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袁伟时教授将狭隘民族主义、誓不两立的斗争理论,以代表下层民众利益和理想自居的民粹主义,称作两个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三害”,他痛切地说:这“三种似是而非的思潮风靡全国;习非成是,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三根经幢”,“让中国人吃尽苦头”(附《新史記》第5期目录) 老高按:今天得到消息,由于包括我在内的苦力们夜以继日拼命赶工,多达24万字的《新史记》第五期,抢在圣诞节香港放假前编好发稿付印,终于在2012年元旦之前的12月28日在香港等地上市。 這一期之所以到最后关头特别紧张,是因为临近截稿时,突然传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和前捷克总统、剧作家哈维尔去世、成为历史人物的消息。于是一通忙乱,紧急组稿,临时在“特别策划”栏目中换上了一组文稿和照片。 就我自己而言,觉得這一期最值得重视的两篇稿件,是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和中国军队女作家、林彪问题研究专家舒云两位分别接受我的书面采访的文章。前者提供了角度别开生面的论述,后者讲述了若干鲜为人知或者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史实。在“专访”栏目中,配合对这些学者的采访,还选发了一些他们的著述或有关他们的评论。 袁伟时教授在其代表作之一《晚清大变局》的繁体字版跋中,将狭隘民族主义,誓不两立的斗争理论,以代表下层民众利益和理想自居的民粹主义,称作两个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的“三害”,他沉痛地说:这“三种似是而非的思潮风靡全国;习非成是,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三根经幢”,“让中国人吃尽苦头”。 他说的是否能得到人们的认同?我是深表同意的,也希望我参与合作的《新史記》双月刊,能够为清理、扬弃百年来的“三害”而贡献一点力量! 下面转载這一期杂志的目录。 《新史记》第五期目录 【卷首语】 打造全媒体的《新史记》(高伐林) 【专访】 清末已在改革,为何爆发革命? ——答《新史记》记者高伐林(袁伟时) 为清除思想“三害”敲边鼓——《晚清大变局》繁体字版跋(袁伟时) 从林则徐到郭嵩焘:两种类型的爱国主义(袁伟时) 哈金:在南京大屠杀史实中引入国际视角(柯宇倩) 我们的安魂曲(余华) 把“伟大”献给《南京安魂曲》(阎连科) 寻觅“右派”的悲欢离合情感路 ——专访作家周素子(柯宇倩) 唐湜:九叶中那飘零的一叶(周素子) 专访舒云:叶群、林立果为何挟持林彪出走?(舒云/高伐林) 是谁让林彪女儿林豆豆也上三叉戟?(舒云) 你没有见过的林彪(图集,舒云搜集整理) 【人物】 啄木鸟于浩成(李南友 遗作) 啼笑皆非进出党 ——胡乔木劝吴祖光退党记(潘狄) 宋庆龄的苏联秘密特工身份(覃显文) 胡锦涛误用李克强(赵京华) 【特别策划】 一个真实的人——纪念哈维尔(贝岭) 难以预知的历史(瓦茨拉夫·哈维尔) 哈维尔与中国知识分子(高瑜) 致捷克驻华盛顿大使馆唁电(北明、郑义) 揭秘昂山素姬的爱情故事(瑞贝卡·弗雷恩,King Chen译) 金正日遽逝,中朝关系知向何方(吴志威) 朝鲜后金时代的四种前途(陈子明) 【改革史】 寻找迷失的历史细节——记赵紫阳与“大进大出”(张艾枚) 【特别报导】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北京悼念“小平头”(毕谊民等) 【中共党史】 彭真亲自抓梁思成入党(韩朗) 【史书】 北京是怎样旧貌变新颜的(贾斯柏·贝克著,姜和平译) 【史摘】 中共历史上“反党集团”的结局(郭德宏) 对外是著名民主人士,其实是中共秘密党员(胡治安) 西方君临世界500年靠哪六样秘密武器?(雅尼克) 【互动】 矫汉治与朝鲜义勇队 ——由《新史记》专访司马璐引来的回忆(矫桂瑾) 更多内容请看“明镜历史网”:http://www.mingjinglishi.com/ 相关文章: 造访美国最有个性作家海明威故居(组图) 不能“告别革命”,也得“告别革命史学” 林彪事件知情人的子女透露更多细节 难道“中华民族尤其精英实在愚蠢”? 对芦笛的看法需要进一步批判 爱国和卖国是两个空泛的情绪化词汇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刘胜 |
|
留言时间:2011-12-30 23:14:39 |
|
|
高博太客气了,袁老先生是知名学者。
我们不过是普通历史爱好者,只是对他的一些看法提出些个人意见而已。 |
|
|
|
作者:蒲汇塘渔夫 |
|
留言时间:2011-12-30 19:23:37 |
|
|
期待中。人在大陆,只能从网上看了。(另,红太阳升起一书已在网上找到,正在阅读中,多谢。) |
|
|
|
作者:孔子奖 |
|
留言时间:2011-12-29 12:19:41 |
|
|
这个 TOYOTA 破日本公司不知弄了什么邪术,老占在万维博客导读上,搞得看导读上的博文很麻烦。
千万别买破 TOYOTA 汽车。 |
|
|
|
作者:voigt |
|
留言时间:2011-12-29 11:54:54 |
|
|
有一篇文章http://url.ifeng.com/SibO提出了“以爱为本”,体现了“北京精神”中的“爱国”。值得一读。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12-29 09:41:03 |
|
|
刘胜博说得对!“历史是个多面体”,何止袁伟时,我们任何人,都“只看到了所感兴趣的历史中的一面”。 您下面的三个判断: “中国近两个世纪有袁所说的三害,说得通。”您与袁观点一致; “中国近两个世纪思想界以袁所说的这三害居首,说不通。”您与袁观点不一致,可以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中国近两个世纪思想界只有袁所说的这三害,更说不通。”您与袁观点也一致——袁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他也不会认为“只有”“这三害”。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12-29 09:34:42 |
|
|
谢谢史语、刘胜博光临! 史语的提议我将转告发行人。发行人因考虑不能冲击该刊印刷版的市场,所以一般都会比上市晚一段时间上网,而我更要等待有关内容上了网,我才能在我的博客介绍,而不能抢先,这也算是恪守职业规范吧。望理解。
实际上我在博客贴出的文章中,有若干就是介绍此前《新史記》的有关内容,例如林彪女婿张清林的讲述,芦笛接受我的书面专访等等。 |
|
|
|
作者:刘胜 |
|
留言时间:2011-12-29 03:29:11 |
|
|
历史是个多面体,袁伟时只看到了他所感兴趣的历史中的一面。
中国近两个世纪有袁所说的三害,说得通。
中国近两个世纪思想界以袁所说的这三害居首,说不通。
中国近两个世纪思想界只有袁所说的这三害,更说不通。 |
|
|
|
作者:史语 |
|
留言时间:2011-12-28 18:10:08 |
|
|
老高本期《新史记》内容很有新意,能否选出一些,在万维发布,供网友们阅读?多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