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对于嗜书如命的读书人,坐拥书城最幸福 2013-01-09 16:11:33
  我们感受到美国人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对中国关注的热度。今天这样的局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美国学界的有识之士,不怕终其一生坐冷板凳,薪火相传,一棒接一棒地开拓研究中国的事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走的人越来越多,终于走出了坦途。从普林斯顿大学早期中国研究就可见一斑


  老高按:曾经写过一些普林斯顿大学的文字。虽然我不够资格成为这所名校的学生,但是凭藉地利,常去参观,它丰厚的人文科技资源让我称羡不已,成为它的义务宣传员。今天读到中国大陆一篇关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文字,禁不住要转贴于此,让更多朋友了解。
  今天我们常常感受到美国人(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对中国关注的热度。在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不禁感叹:今天这样的局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美国这些有识之士,不怕终其一生坐冷板凳,薪火相传,一棒接一棒地开拓研究中国的事业,那真是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在荆莽中开辟出道路,走的人越来越多,终于走出了坦途,当今研究中国已经成了“显学”,这固然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在国际经济所佔的份额扩大有直接关系,但是也有赖于这些学者长年累月地积累和传播,“饮水思源”,他们就是“掘井人”啊。
  无疑,本文中提到的许多学者,对中国的过去与现在,也有许多偏见和局限,在他们的著作中,今人想必能火眼金睛地发现许多瑕疵甚至硬伤。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局限,在他们的基础上超越他们,但我还是更感谢他们付出的心血!这也是我对无数前人,包括中国一代代老学者和同代学者的感想。

  在本文的最后贴上我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内拍摄的几张照片。

  最近老高的博客看来引起了公愤,就在今天,就有好几位博客专门写了文章来对我口诛笔伐,真让我感到不胜荣幸之至。

  有的断言:“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不会展出《这一代》,美国的国家博物馆估计也不会对《这一代》太感兴趣”,他们都不收,《这一代》就只能进废品收购站;
  有的奚落:“人家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您爱好就得打扮就得用材料吧?搞些数据,做点调研,落定些事实,把人家姑娘好好打扮打扮”;
  有的鄙夷:老高做的是“二手资料研究”,这就好比“一直在穿别人的脏内裤。就没见过他穿过一次干净的内裤”;
  有的更诘问:老高“到底是爱好还是哀嚎”

  ……

  呵呵!感谢各位,如此重视一个手里捏着中美博物馆都不收的“废品”、“穿别人的脏内裤”、不“好好打扮人家姑娘”的“哀嚎”者,加以种种指点!各位的宏论,也正证明了我所说的:历史,谁能垄断?言论,谁又能垄断?虚心听完各位的指教,再认真读书。



