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故事,不仅仅缓解了信仰及利益的冲突,稀释了族裔及国家的隔膜,软化了历史及现实的对立,更让人们超越于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爱国与卖国之类争论的排天声浪,从生死的抉择、心灵的连通中去领悟:人性应该何等地辉煌,又可以何等地辉煌
前天有位朋友发来2001年“911”之后她给在中国的朋友所写的书信,提醒了我:又到“911”了——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911”九周年了! 曾有人称“911”揭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九年来发生了很多事,仅就战事而言,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为首的联军进攻阿富汗,打垮了塔利班;联军进攻伊拉克,活捉了萨达姆;伊拉克内战不已,美军好不容易撤出;而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死灰复燃,美军不得不增兵;朝鲜和伊朗的核阴云在聚集,战火似乎一触即发;而恐怖组织策划发动的恐怖袭击仍在继续:在也门,在巴基斯坦,在英国伦敦,在俄罗斯,在中国的乌鲁木齐,甚至又在纽约的时代广场…… 九年来有许多感悟,但一时好象无从说起。翻出了一篇写于2001年10月的旧作——给一本仓促出版的书所仓促写就的序言,重温那段揪心的岁月。
让世界充满爱
——《“911”人性辉煌》序
◆高伐林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本书的执行主编施雨向明镜出版社交出这本十多万字书稿之日,正是“911”大悲剧过去七七四十九天。按照中国过去的说法,这是超度亡灵、祈祷冤魂的大日子,明镜出版社、多维新闻网、施雨以及所有本书的作者们,为数千无辜遇难者,献上了各自的一瓣心香,合成这样一份富有深意的郑重祭礼。 难道不是吗?弘扬人性——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告慰死者?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概括死者的嘱托?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直抵“911”浩劫惨痛教训的底蕴?
●“911”恐怖分子袭击事件,是人类在新世纪所遭遇的最惨烈的一次浩劫,也是人类历史上野蛮程度超出想象的一场屠杀。何等剧烈地冲击了全球的政治版图和经济体系!何等严酷地考验了各国的社会机制和领袖胆略! 但是,这场超级惨剧,更剧烈冲击、更严酷考验的,不是别的,是人性。 本书的故事所证明的正是被浩劫冲击、考验的这个最根本层面——逃生与救援,创痛与忧伤,关爱与互助……每一个故事,都讲述了人性横遭摧残,人性被迫殒灭;每一个故事,也都证明了人性依旧延续,人性屡屡复活。最脆弱的是人性,那么轻易地就被摧毁;最坚韧的也是人性,那么顽强地薪火传递。
●我相信,本书的所有作者,在采写和编译这些故事时,都面临同一个困惑:这些当事人,实在太彼此相象了,实在太缺乏自己的“个性特征”了,雷同——实在是犯了写作的大忌。 但是,我们当然知道,这其实不能怪作者。因为他们的师长亲友回忆他们的经历和表现,是那样千篇一律。 笔者知道这么一个小故事:宾夕法尼亚一个建筑工,开着自己的小卡车,装满各种设备工具,疾驰六个小时,费尽唇舌,通过戒严关卡,来到日夜不间断清理开挖废墟的救援现场,问能帮上什么忙?但是因为志愿人员太多,他白天问,晚上问,等了一个星期,也没有能插上手助一臂之力,最后只好开车回去了。 这样的人物,什么忙都没帮上;这样的故事,淡得像白开水。但这个什么忙也没有帮上的人,使我我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人,平时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甚至傻里傻气,像海洋的一滴滴水珠彼此相似,引不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当天崩地坍的生死关头,或则英雄气壮,或则儿女情长,一滴滴水珠都闪烁出人性的光芒,自有其惊天地动鬼神的力量。 西谚有云:人人心中都有天使,人人心中也都有恶魔,一个人身上常常是善恶并存,一个民族也同样。如此之多的芸芸众生,却不约而同地展现人性,让我感动之余,不禁暗自追问:是什么样的教育和熏陶让人性如此积聚成长?是什么样的环境和机制让人性如此迸发升华?这真是值得深长思之的话题。
●本书几乎所有作者,都工作和居住在纽约及毗邻的新泽西。他们经历了滚雷流火、尘卷石飞、遮天蔽日、惊心动魄,更见不完寻人照片,听不尽葬礼风笛,亲人故友的热泪流在一处,邻居同事的心意也融为一体。他们不是政客,不是外交家,不是宗教学者,也不是军事专家,讲不出更多头头是道的理论。但他们被这些熟识、认识、或者虽不认识也近在咫尺的遇难者、救难者的故事拨动了心弦,随后讲述出来拨动更多读者的心弦。 让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专家学者去分析、去论证、在争辩吧!那当然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我却相信,本书的这些故事,不仅仅缓解了信仰及利益的冲突,稀释了族裔及国家的隔膜,软化了历史及现实的对立,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超越于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爱国与卖国之类争论的排天声浪,从生死的抉择、心灵的连通中,去领悟:人性应该何等地辉煌,又可以何等地辉煌。
●或许读者会注意到:几乎无一例外,所有有机会发出自己最后信息的遇难者,说的都是“我爱你”——对爱人说,对父母说,对孩子说…… 他们中,从长春藤名校高才生,到引车卖浆者流,教养不同,身份迥异,留给世界的最后的话,却如此一致!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在生死关头之际,顿悟了宇宙的大智慧,洞悉了人生的大奥秘:没有什么比“我爱你”这三个字更简单易懂的了,也没有什么比“我爱你”这三个字更丰富深邃的了——它包含千言万语。我将之理解为,他们用命运留给自己的最后机会,向这个世界传出人性最后的光与热。“我爱你”,其实是向这个世界所有的人说的——不过他们手头没有那么多电话号码,千钧一发的瞬间也不允许他们给更多的人拨打电话而已…… 当局已经决定:每一个遇难者的家庭都将收到一个骨灰盒,那里面盛放著一把世贸中心废墟的泥土。如果说,这象征了遇难者的遗体;那么我祈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聆听和收下他们这一最后遗愿——从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幸存者;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都是遇难者的遗属。
●“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十多个春秋之前中国百名歌星为“国际和平年”所唱的歌的标题。 “让世界充满爱”?嗤!那时的我,在一首诗中讥讽过这首歌:“世界一再证明没有祥云瑞霭/它却翻来复去唠叨/充满爱充满爱充满爱”。 但是我还是承认:“让世界充满爱”的愿望,“这是一滴水,它浇不灭火/但它不会干涸,它是每人心深处的/——海”。 读完《“911”人性辉煌》这部书稿,我心头竟又浮现出那《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和歌词: 但愿会有那么一天, 大海把沙漠染蓝, 和平的福音传远, 以微笑面对祖先。 哦,一年又一年, 哦,我们拥有明天…… (写于2001年10月31日)
注:多维新闻网于2001年“911”事件后开设了一个“人性辉煌”的栏目,专门刊登在这次恐怖袭击事件中逃生与救援、关爱与互助的故事。11月,明镜出版社在这个栏目文章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出版了《“911”人性辉煌》文集,分为“我的九一一”和“我们的九一一”两辑,前者是亲历者讲自己的故事,后者是搜集、采访和编译的故事。出版社委托我为这本书作序,当时时间极紧,用了个笔名写下上述急就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