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提要】无疑,胡耀邦的性格具有不同侧面,他也有他没能超越的局限性。但我相信,在这短短几小时当中,我见到的是胡耀邦最有光彩的侧面
◆高伐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共青团中央工作,见过几次胡耀邦,印象最深的当属1984年8月29日那一次。
这天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约几位当时比较有名的中青年作曲家施光南、王酩、谷健芬等人,到中南海“一起聊聊”即将开场的超大规模中日青年联欢的主题曲和音乐创作问题──用后来的时髦说法,就是“对话”。他下令让具体承办这场联欢的共青团中央出面,联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参加。 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这个时候已经被提拔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当了主任,他按照胡耀邦的旨意,也请了王震,因为他是中日友协的名誉会长;还请了军队前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将军,因为他不仅写过颇有影响的《长征组歌》,还专门应邀为这次活动写了一首主题歌歌词。团中央几位主要负责人自然更要到场了,王兆国不用说,时任团中央常务书记胡锦涛也参加了,我这个参与联欢筹备的小办事员也坐到了中南海勤政殿内的环形会议桌旁。
那次会议,是在比较棘手的情况下召开的。说起来,一次国际青年联欢的主题曲,竟要惊动中共中央总书记亲自出面召集会议来过问,这在外人听起来匪夷所思,实在太有“中国特色”了。中日青年联欢即将开锣,再有二十来天,日本的三千青年就将分成四路浩浩荡荡抵达,但是这次活动的主题歌迟迟定不下来!许多作家、音乐家奉命辛辛苦苦写了大量主题歌,但是送到团中央审查,在领导那儿都打了回票。我印象最深的是歌词作家晓光和相当受欢迎的作曲家施光南合作了一首歌,放给我们几个办事人员听,都觉得不错,歌词生活化,旋律也优美活泼,但是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长贾棣锷却坚持认为不妥:“‘都是黑头发,都是黑眼睛,你来我往门对门,我们是近邻……’这怎么行呢?这是以肤色划分亲疏嘛!”已故总理周恩来说过“外事无小事”,这句话被外事部门奉为金科玉律,在他们眼里,一首歌绝不是一部艺术作品,而是一面政治旗帜,一点、半点岔子都不能出。 他们要晓光和施光南修改,两人愤愤不平,不肯动手,事情就僵在那儿了。但是,主题曲定不下来,后面的环节就一律停摆:歌唱家、乐团、录音棚都待命等着录音和制作,承担数万册歌曲集出版发行任务的四川出版社、印刷厂也停机等候,急得跳脚,几乎是每小时来一个长途电话催问。更别说还要对数万、数十万参予联欢的中国青年教唱、排练,还要翻译成日文,让日本来华的少男少女也提前学会……我作为具体经办人员,也心急如焚。团中央将难题汇报到胡耀邦那儿,他发下指示,找大家来谈一谈,也亲耳听一听眼下初选出来的征集歌曲。
矮个儿的胡耀邦步履匆匆地走进会议室,一边议论刚刚视察黑龙江的沿途见闻,一边问各人籍贯学历,听作曲家王酩说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眼睛一亮:“你们的贺绿汀院长还好吧?那个人,有点个性啊!你代我向他问好!” 人到齐后,我打开带来的录音机,准备先播放团中央负责人亲自圈定试录的几首歌曲,没想到施光南来了个“突然袭击”。施光南那首“以肤色定亲疏”的歌并不在这几首备选曲目之内,他却从自己兜里掏出了这首歌的磁带,递到我手里,要请胡耀邦先听听这一首。显然,施光南豁出去不惜得罪团中央,要请胡耀邦来评理。我瞥见,团中央包括贾棣锷在内的几位负责人脸色顿时不太自然。 胡耀邦当然不知这些曲里拐弯,催促著放出来听听,又在他面前桌上的歌谱中翻找,问:“这首歌的歌单子(歌谱)怎么不给我呀?”幸亏我带了一份,马上递到他面前。他扫第一眼就大加赞赏:“这歌词写得好!”举起那张纸对著王震、萧华等人一句一句念了一遍,又连连说:“很生动,很形象,这个歌词很好嘛!”听完这首歌的录音,他又称赞说,“不错不错,好听!” ──施光南出奇制胜!