普林斯顿大学早期的中国研究

顾钧,《中华读书报》2013年1月2日19版



牟复礼教授


  位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的一所著名学府,近年来多次在美国大学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普大的中国研究虽然很难说是全美第一,但无疑是实力雄厚的重镇,与整个学校的水准相一致。普大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以往一代代学人的努力,就中国研究而言更是如此。
  普大的汉语教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第一位老师是Robert K. Reischauer,其兄是日后以研究日本著称的赖绍华(Edwin O. Reischauer)。Robert本人对日本也颇有研究,但不幸早亡。1937年夏天,他在上海旅行时正值日本侵华,在一次中日冲突中被误伤致死。接替他位置的是饶大卫(David N. Rowe),饶本科毕业于普大,后来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在母校教了几年后就跳槽去了耶鲁大学。此后由于二战以及其他原因,普大始终没有一位在岗的全职中文教师,直到1956年秋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的到来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牟复礼与中国结缘很大程度是由于二战。1942年底,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20岁的牟复礼离开刚刚上了一年的大学,应征入伍。当时美国军方急需中文人才,牟被选中派到哈佛大学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培训。1945年到1946年他作为美国战略情报局(中情局前身)官员在中国工作了一年,这一年当中不仅在昆明、上海、北平和国民党打过交道,而且也在献县、张家口和共产党有过接触。战争结束后牟本来可以去哈佛继续学习,但是他选择了位于南京的金陵大学,并于1948年获得了学士学位。返回美国后,他于1954年获得了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逐步成为一位明史专家。从1956年加盟普林斯顿大学到1987年退休,牟氏一直是推动普大中文教学和研究的关键人物,地位堪比哈佛的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在饶大卫和牟复礼一去一来的十几年间,普大的中国研究也没有完全停顿,这得力于三位学者的努力。第一位是George Rowley,他是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专家,但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中国发生兴趣,并无师自通地研究起中国绘画史,从此直到1960年退休,他一直坚持同时教授意大利和中国绘画史。Rowley教授在中国绘画史方面只培养过一位博士生,但此人十分了得,足以以一当十,他就是后来美术史界无人不知的方闻(1958年毕业后一直执教于普大艺术与建筑学系,1992年当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第二位是政治学系的William W. Lockwood,他生于上海,其父是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所以从小就能说一些汉语。Lockwood二战前夕进入政治学系工作,二战中被借调到美国空军,战后回到普林斯顿继续执教。他所开设的有关东亚政治的课程涉及近代中国的历史、政治和经济问题,一直作为了解东亚的入门课而深受学生的欢迎。第三位学者是Marion J. Levy Jr.,他1947年从哈佛获得博士学位后执教于普大社会学系,他的博士论文《现代中国的家庭革命》于两年后出版。不难想见,Levy的到来使普大又多了一位可以教一些与中国有关课程的专家。
  三驾马车的工作虽然不无成效,但毕竟有限。牟复礼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首要的就是恢复常规的汉语教学,并使之成为一门学分课程。牟复礼来普大之前,汉语一直是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开设,而每年有这样要求的也就是二至三名学生,由于不算学分,这三三两两的学生往往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继续钻研的劲头。在汉语教学正规化以后,牟复礼要做的就是建立中文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体系推出了首批毕业生,虽然只有本科生一人(1961年),研究生二人(1967年),但无疑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起点。最早的研究生之一陈学霖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的元史专家。
  一个好汉三个帮,牟复礼来普大后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增添人手。1958年正好有进人指标,牟向同事推荐了陈大端。陈当时在印第安纳大学撰写有关清史的博士论文并且同时教授汉语,此前他曾长期在北京生活学习,会讲标准的普通话。这些条件都很理想,陈大端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并于第二年9月正式到普大报到。有意思的是,牟在推荐陈的时候并没有避讳他和陈的一层特殊关系:金陵大学时代的同学。这样一层关系显然比光看履历和面试更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牟复礼“举贤不避亲”产生了好的效果,此后的事实证明陈不仅科研能力很强,同时也是一位难得的汉语教学高手。
  在陈大端之后,又有几位高手被引进到普大。1961年,高友工的加盟填补了中国文学研究方面的空白。名师出高徒,日后以研究明清小说特别是“奇书文体”著名的浦安迪(Andrew H. Plaks)就出自高门。浦氏于1973年博士毕业后就留在了老师身边。1965年刘子健的加入打下了宋史研究的根基,而1971年Willard Peterson的到来则使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普大的中国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起一直隶属于东方学系,随着学科和人员的扩大,1969年,东方学系一分为二,成立近东学系和东亚学系,中国研究作为东亚学系的主导学科,终于获得了自己应有的位置。
  中国研究的基础是汉语教学,普大人不仅研究做得好,基础教学也搞得有声有色,远近闻名。牟复礼在哈佛时就打下了很好的汉语基础,当时主持中文教学的是赵元任,使用的是赵专门为这批军事学员编写的教材《国语入门》(Mandarin Primer)。牟复礼到了普大以后就把赵元任的教材和教学法移植了过来,但这套体系由于太复杂不久就被放弃了。1959年,陈大端全面接手汉语教学工作后,开始探索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教学体系,并编写出了包括《中文入门》(Chinese Primer)在内的一系列教材。他始终坚持把中文作为一种活用的语言,而不仅仅是书面语进行教授,所以他教出来的学生个个口语流利,让其他学校的毕业生又羡又妒。
  20世纪60年代,卡耐基基金会将汉语等几种战略性语言培训的项目建立在普大,正是基于普大原有的良好基础。这个项目带来了美国其他高校对中国有兴趣的本科生,他们在普大不仅得到了为期一年的密集语言培训,还获得了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培训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罗兹曼(Gilbert Rozman)。他参加完1963年—1964年度的培训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学校,但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普大读研究生,他后来在社会学方面成就卓著,其所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一书有中文版。除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外,牟复礼和陈大端还于1966年开办了暑期中文培训项目。项目采用的还是普大中文教学一贯的三原则:大量的口语训练,通过口语教授阅读,通过白话文教授古汉语。这一项目在普大一直办到1993年,后移师北京,始终备受美国学生青睐,几乎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著名品牌。
  面对这些成功,普大人并不满足,他们不仅要教好汉语,还要对汉语本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为此普大人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66年建立了“中国语言学项目”(Chinese Linguistics Project)。这一项目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出版教材和论文集等多种形式大大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在项目早期,赵元任、李方桂、梅祖麟等著名语言学家都曾积极参与,1967年—1972年还不定期地出版名为《麒麟》的学术通讯。这一至今仍很活跃的项目使普大一直引领着美国汉语研究的潮流。
  只要说到普大的中国研究,就不能不提它的中文藏书,后者的名气也许还更大一些。最早的一批中文藏书就是举世闻名的葛思德珍本(Gest Rare Book Collection),约10万册。这批珍贵的文献于1937年落户普大,并最终于1948年正式归属普大。普大人当然不能只守着宝藏而不去开采,对于早期的学者们来说,葛思德珍本的存在是说服校方发展中国研究最好和最有力的理由。
  这样的特藏当然必须请专家来管理。1950年—1952年旅居美国的胡适曾担任过葛思德图书馆的馆长(详见拙文《胡适与葛思德图书馆》)。胡适虽然当馆长的时间不长,但对普大很有感情,后来曾把私藏的全套伪满本《清实录》赠送给了普大(老高注,见下)。胡适离开后,馆长一职由童世纲接替,一直担任到1977年退休。童是图书馆学系科班出身,来普大前曾在哈佛燕京学社从事图书馆工作。凭借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高度的工作热情,童在25年的任期内大大扩充了普大的中文藏书,使其总量仅次于国会和哈佛而名列全美第三。在扩充的过程中,明代史料的收集被摆在了优先的位置,这当然和牟复礼个人的研究兴趣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20世纪70年代开始组织《剑桥中国明代史》的写作,需要图书资料作为坚强后盾。明史卷出版后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普大丰富的明史资料可谓功不可没。
  葛思德图书馆藏书中大有来头的为数不少,是研究东亚印刷文化和书籍史的绝好材料,普大学人一直想创办一份以此为对象的刊物,这一愿望最终落实为《葛思德图书馆馆刊》(Gest Library Journal,后改名为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第一期于1986年冬问世。这份刊物作为普大早期中国研究的一部分,是绝不能被忽略的。

