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主席团的成员,百分之八十以上,难怪有人说“昔日知青掌控今日中国”,“今后十年,中国这艘航船将空前绝后地由知青领航”。他们插队的时间长短,很不一样,与他们家庭在当年的政治光谱上所处的位置有关:越是偏在“红”这一端,时间越短;越是偏在“黑”那一端,时间越长 中共十八大终于开幕了。国内朋友来信说:“欢呼十八大早开幕,盼望十八大早闭幕!”——种种禁令实在太扰民了,有些可笑得匪夷所思(例如,至少有三位朋友给我转发来那个出租车载客过天安门必须签协议,并必须将后车窗玻璃的摇把卸下来的规定),天下竟有这样号称“代表人民”、却对人民如此防范的党,让我叹为观止。 不过,对这些我无心评论——或许当权者获知了一般老百姓所没有知晓的某些警告?这么做有他们的理由。我这里想起来的是另一个话题: 这张照片,一看就能估计出来,肯定是境外媒体记者拍摄的。拍摄的是等候正式宣布开会的瞬间。有人称赞:拍得生动,让民众相信,领导中国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看他们的年龄,我相信他们都有知青经历。 看到十八大主席团的成员,我马上涌起一个念头:除了早已退休、此番被请回来坐上荣誉席的那些元老之外,其他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曾经是知识青年。 难怪有人说“昔日知青掌控今日中国”;又有人说“今后十年,中国这艘航船将空前绝后地由知青领航”。 于上个月底出版的《新史記》第10期,正是一本“知青掌控中国专号”。 这里摘录一段我为该刊所写文章《知青的悲剧与官员的悲剧》中对他们的介绍: 政坛上的知青成功者,与知青的整体命运并非同步。当他们说“青春无悔”时,我们必须想到,这是建立在众多牺牲者“不堪回首”的血泪之上的“无悔”。 而政坛知青们插队的情况,其实很不一样。 有些高官,在官方公布的简历上载明当过知青。但是稍一追究,就会发现,他们是知青队伍中的匆匆过客。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长令计划,17岁时和同龄人一起上山下乡,成为山西平陆县的一名插队知青;但几个月后,他就告别农村,在其他知青艳羡又诧异的目光中进了县印刷厂当工人。情况类似者并非个别。另一位新星、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到青海贵德县河东乡贡巴大队插队,不到一年,18岁时就返城,进了青海省商业厅当通讯员。在那个“扎根农村”口号喊得震天价响的年代,他们只是镀了一层薄薄的知青金箔而已。 另一些高官,在农村的年代相对来说长得多。像王储习近平六年多,卫生部长陈竺有五年,商务部长陈德铭也是五年,科技部长万钢曾插队六载,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兵团有八年、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更有九个寒暑……知青生涯影响其人生信念的刻骨铭心程度,就远非前者可比。 政坛知青的插队时间长短,呈现正态分布,特别短和格外长的都属少数,多数人是在一年半到三、四年之间,像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两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两年,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两年,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四年,中组部长李源潮四年…… 应该指出,其中有些人是被就地提拔:在插队的单位被领导青睐,于是委以各种职务,提拔为基层领导干部。习近平和李克强都是如此,他们的六年、四年知青岁月中的后半段,都当上了脱产或半脱产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已经并非普通知青了;情况类似的还有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在农场就地提拔;李学勇后来当上了建设兵团的副营长;前中纪委副书记、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也是在农场劳动三年之后就地转干。他们当知青的年头,实际上都比他们简历上所载明的要短。 插队的时间长短,与各省经济建设所处地位、工交行业需要劳动力的急迫程度有关,也与知青所在地的管理水平有关,更与他们家庭在当年的政治光谱上所处的位置有关:越是偏在“红”这一端,时间越短;越是偏在“黑”那一端,时间越长。 一般来讲,蜻蜓点水,在农村兜了一圈就走的,多是相当级别的官员的子女,父辈拥有较多人脉资源,神通广大,有“路子”让他们很快离开——当然,拥有更大权力、更多资源的官员,会安排子女当兵或安排工作,根本不下农村,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而那些在农村和农场生活了较长时间的,多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也是一个“文革”期间中央文件明确定义的概念,指的是“地富反坏右”和“叛徒、特务、走资派”的子女),他们的父辈家庭受到严重冲击,他们被拖累,无法跟别的知青一样参军、被推荐上大学和被招工,只能年复一年在农村熬下来。 而处在插队特别短和格外长这二者之间的政坛上的知青,多是中国普通人家庭的子女。但他们在没有遇到招工机会之前,也不断寻找改善本身境遇的门路、渠道,例如,当赤脚医生,生产队、大队的会计、记工员,业余文艺宣传队员,民办教师,等等。毕竟,与更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民相比,“知识青年”还是要算有点知识的。 (至于对政坛上知青思想、行为特征的分析,容后叙) 中国这艘航船将空前绝后地由知青领航。 近期图文: 桑迪抢先来了,只好过网上万圣节(组图) 《林豆豆口述》是本“乱史”的书? 在信息泛滥年代回顾有关“保密”的史实 纪念平型关大捷不能局限于一党的眼界 “文革”,这一代人最重要的人生段落 《邓小平时代》的中译者如何剖析邓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