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不上海明威的粉絲,並不那麼着迷他的作品。哪怕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老人與海》。我總覺得海明威作品的意蘊過於單一直白:“反戰”,“硬漢”——可以兩言以概之!不過不得不承認,這位普利策獎得主、諾貝爾獎得主,是美國最有個性的作家之一 昨天看了一部伍迪·艾倫(Woody Allen)導演的《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2011),這部電影,類似在眼下中國文壇上很時髦的被稱作“穿越”的作品,穿越2010年、1920年和1890年。穿越得如此“文化”,不妨名之為“文化穿越電影”吧。 這部影片,我不算太喜歡,但也有些感悟,或許有空時來聊聊。這裡想說的是,影片介紹了上個世紀20年代在巴黎的海明威,讓我想起,我去佛羅里達最南端的基維斯特(Key West)時,造訪過海明威故居,不妨在這裡介紹。 拜訪文化名人的故居、出生地和安葬地,一直是我樂此不疲的事,先後在博客上刊出過《中國人應該向賽珍珠深深致敬》、《貧民區的草葉:尋訪詩人惠特曼出生地》和《探望我心目中最親近的美國作家》等圖文。 我還拜訪過別的若干文化名人的故居,有時間整理了在此貼出。 說起來,我算不上海明威的粉絲,並不那麼着迷海明威的作品。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被認為是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據維基百科介紹,他一生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的代表。 海明威一生獲獎無數。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質勇敢勳章且不說了,只說文學上的:1953年,他的《老人與海》獲普立策獎,次年,《老人與海》又為他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稱自己為“普通的古巴人”。在這期間海明威寫下代表作《老人與海》。古巴革命以後,海明威曾與菲德爾·卡斯特羅見面,後來,2002年11月,卡斯特羅還親自出席海明威故居博物館落成儀式。 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極具權威。 海明威7個月大時,全家搬到密歇根瓦隆湖,在那裡建了一所農舍,命名為溫德米爾(Windemere)。童年時光大多在這裡度過。 海明威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在音樂上有所發展,但他卻承襲了父親的興趣,如打獵、釣魚、在森林和湖泊中露營等。他一直都很熱愛大自然,到了晚年更為了與大自然接觸而時常到杳無人煙的地方旅行。 海明威會拳擊、足球,英語方面的過人天賦尤其突出,在初中時,就曾為兩個文學報社撰寫文章, 高中畢業之後,他拒絕考大學,18歲就到了在美國舉足輕重的《堪城星報》(Kansas City Star)當記者,正式開始他的寫作生涯。在這裡萌生寫小說之夢。這家報社的寫作風格即“用簡潔的句子。用短段落開篇。用強有力的的英語。思想正面。”深刻地影響了他。 海明威不顧父親的反對,辭掉記者一職,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他的視力有缺陷,只被安排到紅十字會救傷隊。 到達意大利前線之後,海明威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在他到達那裡的第一天,受命搜索附近田野里因爆炸而拋落的屍體,他發現找到的女屍多於男屍。這次看到的情況令他極為震驚。 在一次關於戰場上死亡的討論中,埃里克·道爾曼-史密斯引用了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那是海明威從未聽過的,他把它背誦下來。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人只能死一次;我們都欠上帝一次死亡……隨便怎麼個死法,今年死明年死都一樣。”他這種對死亡的看法從他寫給父母的信中可見:“死亡是件非常簡單的事。” 