  老高注:胡适出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馆长,是在1950年。本文作者顾钧在另一篇文章《胡适与葛思德图书馆》中说:
  “从1943年到1946年6月回国,胡适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和葛思德图书馆打交道,每次都有意外的收获,留下了非常愉快的印象。这或许是他日后愿意出任馆长的一大动因。有些学者认为胡适任馆长的两年是他一生最黯淡、最委屈的时期。此说固然有它的根据,但我倒并不这么看,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一个善于利用孤本秘籍做学问的学者,坐拥10万册书城应该是令人愉快的。胡适这个时期写的两篇英文文章中,也完全没有丝毫的怨气和消沉。”
  


在这里阅览,真能忘却尘嚣。——普大葛思德东亚图书馆一角
 

任何人都能进这书山书海饱览中文图书。——普大葛思德东亚图书馆一角
 

刘宾雁在这静静观照中国风云变幻。——普大葛思德东亚图书馆一角


  近期文章:

  历史,谁也不能垄断

  回忆大学期间为还债举办的社会实践

  政改的共识已经在那儿——就是宪法

  2012年的个人总结写不出来

浏览(2437) (2) 评论(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3-01-10 18:28:38
---“我们中国人老以为自己对于中国比外国人更了解中国。”为什么不?

你既不能更了解自己的中国,又不敢说自己更了解人家国家,你了解什么?你就了解自已的无知吗?还到网上争什么争?

