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三年前收到朋友萧远发来的文章,讲我的母校武汉大学一段革命往事。文章未署名,看来是萧远本人写的,读后感慨系之:都说国共两党是孪生兄弟,思维和行为方式十分接近,但看这里介绍的史实,63年前(1947年)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当局处理惨案的方式,与共产党21年前(1989年)的方式,何止天壤之别! 话说回来,国民党两年后丢了江山,共产党则有惊无险地度过21年,不同的结局,是否正缘于这一分野呢? 时间又过了三年,情况并无大变化,将此文配上一张我2005年回武汉时照的“六一惨案纪念亭”图片,贴在这里供更多校友和朋友分享,同时表明我抵抗遗忘的态度。
武汉大学六一亭 星期天(6月3日)带儿子到武汉大学的“宋卿体育馆”(注)玩轮滑,无意中发现武汉大学档案馆和校友总会在这里办了个“‘六一’惨案60周年图片展”,细细看来,还有点意思,顺手也拍了几张照片。 前半部分是我们武大子弟几十年来众所周知的故事:1947年6月1日凌晨,国民政府为搜捕地下共产党,制止拟于6月2日发动的总罢课,派2000军警包围了学校,按黑名单抓了5名教授和10名学生,正待囚车要开走时,被惊醒起来的学生团团围住,他们怒不可遏地砸烂车窗,拖下司机,切断油路、电路要营救学友,混乱中军警开枪,3名学生死亡、3人重伤、16人轻伤,史称“六一惨案”。 武汉大学有“六一纪念亭”,年年清明都有武大附小的学生来祭扫,控诉国民党开枪屠杀爱国学生的滔天罪行。 展览的后半部分,公布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值得注意:
其一,时任校长周鲠生6月3日从南京赶回珞珈山,一向沉稳庄重的周鲠生一到灵堂失声痛哭,全身发抖,守灵的一千多师生与校长一起痛哭。随即他率18名教授前往武汉行辕严正交涉,周校长指着行辕主任程潜喝道:“限你24小时内,全部交还我被捕师生,不然,我即组织5000人的队伍,披麻戴孝抬着三副棺材、20副伤员担架在武汉三镇游行示威。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你程潜一个人负责!” 迫于政治压力,尤其是周鲠生校长义正词严的“最后通牒”式强硬态度,程潜被迫同意放人。下午4点,被捕师生保释回到学校。 60年前,我们的校长可以和自己的学生如此贴心,为了保护自己的师生敢于向华中军政一把手叫板,敢于义正词严地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主持公平正义。这是周鲠生校长至今深受尊重的地方,也是值得今天我们一些学校校长深思的。
其二,6月3日,南京政府行政院长张群接到武汉大学“‘六一’惨案”的报告后,即拍来电报,指派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前往武汉大学查明事件原因,依法处理此事。
其三,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蒋介石获悉此事后,6月3日致电武汉大学教授会万卓恒主席并转周校长暨全体教职员:“悉武汉大学发生不幸事件,殊出意外,尤违中正平日爱护武校之素怀,深感痛惜。刻已电令武汉行辕程主任负责查办秉公处理,望对伤亡学生代为抚慰为盼。 中正 已冬”
虽然当时武汉的学潮早已开始,5月22日武汉大学1700名学生已举行过大游行,28-31日连续几天在校内集会,会上约定,响应华北学联提出的定于6月2日举行的全国各大城市学生大游行实行总罢课,但蒋介石的电报仍把此次事件定性为“不幸事件”、“深感痛惜”。
其四,6月3日,时任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亲笔写信给周鲠生校长,言辞恳切地对误伤学生事件表示道歉,奉令查处将执行当事人—武汉警备部稽查处长胡孝扬、科长陈肇鸿等四人解送本行辕军法处,依法审判,从严惩治。一并送上2亿元抚恤金(还具体分配为:3名误伤死亡学生抚恤金每人各4000万元,丧葬费各1000万元;3名重伤人员医药费每人各1000万元,轻伤学生医药费共2000万元)。
6月22日武汉大学举行追悼六一惨案死难烈士大会。次日为死难者出殡,在武昌、汉口市区抬棺游行。三烈士安葬在张家山,师生情绪得以宣泄,加之放暑假学生回家,学潮风波告一段落。 至于后来惩治凶手,撤职查办警备司令等细节就不另了。