主题歌的征集评选已经把团中央折腾得焦头烂额,请胡耀邦听歌审歌,人们确有请最高决策者拍板的意图。他大概看透了大家“别有用心”,虽然听完这几首歌后他有褒有贬,话头一转却说:“一首歌成不成功,怎么检验?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关起门来圈定,拿出去嘛,看它在群众中流传得是不是广泛,是不是久远──注意:一个广泛,一个久远!”这话一下打开了“主题曲僵局”。但是,若不是最高决策者发话,谁又敢这么拍板呢! 作曲家们的话匣子由此打开,谈起了音乐界的风风雨雨,与其说把胡耀邦当成“知音”,不如说把他看成“青天”,可算有个机会来倒一倒满腔苦水了。女作曲家谷健芬说,有人贬斥她专写“流行歌曲”,胡耀邦一下挺起了身:“歌曲就是要流行嘛!怎么,还有人专门去写‘不流行歌曲’?不流行的歌曲还有什么生命力?!”听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支歌也被文艺界保守势力视为“有问题”,他更有气了:“这首歌又明朗,又优美,明明是好歌嘛!生活‘充满阳光’还不好?──唉,到底是封建的东西还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对我们的事业危害更大哟?” 此前我们听说王震是党内保守派大将,此后还听说他与胡耀邦关系抵牾,但是我那天的直观印象却相反,王震居然表现得开通风趣,与胡耀邦一唱一和,听到这儿他插言说:“生活不仅要‘充满阳光’,还要‘充满星光’──年轻人要谈恋爱嘛!”后来他居然又大谈起“凯恩斯理论”,谈起“文化界是第三产业”,观点且不论,他能吐出这些相当理论化的词儿已经让我纳罕不已。
艺术家容易兴奋,大著嗓门连说带比划;胡耀邦是性情中人,比艺术家还容易兴奋,讲到激动处,索性站起来推开椅子急急转几个圈。收入不公是个热门话题,胡耀邦听大家说一首好歌能让歌星和发行商发大财,作曲家却只能拿几十元甚至几元的零头,又皱眉又摇头,热心地出点子说:“增加工资、提高稿酬,这都应该,但不能救急──你们想,工资改革牵涉到文化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稿费标准呢,也涉及出版、新闻等好多部门。我看,最应急可行的是奖励,对好作品,重奖!”他转头,对这次会议的前一天才从云南赶回来的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说:“你们文化部和音协研究个办法,评上一等奖的,给作曲家一千元行不行?这不算多嘛。这次奥运会(当时正是洛杉矶奥运会结束没多久,中国队夺得16面金牌),我们政治局开会研究了,对夺得金牌的运动员每人重奖一万元!一个人一生能参加几次奥运会嘛!青年需要好歌,一首好歌给人民群众无可估量的精神动力,是无价之宝呀!”他那口带点辣味的湖南腔,流露出在中共高级官员身上很少看到的赤子之心和青春热情。
看来,胡耀邦之所以愿意过问中日青年联欢主题曲,他着眼的也并不是一首歌的取舍,而是想“小题大作”,藉这个机会搅动搅动被党内保守势力把持得很紧的文艺界,推动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精神生活的开放。有一个细节不可不提。胡耀邦讲到创作要繁荣,体制不改革不行,列举了不少可以采取的举措之后,不满地说:“这些我去年就说过很多次,不听嘛,要去批‘资产阶级自由化’嘛!”听到这儿,我简直吃了一惊:怎么,胡耀邦对批“资产阶级自由化”公然表现抵触?!而胡耀邦大概也觉察到当著这二十多位同僚、下级和艺术家,这么说未免失言,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见他刷地一掉头,对周巍峙一指:“怪你自己!”