一戰的記憶在海明威心中揮之不去,很久以後,他寫了《永別了,武器》——寫的是一個美國士兵與英國護士之間的浪漫故事,情節明顯是來自海明威在米蘭與庫洛斯基護士的關係;但小說中女主人公的產前陣痛,卻來自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寶琳的感受。《永別了,武器》出版很晚,大獲成功,很受歡迎,為海明威解決了當時的財務困難。 戰爭結束之後,海明威居無定所:先回到奧克帕克;1920年,遷往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後來在芝加哥北部居住;又到了巴黎。後來,他又回到多倫多。1926年,海明威寫了第一部成功的小說:《太陽照樣升起》。 1927年,海明威與哈德莉·理察遜離婚,並另娶寶琳·費芙(Pauline Pfeiffer)。次年,海明威與費芙遷居佛羅里達州Key West,後來他聽從朋友勸告,在這裡安居,直到五十年代。他這階段寫的作品,數量達到一生所有作品的70%。他一生有很多故居,還是這兒最為著名。 不安分的海明威到處旅行,到過肯尼亞、坦桑尼亞,1937年,海明威受命到了西班牙。海明威不顧警告,不斷報道法西斯主義者和左派共和軍的醜事。 這段期間,海明威禍不單行,染上炭疽病、眼球被割傷、額頭弄下一道很深的傷口、患上流行性感冒、患牙痛、生痔瘡、患上腎病、鼠蹊肌肉被拉傷、手指被意外割傷(其傷口深至骨頭)、車禍時把手摺斷等……我想,這與他天不怕、地不怕、“越是刺激越向前”的性格大有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將他的漁船比拉號改裝為偵察船,在古巴近海“搜索德軍潛艇”。 1952年,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出版。 此後,他再臨厄運:先後遭遇兩次飛機失事受重傷,扭傷了右肩、手臂和左腿,嚴重腦震盪,左眼暫時失明,左耳暫時失聰,括約肌癱瘓,脊椎骨嚴重受傷,肝臟、脾臟和腎臟破裂,臉部、手臂和腿被嚴重燒傷。一些美國報紙甚至誤發海明威的訃告。在一個月以後,他更在一次森林大火意外中受重傷,雙腿、前軀幹、雙唇、雙手前臂嚴重燒傷。酗酒一直困擾着他,導致他血壓和膽固醇極高。 海明威後來在愛達荷州凱徹姆接受高血壓及肝臟問題的治療,因為患憂鬱症和偏執狂,也接受電痙攣療法,但電痙攣療法可能加快了他的自殺行為。 海明威曾於1961年的春天試圖自殺。在他62歲生日前3個星期,1961年7月2日在愛達荷州家裡,他用從地下室貯藏庫找來的雙管獵槍自殺。妻子聽到槍聲,立即下樓,他已面目全毀,只剩下嘴巴與下巴,法醫最後認定為擦槍走火。據稱這是因為他接受的電痙攣療法嚴重破壞了他的記憶。而另一種說法認為,海明威之所以自殺,是因為他在寫作上對自己要求很高,後來發現自己的作品無法再達到《老人與海》那樣的水平,陷入絕望。 海明威一生常常喝得爛醉。他的其他家庭成員有不少是自殺身亡,如他父親、兄弟姊妹及後來的孫女瑪歌·海明威。 海明威的寫作風格對後世有很大影響,覆蓋大部分現代小說家,很多作家都想模仿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但我同意旅美學者夏志清的看法,他說海明威的文章具有記者風格:“一清如水,多讀沒有餘味”。我對海明威的作品,哪怕是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老人與海》,很喜歡讀,但是終不免覺得它們的意蘊過於單薄:“反戰”,“硬漢”——可以兩言以概之! 位於Key West的海明威故居於1964年被出售,現為門庭若市的博物館。 海明威故居一角。 海明威故居一角。據說他常常在這裡打字寫作。 海明威故居一角。他的擺設很吸引我的注意。 海明威故居二樓長廊。 海明威生前,一名水手曾送他一隻多趾貓。這隻貓的後代在海明威故居里繁衍生息,到2007年時達50隻。看,兩隻貓大模大樣地躺在海明威床上。 遊客們對“海明威的貓”情有獨鍾。 海明威故居二樓俯瞰。 海明威故居後院的游泳池。 海明威最喜歡的這個家,座落於美國最南端。 佛羅里達州Key West的海邊。這樣的礁石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倒是直觀地詮釋了中國大陸“文革”前很出名的散文作家楊朔的說法,“是被浪花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