从没听说外国人老以为中国人比他们自己还了解他们的国家,怎么外国人就没这么贱的呢?
回复 | 0
作者:黑河人 留言时间:2013-01-10 13:33:35
高博,肯定是大大优秀过常人,仅就中国历史方面的信息也比愚人我要多得多。而事有凑巧或缘分,恰恰愚人接触到一些与高博之与袁世凯、汪精卫、林彪相关的信息。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关乎中国或华人近代史的信息。一是与资产相关,再是都有美国的深切介入。中国的近代历史都有美国的参与甚至操控,大量真相也保存在美国。而且,一些载体就在纽泽西纽约附近。有些与近200年华人在美国历史密切相关。愚人曾数次建议高博留意顺着资产的移动寻找真实的历史。愚人无大料,网上也不宜明说。高博如果觉得有道理,可花多时间就近找来美4代以上的华人家族做些功课。相信结果一定不枉历史爱好者几个字。

因老几博把他那篇博文关了。愚人把那里的意思挪过来。愚人无料,也无意去探索、转述历史。

至于什么左左右右的说法,愚人认为都是自娱自乐。世界的真相不简单。可惜我们能看到的十分有限。华人世界仍然很悲惨。
回复 | 0
作者:北京土话 留言时间:2013-01-10 11:00:17
老高是多产作家。有些博文(包括转载,介绍等等)本人完全同意而且受益匪浅。比如许知远对毛的评价,比如关于黄万里,刘道玉的介绍等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有些博文实在无法恭维。比如大量的文革时期林派人物家属的回忆,关于南京大屠杀,关于汪精卫等等。
反共,反毛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你所欣赏一位所谓独立知识分子张耀杰,反共是够彻底的,连国民党时期同情中共的民主人士也不放过,像蔡元培这样的人物都不能幸免。这种反共和独裁有多大区别呢?
回复 | 0
作者:高伐林 留言时间:2013-01-10 08:19:12
凯利、gmuoruo、星辰的翅膀、吴言,诸位好!感谢大家的理解和鼓励!
遭到一些非议,这也正常,我都笑纳。本来没有自认为专家学者,只是因为爱读历史,读后希望更多的人分享,於是便当二传手、搬运工、放大器而已(专访其实也同样是承担这个功能:通过我所服务的媒体,用采访的方式,将对方的思想传播出来)。
希望将来在掌握更多史实、思考更多层面之后,能像我钦佩的许多学者那样,进行深加工,形成自己更成熟的见解。
赞同吴言所说:望左右立场的博友都用史料来讨论,用证据来说话。
赞同星辰的翅膀所说:真诚地说出我们眼中的世界;站在中国之外的西方人,可能比身在庐山中的人们,更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赞同gmuoruo所说:學術自由是民主憲政的根基,共產極權的天敵。
回复 | 0
作者:吴言 留言时间:2013-01-09 22:30:00
老高有涵养,笑对各类评论,这个园子比较洁净。望左右立场的博友都用史料来讨论,用证据来说话。

“我们中国人老以为自己对于中国比外国人更了解中国。”--星辰此论甚妙,赞一个。
回复 | 0
作者:星辰的翅膀 留言时间:2013-01-09 21:41:10
老高,我一直很欣赏你的工作。我虽然没有细读你的每一篇文章,但是对于你的绝大多数观点都是认同的。特别,我觉得你写这些博客是出于真诚,而不是为了什么别的原因。我尊重真诚的人,即使我不能理解甚至不能赞成他的某些观点。

人生太短,何必用虚假与虚伪来对待彼此呢?我们是有局限的人,但是我们很真诚地说出我们眼中的世界。我知道在这个世界,我是瞎子摸像,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真相,但是除了上帝谁知道真相呢?

理工科的人们常常自以为可以客观地看待世界,似乎自己可以带上上帝的眼镜。但是,对于历史,谁不是在用自己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些号称可以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人,其实对于世界看得最模糊、最不客观。当我知道,我无法保持客观的时候,我才开放了我的心灵,愿意接受另外一个人的视角,也看到世界的另外一个视野。两个瞎子摸到的象会更像一个真正的象,呵呵。

我们中国人老以为自己对于中国比外国人更了解中国。其实不然。站在中国之外的西方人,可能比身在庐山中的人们,更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因此,看看早期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对中国的理解,也许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我们文明的轨迹。

老高,继续你不懈的努力。不遭人嫉,必是庸才。我真诚地欣赏你的真诚,更希望你坚持你对于历史的理念,继续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历史素材。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我们的每一篇博文,都在塑造中国的历史,即使它很微小。历史就是许许多多小人物汇聚的洪流。谢谢你!
回复 | 0
作者:凯利 留言时间:2013-01-09 17:46:02
唉,看书多了会头晕,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奈何?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847,06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幽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史】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在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免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下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的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事】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幽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存档目录
2024-06-03 - 2024-06-20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