历史档案清楚地告诉我们,当时国民政府在处理这起因学潮风波引发的流血事件中,态度非常鲜明,行政效率也非常高,所以很快取得了师生的谅解,平息了这场风波。 死难学生陈如丰的弟弟陈英武,于“‘六一’惨案”45周年前,与其兄妹一道来到武汉为陈如丰扫墓,全家还捐资18万人民币设立了武汉大学陈如丰奖学金,成为美谈。
60年前的今天,蒋介石电令程潜抚慰伤亡的学生,国民政府妥善处理了一起开枪流血的事件,迅速地在三天之内赔礼道歉、惩治当事人、送达抚恤金……很快平息了一场政治风波;历史有些巧合,18年前的明天也发生了一起因学潮导致开枪流血的事件。但在处理这个事件上,现今政府却相当被动,硬着头皮咬死不认错,至今对死难者不予甄别、不予抚恤、不准谈论真相,年年此时如临大敌,一进入六月就如惊弓之鸟。不仅失去公平正义,连原有的执政信誉也丧失殆尽。 拉开一段时空的距离,跳出相关的利益格局。国共两党在对待处理学潮及冲突激化导致开枪流血事件上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值得深思和总结的。 感谢武大档案馆将尘封多年的档案资料解密公布,让我们比较全面地知道了“‘六一’惨案”的真相。
注:黎元洪,字宋卿,该馆是他捐建的,所以“颜其额曰宋卿体育馆”。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令狐冲 |
|
留言时间:2010-06-12 06:39:53 |
|
|
同感,顶老高好文!
窃以为,当年是流氓集团战胜了乡绅集团。中国历代统治者都畏惧的历史评价,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这儿不见了。让俺气节的是,当年他们在国内这么流氓无赖,在国际上却君子的很啊,尤其是毛。好在,第三代第四代已经不如以前强势了,现在这个流氓集团也在进化,流氓性,无赖性都在递减。
统治者无所畏惧,没有制衡是民之大不幸。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4 13:47:40 |
|
|
這篇文章我也放到了明镜网我的博客上,也有很多很有意义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同与异)。如大家有兴趣不妨前往一观: http://www.mirrorbooks.com/wpmain/?p=32854
同为武大校友的阿妞不牛,写了一个帖子,我转贴到这里:
作为武大学子,这个纪念亭当年就给了我这样深刻的教育:
国民党蒋介石这样的反动军阀,想不到竟然对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教授有这样的敬畏!如果周鲠生校长在1949年后仍然主政武大,他如果胆敢喝问一个奉命抓捕反革命学生教授的解放军排长,或者对一个批斗牛鬼蛇神教授的工农兵学员党支部书记对着干,算他真有种!
不是周鲠生校长有种,是蒋介石国民党不黑,至少不够黑!
有种如刘道玉校长,在省委会议上为了武大的地皮跟省委书记抬个杠,都最后让刘道玉吃不了兜着走!
对知识和文化,对文人学生,对生命,对传统道德伦理,对舆论民情有无基本尊重和内心深处的敬畏与否,是国民党和中共的分水岭。对所有这些价值毫无顾忌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铁石心肠铁血手段,就是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葵花宝典秘籍。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26:34 |
|
|
回郭家院子: 您父亲说得太好了!向他老人家致意。愿所有人,首先是权力者,在心里高悬这一帧条幅!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25:46 |
|
|
回捂被子笑°: 1,没错,过了63个春秋看,武大的“六一惨案”只是个小事件。可当时可是个惊动全国的大事件啊!死了三人,伤了若干,这还了得,举国群情激愤!国民党时期的大事件,到了共产党时期,同等规模的事件,竟然变得微不足道,提不上筷子了——才死三个学生,算什么大事? ——时代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2,见识过大事件的人,尽管用大事件做镜子;没有见识过大事件的人,不妨用小事件做镜子。
3,戏曲界有句俗话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这里借用一下:“只有小眼睛,没有小镜子”。眼睛大,从多小的镜子也能看到大道理;眼睛小,就是给他再大的镜子,也只会说“从这点小P事能看出什么东西”!