事后我想:他还真有点急智呢,这么一声“怪你自己”,就将批评的矛头缩小到周巍峙一个人身上,避免了触犯一大批气焰正炽的党内保守派。
无疑,胡耀邦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他也有他超越不了的局限性。但我相信,在这短短的几小时当中,我见到的是他最有光彩的侧面:他的正义感,他的同情心,他的襟怀抱负,以及重重障碍也阻挡不了的他迫切推动变革的决心。
笔者注:这是1989年4月写的一篇稿,4月下旬某日刊于《中国青年报》头版,后被收入悼念胡耀邦文集《大地之子》(手头无书,忘了是中国哪家出版社)。2001年,稍加补充,交美国世界日报社旗下的《世界周刊》发表。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赛昆 |
|
留言时间:2015-11-26 06:28:04 |
|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只是在俄国统治地区流行(自然包括“服从联共”的黄俄治下地区)。在英美,最牛的一次是Ball的Jazz乐团演奏过,这没有歌词啥事。当然,俺以为歌词还可以。但远不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歌王John Denver等人演唱过。 |
|
|
|
作者:667788 |
|
留言时间:2010-06-03 05:09:24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2 22:01:14 |
|
|
谢谢二位发表意见!我赞成郭家院子对胡耀邦的看法。 牵涉到对胡耀邦的功过的评价,这话题就大了,我相信还会长久地争论下去。不过,昆仑草说“争位子的露馅斗争(想必是“路线斗争”之误)迭起。一方面胡却又不足,如西藏的讲话连黄克诚也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争接班人的位子小题大作。结果是胡耀邦赵紫阳接连落马,导致六四流血惨案”——将“六四惨案”归咎于胡耀邦“为了争接班人的位子小题大作”?!没有什么比这离事实更远的了! 至于关于“肤色”的讨论,可惜胡耀邦本人不可能听到我们的七嘴八舌了,词作者晓光写过一千多首歌,当了九年文化部副部长,日理万机,大概也不太记得起来这首歌了。 |
|
|
|
作者:郭家院子 |
|
留言时间:2010-06-02 19:50:43 |
|
|
说华国锋比胡耀邦强,莫开玩笑!坚持“两个凡是”,中国到现在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谁受得了! |
|
|
|
作者:郭家院子 |
|
留言时间:2010-06-02 19:34:36 |
|
|
记得当年在电视上看到胡耀邦讲话时手舞足蹈的样子,还认为这位总书记怎么这样不成熟,有失领导人的形象。多年后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他是一位真正亲民的领导,也是一位具有改革意识的领导,中国失去他是历史的不幸! |
|
|
|
作者:昆仑山上一棵草 |
|
留言时间:2010-06-02 15:40:18 |
|
|
关于肤色问题再说几句话。高先生说不违法。在美国也不是只有违法的事情才是错的。但是在世界上,肤色是个敏感的问题。我真不明白词作者为什么不肯听一听别人的意见,难道只有“黑头发黑眼睛”这一点共同的东西吗。再说这也有点抄袭侯德健的龙的传人。
一衣带水,说的是源远流长中日文化交流。跟肤色风马牛不相及。青高先生深思。
好与不好,违法与不违法这是不同的范畴。
在中国唱 和拿到国际上还是不同的。中日青年联欢的歌曲如果写得好,有可能在国际上流行。至今还没有一首中国歌曲能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样流行。这恐怕是值得中国的诗人,作曲家反思的。 |
|
|
|
作者:昆仑山上一棵草 |
|
留言时间:2010-06-02 15:24:32 |
|
|
谢谢老高的回应。但是,有些牵强。
我说“黑...”在中国也不行,不是会所他违法,而是说“在政治上不正确”。外事部门的人也有这个顾虑。而胡耀邦,如果是调查就应当让别人发表意见,而不是他一听就定音。这就是我说他不是在调查研究的根据。如果他听了外事部门的反对意见,不inggeitamen一个又说服力的答复,他算是在调查研究,否则,就不是。至少从你的回忆里我们没有看到别人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他这个调查也就名不副实了。
调查研究不在于走下与还是请上来。关键是是否虚心了解下面的情况。胡耀邦把人请上来他哇哩哇啦讲一通意见算哪门子调查研究。
老实说,扶上胡耀邦是邓小平的一步失误。邓小平信不过华国锋,只是因为华国锋是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其实就个人素质,华国锋比胡耀邦强多了,而且他有粉碎四人帮这一别人没有的功劳,能够压住阵脚,除了邓小平陈云等几个老人,别的人对他,包括叶剑英李先念,都信服。邓小平拿掉华国锋扶起胡耀邦,而胡耀邦的个人威望根本不足以服人,邓力群等都自以为比他强多了,于是争位子的露馅斗争迭起。一方面胡却又不足,如西藏的讲话连黄克诚也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争接班人的位子小题大作。结果是胡耀邦赵紫阳接连落马,导致六四流血惨案。应当说邓小平最后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一锤定音制定了江泽民,结束了接班人之争。
