很快就毒化了讨论的气氛,很快就将发表不同意见,变成了负面情绪的发泄。 當然,“胳膊扭不过大腿”,我只能提出声音单薄的倡议,只能“从我做起”,在自己文章中一如既往地,不关注、不纠缠任何讨论方的动机、背景(也不打算对批评我的人所臆测我的动机、是不是“五毛”“带路党”“汉奸”之类,进行辩护和反驳),只讨论对方看法本身。或许我挡不住“时代潮流”,不过,至少让我守住我自己吧。 即兴发这么一篇议论,是因为今天看到《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这家报纸,有许多人说它是“御用工具”,或许算吧?但我并不关心;而这篇文章的主旨,我是同意的,搬来此处,供各位参考。 “五毛”等标签有攻击性,阻碍理性探讨 何兵,《环球时报》2012年1月19日 “五毛党”、“带路党”等标签,最近被频繁用于左右派的语言厮杀中。笔者也曾将某些人贴上“五毛”标签。但近来反思,“五毛党”、“带路党”等网络词语,本质上是一种标签。如不加辨析地使用,只会破坏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问题探讨,形成人们左右两派缺乏对话、只会言语攻击的印象。 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生动。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一些比较死板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五毛党”、“带路党”的出现,仅从词汇而言,就像“潜规则”等新词一样,相当生动并具有创造性,因而得以在网络空间大量传播和使用。比如“爱国贼”被用来形容那些看起来爱国,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爱这个国家的人。将“爱国”与“贼”这一组对立的词,组成一个生动的词组,具有创造性。但同许多网络词语一样,“五毛党”、“带路党”的生命力在于其网络语境的形象性,其含义并不规范,再加上在网络上不加思考地滥用,它们本质上就成为一种标签,代表的是一种片面认识。 目前来看,这种到处乱贴标签的行为,主要活跃在网络上。以微博这个平台而言,笔者发现,通过实名认证的人,往往很少对别人胡乱贴上标签。真正喜欢给别人贴标签的,多是未经过实名认证的一些网民。“五毛党”这种标签确实属于语言创造,法律无法有效限制其使用。而在网络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未经过实名认证的人会觉得,既然已经有标签,所以用这些标签攻击别人,属于表达个人观点的正常情况,不必慎重自己的言行。这种发表缺乏责任意见的做法,只能让各种观点的交锋,失去方向和力道,降格为“扣帽子”式的语言厮杀。 标签的出现还让一些懒于独立思考的人,习惯被标签所带有的倾向性所影响。正常的探讨应该是首先读懂别人的观点、看法,然后才有的放矢。然而,只要一个人被扣上“五毛党”、“带路党”的帽子,他的观点也被先入为主地理解,即使他有对社会的一些具体看法,也仍会被认为属于“左”或“右”的方向。在这种标签化过程中,人们很少讨论上述看法中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往往直接以偏概全,或者越过思考环节直接发声。虽然被网民称为“五毛党”人的一些观点,笔者并不赞同,但是他们确实也提出过一些好的建议,至少也为人们思考、分析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鼓励多视角、多维度的讨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目前,网络空间上互“赠”标签的情况非常多,似乎整个中国舆论都卷入了“左”“右”两大阵营的语言厮杀中,显得左右阵营之间互相妖魔化,彼此尖锐对立、不相往来。但是,这绝非事实。即使是一些被公认为“左”“右”阵营的人,其实私底下也有相当多的接触,甚至彼此之间印象也都不错。 因此,鼓励左右交锋,就必须慎用“五毛”、“带路党”等标签,加强更多的人际交流,容纳更多学者参与讨论,甚至在彼此的言论阵地上,刊登对方的观点文章,引发争鸣和探讨。通过搭建对话平台,在文字领域、在思想上理性厮杀,而不是动辄使用语言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就会有更多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性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