4,说“政府更宽容地评价六四,等再过些日子,等想和GD死磕到底的人少些,等死磕的心淡些再说吧”,这话有什么根据?莫非哪位政治局常委给您悄悄透了底:一旦反共的人少了,我们政府就会“宽容地评价六四”? 我们P民倒是从无数证据看到:政府压根儿就不想评价“六四”,恨不得把“六四”从所有人脑海里都挖出去、从所有史书上删了去。或许这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能够奏效吧——君不见,现在30岁以下年轻人,没有几个人知道赵紫阳、王丹、柴玲?但人们遗忘了“六四”,政府就安稳了么?君不见,现在跟政府死磕的人,不管是上海杀警察的杨佳还是湖南杀法官的朱军,有几个是念叨着“六四”的当年学生? 还是章碣的诗精辟:“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20:44 |
|
|
回春阳: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而且我们八十年代初上学时,这个亭子简直破败、寒酸得不成名堂。我到2005年回去时才惊异地发现修葺得焕然一新,但是,杳无人迹…… 恐怕直到2007年这个“‘六一’惨案60周年图片展”之前,没有几个武大校友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要感谢武大档案馆和校友总会!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6:19:26 |
|
|
|
作者:郭家院子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0:44:19 |
|
|
人们逐渐走向宽容的年代正在到来,我们期盼着这一天!
我父亲在他即将出版的书《雪泥鸿爪》结尾中写道:
”武汉东湖长天楼茶座的墙上,挂了一帧条幅:“与天和,其乐无穷;与地和,其乐无穷;与人和,其乐无穷。”
说得好,说得透彻。它反映了千百万人的心愿。
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动辄得咎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终于进入了一个和为贵的社会。
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这是一个年过九旬老人的心声,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
|
|
|
作者:捂被子笑° |
|
留言时间:2010-06-03 10:09:39 |
|
|
这点破事若说算镜子,也就是一个打碎的指甲盖儿大小的镜子,你能从这上面看到什么?
大历史大镜子就在那里,你不看,也看不到,偏想从这点小P事看出东西,笑话.
想让政府更宽容地评价六四,等再过些日子,等想和GD死磕到底的人少些, 等死磕的心淡些再说吧(总之,糊涂蛋少糊涂些). 现在想让人家敞开些心胸,要知道,人家正担心你长刀子进去呢.事情不好办呵. |
|
|
|
作者:春阳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8:27:16 |
|
|
谢谢, 想起那个记念碑了, 但不知还有这么多背后故事。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7:50:14 |
|
|
好文,支持!当年《新华日报》可是提倡民主的急先锋啊。。。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7:34:47 |
|
|
谢谢诸位光临和发表看法。随着越来越多的档案解密,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开口讲述亲身经历,越来越多执着的人去挖掘钩沉,对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叙述逐渐逼近真相。甚至过去以为没有很多争议的历史事件(像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皖南事变……)也都呈现出更多层面的事实。 愿共同努力! |
|
|
|
作者:枫苑梦客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7:01:07 |
|
|
谢谢分享。历史很讽刺人,当年国民政府在处理学潮风波时态度软弱,让地下党得手,使得学潮越演越烈,国民党丧失人心,共产党大得民心,夺得政权。以搞学运起家的中共当然要吸取历史教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死不认错,一硬到底。这是一个死结,大概要等到中国民主化的那天才能解开。 |
|
|
|
作者:晚秋心情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5:59:35 |
|
|
谢分享好文。 再次领教“历史是一面镜子”。 中国近现代史的真相,有待大家点点滴滴的不懈努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