如果胡耀邦素质好一些,注意一些,中国也许可以避免六四那样的波折。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02 13:28:38 |
|
|
感谢“昆仑草”君,这个问题提出得好,启发我们更深地思考这一问题。 实际上,晓光所写的“黑头发黑眼睛”歌词,当时在团中央的有关人员当中就进行过热烈的讨论。 关于肤色(以及背后的民族认同、民族自豪感)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争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歌曲《龙的传人》)“黄色的脸黑色的眼”(歌曲《中国人》),就都曾被人批评为“种族主义”(也遭到很多人的反驳)——种族认同和种族主义,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灰色地带。
我觉得,对“黑头发黑眼睛”问题,不妨从两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是特定语境。 “昆仑草”说,“‘都是黑头发,都是黑眼睛’就是放在美国也是不行的。”我请教过在美国当律师的朋友,他说这不是事实。从法律上讲,这样的话并不违法(黑人诗歌、歌曲中对黑皮肤的讴歌还少么?);只是在某些语境下讲,可能引起人家不快。 具体说,在与自己有某种共性的人对话的场合,强调彼此共性的这一面;在与自己没有某种特性的人对话的场合,就不能强调这种特性——强调了,等于将人推开。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华裔候选人在对华裔选民讲话时,强调“血浓于水”,“大家都是华人,应该支持同胞”;在对日裔韩裔选民演讲时,就改为强调都是亚裔,这时就不能强调自己的华人身份了;在对白人黑人讲话时,更不能强调自己的华人和亚裔血统了。 “都是黑头发,都是黑眼睛”,是只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黑头发黑眼睛”的民族之间的语境说话,不牵涉“非黑头发黑眼睛”的民族。 对日本说彼此“一衣带水”,对朝鲜、印度说彼此“山水相连”,对缅甸、泰国说彼此“同饮一江水”……也都类似。这並不意味着可以在某一个语境下、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说的话,可以照搬到另一个语境。
第二个层面,为是否排他。 “都是黑头发,都是黑眼睛”,这是一句客观陈述,可以引出不同的结论: 从这个彼此存在的共性,引出呼吁彼此应该加强交流沟通,这不是种族主义;从这个彼此存在的共性,引出应该一致“对外”,拒斥打压黄头发、红头发、蓝眼睛、绿眼睛……这才是种族主义。 同理,上面我们所举的例子也可以用在这里:对日本说彼此“一衣带水”,对朝鲜、印度说彼此“山水相连”,对缅甸、泰国说彼此“同饮一江水”……这里并不意味着对不“一衣带水”、不“山水相连”、不“同饮一江水”的排斥。 作为具有国际生活经历的我们,的确应该“了解世界上对肤色的敏感”,不过,我也时时提醒自己,别弄得像美国某些“政治正确”人士那么过敏,把任何人对自己特性的某种叙述,理解为对我的排斥。
“昆仑草”君说“胡耀邦做事总是这么随性,事先不调查研究不了解问题的症结临场有(想必是“又”之误)胡说八道,任意排版(想必是“拍板”之误)。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对胡耀邦“做事随性”这个缺点,我也有同感。他是个性情中人,有时确有发议论不在点上之失,我在文章一开始也说过他“有他超越不了的局限性”。但说这次对话“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我不这么认为。 这一次,他就是来调查研究、来了解音乐创作包括中日青年主题歌的症结究竟何在(至于请上来和跑下去,这两种做法无分轩轾,还是应从效率着眼。有时候必须下去到现场勘查才能了解实情,有时候则没有必要。胡耀邦一一去拜访五位作曲家,花的时间成本将比请五位作曲家来座谈要多得多,了解到的情况不会有多大差别),在会上,他主要是听音乐家们的诉苦;他更没有“任意拍板”,将自己的好恶凭借权力强加于人,而是主张中日青年联欢歌曲应该交给青年、交给群众来鉴别、来竞争。
再次感谢“昆仑草”君,也恳望听到更多不同看法! |
|
|
|
作者:昆仑山上一棵草 |
|
留言时间:2010-06-02 05:34:06 |
|
|
“都是黑头发,都是黑眼睛”就是放在美国也是不行的。胡耀邦连这个也听不出来还大声赞扬,说明他的政治嗅觉是在不灵。我绝不是想说他是种族主义者,而只是说他没有国际观,不了解世界上对肤色的敏感。还是外事部门的人有点水平。
胡耀邦做事总是这么随性,事先不调查研究不了解问题的症结临场有胡说八道,任意排版。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真感谢高先生的真实回忆。虽然我们的观感不同。
我只提取事实而不管作者的评论。比如温家宝的买卖温情的回忆,我也只看到胡耀邦坐在招待所里拍温家宝等人去调查,然后他等着别人的回报。如此“深入实际”也是一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