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令狐冲 |
|
留言时间:2010-06-12 06:39:53 |
|
|
同感,顶老高好文!
窃以为,当年是流氓集团战胜了乡绅集团。中国历代统治者都畏惧的历史评价,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这儿不见了。让俺气节的是,当年他们在国内这么流氓无赖,在国际上却君子的很啊,尤其是毛。好在,第三代第四代已经不如以前强势了,现在这个流氓集团也在进化,流氓性,无赖性都在递减。
统治者无所畏惧,没有制衡是民之大不幸。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4 13:47:40 |
|
|
這篇文章我也放到了明镜网我的博客上,也有很多很有意义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同与异)。如大家有兴趣不妨前往一观: http://www.mirrorbooks.com/wpmain/?p=32854
同为武大校友的阿妞不牛,写了一个帖子,我转贴到这里:
作为武大学子,这个纪念亭当年就给了我这样深刻的教育:
国民党蒋介石这样的反动军阀,想不到竟然对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教授有这样的敬畏!如果周鲠生校长在1949年后仍然主政武大,他如果胆敢喝问一个奉命抓捕反革命学生教授的解放军排长,或者对一个批斗牛鬼蛇神教授的工农兵学员党支部书记对着干,算他真有种!
不是周鲠生校长有种,是蒋介石国民党不黑,至少不够黑!
有种如刘道玉校长,在省委会议上为了武大的地皮跟省委书记抬个杠,都最后让刘道玉吃不了兜着走!
对知识和文化,对文人学生,对生命,对传统道德伦理,对舆论民情有无基本尊重和内心深处的敬畏与否,是国民党和中共的分水岭。对所有这些价值毫无顾忌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铁石心肠铁血手段,就是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葵花宝典秘籍。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26:34 |
|
|
回郭家院子: 您父亲说得太好了!向他老人家致意。愿所有人,首先是权力者,在心里高悬这一帧条幅!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25:46 |
|
|
回捂被子笑°: 1,没错,过了63个春秋看,武大的“六一惨案”只是个小事件。可当时可是个惊动全国的大事件啊!死了三人,伤了若干,这还了得,举国群情激愤!国民党时期的大事件,到了共产党时期,同等规模的事件,竟然变得微不足道,提不上筷子了——才死三个学生,算什么大事? ——时代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2,见识过大事件的人,尽管用大事件做镜子;没有见识过大事件的人,不妨用小事件做镜子。
3,戏曲界有句俗话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这里借用一下:“只有小眼睛,没有小镜子”。眼睛大,从多小的镜子也能看到大道理;眼睛小,就是给他再大的镜子,也只会说“从这点小P事能看出什么东西”!
4,说“政府更宽容地评价六四,等再过些日子,等想和GD死磕到底的人少些,等死磕的心淡些再说吧”,这话有什么根据?莫非哪位政治局常委给您悄悄透了底:一旦反共的人少了,我们政府就会“宽容地评价六四”? 我们P民倒是从无数证据看到:政府压根儿就不想评价“六四”,恨不得把“六四”从所有人脑海里都挖出去、从所有史书上删了去。或许这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能够奏效吧——君不见,现在30岁以下年轻人,没有几个人知道赵紫阳、王丹、柴玲?但人们遗忘了“六四”,政府就安稳了么?君不见,现在跟政府死磕的人,不管是上海杀警察的杨佳还是湖南杀法官的朱军,有几个是念叨着“六四”的当年学生? 还是章碣的诗精辟:“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20:44 |
|
|
回春阳: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而且我们八十年代初上学时,这个亭子简直破败、寒酸得不成名堂。我到2005年回去时才惊异地发现修葺得焕然一新,但是,杳无人迹…… 恐怕直到2007年这个“‘六一’惨案60周年图片展”之前,没有几个武大校友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要感谢武大档案馆和校友总会!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19:26 |
|
|
|
作者:郭家院子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0:44:19 |
|
|
人们逐渐走向宽容的年代正在到来,我们期盼着这一天!
我父亲在他即将出版的书《雪泥鸿爪》结尾中写道:
”武汉东湖长天楼茶座的墙上,挂了一帧条幅:“与天和,其乐无穷;与地和,其乐无穷;与人和,其乐无穷。”
说得好,说得透彻。它反映了千百万人的心愿。
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动辄得咎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终于进入了一个和为贵的社会。
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这是一个年过九旬老人的心声,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
|
|
|
作者:捂被子笑°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0:09:39 |
|
|
这点破事若说算镜子,也就是一个打碎的指甲盖儿大小的镜子,你能从这上面看到什么?
大历史大镜子就在那里,你不看,也看不到,偏想从这点小P事看出东西,笑话.
想让政府更宽容地评价六四,等再过些日子,等想和GD死磕到底的人少些, 等死磕的心淡些再说吧(总之,糊涂蛋少糊涂些). 现在想让人家敞开些心胸,要知道,人家正担心你长刀子进去呢.事情不好办呵. |
|
|
|
作者:春阳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8:27:16 |
|
|
谢谢, 想起那个记念碑了, 但不知还有这么多背后故事。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7:50:14 |
|
|
好文,支持!当年《新华日报》可是提倡民主的急先锋啊。。。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7:34:47 |
|
|
谢谢诸位光临和发表看法。随着越来越多的档案解密,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开口讲述亲身经历,越来越多执着的人去挖掘钩沉,对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叙述逐渐逼近真相。甚至过去以为没有很多争议的历史事件(像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皖南事变……)也都呈现出更多层面的事实。 愿共同努力! |
|
|
|
作者:枫苑梦客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7:01:07 |
|
|
谢谢分享。历史很讽刺人,当年国民政府在处理学潮风波时态度软弱,让地下党得手,使得学潮越演越烈,国民党丧失人心,共产党大得民心,夺得政权。以搞学运起家的中共当然要吸取历史教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死不认错,一硬到底。这是一个死结,大概要等到中国民主化的那天才能解开。 |
|
|
|
作者:晚秋心情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5:59:35 |
|
|
谢分享好文。 再次领教“历史是一面镜子”。 中国近现代史的真相,有待大家点点滴滴的不懈努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